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II)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
)
图6-4-1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实验1将干石蕊纸花直接放入CO2中,发现纸花不变色,说明
)
D.向放有两支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的烧杯里倾倒CO2气体,蜡烛自 下而上熄灭 答案 A 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制造碳酸型饮料,打开饮料瓶盖时,瓶内 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降低,故会观察到有大量无色气泡逸出,其
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无关,故选A。
4.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应,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不是分解反应,D项正确;氧
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 收集,C项错误。
3.下列实验现象中,不能反映CO2化学性质的是 ( A.打开汽水饮料瓶盖,有大量无色气泡逸出 B.把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C.把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图6-4-3
实验现象:①向蒸馏水中滴入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②通入CO2后,紫色
石蕊溶液变为红色;③加热后红色消失,溶液呈紫色。 实验分析:①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CO2+H2O H2CO3,H2CO3具有酸 H2O+CO2↑。
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②碳酸受热易分解:H2CO3
(3)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CO2+Ca(OH)2 CaCO3↓+H2O。
例1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B.先往试管中加入石灰石,再加入稀硫酸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3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3 新人教版.doc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①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取方法;
②实 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方法;
难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回顾
①检查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情况
(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存在的疑问,并形成统一的认识。);
方案2制取氧气使用装置A
使用上表装置B
使用上表装置B
收集方法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或向下
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内, 若复燃,说明是氧气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其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点燃该气体,检验
其生成的产物
验满或验纯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3新人教版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并延伸至气体制取的原理和方法;
②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的选择方法;
③了解气体的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④了解装置的改错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2.实验发生装置选择的条件。
反应物状态
固体与固体混合
固体与液体混合
反应条件
加热
不需加热
发生装置
装置A
装置B
3.实验收集装置选择的条件;气体的验满方法和验证方法。
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
药品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化学性质》教案 新人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化学性质》教案 新人
(3)两支蜡烛同时熄灭,还是哪支蜡烛先熄灭?
2、师操作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及总结结论。
3、提问回答。
(二)[实验5-6]
1、引入[实验5-6]。师拿出硬质试管,都盛有紫色石蕊试液,在其中一只试管中通入CO2。提问学生思考并作出猜测:
“向这支试管中通入CO2,会有什么现象?”
师演示实验,生观察实验。
1、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
2、CO2密度比空气大。 [物理性质]
3、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
4、CO2能溶于水。 [物理性质]→制汽水
5、CO2+H2O==H2CO3[化学性质]
6、CO2+Ca(OH)2==CaCO3↓+H2O [化学性质]
(常用此反应来检验CO2)
药品:大理石、稀盐酸。
教师活动
一、新课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回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写法,讲述他们性质的差异。
二、新课探究
(一)[实验5-5]
1、引入[实验5-5],引导学生思考猜测:
(1)“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从集气瓶中倒入烧杯中?”
“你有没有见过气体能倒来倒去的?”
(2)“如果我真的能把二氧化碳倒下去,你猜想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课本142页内容
学生很兴奋地回忆上一节的探究情景。
生(大多数):能
部分学生有点疑惑,不敢肯定能不能。
生:蜡烛熄灭。
学生各种说法都有。
学生很专注地观察,当观察到的现象与他的猜测一样时,非常的兴奋,并自觉交流。
生回答,不够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
生思考后回答:不变。
生在笑,一副想当然的样子。
生答。

人教版2020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人教版2020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能力。

3.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大家回忆一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用品是什么,实验原理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此气体?讨论交流:结合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研究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操作步骤:“连—检—装—注—集—验”。

实验:制取CO2。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问题:用以上方法制取几瓶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倒入点燃蜡烛的烧杯中、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中各有怎样的现象?讨论交流:实验操作,讨论归纳。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活动:做课本P125~P126 CO2性质的实验。

归纳总结1.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碳酸,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三、交流展示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四、板书设计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检验、验满、存放CO2的方法。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CO2+H2O===H2CO3。

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练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和向上排空法收集气体。

(2)学会二氧化碳检验、收集和验满的方法。

(3)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组装和评价实验装置,使学生学会用科学学的方法分析、推理、解决问题;(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从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学难点: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验证其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及多媒体实验准备:器材:锥形瓶试管集气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单孔橡皮塞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试管夹量筒玻璃片导气管注射器胶头滴管软质塑料瓶废液缸抹布等。

药品:大理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

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投影出示复习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教师:今天我们将在实验室自己动手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板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看到本课题后,同学们想要在本节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解决,看谁提得最快最好。

(每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小组记5分,重复问题不计分。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设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

过渡:你们提出的问题很全面、很有探究价值,老师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细化形成本节的自探提示。

自探提示:(1)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评价其优缺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物理性质。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知识的进一步深入,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氧气的制法和性质,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导和提醒。

此外,学生对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能熟练进行实验操作。

2.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物理性质。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实验现象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认识二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质。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情境教学法,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仪器和药品。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3.教学素材:收集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环保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制法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物理性质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现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2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2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
性质教案2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发现规律→归纳整理解释原因→讨论交流实践应用→
反思评价拓展迁移
四、仪器、药品准备:学生自带可乐和塑料管、澄清的石灰水、带橡皮塞的导气管、蜡烛、烧杯、紫色
石蕊试液、试管、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稀醋酸、水、酒精灯、试管夹。

五、教学过程
课题3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反思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2、设置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练习
指出学生的问题并加以分析
对现象和操作的问题进行总结
时习
1、回顾本节实验,记住知识要点,完成教材126页问题与交流
2、化学实验报告册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 、实验目的三、问题与交流
二、实验步骤
教学反思


知识性准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及氧气的化学性质。
物质性准备:仪器:烧杯、单孔橡胶塞、胶 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蜡烛、酒精灯、玻璃片 、木条、棉花、火柴。
药品: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
技能性准备: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排空气取气法
研习
回顾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以及装置
1、制取 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性质
强化制取步骤
1、组装仪器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倾倒二氧化碳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5、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6、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准备
进行安全教育
点拨和总 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导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装置,
2.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能够动手进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教学重点
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论进行实验实践。
教学难 点
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论进行实验实践。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III)
【教师引导】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我们选择的最佳实验药品是
【过渡】我们已经确定了实验室制取
药品和反应原理,接下来,我们根据原理、
四、自主学习
C
五、教学反思:
1.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知道制取气体时药品的选取原则,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时受哪些因素影响、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与物理性质有关;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针对课上众多的仪器和原料,要正确选择出最合适的反应原料和制取装置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讨论。

并在讨论中使学生从条件控制、反应的实现程度,产物的获得、经济效应等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

2.能够运用实验探究的手段来攻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确定。

本节课对课本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在验满、检验中实现。

使学生更加体会出性质的应用。

此外,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学生进行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活动后,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及时对此分析。

将此反应的分析放到下节课中。

这样可能会对学习结果造成影响。

六、点评与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全面,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兼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探究科学知识,感悟科学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体现了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师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二氧化碳产生的反应入手,探讨二氧化碳制取的药品,并通过试验验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

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选择的方法的迁移,确定二氧化碳制取的装置,视线里知识的建构和迁移,并强化了制取气体选择装置的方法。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学案(新版)鲁教版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及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能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了解可燃物燃烧的生成物对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在燃料的优化选择方面形成正确的认识观
【重点难点】
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以燃烧的概念和条件为起点,归纳所学知识中的放热反应和需要几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难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一、灭火、燃烧、爆炸
根据你所掌握的生活经验,了解人们在生活与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式,填表。

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移除___________,或(2)隔绝_________(或空气),或(3)使温度降到_________以下。

2燃烧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__________。

这三个条件_________。

要想灭火,只要消除燃烧的三个条件_______ 即可。

3燃烧的定义:可燃物跟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4 促进燃烧的方法有:
(1)增大________________;(2)增大_______________。

两种方法都增加了可燃物与氧气相互碰撞的分子数,也就促进了可燃物的完全燃烧。

5 爆炸
可燃物在_________空间内发生的________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而引起爆炸。

每种爆炸品都有其爆炸_________。

自我检测:
1、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2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 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3 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燃料架空的实质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 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 .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 .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 .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5.近年我国煤矿安全问题十分严峻,其中因瓦斯爆炸引发的矿难时有发生。

(1)瓦斯气是煤矿中多种气体的总称,但其主要气体X 是一种常见化合物气体,该气体燃烧或发生爆炸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 + 2O 2
点燃══CO 2 + 2H 2O ,则瓦斯气中主要气体X 的化学式为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防止矿井瓦斯爆炸应采取的措施是 和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1.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 、 ,它们属于________物(填物质的类别)。

其组成元素主要有____、_____,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_。

2. “工业的血液”是指 ,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可把石油分馏成汽油、柴油等,该过程属于 _____ 变化。

3.“工业的粮食”是 ,主要含 元素,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有煤的_________、煤的_________、煤的__________。

这三种变化都有属于 变化。

4“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 ,主要成分是 ,化学式是 。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点燃前要检验 , 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 色火焰。

①白磷燃烧 ③红磷不燃烧
②白磷 不燃烧 铜片
80℃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