《行行重行行》赏析
《行行重行行》浅析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浅析原诗文: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是妻子怀念远行的丈夫的诗。
诗中妇人的感情由离别的悲伤转化为得不到相见的无奈;由绵长的思念变的心力憔悴再到因长时间分别而心生猜忌;最后的“努力加餐饭”,从空想的悲伤中回归现实。
全诗语言质朴,感情表达内敛却深沉,富于变化。
使读者感到一种无端的悲伤,反复低徊难以排遣,以至于被深深感动。
全诗以“行行重行行”开篇,四个“行”字两两相叠,中间以一“重”字相连。
极言夫君离家出行的遥远以及离家时间的久远。
音节上的回环复沓,让人不禁联想一个独守空房的怨妇,耳边则似乎听见她嘴里不停悲伤地低吟“你怎么走了又走走了又走,去了也不回来,去了也不回来。
”诗人开篇所要表现的并不单是妇人对远行丈夫的思念,这其中蕴含的连绵反复令人疲惫的压抑之感,更像是妇人对丈夫长期离家的一种无力的申诉。
然而这申诉及有对丈夫的埋怨,更深的则是埋怨这个动荡不安定的时代,埋怨命运的不公,“苍天啊苍天,为什么要让我和君子忍受这活生生的分别之苦啊!”这时间还有什么比生离死别更使人感到痛苦的呢?之后的两联,直白地讲述了于君别离之后,相隔万里,道路艰险绵长音讯茫然,相逢之日遥遥无期。
“道路阻且长”承接了上两句的内容:“阻”承“天一涯”,形容路途的坎坷曲折;“长”承的“万余里”极言路途遥远。
相爱的两人往往会猜测对方的所见所想:凡是有生命的事物都有思恋乡土的本性吧,胡马喜欢依着北风奔驰,越鸟筑巢都选在南边的枝头之上啊!这两句话的潜台词即是说“我的远行的丈夫啊,你一定此刻也深深思念着家乡思念着我吧!”凭什么这么说?紧接着就是后面两句话:你离别的日子已经这么久了,你看我为你消得容颜憔悴,人一天天的消瘦下来,衣带也渐宽了。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行行重行行》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行行重行行》原文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行行重行行》鉴赏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
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
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
本篇可分作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十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
开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的纲,总领下文。
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
胡马、越鸟二句是说鸟兽还懂得依恋故乡,何况人呢?以鸟兽和人作比,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
随着时间的飞驰,游子越走越远,思妇的相思之情也愈来愈深切。
“衣带日已缓”形象地揭示了思妇的这种心情。
《行行重行行》赏析

《行行重行行》赏析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我先把它读一遍: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从开头到“越鸟巢南枝”的“枝”,押的是平声支韵,接下来从“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到结尾就换了仄声韵。
其中“远、缓、反、晚”四个韵脚都是上声,而“饭”是去声。
这是因为,古代没有上声和去声的区别,“饭”也可以读成fan。
我曾说,《古诗十九首》所写的都是人类感情的“基型”和“共相”。
所以你们看这里很妙:“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一个男子的口吻还是一个女子的口吻?是一个行者的口吻还是一个留者的口吻?中国古代传统的习惯总是喜欢先把它确定下来,所以才有很多人总是想方设法给这十九首诗确定作者。
上次我说过,有人认为其中的好几首都是枚乘写的。
那么枚乘既然是个男子,就可以确定这几首诗都是有寓托的,都是表示某种国家、忠爱之类的意思。
可是现在我们最好先把这些都放下,只看诗的本身,我们就会发现:正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这首诗所写的是男子说的话还是女子说的话,是行者说的话还是留者说的话,结果反而给这首诗增加了许多的“潜能”。
“潜能”是西方接受美学中的一个词语,意思是作品中有一种潜存的能力,或者说,它潜藏有很多使读者产生联想的可能性。
另外,从《行行重行行》我们还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那种质朴的特色。
它没有很多花样,走了就是走了,不管是送行者说的也好,还是远行者说的也好,总而言之是两个人分离了。
“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
我以前讲过,中国的旧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
近体是从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规定有比较严格的格律,如“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等。
因为中国文字是独体单音,读起来缺乏韵律,所以必须写成平仄间隔的形式,读起来才好听。
不过,在古诗里没有这种法则。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意思-赏析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意思|赏析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赏析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
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
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
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
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
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
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
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妇说: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行行重行行》意思-赏析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行行重行行》意思|赏析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作者:佚名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
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
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
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
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
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
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
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妇说: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文赏析

《古诗·行行重行行》原文赏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文赏析《行行重行行》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是汉末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此诗抒写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意译:离开了我,你不停地走啊不停地走,我和你虽然活着,却如同死了一样被永远地分离!现在,你和我相距万里是多么地遥远啊,好象你在天的那一边,我在天的这一头!路途是多么的艰险而且又是那么的遥远啊,我和你之间今生不知还能不能再见?北方的马儿总是依恋着北风奔跑嘶鸣啊,南方的鸟儿做巢也总是向着南方的树枝。
你和我分别的日子是越来越远了啊,思念你啊我日见消瘦连衣服也宽松了不少!飘荡的浮云遮住了太阳啊,远行他乡的游子顾不得回家。
思念你使我变得衰老了啊,岁月飞逝又是一年!唉!这些伤心的事都不要说了啊,只希望你和我都努力加餐各自保重吧!赏析:全诗共十六句,从内容上可分作两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写别离;后十句为第二层,写相思。
第一层( 前六句 )写别离,主要抒写别离的状况。
一、二句是写思妇抒写别离时的眼中所见之景象和内心的感受。
从侧面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重”:音chóng。
又。
作行而不止之意讲。
“君”:你的尊称,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与死别离相对。
语出《楚辞.九歌.少司命》:“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一说“生别离”之“生”不作与“死”相对举之意讲,而作“硬生生”之“生”字之意讲。
行行重行行赏析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赏析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
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
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
“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
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
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
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
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
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
《行行重行行》诗歌鉴赏

《行行重行行》诗歌鉴赏
《行行重行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这首诗以行军途中的辛苦和战乱时期的艰难境遇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一些鉴赏:
诗歌的标题《行行重行行》通过反复行走的动词呼应了战乱年代人们不得不迁徙的艰辛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生活状态的持续重复。
首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以行走四个字的重复,直接展现了战乱时期人们频繁离散的境况,暗示了诗人与亲友分别的痛苦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行军途中的苦难景象,诗人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境况。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揭示了无法见到亲友的痛楚。
接着,诗人提到了战乱年代君臣之间的背离,“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这句表达了当时朝廷政权的混乱和统治者的不作为,使人们无法预料未来的安稳与团聚。
最后两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展现了战乱时期的荒凉景象,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的期盼。
整首诗情绪沉重,描写了时代的苦难和人们的离散之痛,反映了杜甫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深刻关注。
通过对行军途中的辛酸经历的描绘,诗人唤起了读者对战乱年代的深思,呼吁和平与稳定的到来。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精妙的描写和对时代的思考,展示了杜甫作为“诗史”的一面,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之一。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行重行行》赏析
[原诗]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
古诗,是流传在汉末魏初无作者名且无诗题的诗歌总称。
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所写无非是游子、思妇之辞,间或也反映出某些社会现实。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
〔汇评〕
此思妇之诗。
首二,追叙初别,即为通章总提。
语古而韵。
“相去”六句,申言路远会难,忽用马、鸟两喻,醒出莫往莫来之形,最为奇宕。
“日远”六句,承上转落念远相思、蹉跎岁月之苦。
浮云蔽日,喻有所惑。
游不顾返,点出负心,略露怨意。
末二,掣笔兜转,以不恨己之弃捐,惟愿彼之强饭收住,何等忠厚。
(〔清〕张玉谷《古诗赏析》卷四)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思妇思念离家远出的游子。
开头两句,追叙初别,引出下文的远离、忆念。
“相去”六句,交代路远难会;尽管路远难会,但相信游子仍然依念故乡。
“胡马”、“越鸟”两个比喻最为生动,动物尚且知情,何况是人呢!初看这两句像是出自民间俗语,其实这两个比喻又都出自古语。
《韩诗外传》:“诗云:…代马依北风,越鸟翔南巢'。
皆不忘本之谓也。
”(《文选》李善注引)这六句,前面四句写双方因路远、山川阻隔无法会面;“胡马”两句,以比喻设想游子也一定留恋着故乡,留恋着家中的亲人。
“相去”六句,承接“胡马”两句,落到抒情女主人公(即思妇)身上。
自从游子离家,她衣带渐宽,日见消瘦,想到对方由于某种不得已的客观原因而不能回家,再加上一年又已到了尽头,怎不因思念远人而使自己衰老呢!最后两句,先说丢开这事不想了吧,
想也没有用,可实际上,又不能不想,最后还是落实到希望游子一个人在外要多加保重。
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使诗歌多了一层曲折。
“行行重行行”,用四个“行”字,非常特别。
《古诗十九首》善于用叠字,但首句就两次叠用同一个字,造成回环复沓,反复咏叹,营造缠绵气氛的,只有这一首。
这首诗比起汉乐府民歌(如《饮马长城窟行》)来,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叙事成分了,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味道。
与此相关的是,这首诗既有实写也有虚写。
“相去”、“思君”两句是实写,“胡马”、“浮云”两句推想游子在外之辞是虚写。
有思妇与游子合写,如开头六句,初别与路远难会;也有分写,分头写思妇自己和在外的游子。
虚虚实实,分分合合,更见思妇的思念之切,思念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