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3测量重点知识复习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3测量重点知识复习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是学生理解测量的第二个阶段。

在小学阶段计量单位教学有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及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等。

基本贯穿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始终。

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结束本单元的知识学习以后,需要一节整理与复习课。

沟通本单元和以前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有机系统的全盘思考,让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习得相关长度概念,知道不同长度单位的观念,同时建立相应长度空间观念。

在知识生长过程中不断完善。

学情分析1、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和克,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

而且对于本单元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于米和质量单位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兴趣浓厚。

2、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思维的活跃与上升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为整理与复习提供了思维基础。

3、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也进行过整理与复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整理方法,如:思维导图,列表法等,为本节课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与复习的方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4、学生在选择合适单位描述物体长度和质量上存在疑惑,不能正确地使用单位。

并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上混淆不清。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自主、全面地回顾、整理、交流测量相关知识的过程。

对测量知识进行创造性地整理与复习,查漏补缺、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学生进一步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呈现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培养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在巩固运用的基础上,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计算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习惯。

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已有经历和体验,梳理测量知识的结构,构建长度单位之间的数据模型。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的掌握长度、质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3测量重点知识复习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3测量重点知识复习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重点知识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重点知识复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复习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K12教育文档)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K12教育文档)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时间单位:时,分,秒
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重量单位: 吨,千克,克
2。

时间单位公式有: 1时=60分 1分=60秒
3、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1)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 10 毫米= 1 厘米
(2)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
(3)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公里
4、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

(相邻)
1 吨 =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1000克=1千克
45厘米=4分米5厘米 100毫米=10厘米=1分米
50分米=5米 1000毫米=100厘米=10分米=1米。

三年级测量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测量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测量知识点归纳测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测量知识点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三年级测量知识点的归纳:一、长度的测量1. 认识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长度单位,如米(m)、厘米(cm)和毫米(mm)。

2. 使用直尺:学习如何使用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包括对齐零刻度线和读取刻度。

3. 比较长度: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并使用“更长”、“更短”或“一样长”等词汇来描述它们。

二、面积的测量1. 认识面积单位:学习面积单位,如平方米(m²)、平方厘米(cm²)。

2. 面积的计算:掌握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例如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三、体积和容积的测量1. 认识体积和容积单位:了解体积单位如立方米(m³)、立方厘米(cm³)和容积单位如升(L)、毫升(ml)。

2. 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学习如何计算简单形状的体积,例如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

四、质量的测量1. 认识质量单位:学习质量的基本单位,如千克(kg)和克(g)。

2. 使用天平:了解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够读数。

五、时间的测量1. 认识时间单位:学习时间的基本单位,如小时(h)、分钟(min)和秒(s)。

2. 时间的计算: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例如从一个时间点到另一个时间点的持续时间。

六、温度的测量1. 认识温度单位:了解温度的基本单位,如摄氏度(°C)。

2. 使用温度计: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能够读数。

七、角度的测量1. 认识角度单位:学习角度的基本单位,如度(°)。

2. 使用量角器:了解如何使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度。

八、实践活动1. 测量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测量概念的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或者测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

2. 数据记录:学习如何记录测量结果,并能够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1.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关系式中有几个,就添几个;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关系式中有几个,就去掉几个。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1) 进率是101米= 10分米;1分米= 10厘米;1厘米= 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 1分米;10毫米= 1厘米2) 进率是1001米= 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3) 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相邻)1吨=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过关练题】一、基础题2分米=20毫米;50毫米=5厘米;9分米=90毫米;4厘米=40毫米;80分米=8米;7吨=7000千克;2分米=20厘米=200毫米;500分米=50米。

从直尺的0刻度是0厘米,从直尺的3——8厘米是5厘米。

3000克=3千克;5吨=5000千克;8千米=8000米;70厘米=7分米;1米=50分米。

8张纸叠起来厚1毫米,80张纸叠起来厚8毫米,合80厘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知识点汇总

三、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2、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3、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

4、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6、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标准化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我校运动场的跑道,1圈是200米,5圈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8、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9、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10、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kg)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做单位。

11、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2、特殊数字要牢记:2个500是10004个250是10005个200是100010个100是100020个50是100040个25是100040名学生大约重1吨。

重点知识总结: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量》单元复习
知识要点
1、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 )毫米。

3、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1)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10 毫米= 1 厘米
(2)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3)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

(相邻)
1 吨 =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1000克=1千克
经验之谈:
测量一些比较微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先把这些物体“堆”成大量,比如测量纸的厚度,可以选择100页纸来测量,所测得的结果除以100就可以了。

第三单元《测量》过关练习题
一、基础题
2分米=()毫米50毫米=()厘米9分米=()厘米
4厘米=()毫米80分米=()厘米7吨=()千克
2分米=()厘米=()毫米500分米=()米
从直尺的0——1刻度是()厘米,从直尺的3——8厘米是()厘米。

3000克=()千克5吨=()千克8千米=()米
70厘米=()分米( )米=50分米
8张纸叠起来厚1毫米,80张纸叠起来厚()毫米,合()厘米。

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和()。

2.数学书宽约2(),黄山高约1873(),黄河长约5464()。

3.汽车每小时行驶60(),手指甲约10天长1()。

4.一支铅笔约长185(),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约36()。

三、在○里填上“﹥”、“﹤”、“=”。

70毫米○70厘米3千米○2970米7厘米+23厘米○3米6分米○58厘米
1米-2分米○8分米 60毫米○6厘米 4分米○39厘米 5千米○4500米300厘米○40分米 2厘米○10毫米3米○25分米 1米○2分米30厘米四、算一算。

87毫米-37毫米=( )毫米=( )厘米70毫米+3厘米=( )厘米=( )分米 1米-70厘米=( )厘米=( )分米3吨—500千克=()千克
75厘米+25厘米=( )厘米=( )分米=( )米5620米=()千米()米五、把下列每组数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5吨、5005千克、4吨60千克、3500吨
2)52厘米、2千米、19分米、20米、25厘米、30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