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优秀教案
电工基础周绍敏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电工基础周绍敏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工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电路中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了解电功率和电能的概念及其计算,以及基本的电工安全知识。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介绍电流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讲解欧姆定律及其公式,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2. 电压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介绍电压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讲解电压与电势差的区别与联系- 引导学生运用电压公式计算电压3. 电阻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介绍电阻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讲解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电阻公式计算电阻4. 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讲解串联电路的概念与特点- 引导学生掌握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和公式5. 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讲解并联电路的概念与特点- 引导学生掌握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和公式6. 电功率与电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介绍电功率和电能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引导学生掌握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方法和公式7. 电工安全知识- 讲解电工工作中的常见危险因素- 引导学生学习电工安全的基本措施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电流与电压的讲解(15分钟)-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与电压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电阻的讲解(15分钟)- 解释电阻的概念和单位,并与电阻率进行对比。
- 引导学生运用电阻公式计算电阻。
4. 串联电阻的计算(15分钟)- 讲解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 引导学生掌握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5. 并联电阻的计算(15分钟)- 讲解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 引导学生掌握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6. 电功率与电能的计算(15分钟)- 介绍电功率和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 引导学生掌握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7. 电工安全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电工工作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并提供相关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电工基础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电工基础- 授课班级:[班级名称]-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具体日期]- 课时安排:[课时数]---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 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 了解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和应用。
- 熟悉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其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计算简单的直流电路。
- 能够识别和判断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1.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 - 电路的定义和组成- 电路元件及其作用- 电路的连接方式2. 第二章电路的基本定律 - 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第三章电路元件- 电阻元件- 电容元件- 电感元件- 电源元件4. 第四章电路分析- 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路的稳态分析- 电路的瞬态分析5. 第五章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的分类-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电气设备的选择和使用---1. 讲授法:系统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元件。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电路分析中的实际问题。
3.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实例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元件。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电路分析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回顾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电工元件。
2. 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等。
2. 电工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功率定律等。
4.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叠加原理、戴维南-纳恩定理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电工元件和电路。
2.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直流电路教学目标:1. 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直流电路的测量。
教学内容: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源、直流电阻、直流电流等。
2.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直流电路的测量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4. 直流电路的测量方法:电压测量、电流测量、电阻测量等。
教学方法:1. 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流电路的知识。
2. 进行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交流电路教学目标:1. 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量技巧。
教学内容: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交流电源、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等。
2. 交流电路的特点:周期性、频率、相位等。
3.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电工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名称:《电工基础》——电路元件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电路元件的概念,掌握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电路元件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工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1. 电路元件的概念及分类。
2. 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
3. 电路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1. 电路元件的识别和分类。
2. 电路元件在电路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一、组织教学1.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2.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电路的基本概念。
二、新课讲解1. 电路元件的概念及分类- 电路元件是指组成电路的基本单元,用于实现电路的特定功能。
- 电路元件的分类:电阻、电容、电感、半导体器件、电源等。
2. 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 电阻:表征电路元件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 电容:表征电路元件储存电荷的能力。
- 电感:表征电路元件对电流变化产生阻碍作用的大小。
3. 电路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阻:限制电流,实现电路的分压、限流等功能。
- 电容:储存电荷,实现电路的滤波、耦合等功能。
- 电感:产生电磁感应,实现电路的滤波、耦合等功能。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识别电路元件。
2. 学生根据电路元件的特性,设计简单的电路。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路元件的概念、特性和作用。
2.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解释电路元件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版电工基础课程教案(全文)

略低于旋转磁场的转速,而同步电动机的转速与旋转磁场的转速保持一
致。
25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024/1/25
电磁感应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当导体在磁场中运 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可以 驱动外部电路中的电流流动。
转子与定子 发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转子通过机械能驱动在 磁场中旋转,而定子则固定不动并装有绕组以产生感应电 动势。
2024/1/25
利用大地作为电气回路的一部分,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大地 连接。
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或故障时,通过接地装置将故障电流引入大地,从 而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31
接地保护的原理及实施方法
2024/1/25
01
实施方法
02
根据电气设备的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 接地方式和接地装置。
2024/1/25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团 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 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职业发展能力。
6
02
电工基础知识
2024/1/25
7
电流、电压和电阻
电流
电阻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大 小用电流强度来衡量,其单位是安培 (A)。
电气设备与使用
电气安全与防护
讲解常用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机、开关设 备等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电气设 备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介绍电气安全知识,如触电的危害与防护、 电气火灾的防范与处理等,培养学生的安全 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24/1/25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电工基础教案模板(共7篇)

电工基础教案模板(共7篇)第1篇:电工基础教案课题1-3电阻教学目标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电阻定律。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教学难点R与U、I无关;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组织教学准备教案,检查出勤情况二.复习提问1、什么是电流?2、电流的计算公式三.新课讲解第三节电阻一、电阻1.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
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R = ρ l S4.结论:电阻率的大小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愈大,导电性能愈差。
导体:ρ < 10-6 Ω⋅m绝缘体:ρ > 107 Ω⋅m半导体:10-6 Ω⋅m < ρ< 107 Ω⋅m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1)温度升高,自由电子移动受到的阻碍增加;(2)温度升高,使物质中带电质点数目增多,更易导电。
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看哪一种因素的作用占主要地位。
2.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其电阻增大。
少数合金电阻,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用于制造标准电阻器。
3.超导现象:在极低温(接近于热力学零度)状态下,有些金属(一些合金和金属的化合物)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ο4.电阻的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1C时,电阻所变动的数值与原来电阻值的比。
若温度为t1时,导体电阻为R1,温度为t2时,导体电阻为R2,则α =即 R2-R1 R1(t2-t1)R2 = R1 [ 1 + α ( t2 - t1 ) ]οο例:一漆包线(铜线)绕成的线圈,15C时阻值为20 Ω,问30C时此线圈的阻值R为多少?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教材习题第4大题第(3)题。
第2篇:电工基础教案第8章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8.1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源推动电荷移动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1.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欧姆定律的应用: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
第二章:电工元件2.1 电阻器电阻器的种类: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线绕电阻器等。
电阻器的选用:根据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和功率。
2.2 电容器电容器的种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
电容器的作用:储存电能、滤波、耦合等。
2.3 电感器电感器的种类:固定电感器、可变电感器、线圈等。
电感器的作用:储存磁场能量、滤波、延迟等。
第三章:简单电路分析3.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串联电路的计算:总电阻、总电流、总电压等。
3.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并联电路的计算:总电阻、总电流、总电压等。
3.3 混合电路混合电路的特点:串联和并联的组合。
混合电路的计算: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分析电路。
第四章:电工测量4.1 电流表和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串联在电路中,量程选择合适。
电压表的使用:并联在电路中,量程选择合适。
4.2 电能表电能表的作用:测量电路消耗的电能。
电能表的使用:串联在电路中,正确接线。
4.3 多用电表多用电表的作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
多用电表的使用:正确选择测量功能和量程。
第五章:安全用电知识5.1 触电的危险性触电的危险: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害甚至致命。
预防触电的措施:保持电路干燥、使用绝缘工具等。
5.2 安全用电规则遵守安全用电规则:不私拉乱接电源、使用合格电器产品等。
紧急情况处理:发生触电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并进行急救。
第六章:交流电基础6.1 交流电的特点交流电的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变化。
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周期是电流一个完整的正负变化所需的时间,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周期的个数,单位是赫兹(Hz)。
电工基础教案范例

电工基础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识别及电路图的绘制。
主要围绕电路的基础知识,对电路的组成、电路图的表示方法以及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应用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 学会识别常见电路元件,并能正确绘制电路图。
3. 培养学生运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路图的绘制,电路元件的识别。
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元件实物,电路图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电路元件识别卡片,绘图工具(铅笔、橡皮、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电路实例,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电路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电路元件的识别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电路元件实物,学生对照教材和识别卡片,学会识别并了解各元件的作用。
(3)电路图的绘制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电路图的表示方法,示范绘制步骤,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绘制电路图。
3.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讲解一个简单的电路图绘制例题。
教学活动:教师逐步分析解题思路,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完成例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个简单的电路图绘制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概念2. 电路元件的识别3.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简单电路图,包含电源、开关、电阻、导线等元件。
答案:见附件。
2. 作业要求:正确识别电路元件,清晰绘制电路图,标注元件符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路元件的识别和电路图的绘制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电路元件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学校《电 工 基 础》教 案教 案教学过程:第1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 §1-1电路和电路图一. 电路的基本组成1.电路:电路是电流的流通路径, 它是由一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
复杂的电路呈网状, 又称网络。
电路和网络这两个术语是通用的。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设备。
负载:电路中吸收电能或输出信号的器件导线和开关:导线是用来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元件。
开关是控制电路接通和断开的装置。
R二、电路的基本功能电路的功能有两大类:一是电路的一种作用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分配和转换。
另一种作用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三、电路图实际电路可以用一个或若干个理想电路元件经理想导体连接起来模拟, 这便构成了电路模型。
鼓励学生自己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电源负载,帮助学生理解电源、负载的定义。
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画出电路模型图称为电路图。
1.电路原理图用电路符号描述电路连接情况的图称为电路原理图,简称电路图或原理图。
2.原理框图原理框图也简称框图,它是一种用矩形框、箭头和直线等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
3.印制电路图电路元件的安装图称为印制电路图四、电路原理图常用图形符号在一定条件下对实际器件加以理想化,只考虑其中起主要作用,理想电路元件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简称为电路元件。
电阻元件是一种只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电感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而可以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电容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电场而可以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等。
记忆表1-1常用图形符号安全教育,白露要到了,天气由热转凉,预防感冒。
作业,教材P5 2教 案教学过程:§1-2 电流和电压(一)复习旧课:电路的基本组成 讲授新课:电流和电压安全教育,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轻声慢步,请勿拥挤。
一、电流电流的形成,简单阐述电流的本质,从物质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1.电流的方向电流:带电粒子(电子、离子等)的定向运动, 称为电流。
电流的方向:习惯上规定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用符号I 表示, 即 单位:安[培], 符号为A 。
常用的单位有千安(kA ), 毫安(mA ),tq I =AmA A μ6310101==微安(μA)等。
3.直流和交流直流:当电流的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时, 称为直流。
交流:电流的量值(大小)和方向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电流, 称为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常用英文小写字母i表示。
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 常可任意规定某一方向作为电流的参考方向或正方向。
例题讲解:教材P10 14.电流的测量电流表应该串联接到被测量的电路中,每个电流表都有一段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
作业,教材巩固与练习1题。
教案教学过程:§1-2 电流和电压(二)复习旧课:电流讲授新课:电压和电位安全教育3分钟,眼睛不要距离本子太近,预防近视。
二、电压、电位和电动势 1.电压电压的概念:电路中A 、 B 两点间的电压是: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由A 点移动到B 点所做的功。
电压的SI 单位:是伏[特], 符号为V 。
常用的单位,千伏(kV )、毫伏(mV )、 微伏(μV)等。
电压的方向:若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电压为正;若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电压为负。
元件的电压参考方向与电流参考方向是一致的, 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2.电位(1).在电路中任选一点, 叫做参考点, 则某点的电位就是由该点到参考点的电压。
(2).如果已知a 、 b 两点的电位,则此两点间的电压(3).参考点不同,各点的电位不同,但两点间的电压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4)电位与电压的关系电压等于电场或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即:U ab = U a -- U b 3.电动势电源将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动到正极的能力用电动势表示,电动势的符号为E ,单位为V 。
(可以结合欧姆定律来应用)1.已知A 点的对地电位是65V ,B 点的对地电位是35V ,则VBA 为( ) A .100V B .30V C .0V D .–30V2.如图电路中,以C 为参考点,则V A =( ),VB=( ),a a U V =b a b a b a ab V V U U U U U -=-=+=0000UAB=( ),UAC=( );若以B为参考点,则VA=( ),VC=( ),UAB=( ),UAC=( )。
----教材P10作业:教材巩固与练习2教案教学过程:§1-3 电阻(一)复习旧课:电流讲授新课:电压和电位安全教育3分钟,眼睛不要距离本子太近,预防近视。
一.电阻与电阻率1.电阻电阻:当电流流过金属导体时,导体对电荷定向运动有阻碍作用电阻元件是一个二端元件, 它的电流和电压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它的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成代数关系。
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成正比的电阻元件叫线性电阻元件。
元件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叫做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为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这个关系称为欧姆定律。
图2.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R S 成反比。
公式: ⑴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叫材料的电阻率(反映该材料的性质,不是每根具体的导线的性质)。
单位是Ω m 。
⑵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
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1)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理解为温度升高时金属原子热运动加剧,对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的阻碍增大。
)铂较明显,可用于做温度计;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而变。
(2)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以理解为半导体靠自由电子和空穴导电,温度升高时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数量增大,导电能力提高)。
(3)有些物质当温度接近0 K 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体叫超导体。
材料由正常状态转变为超导状态的温度叫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T C 。
我国科学家在1989年把T C 提高到130K 。
现在科学家们正努力做到室温超导。
作业,教材巩固与练习1教 案slR ρ=教学过程:§1-3 电阻(二)复习旧课:电阻定律讲授新课:常用电阻安全教育3分钟,不要经常弯腰驼背,腰杆挺直。
二、常用电阻1.按阻值特性分固定电阻、可调电阻、特种电阻(敏感电阻)不能调节的,我们称之为定值电阻或固定电阻,而可以调节的,我们称之为可调电阻.常见的可调电阻是滑动变阻器,例如收音机音量调节的装置是个圆形的滑动变阻器,主要应用于电压分配的,我们称之为电位器。
2.按制造材料分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无感电阻,薄膜电阻等.碳膜电阻:碳膜电阻(碳薄膜电阻)为最早期也最普遍使用的电阻器,利用真空喷涂技术在瓷棒上面喷涂一层碳膜,再将碳膜外层加工切割成螺旋纹状,依照螺旋纹的多寡来定其电阻值,螺旋纹愈多时表示电阻值愈大。
最后在外层涂上环氧树脂密封保护而成。
其阻值误差虽然较金属膜电阻高。
金属膜电阻:金属膜电阻(金属拍摄电阻)同样利用真空喷涂技术在瓷棒上面喷涂,只是将炭膜换成金属膜(如镍铬),并在金属膜车上螺旋纹做出不同阻值,并且于瓷棒两端度上贵金属。
虽然它较碳膜电阻器贵,但低杂音,稳定,受温度影响小的优点。
绕线电阻:用高阻合金线绕在绝缘骨架上制成,外面涂有耐热的釉绝缘层或绝缘漆。
绕线电阻具有较低的温度系数,阻值精度高,稳定性好,耐热耐腐蚀,主要做精密大功率电阻使用,缺点是高频性能差,时间常数大。
无感电阻:无感电阻常用于做负载,用于吸收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需要的电感。
三、敏感电阻敏感电阻是指电阻值随温度、电压、湿度、光照强度、气体环境、磁场强度压力等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电阻器。
如热敏电阻、压敏电阻、湿敏电阻、光敏电阻。
作业,教材巩固与练习21.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截成长度相等的三段,再将它们并联起来,测得阻值为3Ω,则此电阻丝原来的阻值为多少?2.在一根长l=5m,横截面积S=3.5× 10-4m2的铜质导线两端加2.5×10-3V电压。
己知铜的电阻率ρ=1.75×10-8Ω·m,则该导线中的电流多大教案教学过程:§1-4 电功和电功率(一)复习旧课:常用电阻 讲授新课:电功的概念和计算安全教育3分钟,走路小心,不要跌倒,注意安全。
一、电功电流所做的功,简称电功(即电能)。
W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U 、电路中的电流I 和通过时间t 三者的乘积,即:W = UIt公式中W 、U 、I 、t 的单位分别是:J 、V 、A 、s 。
电能的计算 二、电功率定义:传递转换电能的速率叫电功率,简称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用P 表示。
P = UI功率的单位为瓦[特], 简称瓦, 符号为W,常用的有千瓦(kW )、J h kW 63106.33600101⨯=⨯=⋅兆瓦(MW )和毫瓦(mW )等。
(1).功率的正负如果电流、电压选用关联参考方向,则所得的p 应看成支路接受的功率,计算所得功率为负值时,表示支路实际发出功率。
如果电流、 电压选择非关联参考方向, p 应看成支路发出的功率,即计算所得功率为正值时,表示支路实际发出功率;计算所得功率为负值时, 表示支路接受功率。
(了解)(2).直流功率 在直流情况下 三、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如果电阻元件把接受的电能转换成热能, 则从t 0到t 时间内。
电阻元件的热[量] Q , 也就是这段时间内接受的电能W 为Q 的单位是J ,这种热也叫作焦耳热。
作业:教材巩固与练习1、2教 案UIP =T RU T RI PT t t P W Q ⋅===-==220)(教学过程:§1-4 电功和电功率(二)复习旧课:电阻定律, 讲授新课:功率的应用安全教育3分钟,不要经常弯腰驼背,腰杆挺直。
一、基础知识电阻、电流、电压的概念,单位。
电功和功率的概念,公式:W = UIt P = UI 二、例题讲解例题1.已知如图,E =6V ,r =4Ω,R 1=2Ω,R 2的变化范围是0~10Ω。
求:①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②R 1上消耗的最大功率;③R 2上消耗的最大功率。
解:①R 2=2Ω时,外电阻等于内电阻,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为2.25W ;②R 1是定植电阻,电流越大功率越大,所以R 2=0时R 1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为2W ;③把R 1也看成电源的一部分,等效电源的内阻为6Ω,所以,当R 2=6Ω时,R 2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为1.5W例题2,如图所示为直流电路, U 1=4V, U 2=-8V, U 3=6V, I =4A, 求各元件接受或发出的功率P 1、 P 2和P 3, 并求整个电路的功率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