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荨麻疹需要注意什么
中国荨麻疹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版)

中国荨麻疹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版)
背景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患者出现痒、红肿的皮肤疹子。
为了提高荨麻疹的预防和控制水平,制定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1. 避免过敏原接触:了解个人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如花粉、尘螨等。
2. 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居室清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滋生。
3. 饮食控制:避免食用过敏原食物,如海鲜、坚果等,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问题。
4. 合理使用药物: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等。
控制措施
1. 及时就诊:一旦发现荨麻疹症状,及时就医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2. 个人保护措施:避免搔抓疹子,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感
染风险。
3.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缓解荨麻
疹症状。
4.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与荨麻疹相关的基础疾病,如甲状
腺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积极治疗可减少病情复发。
注意事项
1. 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预防控制措施:针对不同人群的年龄、健
康状况及过敏源的差异,适当调整预防和控制措施。
2.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荨麻疹的情况,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 避免过度治疗:避免不合理的用药和治疗手段,防止荨麻疹
病情加重或产生其他不良反应。
本指南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实际
情况进行制定。
来源:请输入来源。
中医辨证慢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慢性荨麻疹什么是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短暂的皮肤和黏膜痒痛性斑丘疹。
它可以持续数月至数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主要通过缓解症状和控制发作来进行治疗。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辨证思路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外界环境变化、体内湿热蕴结、肝胃失调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关键在于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理论,慢性荨麻疹可分为风热、湿热、气虚、肝郁血滞等不同证型。
不同证型的个体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对各种证型进行详细解释。
风热证辨证特点:皮肤瘙痒灼热,呈现红色丘疹,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较短。
辨证施治:清热疏风、解毒止痒为治疗原则。
可选用荆芥石膏汤等清热解毒方剂,或者自拟方剂如:荆芥败毒散。
湿热证辨证特点:皮肤湿热、瘙痒,局部表现为红色、水肿的疱疹,常伴有湿疹或湿疹样皮疹。
辨证施治:清热利湿是治疗原则。
大剂量使用黄连素、苦参碱等药物,或者选用中药如薏苡仁、白术、茵陈蒿等清热利湿的方剂。
气虚证辨证特点:面色苍白或萎黄,皮肤瘙痒较轻,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气虚症状。
辨证施治:益气健脾为治疗原则。
可选用归脾丸等益气健脾方剂,或者选用中药如黄芪、党参、白术等进行调理。
肝郁血滞证辨证特点:皮肤瘙痒较重,皮疹色暗红,伴有情绪烦躁、胸闷、胁肋胀痛等肝郁症状。
辨证施治: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
可选用桃红四物汤等活血化瘀方剂,或者选用中药如川芎、丹参、香附等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注意事项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需要考虑辨证施治的原则,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酒精、海鲜等,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等。
2.睡眠调节: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疲劳。
3.心理调适: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4.保持适度运动:适度参加有氧运动,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需要持续的调理和治疗,并且治疗过程中需要与医生密切配合,不能断然停药。
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

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皮肤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瘙痒、发红和肿胀等不适症状。
针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严重程度,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避免诱发因素:慢性荨麻疹往往会受到一些诱发因素的影响,如食物、药物、环境等,因此,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的接触,以减轻症状。
2.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炎药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 光治疗:对于一些慢性荨麻疹患者,光疗也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症状持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针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需要因人而异,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诱发因素的接触,以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荨麻疹怎么治疗,反反复复。

荨麻疹怎么治疗,反反复复。
荨麻疹,又称风团、风疙瘩、皮疹、丘疹性荨麻疹。
它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
荨麻疹往往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如何治疗荨麻疹,缓解症状,预防反复发作,是患者及家属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1. 避免接触过敏原荨麻疹的发作与过敏原有关,如食物、药物、花粉、虫子、尘螨等。
因此,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荨麻疹的重要措施。
患者可根据自身过敏情况,尽量避免接触会引起过敏的食品和物品。
2. 外用药物(1)止痒药物:可使用含有泼尼松龙、丙酸氯倍特、氨基比林等成分的药膏或喷雾剂,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减轻荨麻疹症状。
(2)冷敷:荨麻疹发作时,用冰袋或毛巾浸湿后放在患处,可缓解红肿症状。
3. 内服药物(1)抗组胺药物:此类药物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替尼酚等,能有效抑制过敏反应,缓解荨麻疹症状。
(2)皮质激素类药物:适用于严重荨麻疹症状,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但长期使用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3)其他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也可根据荨麻疹症状及疾病发展情况进行选择。
但是,任何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二、注意事项1. 饮食方面:荨麻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烟酒等刺激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 生活作息:荨麻疹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或过度紧张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3. 衣着方面:荨麻疹患者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避免穿着紧身衣裤或捆扎带子等紧身装束。
4. 洗浴方面:荨麻疹患者应避免热水或过长时间的洗澡,可选择温水洗澡或局部洗澡。
5. 保持清洁:荨麻疹患者应保持清洁,避免长时间不洗澡或不更换衣物,防止皮肤感染。
6. 加强体育锻炼: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荨麻疹的发作。
总之,荨麻疹带给患者的不仅仅是症状上的痛苦,更会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国荨麻疹治疗指南(2023版)

中国荨麻疹治疗指南(2023版)中国荨麻疹治疗指南(2023版)概述本指南旨在提供最新的关于荨麻疹治疗的指导,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
诊断荨麻疹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
以下特点对于荨麻疹的诊断很关键:- 突然出现的病情- 皮肤上出现丘疹、水泡或肿块,伴有瘙痒- 丘疹出现快速消退的现象- 可能伴有其他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腹泻等)如上述特点出现,且其他病因得以排除,则可以诊断为荨麻疹。
治疗原则荨麻疹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包括:- 避免诱发因素:对确定的过敏原、刺激性物质等进行避免,以减少荨麻疹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刺激性洗涤剂和热水,使用舒缓性护肤品。
- 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口服或局部使用的类固醇药物,以及其他辅助治疗药物,根据病情和严重程度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选择高效、非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例如赛庚啶、非洛地平等,口服或局部使用。
- 类固醇药物:对于病情严重、反复发作或难以控制的患者,可以考虑口服或局部使用的类固醇药物。
- 其他药物:如有需要,医生可酌情选择其他辅助治疗药物,如抗白细胞介素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预防预防荨麻疹的复发或加重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刺激性物质- 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 注意饮食健康,避免摄入过敏食物或刺激性食物- 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需特殊注意请注意:本指南仅提供一般性的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进行决定。
参考资料:1. 中国荨麻疹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版)2.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urticaria (2017 update)。
慢性荨麻疹治疗方案

慢性荨麻疹治疗方案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患者常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丘疹等症状。
该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慢性荨麻疹治疗方案。
避免诱因慢性荨麻疹往往与过敏反应有关,因此,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是治疗的第一步。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花粉、药物、化妆品等,患者应尽量远离这些过敏原。
另外,避免受到紧张情绪、寒冷刺激等诱因也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1.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症状的常见选择,包括非处方药物如扑尔敏和氯雷他定,以及处方药物如西替利嗪和那必利。
这些药物能够减轻瘙痒、红肿等症状,并且副作用较少。
2.双重抗组胺药物:某些慢性荨麻疹患者对单一抗组胺药物可能反应不佳,此时可以考虑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例如,联合使用非处方的扑尔敏和处方的西替利嗪。
3.局部药物:在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中,可以考虑使用局部药物治疗。
例如,使用外用类固醇药膏可以有效缓解瘙痒和红肿。
4.免疫抑制剂:对于慢性荨麻疹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包括环孢素、硫唑嘌呤等,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和症状。
其他治疗方法1.光疗:光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患者的皮肤,可以缓解慢性荨麻疹症状。
常见的光疗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和激光治疗。
2.中医治疗:中医药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
中药治疗包括内服和外用,常用的中药有绿豆、甘草、金银花等。
但需要注意中药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心理治疗:由于慢性荨麻疹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患者可能出现情绪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治疗也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减轻情绪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定期复诊: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前往医院复诊,及时向医生汇报症状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有哪些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有哪些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并且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症状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一、药物治疗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抑制组胺的释放和作用,缓解荨麻疹症状,并且可以减少瘙痒和肿胀等不适症状。
常用的抗组胺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雷尼替丁、扑尔敏等。
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的药物,对于轻度和中度的荨麻疹症状比较有效。
但是,长期应用容易引起副作用。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丙酸倍氯米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
3.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对于难治性和顽固性荨麻疹有效。
但是,长期应用容易引起副作用,因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甲基泼尼松龙等。
4. 抗凝血药抗凝血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微循环,对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荨麻疹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常用的抗凝血药有阿司匹林、肝素、华法林等。
5. 色素代谢调节剂色素代谢调节剂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皮肤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修复和保护受损皮肤,从而减轻荨麻疹症状。
常用的色素代谢调节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等。
二、治疗方法1. 避免刺激物慢性荨麻疹病人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引起过敏的刺激物,如花粉、清洁剂、化妆品等,以防止病情加重。
2. 调整饮食荨麻疹病人应该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饮食要清淡,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海鲜等。
还要忌口酒精,以免引起病情加重。
3. 心理干预荨麻疹病人应该通过心理干预来减轻病情,缓解痛苦。
可以通过冥想、瑜伽、音乐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帮助身体放松。
4. 物理疗法荨麻疹病人可以尝试物理疗法,如局部冷敷、荨麻疹局部透明质酸针等治疗方法。
荨麻疹注意事项有哪些

荨麻疹注意事项有哪些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肿等症状。
下面是关于荨麻疹注意事项的相关建议。
1. 避免过度刺激:荨麻疹患者应避免接触或暴露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刺激物,如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等。
同时,还应避免穿戴过于紧身的衣物,以免加重病情。
2. 饮食调理:荨麻疹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的食物,如海鲜、坚果、巧克力等。
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粗粮等,以增强免疫力。
3. 忌烟酒:烟酒刺激身体,容易诱发荨麻疹的发作,并且会加重病情。
因此应坚决戒烟限酒。
4.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或加重荨麻疹。
患者要保持良好的作息,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疲劳工作。
5. 忌暴晒: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刺激皮肤,加重病情。
荨麻疹患者应避免暴晒,可以选择在户外使用防晒霜、遮阳伞等防护措施。
6. 注意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荨麻疹的发作或加重病情,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同时,要避免滥用抗生素和镇静剂等药物。
7. 心理调适:患者在面对荨麻疹时,要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情绪,避免过于紧张和焦虑。
可通过适当的休闲、娱乐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帮助身心放松。
8. 防寒保暖:寒冷天气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诱发荨麻疹。
患者应注意保暖,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受凉。
9.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荨麻疹的发作。
10. 定期复诊:定期复诊是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途径,患者应按时定期去医院复诊。
总之,荨麻疹是一种慢性病,需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要加强对自身病情的了解,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合理调理生活和饮食习惯,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慢性荨麻疹需要注意什么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较困难,疗程长。
正确的治疗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寻找病因
详细询问病史,力求找到每位患者的发病原因,了解有无家族发病现象,有无急慢性感染史、用药史、职业、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等。
检查血、尿、便常规,根据需要进行皮肤过敏原检查、冰块试验、乙酰胆碱皮肤试验、血清IgE测定及血清补体测定等。
个别病人要做HBV-DNA及甲状腺抗体、恶性肿瘤等检查。
2.避免诱发因素
寒冷性荨麻疹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3.使用抗组胺类药物
大多数患者经抗组胺药物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少数患者较顽固。
对顽固性难治性荨麻疹可增大剂量或联合用药。
H1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按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效。
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和地氯雷他定等。
可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
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联合应用。
安他乐具有较强的抗组胺、抗胆碱和镇静作用,止痒效果也很好。
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
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主要用于治疗抑郁和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本药也具有很强的抗H1和H2受体作用。
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副作用较小。
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4.选用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的药物
酮替酚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释放,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可口服。
曲尼司特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5.糖皮质激素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溶酶体膜,抑制炎症介质和溶酶体酶的释放;收缩血管,减少渗出。
对荨麻疹的疗效好,特别适用于急性荨麻疹,血清病型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及自身免疫性荨麻疹。
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得宝松。
紧急情况时,用氢化考的松、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
6.免疫抑制剂
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
7.非特异性抗过敏疗法及其他疗法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硫代硫酸钠、6-氨基己酸、利血平、氨茶碱等药物可试用。
8.特殊情况的处理
荨麻疹因感染引起者,选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对寒冷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物中以赛庚啶、多塞平、酮替芬、羟嗪和咪唑司丁疗效较好;可联合应用维生素E、桂利嗪及H2受体拮抗剂。
阿扎他啶通过抗组胺、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作用,对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好。
对日光性荨麻疹,除采用抗组胺药物羟嗪或扑尔敏外,还可服用羟氯喹、沙利度胺或高氯环嗪。
原文链接:/xmz/2014/0802/18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