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金氧半二极体、电晶体及其电性讨论1

合集下载

王明红-电动力学讲稿(第6章)

王明红-电动力学讲稿(第6章)

确的,而且在地球上真空光还始终是c=2.99792×108米/秒。
§6.2 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洛伦兹变换
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根据实验事实, Albert Einstein提出了如下两条基本假设: a) 一切物理规律,无论是力学的,还是电磁学的,对于 所有惯性系都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这就是相对性原理。
这就是间隔不变式。 如果两事件彼此无限地接近,那么间隔为:
dS2 c 2dt2 dx2 dy2 dz2
也可得到
dS 2 dS 2
因此,我们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两个事件的间隔在所
有惯性系里都是一样的,即当由一个惯性系变换到任何另 一惯性系时,它是不变的。这也是光速不变的数学表示。
t t1 t 2
l v 2 ( ) c c
把仪器绕竖直轴旋转π/2,则MM2变成沿地球运动方向,
MM1垂直于地球运动方向。这样沿MM2和MM1进行的光往 返各需的时间为:
2l v2 (1 2 ) t1 c 2c 2 2l v (1 t2 2) c c
两束光回到M点的时间差为:
A2 1 ,
即A 1
为了从两个值±1中选择一个,由变换的连续性应该取+1 。 因此有
2 2 2 2 2 x y z c t x y z c t 2 2 2 2 2
。 假如x1,y1,z1,t1及x2,y2,z2,t2是∑系任何两个事件 的坐标,则
可看到干涉条纹;再使整个仪器转过π/2,就应该发现条纹的移动,由 条纹移动的总数,就可算出地球运动的速度v.
M2
v
l
S M
l
M1
T
实验装置:
假设“以太”媒质背景,其特点:

6介电642页

6介电642页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12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介电晶类(32种)
不具有对称 极性晶类(热 1,2,3,4,6,m, 中心的晶类 释电晶类) mm2.4mm,3m,6mm
(21种) (10种)
其中压电晶 类
(20种)
非极性晶类 (11种)
222,-4,-6,23,423(不具有压 电性),-43m,422,
逆压电效应: S=dtE 电致伸缩效应:电介质在大外力作用下,需考虑非线性项。S=vE2
热释电效应:在热平衡条件下,电介质因自发极化要产生表面束缚 电荷,这种电荷被来自空气中附集于电介质表面上的自由电荷所补 偿,其电不能显现出来,,当温度发生变化,由温度变化引起电介 质的极化状态的改变不能及时被来自电介质表面上的自由电荷所补 偿,使电介质对外显电性。Ps=p T(具有自发极化的晶体)
(3) 无对称中心,且本身具有自发极化特性的结构
+
-
+
例1:具有极性轴或结构本身具有自发极化的结构
- -+ - - -
+
+++++
-
-
+
正 电
+
荷-

-

-
极 化 轴


负+
电 荷
-
+ -
偶 极 子
+ -
C


+++++
替+ +
+
-
-
排-

纤锌矿(ZnS)结构在(01锲0而)舍之上,投朽木影不折。锲而不舍,

马西森定则讨论----_导体、绝缘体与半导体的划分

马西森定则讨论----_导体、绝缘体与半导体的划分

2 R电阻
U I R
与材料的性质有关,还与材料的长度及截面积有 关 L R 单位:Ω(欧)
S
Material Performances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IT
一、导电性表征
3 ρ电阻率 只与材料本性有关,而与导体的几何尺寸无关 评定导电性的基本参数 单位:Ω· m(欧· 米) 4 σ电导率 愈大,材料导电性能就越好 单位:S/m (西/米) 5 材料分类
SIT
(3) 能带理论: 晶体中电子能级间隙很小,能级分布是准连续的, 或称能带;金属中由离子产生的势场是不均匀的,而且是 呈周期性变化的。 同样:金属中的价电子是公有化,能量是量子化
其中: l:电子两次碰撞之间运动的平均距离(自由程)
v :电子平均运动速度
n: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
m:电子质量 e:电子电荷
t
: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时间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terial Performances
SIT
二 、导电机理
1 金属及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1)经典电子理论 经典电子理论的缺点:
SIT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电学性能
导电性
介电性 热电性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压电性
热释电性 铁电性
Material Performances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IT
第一节 导电性能 一、导电性表征
1 导电
当在材料的两端施加电压时,材料中有电流流过 欧姆定律
h2

常用电子元器件介绍

常用电子元器件介绍
R欧姆 K千欧姆 M兆欧姆 G千兆欧姆 T兆兆欧姆 1.1.5. 换算
1T=103G=106 M=109 K=1012 R 1.1.6. 电阻器的特性: 电阻为线性原件,即电阻两端电压与流过电阻的电流成正比,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强度与这段 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I=U/R。 1.1.7. 电阻的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滤波(与电容器组合使用)和阻抗匹配等。 1.1.8. 主要参数:标称阻值 额定功率 允许误差等级 阻值变化规律(电位器)
1.1.10.1. 直标法 将电阻器的标称值用数位元元元和文字元号直接标在电阻体上,其允许偏差则用百分数表示,未 标偏差值的即为±20%. 1.1.10.2. 数码标记法 一般用三位元元数位元元元来表示容量的大小,单位元元元为欧姆()。前两位为有效数字, 后一位表示倍率。即乘以10i,i为第三位元数位,若第三位元数位9,则乘10-1。 如223J代表22103欧姆()=22000欧姆 ()=22千欧姆(K),允许误差为5%;又如 479K代表4710-1欧姆(),允许误差为5%的电阻。这种表示方法最为常见。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11
1.2.8. 标称容值的表示方法
1.2.8.1. 直标法
由于电容体积要比电阻大,所以一般都使用直接标称法。如果数字是0.001,那它代表的是0.001uF=1nF,如果 是10n,那么就是10nF,同样100p就是100pF。
1.2.8.2. 数码标记法
不标单位的直接标记法:用1~4位元元元元数位元元元表示,容量单位元元元为pF,如350为350pF,3为3pF, 0.5为0.5pF
稳压管的最主要的用途是稳定电压。在要求精度不高、电流变 化范围不大的情况下,可选与需要的稳压值最为接近的稳压管 直接同负载并联。在稳压、稳流电源系统中一般作基准电源, 也有在集成运放中作为直流电平平移。其存在的缺点是杂讯系 数较高,稳定性较差。

固体理论-6 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

固体理论-6 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

其中 V 是正量,而且仅仅在能壳内V ≠ 0
这相当于假定V与波矢k 的取向无关,相当于取各向同性的s 波
散射近似——BCS超导体(第一类超导体)
因此有
H' = − 12 V ∑ C C C C q
σ
1,k,σ1 ,2k2
+
+
k1 + q,σ1 k2 −q ,σ 2
k2 ,σ 2
k1 ,σ1
意义: 一对电子 (k1, σ1) 和 (k2, σ2) 散射后变为 (k1+ q, σ1) 和
∑ | ψ >= a(k)Ck+C−+k | F >
k >kF
求和时, k 应限制于球外吸引区 0 < εk < ħωD,a(k)为待定系数
固 体 理 论 - 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 - 库伯对
返回
由 H 的本征值可求得两个附加电子的能量:
E =< ψ | H |ψ >
= 2 ∑ εk | a (k ) |2 −V ∑ a* (k' ) a (k )
k1 ,σ1
其中K = k1+k2 。令k' = k + q, k = k1, σ1=σ, σ2=σ' 则可将互作用量按总波矢 K 分类:
H' = ∑ H'K
K
∑ H'K
≡ −V 2
C C C C + + k' ,σ K −k' ,σ' K −k ,σ' k ,σ k ,k' ,σ ,σ'
HK 代表总波矢为K的电子对之间的相互作用
125K的铊系,和135K的汞系。它们都含有铜和氧,因此也总称

第六章 金氧半二极体、电晶体及其电性讨论 3

第六章 金氧半二极体、电晶体及其电性讨论 3
此時
VGS VDS ( sat ) VT VDS ( sat ) VGS VT
飽和區(續)
當汲極電壓大於VDS(sat) 反轉電荷為零的點往源 極移動,此時電子注入 空間電荷區,在藉由電 場掃至汲極。 當VDS > VDS(sat),p點的 電壓仍為VDS(sat),故ID 維持不變。
基本的MOSFET元件
N通道增強模式 N通道空乏模式 P通道增強模式 P通道空乏模式
基板為p型半導體,汲 極與源極為n型摻雜。
基板為n型半導體,汲 極與源極為p型摻雜。
N通道增強模式(Enhamcement mode)
N通道增強模式:在零閘極電壓,氧化層下沒有電子反轉 層,需加正閘極電壓才會有反轉層。
即半導體層內無電荷存在
加閘極電壓,跨於氧化層及半導體的表面電位會改變:
VG Vox s (Vox Vox 0 ) (s s 0 ) Vox s (Vox 0 s 0 ) Vox s ms
即ms
平帶電壓VFB(續)
當VG = VFB時,s = 0,故可得:
界面電荷對CV圖的影響
表面週期性終止,有懸鍵產生,在禁制能帶會形成界面 態階。 電荷可在半導體與界面態階之間流動,隨著偏壓之改變, 界面態階與費米能階的相關位置不同,界面的淨電荷也 會改變。
一般而言,在EFi上方的稱為受體態階, 在EFi下方的稱為施體體態階。
施體態階:因費米能階在施體態階
很小
平衡狀態:VG=0,VDS=0
產生反轉層
能帶圖維持水平
VG > 0,VDS=0
通道電導(Channel conductance)
當VG >VT ,VDS 比較小時, ID與VDS成正比,好似電阻 (故稱為線性區),可表 示為: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材料物理复习提纲-答案整理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材料物理复习提纲-答案整理

《电子材料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电子材料的结构1. 晶体的结构与对称性理解点阵结构与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晶体结构画出点阵图。

将构成晶体的结构济源抽象成一个几何点,这些几何点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则重复排列所形成的阵列。

点阵反映晶体结构周期性的大小和方向。

掌握晶胞的基本概念,并会计算晶胞中结点的个数;晶胞是从晶体结构中取出来的反映晶体周期性和对称性的重复单元。

熟悉七大晶系的特征。

理解4种晶胞类型7大晶系14种点阵类型32种点群和230种空间群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晶体的宏观对称操作和微观对称操作,对于常见立方结构的晶体能够找出其中的对称操作元素;旋转、反映、反演及旋转-反演 立方结构CsCl 各三个4次转轴和4次反轴,各四个3次转轴和3次反轴,各六个2次转轴和2次反轴,九个反映面,一个反演中心掌握点群符号、空间群符号的含义以及空间群符号向同型点群符号的转变。

点群反映的是晶体理想外形的宏观对称性,空间群反映的是晶体内部原子等规则排列而具有的微观对称性。

空间群的数目多于点群,意味着微观对称性不同的晶体结构可能生长出相同的晶体外形,即同一个点群可能对应不同的空间群 空间群转点群 1、将滑移面转换为反映面2、将螺旋轴转换为旋转轴2. 典型晶体结构掌握密堆积,配位数,电负性等基本概念;电负性:原子的电负性即是衡量分子中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电离能与亲和能之和则称为该元素的电负性。

掌握物质理论密度的计算方法;理解鲍林规则的主要内容; 1、鲍林第一规则:负离子配位多面体规则2、鲍林第二规则:电价规则3、鲍林第三规则:多面体组联规则4、鲍林第四规则:高价低配位多面体远离法则5、鲍林第五规则:结构简单化法则掌握典型离子晶体结构的类型及结构特征(重点AX 型,钙钛矿型,正尖晶石型)。

只考氯化铯,重点钙钛矿,正尖晶石第二章 晶体中的缺陷与扩散熟悉点缺陷的定义及分类,AC N V nA =ρ引起几个原子范围的点阵结构不完整,亦称零维缺陷按产生原因:热缺陷,杂质缺陷,非化学计量缺陷,电荷缺陷,辐照缺陷等掌握点缺陷Kroger-Vink 符号的书写及表示的含义,熟悉点缺陷形成的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热缺陷和MO 型金属氧化物杂质缺陷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能根据质量作用定律计算平衡状态下缺陷的浓度。

晶体电

晶体电

常见的晶体有萘,海波,冰,各种金属。

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就是常见的非晶体。

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过渡晶体、金属晶体晶体=纯净物,非晶体=混合物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长程有序,并成周期性重复排列。

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近程有序,但不具有长程有序。

如玻璃。

外形为无规则形状的固体。

非晶体从软化到熔化是一个较大的温度范围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

例如,玻璃经高温长时间加热后能形成晶态玻璃。

而通常呈晶体的物质如果将它从液态快速冷却下来也可能得到非晶态。

对金属来说,因其晶体结构比较简单,很难阻止其结晶过程,通常得不到非晶态固体,只有通过采用特殊的制备方法,才可以获得非晶态的金属和合金。

晶体的电学性质,反映了晶体在外加电压或电场作用下的行为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理现象。

晶体的某些效应,可以在没有外加电场的情况下,产生出电荷,比如压电效应。

晶体的电学性质根据晶体的电学性质,可以把有关晶体分为以下几类: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宏观上不等于零的电偶极矩,因而形成宏观束缚电荷的现象称为电极化,能产生电极化现象的物质统称为电介质。

压电体:一些晶体因受外力而产生形变时,会发生极化现象,在相对两面上形成异号束缚电荷,称为压电效应。

具有压电效应的物体称为压电体。

电致伸缩:一些晶体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伸长或缩短形变,称电致伸缩。

热电效应:具有自发极化造成的宏观电偶极矩,并具有较大热胀系数的晶体称为热电晶体。

驻极体:除去外电场或外加机械作用后,仍能长时间保持极化状态的电介质称为驻极体。

驻极体同时具有压电效应和热电效应。

电光效应:某些各向同性的透明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变成光学各向异性的效应。

铁电性:某些电介质内存在许多自发极化的小区域,称为铁电畴,不同铁电畴的自发极化方向一般不同,因而宏观上总的电偶极矩为零。

在外电场作用下各铁电畴的极化方向趋于一致,极化强度 P与电场强度E有非线性关系,称为电滞回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MOS的基本原理
基本的 MOSFET結構
源極
閘極
汲極
L:通道長度 Z:通道寬度 d:氧化層厚度 rj :接面深度
加適當的閘極電壓使 得閘極下方產生反轉 層,形成通道,連接 源極與汲極區。源極 為載子的來源,經過 通道流向汲極。 當基板為p型時,載子 為電子,故電流由汲 極流向源極;當基板 為n型時,載子為電洞, 故電流由源極流向汲 極。
理想MOS曲線(C-V圖)(低頻)
故MOS的單位面積電容只是氧化層電容:
C'(in)vCoxdox
剛剛反轉之點,反轉電子為零,空乏區寬度 達最大值。
理想MOS曲線(C-V圖)(高頻)
高頻下的反轉情形,屬於少數載子的反轉電子無法及時反應, 空乏區的寬度也無太明顯的變化,所以電容不會增加,維持在 最低值。
產生原因:
起因於Si-SiO2介面的不連續性及介面上 的未飽和鍵。通常Qit的大小與Hale Waihona Puke 面化學成 分有關。改善方法:
於矽上以熱成長二氧化矽的MOS二極體使 用低溫(約450℃)氫退火來中和大部分的 介面陷住電荷,或選擇低阻陷的晶片(即 (100)晶片)。
~固定氧化層電荷Qf~ (fixed oxide charge)
6.1.3 電荷耦合元件(CCD)
由一連串MOS二極體陣列構 成,可做信號處理及影像感 測。
Figure 6.13. Cross section of a three-phase charge-coupled device.4 (a) High voltage on ø2. (b) ø3 pulsed to a higher voltage for charge transfer.
V o xs ( V o 0 xs 0 ) V o xs ms
即ms
氧化層電荷:
可區分為四種電荷: 1.介面捕獲電荷(Qit) 3.氧化層陷住電荷(Qot)
2.固定氧化物電荷(Qf) 4.可動離子電荷(Qm)
~介面陷住電荷Qit~ (interface trapped charge)
Chapter 6 金氧半場效電晶體及相關元
金氧半二極體、電晶體 及其電性討論
MOSFET
為一四端元件,。 由一個MOS二極體與兩個相鄰的pn接面所構成。 為積體電路中最重要的電路元件,因為比起相同
功能的BJT(雙極性電晶體): 面積小,可增加積體電路密度。 製程步驟較少,製造成本較低。 製成CMOS (NMOS + PMOS),功率消耗更低。
C'
(d
ep)l
Co' xC'j Co' xC'j
V越大,空乏區寬
度 越 大 , Cj 越 小 , C’(depl)越小
空乏情形下之CV圖
C'
(d
ep)l
Co' xC'j Co' xC'j
其中:
Co
ox
d
C
j
s W
由式(9)、(13) 、(14) 、(15),消去W可得:
C
Co
1
1
2 ox2V qN A sd
改善方法:
藉由在矽氧化製成進行時,於反應氣體進 行時加入適量HCl,其中的Cl離子會中和 SiO2層內的鹼金屬離子。
平帶電壓VFB(續)
當VG = VFB時,s = 0,故可得:VGVFBVox(假設無功函數差)
氧化層所跨電位可以下分析得知:
平衡狀態
Vox
平帶狀態
平帶狀態下,假設氧化層電荷QO存在與半導體之界面處(即x0 = d),則可得:
聚積狀態與空乏狀態之
間:
CF' B
o x
toxosx kqTqNsa
由平帶電壓公式可知:
(Qo包括Qf、 Qot 、 Qm)
VFB
ms
Qo Cox
Qo為正時,平帶電壓會比ms小 Qo為負時,平帶電壓會比ms大
氧化層電荷對CV圖的影響(續)
由平帶電壓的分析可知,當氧化層電荷為正時,CV圖會 往左平移,且電荷越多,平移量越多;當氧化層電荷為負 時,CV圖會往右平移。
理想MOS曲線(C-V圖)(n型半導體)
6.1.2 SiO2-Si MOS 二極體
電特性最接近理想MOS二極體。 與理想二極體最大差異:a.金屬電極與半導
體之功函數差qms不為零;b.氧化層中或介 面處有電荷存在。 所以熱平衡時的半導體區之能帶圖有彎曲, 不為平帶情形(flat-band condition )。
其中qB:為費米能階EF和本質費米能階Ei的能量差 qχ:半導體電子親和力
換句話說,當無外加偏壓,能帶是平的(稱為平帶狀態 flat band condition)。
理想的MOS二極體能帶圖
閘極無偏壓時(V=0)的p-type半導體MOS二極體的能帶圖
理想的MOS二極體定義(續)
於任意偏壓下,二極體裡 的電荷只有半導體電荷和 靠近氧化層的金屬表面電 荷兩種,二者的電量相同 但極性相反。
於表面形成電洞堆積
非平衡狀態下之能帶圖(p型)(續)
V > 0,因電洞遠離表面,故形成空乏區。
EF更遠離Ev,故電洞減少,剩下固定的受體離子 V越大,W越大。
非平衡狀態下之能帶圖(p型)(續)
V >> 0時,EF遠離Ev且EF已超過Ei,此種情形為n型之能帶, 故p型半導體表面之載子變為電子,稱為反轉。
6.2.1 基本特性
VG < VT,源極到汲極間好 似二個背對背的pn接面, 加一汲極電壓,只有微弱 的逆向漏電流。
VG > VT,半導體表面產生 反轉電子,只要加一點汲
極電壓,可使電子由源極
流向汲極,產生通道電流
很小
ID。
能帶圖彎曲使EF與Ei的差改變,形成以下之情形: 聚積(accumulation): V < 0 空乏(depletion): V > 0 反轉(inversion): V > 0
非平衡狀態下之能帶圖(p型)
V < 0,因於表面形成電洞堆積,故稱accumulation
電洞受電場影響上移 EF更靠近Ev,故電洞大增
Qo 包 括 : 固 定 氧 化層電荷Qf、氧化 層陷住電荷Qot 以 及移動性離子電荷 Qm。
界面電荷對CV圖的影響
表面週期性終止,有懸鍵產生,在禁制能帶會形成界面 態階。
電荷可在半導體與界面態階之間流動,隨著偏壓之改變, 界面態階與費米能階的相關位置不同,界面的淨電荷也 會改變。
一般而言,在EFi上方的稱為受體態階, 在EFi下方的稱為施體體態階。
在DC偏壓下,沒有載子流 過氧化層,即氧化層的電 阻是無限大。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理想 的MOS二極體相當於一個 平行板電容器的特性
非平衡狀態下之能帶圖(p型)
當偏壓不為零時,能帶圖兩側因下拉、上移會彎
曲。 半導體的載子密度和能量差呈指數關係,如下式
p ne
E E ( )/kT iF
p
i
偏壓轉為正,當EF正好等於EFi 時,受體態階都在費米能階之 上,故為中性;施體態階都在 費米能階之上,故也為中性。 即偏壓由負轉正時,正好有一 個狀態(中間能隙),界面淨 電荷為零。
界面電荷對CV圖的影響(續)
以p型半導體為例:
反轉狀態下(偏壓為更 正),施體態階都在費米 能階之下,故為中性;但 部分受體態階在費米能階 之下,故為帶負電。 即反轉狀態下,界面淨電 荷為負。
故MOS的單位面積電容只是氧化層電容:
C'(a c)cCoxdox ……..為定值
理想MOS曲線(C-V圖)
空乏情形下,正偏壓加的越多,半導體空乏區寬度增加,同時 金屬層表面感應之正電荷也增加。電壓跨在氧化層與空乏區上。
故相當於氧化層電容與半導體的接面電容串聯起來:
C'(d1ep)lC1ox' C1j'
6.1 MOS二極體
為MOSFET的核心部分:由上往下之材料分別為金屬、 氧化層及半導體。
氧化層的厚度
通常Si底材是接地的,故金屬對於歐姆接面為 正偏壓時,V為正;反之,V為負。
6.1.1 The Ideal MOS Diode
理想的MOS二極體定義:
在沒有外加偏壓時(即熱平衡狀態),金屬功函數qm和 半導體功函數qs的能量差為零,即功函數差qms等於零。
非平衡狀態下之能帶圖(n型)
V << 0時,EF遠離Ec且EF已超過Ei, 此種情形為p型之能帶,故n型半導 體表面之載子變為電洞。
非平衡狀態下之能帶圖(p型)
Ψs〈0:電洞聚積 Ψs=0:平帶狀況 ΨB〉Ψs〉0:電洞空乏 Ψs = ΨB:ns = np = ni Ψs〉ΨB:反轉 Ψs〉2ΨB:強反轉
產生原因: 當氧化停止時,一些離子化的矽就留在介
面處(約30Å處)。這些離子及矽表面上的 不完全矽鍵結產生了正固定氧化層電荷Qf。
改善方法:
可藉由氧化製程的適當調整,或是回火 (Annealing)來降低其影響力或是選擇較佳的 晶格方向。
~氧化層陷住電荷Qot~ (oxide trapped charge)
FB
Qo d Qo C0 d Co
平帶電壓VFB(續)
若氧化層中之電荷為任意分佈(一般情形),平帶電壓 可表示為:
VFBC 1o d1 0dx(x)dx
再考慮功函數差,並忽略界面陷阱電荷,平帶電壓會變
為:
VFB m s Qf Q Cm oQot
氧化層電荷對CV圖的影響
其中平帶電壓狀態介於
產生原因:
主要是因為MOS操作時所產生的電子電洞 被氧化層內的雜質或未飽和鍵所捕捉而陷 入。
改善方法:
可利用低溫回火消除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