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行行重行行》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导读: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名称】《行行重行行》【年代】东汉【作者】无名氏【体裁】五言诗行行重行行⑴,与君生别离⑵。

相去万余里⑶,各在天一涯⑷;道路阻且长⑸,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⑹,越鸟巢南枝⑺。

相去日已远⑻,衣带日已缓⑼;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⑽。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⑾,努力加餐饭⑿。

注释:⑴重(chóng崇):又。

这句是说行而不止。

⑵生别离:是“生离死别”的意思。

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

”⑶相去:相距,相离。

⑷涯:方。

⑸阻:艰险。

⑹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⑺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⑻已:同“以”。

⑼远:久。

⑽缓:宽松。

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

⑾顾返:还返,回家。

顾,返也。

反,同返。

⑿“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青春易逝⒀弃捐:抛弃。

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一说是指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自己要努力保重自己,以待后日相会。

翻译: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行行重行行》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行行重行行》原文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行行重行行》鉴赏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

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

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

本篇可分作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十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

开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的纲,总领下文。

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

胡马、越鸟二句是说鸟兽还懂得依恋故乡,何况人呢?以鸟兽和人作比,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

随着时间的飞驰,游子越走越远,思妇的相思之情也愈来愈深切。

“衣带日已缓”形象地揭示了思妇的这种心情。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文赏析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文赏析

《古诗·行行重行行》原文赏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文赏析《行行重行行》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是汉末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此诗抒写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意译:离开了我,你不停地走啊不停地走,我和你虽然活着,却如同死了一样被永远地分离!现在,你和我相距万里是多么地遥远啊,好象你在天的那一边,我在天的这一头!路途是多么的艰险而且又是那么的遥远啊,我和你之间今生不知还能不能再见?北方的马儿总是依恋着北风奔跑嘶鸣啊,南方的鸟儿做巢也总是向着南方的树枝。

你和我分别的日子是越来越远了啊,思念你啊我日见消瘦连衣服也宽松了不少!飘荡的浮云遮住了太阳啊,远行他乡的游子顾不得回家。

思念你使我变得衰老了啊,岁月飞逝又是一年!唉!这些伤心的事都不要说了啊,只希望你和我都努力加餐各自保重吧!赏析:全诗共十六句,从内容上可分作两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写别离;后十句为第二层,写相思。

第一层( 前六句 )写别离,主要抒写别离的状况。

一、二句是写思妇抒写别离时的眼中所见之景象和内心的感受。

从侧面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重”:音chóng。

又。

作行而不止之意讲。

“君”:你的尊称,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与死别离相对。

语出《楚辞.九歌.少司命》:“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一说“生别离”之“生”不作与“死”相对举之意讲,而作“硬生生”之“生”字之意讲。

行行重行行赏析

行行重行行赏析

一、总述《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篇,《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作,非一时一人所为,多出于东汉末年。

《行行重行行》是用诗的开首句作的标题。

该诗是带有浓厚的情歌意味的思妇之词。

她思念离家远行、阻隔异乡的“游子”,那相思相恋之情,是极为热烈深沉的,当是汉代流传的民间歌谣。

诗中的“游子”,可能是受到军役或徭役的催迫的役夫。

所以这首思妇的歌咏,反映的是汉代的苦役造成的,普通民家夫妻之间的生离死别的哀痛,流露出对苦役的怨恨和愤慨。

二、诗意分析诗的前六句是写离别之痛。

首先,“行行”当中加了一个“重”字,是说行之不止,一直不停地走动。

“行行重行行”这五个字都是平声,读来没一点起伏变化,这种声音本身就表现着一去不复返的内涵。

开头这一句是用平缓的、悲哀的、没有休止行走的声音,表述了亲人离别的痛怵的感情,而这种离别,又是“生离别”。

是写思妇对他们别离的一种感受。

这句话很平常,(走啊,走啊,还是走啊,走啊)这句是思妇悬想服役的亲人,被迫远去,在遥远漫长的路上,日复一日,走了又走,无休无止,不由自主。

后两句“相去万里远,各在天一涯”,(两人之间相隔有万里之远,两人各在天之一方)是对生别离这种感情的延伸。

下面六句是写相思之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南来后仍依恋于北风,越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南向的树枝。

)这是并排的、对偶的比喻句。

写思妇设想“游子(丈夫)”恋乡、望乡的一种情感。

这种情感的抒发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化用古代的歌谣。

这是托物寓意,把动物恋土的本能运用到人的恋乡的情感中来。

思是说,鸟兽都如此,何况是游子呢?“相去万里远”,这里又用“相去日已远”,表面看似有重复意,实际这重复字面的背后隐藏着抒情主人公情感递进的内在联系。

前面说的“相去万里远”确实很遥远,但无论如何它还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距离,而且是凝固的距离。

这里写的“相去日已远”也是写遥远,但这路途遥远是不固定的、流动的,是一天比一天更远了,实际相思感情的抒发又深进了一层。

《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行行重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我看到了。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的。

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创。

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古诗词揽入心中。

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灵魂。

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就任其消散。

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浅,又拂诗篇,可别越走越远。

有了?O般的这些字眼,我不再是断弦。

风又澜起,我的心扉不散。

” 从古诗词中,我学会了好多。

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

既然这样,那我就学会承受,携手我最爱的古诗词,与所谓的命运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叶孤帆,风浪太大。

我曾因此而沉沦,是古诗词教会我要坚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立誓要惊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澜!未来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

我有古诗词,我会稳坐我的小船,为梦而扬帆。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小草尚此坚强,我自然不该怯步。

我们大家,都该如此。

古诗词,言无尽、情更是无尽!优秀的古诗词篇五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A案课前准备配乐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牧童》(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行行重行行》诗歌鉴赏

《行行重行行》诗歌鉴赏

《行行重行行》诗歌鉴赏
《行行重行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这首诗以行军途中的辛苦和战乱时期的艰难境遇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一些鉴赏:
诗歌的标题《行行重行行》通过反复行走的动词呼应了战乱年代人们不得不迁徙的艰辛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生活状态的持续重复。

首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以行走四个字的重复,直接展现了战乱时期人们频繁离散的境况,暗示了诗人与亲友分别的痛苦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行军途中的苦难景象,诗人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境况。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揭示了无法见到亲友的痛楚。

接着,诗人提到了战乱年代君臣之间的背离,“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这句表达了当时朝廷政权的混乱和统治者的不作为,使人们无法预料未来的安稳与团聚。

最后两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展现了战乱时期的荒凉景象,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的期盼。

整首诗情绪沉重,描写了时代的苦难和人们的离散之痛,反映了杜甫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深刻关注。

通过对行军途中的辛酸经历的描绘,诗人唤起了读者对战乱年代的深思,呼吁和平与稳定的到来。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精妙的描写和对时代的思考,展示了杜甫作为“诗史”的一面,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之一。

1/ 1。

《行行重行行》古诗评析

《行行重行行》古诗评析

《行行重行行》古诗评析《行行重行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诗,描绘了行旅人在旅途中的辛劳与心情。

本文将从诗歌的结构、意象的运用以及主题的阐释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评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行行重行行》的结构。

整首诗共分为四个句子,每个句子都是四言。

通过这种简洁明了的结构,诗人清晰地表达了行旅人不断行走的动态。

每一个四言句子都以“行”字起首,形成了行与行的回旋呼应,给人以持续前行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诗中运用的意象。

诗中出现了许多与行旅相关的意象,如“海浪深泛逐轻舟”,“金樽清酒斗十千”。

这些意象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行旅人在陌生的环境中的艰辛和迷茫。

同时,诗中还使用了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如“泛”、“斗”,进一步增强了诗中意象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此外,《行行重行行》的主题是人生之旅。

诗中行旅人的征途可以被视为人生的旅程。

行旅人身处异地,一路劳累,但仍然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

“海浪深泛逐轻舟”,展现了行旅人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

“金樽清酒斗十千”,表达了行旅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以“行”字为主题关键词,通过不断重复,突出了行旅人坚定不移的行进态度。

诗人通过行旅人的形象,呼唤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挫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

总结起来,《行行重行行》是一首通过行旅人形象表达人生之旅的古诗。

诗人通过结构的布局、意象的运用以及主题的传达,展现了行旅人在旅途中的坚毅与奋斗。

这首诗让人们在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时,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向上的精神。

读完这首诗,仿佛能够感受到行旅人从容自信的步伐,以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行行重行行》全文及分析

《行行重行行》全文及分析

《行行重行行》全文及分析《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出自《古诗十九首》的五言诗,全诗如下: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诗的开篇,直接点明主题,“行行重行行”,通过重复“行行”,强调了分别后的路途遥远和艰辛,“生别离”则深刻地表达了这种别离的痛苦和无奈,给全诗定下了悲伤的基调。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两人距离的遥远,“万余里”和“天一涯”都让人感受到那种难以跨越的空间阻隔,仿佛将两人置于两个无法触及的世界。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道路不仅遥远,而且充满艰难险阻,相见的日子遥遥无期,女子心中充满了不安和忧虑,这种不确定性让她的思念更加深沉。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胡马来自北方,尚且依恋北风;越鸟来自南方,也会在南枝筑巢。

以此来暗示远行的丈夫应该思念家乡,思念妻子。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随着时间的流逝,分别的日子越来越久,女子因为思念而日渐消瘦,连衣带都变得宽松了。

通过对身体变化的描写,细腻地展现了她内心的愁苦。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女子怀疑是不是有什么东西阻隔了丈夫的归心,就像浮云遮蔽了白日。

这里的“浮云”可能象征着外界的诱惑或者阻碍,让丈夫迟迟不归。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长久的思念让女子容颜憔悴,时光匆匆而过,她在思念中渐渐老去,这种对青春流逝的感慨,更加深了她的悲哀。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最后两句,女子似乎想放下心中的哀怨,不再多说什么,只是叮嘱自己要多吃些饭,保重身体。

这看似平淡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无尽的辛酸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层层递进,从最初的别离之苦,到对未来相见的迷茫,再到内心的猜疑和哀怨,最后无奈地自我安慰,将女子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行行重行行》诗词赏析
语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行行重行行》的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有其他最新的资讯,小编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大家,请大家持续关注语文网。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高考语文《行行重行行》诗歌翻译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

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

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

1.高考语文《行行重行行》欣赏提示
第一部分(前六句),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

开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的纲,总领下文。

第二部分(后十句),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

胡马、越鸟二句是说鸟兽还懂得依恋故乡,何况人呢?以鸟兽和人作比,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

随着时间的飞驰,游子越走越远,思妇的相思之情也愈来愈深切。

“衣带日已缓”形象地揭示了思妇的这种心情。

她日益消瘦、衰老和“游子不顾反”形成对比。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是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薄幸,不过不愿直说,而是委婉地通过比喻表达心里的想法。

最后两句是强作宽慰,实际上这种心情是很难“弃捐”勿“道”的,心绪不佳,“餐饭”也是很难“加”的。

相思之苦本来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状态,可是作者通过胡马、越鸟、浮云、白日等恰切的比喻,带缓、人老等细致的描写,把悲苦的心情刻画得生动具体,淋漓尽致。

2.高考语文《行行重行行》评析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

这首诗是一首思夫诗。

抒发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
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

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

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

“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

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

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

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

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

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

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

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

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

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

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

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

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

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

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

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高考语文《行行重行行》鉴赏思路
两个人分别了,而且越离越远,一个生字写出了两个人被活活拆开(什么原因分离?)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痛苦之余,主人公进行了反思:我们究竟能不能再见面?但结果令他失望,道路又艰险又漫长,会面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是主人公不甘心这种结果,他想到了胡马和越鸟的故事,鸟兽尚且如此依恋,不忍离去,我们就难道不如鸟兽吗?不由的心里宽慰了些,但还是为痛苦所折磨,日渐消瘦,最后只能安慰自己:还是先放在一边,保重好身体,静静的等待相见的那一天吧.这首诗把思念者的那种缠绵悱恻的心情写的入木三分,令人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