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复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完美整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重要知识点总结1.滑动窗口①发送端→发送窗口→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设定窗口大小,控制发送帧的数量接收端→接收窗口→只有受到的数据帧落入接收窗口内才允许接收,否则一律丢弃②滑动窗口是用来对链路的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
③发送窗口大小 WT 代表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信息的情况下发送端最多可发送多少个数据帧。
④在连续 ARQ 协议中,接收窗口的大小 WR = 1时:1>只有当收到的帧的序号与接收窗口一致时才能接收该帧。
否则,就丢弃它。
2>每收到一个序号正确的帧,接收窗口就向前滑动一个帧的位置。
同时发送对该帧的确认。
⑤滑动窗口的重要特性:1>只有在接收窗口向前滑动时(与此同时也发送了确认),发送窗口才有可能向前滑动。
2>收发两端的窗口按照以上规律不断地向前滑动,因此这种协议又称为滑动窗口协议。
3>当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等于 1时,就是停止等待协议。
⑥发送窗口的最大值:当用 n 个比特进行编号时,若接收窗口的大小为 1,则只有在发送窗口的大小 WT≤2n-1时,连续 ARQ 协议才能正确运行。
发送端:接收端:2.停止等待协议①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实用的停止等待协议②停止等待协议:发送端一次只发一个数据帧,接收端一次也只接收一个(接收后发送确认帧)③超时计时器作用:1>结点A每发送完一个数据帧时,就启动一个超时计时器。
2>若到了超时计时器所设置的重传时间t out而仍收不到结点 B 的任何确认帧,则结点 A 就重传前面所发送的这一数据帧。
3>一般可将重传时间选为略大于“从发完数据帧到收到确认帧所需的平均时间”④解决重复帧问题:1>使每一个数据帧带上不同的发送序号。
每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帧就把它的发送序号加 1。
2>若结点 B 收到发送序号相同的数据帧,就表明出现了重复帧。
这时应丢弃重复帧,因为已经收到过同样的数据帧并且也交给了主机 B3>但此时结点 B 还必须向 A 发送确认帧 ACK,因为 B 已经知道 A 还没有收到上一次发过去的确认帧 ACK⑤帧的编号问题:使用一个比特的0和1两种不同的序号来对每次发送的帧进行编号⑥帧的发送序号:数据帧中的发送序号 N(S) 以 0 和 1 交替的方式出现在数据帧中;每发一个新的数据帧,发送序号就和上次发送的不一样。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总结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组成的系统。
它使得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和共享信息,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研究生阶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涵盖了多个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研究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定义及基本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2.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及每层的功能- OSI参考模型与实际网络的对应关系- 各层次的协议和常见的子网划分方式3. TCP/IP协议栈- TCP/IP协议栈的层次结构及每层的功能- TCP/IP协议栈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 IP地址的分类和子网划分二、计算机网络传输层1. 传输层概述- 传输层的作用和功能- 传输层协议的种类及其特点2. 传输层协议TCP- TCP协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TCP的可靠传输机制及流量控制- TCP的拥塞控制机制和算法3. 传输层协议UDP- UDP协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UDP相对于TCP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三、计算机网络网络层1. 网络层概述- 网络层的作用和功能- 网络层协议的种类及其特点2. 网络层协议IP- IP协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IP地址的分配和转发算法- IP路由选择协议及其特点3. 网络层协议ICMP- ICMP协议的特点和用途- ICMP消息类型及其主要功能四、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1. 数据链路层概述-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和功能-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种类及其特点2. 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太网- 以太网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以太网帧的格式和组成部分- 以太网的接入控制方法和介质访问方法3. 物理层概述- 物理层的作用和功能- 物理层的传输介质和传输方式- 物理层的调制解调和编码技术五、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1.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和技术2.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网络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网络故障排除和性能监测技术六、计算机网络应用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和应用场景2. 网络应用开发- 网络应用开发的基本要点和流程- 常用的网络编程技术和框架以上仅为部分研究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详细内容可根据实际课程进行拓展和补充。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汇总(超全)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汇总(超全)一、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和协议三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传输和远程通信。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按照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 按照拓扑结构分类: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型等。
3. 按照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和无线网络(如WiFi、蓝牙、红外等)。
三、计算机网络的协议1.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2.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3.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的和。
4. 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
5. POP3协议:邮局协议第3版,用于电子邮件的接收。
四、计算机网络的设备1. 网络接口卡(NIC):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设备。
2. 集线器(Hub):用于连接多个计算机的网络设备。
3. 交换机(Switch):用于连接多个计算机,具有数据交换功能的网络设备。
4. 路由器(Router):用于连接不同网络,实现数据路由的设备。
5. 调制解调器(Modem):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通过电话线传输数据的设备。
五、计算机网络安全1. 防火墙: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防止非法访问。
2. 加密技术:将数据加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3. 认证技术:验证用户身份,防止未授权用户访问网络资源。
4. 防病毒软件:用于检测和清除计算机病毒,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
5. VPN:虚拟私人网络,用于建立安全的远程连接。
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1. 5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数。
2. 物联网(IoT):将各种设备连接到网络,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边缘计算:将计算任务从云端迁移到网络边缘,提高响应速度和效率。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涵盖了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的各个方面。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和理解,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点知识,本文将重点介绍和总结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协议、网络结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
一、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通信的规则和约定,常用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等。
其中,TCP/IP协议是互联网使用最广泛的协议,它是一种面向连接、可靠的传输协议。
HTTP 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万维网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协议。
FTP协议是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对于网络协议的学习,需要了解协议的定义、功能和工作原理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常见协议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二、网络结构网络结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网络元素的组织和布局方式,常见的网络结构有总线型、环形、星型、树型和网状等。
总线型网络结构是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一根总线上,由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环形网络结构将计算机按照环形连接方式进行组织,数据通过环形进行传输。
星型网络结构是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上,由中心节点进行数据转发。
树型网络结构是将计算机按照树状连接方式进行组织,数据通过树状结构进行传输。
网状网络结构是将所有计算机互相连接,数据通过多个路径进行传输。
对于网络结构的学习,需要了解各种结构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三、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不受非法侵入、破坏和篡改的技术和方法。
网络安全的重点包括网络认证、数据加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
网络认证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等方式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网络资源。
数据加密是将敏感数据通过加密算法进行转换,使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难以被窃取和篡改。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上)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互相传递信息和资源的技术体系。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协议等方面。
1.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和逻辑连接方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等。
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各种硬件和软件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HTTP、FTP、SMTP 等。
3. 网络地址网络地址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对每个设备进行唯一标识的一组数字。
常见的网络地址有IP地址和MAC地址。
4. 网络传输介质网络传输介质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的媒介。
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有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
5.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的保护措施。
常见的网络安全措施有防火墙、杀毒软件等。
6. 网络服务网络服务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给用户的各种功能。
常见的网络服务有电子邮件、聊天室、文件共享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下)7. 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总线型网络简单易用但容易出现单点故障,星型网络可靠稳定但设备数量有限,环型网络传输效率高但设备连接、故障难以处理,树型网络结构复杂但利于网络扩展和管理。
8. 网络协议的作用网络协议制定了计算机及其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递数据时,网络协议能够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等。
9. IP地址和MAC地址的区别IP地址是在网络层使用的地址,用于标识计算机在网络中的位置,符合一定规则,由32位组成,显示为4组十进制数,每组数值在0~255之间;而MAC地址是在物理层使用的地址,具有唯一性,由48位组成,通常以十六进制数表示。
10. 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的优劣有线传输介质传输速度快,稳定可靠,安全性高,但连接方式固定,不利于移动设备;无线传输介质具有灵活性和便携性,可以使设备自由移动,与有线传输相比,传输速度较慢、有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安全性较低。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OSI模型和TCP/IP模型:了解各层的功能,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
2.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分类:如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协议,可靠性传输和不可靠性传输等。
3.数据传输方式:如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二、物理层1.通信信道的种类和特点: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2.调制解调和编码:了解不同的调制解调技术和编码方式。
3.数字传输系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特点以及数字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数据链路层1.帧的概念和组成:了解帧的结构和各字段的含义。
2.随机访问协议:了解载波侦听多点接入(CSMA)、CSMA/CD和CSMA/CA等协议。
3.点对点协议:了解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和点对点协议(PPP)等协议。
四、网络层1.IP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网络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如IPv4和IPv6),以及IP地址的表示和分配。
2.路由的概念和算法:了解路由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路由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和距离向量算法。
3.网络地址转换(NAT):了解NAT的作用和实现原理。
五、传输层1.传输协议的特点和分类:了解传输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如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TCP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TCP的连接建立和断开过程,以及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算法。
3.UDP协议的特点和应用:了解UDP的无连接特性和可靠性较差的特点,以及适用于实时传输的应用场景。
六、应用层1.常见应用层协议:了解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域名系统(DNS)、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文件传输协议(FTP)等。
2.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了解应用层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概念及其交互流程。
3.网络编程:了解使用套接字进行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七、网络安全1.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范: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如拒绝服务攻击(DDoS)和中间人攻击等,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完整版下面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总结: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规模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按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形、星型和网状。
-按使用者类型分为公有网和专用网。
2.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指通过传输介质将信息从发送方传递到接收方的过程。
-数据传输:指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过程。
-通信链路:指连接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物理路径。
-码元:指数字通信中的最小单位。
- 波特(Baud):指每秒传输的码元数量。
3.计算机网络的协议:-通信协议:指计算机网络中规定的传输数据的格式和规则。
-协议分层:通信协议通常采用层次化的方式进行,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 OSI模型:指开放式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参考模型。
-TCP/IP协议:指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协议。
4.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地址:指互联网协议地址,用于唯一标识网络设备的地址。
-IP地址分类:IP地址根据网络的规模和需求分为A类、B类和C类。
-子网掩码:用于划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辅助地址。
-子网划分:指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将一个大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子网的过程。
5.路由和路由器:-路由:指决定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路径选择过程。
-路由器: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转发数据包的网络设备。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动态路由是由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的路由。
6.域名和域名解析:-域名: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的字符串。
-域名解析: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过程。
-域名系统(DNS):指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7.网络安全:-防火墙:用于对网络进行访问控制的安全设备。
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点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是指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的物理或逻辑连接的网络系统。
网络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是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需要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如TCP/IP协议、OSI参考模型等,掌握基本的网络概念和术语,以及网络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数据通信与传输数据通信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信道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
数据传输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在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需要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的编码与解码、调制与解调、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等。
同时,还要了解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控制与流量控制机制,如差错检测与纠错码、滑动窗口协议等。
三、网络互联与路由技术网络互联是指将多个网络互联成一个统一的大网络,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路由技术是指在网络中选择合适的路径,使数据能够从源结点传输到目的结点。
在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需要了解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以太网、局域网、广域网等,掌握常见的路由算法和路由协议,如距离向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OSPF协议等。
四、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防止网络遭受恶意攻击和非法入侵。
网络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监控、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在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威胁,如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掌握网络安全的防护技术和加密算法,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RSA加密等。
同时,还要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管理方法,如网络监控与故障排除、网络配置与优化等。
五、无线与移动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网络连接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要清晰),新技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目前新的发展(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CDN、SDN等)跟网络体系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讨论。
1、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是指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拓扑提供标准。
它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本身并不是一个网络体系结构,因为它并没有定义每一层的服务和所用的协议。
它只是指明了每一层应该做些什么事。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关注在一条通信信道上传输原始比特。
主要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适配器。
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是将一个原始的传输设施变成一条没有漏检传输有误的线路。
网络层:主要功能是控制子网的运行。
传输层:基本功能是接收上一层的数据,在必要的时候把这些数据分割成较小的单元,然后把这些数据单元传递给网络层,并且确保这些数据单元正确地到达另一端。
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并提供多种服务,包括对话控制,令牌管理以及同步功能。
表示层:关注的是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包含了用户通常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协议。
TCP/IP参考模型互联网层:主要任务是允许主机数据将数据注入到任何网络,并且让这些数据独立地到达到接收方。
传输层:允许源主句和目标主机上的对等实体进行对话,犹如OSI的传输层一样。
应用层:包含了所有高层协议。
2、4G移动系统网络移动系统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
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它们由无线和核心网的结合格式完成。
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QoS 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
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它使发展和提供新的应用及服务变得更为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3、物联网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它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具有:智能、先进、互联的三个重要特征。
构成物联网产业五个层级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4、CDNCDN构建在网络之上的内容分发网络,依靠部署在各地的边缘服务器,通过中心平台的负载均衡、内容分发、调度等功能模块,使用户就近获取所需内容,降低网络拥塞,提高用户访问响应速度和命中率。
5、SDNSDN网络称为软件定义网络,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使网络作为管道变得更加智能。
第四章:介质访问控制前面讨论过的协议(P202-P214)无线网(P231-P240)RFID(P253- P256)第五章:网络层(40分)路由协议(P279 - P300)1、RIP协议RIP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
2、OPSF协议OSPF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内决策路由。
是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隶属内部网关协议(IGP),故运作于自治系统内部。
著名的迪克斯加算法(Dijkstra)被用来计算最短路径树。
OSPF分为OSPFv2和OSPFv3两个版本,其中OSPFv2用在IPv4网络,OSPFv3用在IPv6网络。
与RIP相比,OSPF 是链路状态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协议。
3、BGP协议边界网关协议(BGP)是运行于TCP 上的一种自治系统的路由协议。
BGP 是唯一一个用来处理像因特网大小的网络的协议,也是唯一能够妥善处理好不相关路由域间的多路连接的协议。
BGP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和其他的BGP 系统交换网络可达信息。
网络可达信息包括列出的自治系统(AS)的信息。
这些信息有效地构造了AS 互联的拓朴图并由此清除了路由环路,同时在AS 级别上可实施策略决策。
4、路由聚合路由聚合(也叫汇总)是让路由选择协议能够用一个地址通告众多网络,旨在缩小路由器中路由选择表的规模,以节省内存,并缩短IP对路由选择表进行分析以找出前往远程网络的路径所需的时间。
1)将各子网地址的网段以二进制写出。
2)比较,从第1位比特开始进行比较,将从开始不相同的比特到末尾位填充为0。
由此得到的地址为汇总后的网段的网络地址,其网络位为连续的相同的比特的位数。
假设下面有4个网络:172.18.129.0/24172.18.130.0/24172.18.132.0/24172.18.133.0/24如果这四个进行路由汇聚,能覆盖这四个网络的汇总地址是:172.18.128.0/21算法为:129的二进制代码是10000001130的二进制代码是10000010132的二进制代码是10000100133的二进制代码是10000101这四个数的前五位相同都是10000,所以加上前面的172.18这两部分相同的位数,网络号就是8+8+5=21。
而10000 000的十进制数是128,所以,路由汇聚的Ip地址就是172.18.128.0。
所以最终答案就是172.18.128.0/21路由表局域网1:202.118.1.0/25局域网2:202.118.1.128/25服务质量(P311- P324)可靠性、延迟、抖动、带宽。
这四个特征合起来决定了一个流所要求的服务质量。
相关的算法协议(P335- P374)1、漏桶算法1)若数据包到达的速率-漏桶流出的速率≤配置的漏桶突发速率,则数据包可被不延时的送出。
2)若数据包到达的速率-漏桶流出的速率>配置的漏桶突发速率,则多余的数据包被存储到漏桶中。
暂存在漏桶中的数据包在不超过漏桶容量的情况下延时发出。
3)若数据包到达的速率-漏桶流出的速率>配置的漏桶突发速率,且数据包的数量已经超过漏桶的容量,则这些数据包将被丢弃。
2、令牌桶算法假如用户配置的平均发送速率为r,则每隔1/r秒一个令牌被加入到桶中;假设桶最多可以存发b个令牌。
如果令牌到达时令牌桶已经满了,那么这个令牌会被丢弃;当一个n个字节的数据包到达时,就从令牌桶中删除n个令牌,并且数据包被发送到网络;如果令牌桶中少于n个令牌,那么不会删除令牌,并且认为这个数据包在流量限制之外;算法允许最长b个字节的突发,但从长期运行结果看,数据包的速率被限制成常量r。
对于在流量限制外的数据包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它们可以被丢弃;它们可以排放在队列中以便当令牌桶中累积了足够多的令牌时再传输;它们可以继续发送,但需要做特殊标记,网络过载的时候将这些特殊标记的包丢弃。
两者区别漏桶算法能够强行限制数据的传输速率,而令牌桶算法能够在限制数据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同时还允许某种程度的突发传输。
3、RSVP协议rsvp(资源预留协议)是一个在ip上承载的信令协议,它允许路由器网络任何一端上终端系统或主机在彼此之间建立保留带宽路径,为网络上的数据传输预定和保证服务质量。
它对于需要保证带宽和时延的业务,如语音传输,视频会议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八章网络安全基本概念,网络安全区域,安全级别,重放的攻击,拒绝服务的攻击,防火墙方案,访问控制列表的规则,配置方案1、网络安全基本概念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问题有以下4个特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2、网络安全区域网络安全级别分为A、B(B1、B2、B3)、C(C1、C2)、D等4类7个安全级别。
(1)D类:最低保护(minimal protection),未加任何实际的安全措施。
这是最低的一类,不再分级。
常见的无密码保护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属于这一类。
(2)C类:被动的自主访问策略(discretionary access policy enforced),分以下两个子类。
·C1:无条件的安全保护。
这是C类中较低的一个子类,提供的安全策略是无条件的访问控制,具有识别与授权的责任。
早期的UNIX系统属于这一类。
·C2:有控制的存取保护。
这是C类中较高的一个子类,除了提供C1中的策略与责任外,还有访问保护和审计跟踪功能。
(3)B类:被动的强制访问策略(mandatory access policy enforced),属强制保护,要求系统在其生成的数据结构中带有标记,并要求提供对数据流的监视,B类又分3个子类。
·B1:标记安全保护,是B类中最低的子类。
除满足C类要求外,要求提供数据标记。
·B2:结构安全保护,是B类中的中间子类。
除满足B1要求外,要实行强制性的控制。
·B3:安全域保护,是B类中的最高子类,提供可信设备的管理和恢复。
即使计算机系统崩溃,也不会泄露系统信息。
(4)A类:经过验证的保护(formally proven),是安全系统等级的最高类。
网络安全区域网络安全域是指同一系统内有相同的安全保护需求,相互信任,并具有相同的安全访问控制和边界控制策略的子网或网络,且相同的网络安全域共享一样的安全策略。
广义可理解为具有相同业务要求和安全要求的IT系统要素的集合。
网络安全域从大的方面分一般可划分为四个部分:本地网络、远程网络、公共网络、伙伴访问。
而在不同的安全域之间需要设置防火墙以进行安全保护。
重放攻击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s)又称重播攻击、回放攻击,是指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破坏认证的正确性。
重放攻击可以由发起者,也可以由拦截并重发该数据的敌方进行。
攻击者利用网络监听或者其他方式盗取认证凭据,之后再把它重新发给认证服务器。
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攻击,英文名称是Denial of Service,简称DOS,即拒绝服务,造成其攻击行为被称为DoS攻击,其目的是使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
最常见的DoS攻击有计算机网络带宽攻击和连通性攻击。
带宽攻击指以极大的通信量冲击网络,使得所有可用网络资源都被消耗殆尽, 最后导致合法的用户请求无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