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学 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实验报告大肠杆菌实验报告引言: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尽管大肠杆菌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没有害处,但某些菌株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本实验旨在探究大肠杆菌的特性和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目的:1. 了解大肠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2. 探究大肠杆菌的生长条件和适应能力;3. 研究大肠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培养基- 灭菌培养皿- 灭菌试管- 灭菌移液管- 微量移液器- 恒温培养箱- 显微镜2.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将大肠杆菌培养基按照说明书配制好,并灭菌处理。
2. 接种:使用微量移液器,将大肠杆菌接种到灭菌培养皿中。
3. 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并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4. 观察生长情况: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培养皿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形态和结构观察:取一部分培养物放在载玻片上,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实验结果:1. 大肠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呈现为短杆状,长度约为2-4微米,直径约为0.5微米。
细菌的表面有许多纤毛,这些纤毛有助于细菌的运动和附着。
大肠杆菌呈现为革兰阴性菌,其细胞壁主要由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
2. 大肠杆菌的生长条件和适应能力: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迅速生长和繁殖。
它对温度、pH值和营养物的要求较为宽容。
一般来说,大肠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摄氏度,pH值在6.5-7.5之间。
此外,大肠杆菌对葡萄糖等简单糖类具有较高的利用能力,能够利用这些营养物进行代谢和生长。
3. 大肠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大肠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会加快,而在低温环境下则会减慢。
此外,在酸性环境中,大肠杆菌的生长可能受到抑制。
然而,尽管大肠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在极端条件下,如高温、高盐度等,它的生长可能会受到抑制或甚至死亡。
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大肠杆菌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和动物的消化道中。
大肠杆菌是一种强大的生物工程工具,被广泛用于基因克隆、蛋白表达和生物制药等领域。
大肠杆菌的生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温度:大肠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37℃。
过高或过低
的温度都会抑制细菌的生长。
2. pH值:大肠杆菌对酸碱度有一定的耐受能力,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6.5-7.5。
3. 氧气含量:大肠杆菌是一种厌氧菌,但也可以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长。
4. 营养物质:大肠杆菌需要碳源、氮源、磷源等营养物质来进行生长。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将大肠杆菌营养琼脂混合溶解,并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2. 用无菌移液管取一小滴大肠杆菌液,滴入含有营养琼脂的平板培养基上,轻轻摇晃平板,使细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上。
3. 将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调节温度为37℃,培养一定
时间,观察菌落的形成和生长情况。
4. 在不同温度、pH值、氧气含量和营养物质条件下,重复步
骤2和3。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观察,大肠杆菌在37℃左右的温度下生长最好,pH 值在6.5-7.5之间时生长最快,适宜的氧气含量是气体和液体的界面。
实验结论:
大肠杆菌的生长受到温度、pH值、氧气含量和营养物质的影响。
掌握这些影响因素,能够更好地培养和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和工程应用。
大肠杆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大肠杆菌的实验室检测一、实习背景与目的本次实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大肠杆菌进行了实验室检测。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大肠杆菌的基本特性,掌握实验室检测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培养基配置在实验室检测大肠杆菌之前,首先需要配置LB液体培养基。
LB培养基是一种常用的营养丰富的培养基,适用于大肠杆菌的生长。
配置过程包括称量、溶解、灭菌等步骤。
2. 菌株接种将大肠杆菌菌株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后,用接种环取一定量的菌株,均匀地涂抹在LB液体培养基上。
然后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让菌株在培养基上生长。
3. 观察与记录在菌株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并记录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判断大肠杆菌生长状况的依据。
4. 生化试验为了进一步确认大肠杆菌的身份,需要进行生化试验。
主要包括糖类发酵试验、乳糖发酵试验、尿素分解试验等。
通过观察试验结果,可以判断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
5. 药物敏感试验为了了解大肠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
将大肠杆菌菌株均匀涂抹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大肠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大肠杆菌的实验室检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配置培养基、接种、观察菌落特征、进行生化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等。
同时,我还明白了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对于实验结果的重要性。
此外,本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实验问题、分享实验心得,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启示。
四、实习总结本次大肠杆菌实验室检测实习,使我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争取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
3. 掌握大肠杆菌的培养和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肠杆菌科的一种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肠道中。
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大肠杆菌,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掌握其培养和计数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粪便、营养琼脂平板、营养肉汤、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器、酒精灯、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方法1. 大肠杆菌的分离(1)取新鲜粪便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2)取适量稀释液,用无菌棉签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
(3)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2. 大肠杆菌的纯化(1)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挑选单菌落,用无菌移液器移至新的营养琼脂平板上。
(2)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3. 大肠杆菌的鉴定(1)观察纯化后的菌落,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2)将纯化后的菌株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培养24小时。
(3)取培养液,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
(4)对培养液进行生化试验,如乳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等。
4. 大肠杆菌的培养与计数(1)将纯化后的菌株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培养24小时。
(2)用无菌移液器取适量培养液,进行系列稀释。
(3)取稀释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
(4)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5)观察平板上的菌落,记录菌落数,并计算大肠杆菌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肠杆菌的分离:在平板上观察到圆形、光滑、白色、半透明的菌落,说明已分离出大肠杆菌。
2. 大肠杆菌的纯化:经过纯化后,菌落特征与分离菌落相同,证明已得到纯化的大肠杆菌。
3. 大肠杆菌的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发酵乳糖,产生吲哚,表明已鉴定为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及评价标准

实验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计数实验原理纯化分离:人为提供适宜的菌落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
用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菌落。
筛选:转基因大肠杆菌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所以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 培养基中可以正常繁殖长成菌落。
而普通的大肠杆菌没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咋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 培养基中不能繁殖。
由此可进行大肠杆菌的筛选。
梯度稀释并计数:通过浓度梯度稀释把液体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稀释到一定浓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由此可计数计算大肠杆菌的数量。
实验目的1. 通过制备LB 固体培养基,对平板进行划线等,学会使用固体LB 平板。
2. 通过用液体培养基,学会对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
3. 通过稀释,学会用计数器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实验材料和药品待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液、高压蒸汽灭菌锅、LB 固体培养基、LB 液体培养基、接种环、玻璃涂布器、培养皿、恒温培养箱、摇床、酒精灯、无菌水、移液枪、EP 管实验步骤(用简单的流程图表示)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如照片、表格等)稀释倍数104105大肠杆菌单个菌落个数83 77 99 11 18 12平均数86.3 13.7浓度 1.726×1070.274×107实验结果与讨论结果:稀释了105计算出来的结果约为1.726×107ml/cm^3稀释了104计算出来的结果约为0.274×107ml/cm^3全组数据计算出来结果为2.233×107ml/cm^3讨论:在稀释倍数为104的试验中大肠杆菌菌落较少,原因可能是在稀释过程操作中,震荡不够,而且由于不小心洒了半管104稀释液,所以取液接种的时候底层的大肠杆菌数量偏少了。
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大肠杆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使用国标法测定大肠杆菌样本的细菌总数;3. 提高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相关实验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属于条件致病菌。
本实验采用国标法测定大肠杆菌样本的细菌总数,主要利用大肠杆菌在LB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特性,通过计数菌落数来估算大肠杆菌的浓度。
三、实验器材1. 培养箱;2. 移液管(10只);3. 锥形瓶(250ml,12只);4. 大试管(5只);5. 试管架;6. 平皿(45个);7. 大烧杯(500ml,1个);8. 电子天平;9. 纱布;10. 脱脂棉;11. 灭菌锅;12. pH计或pH试纸;13. 电炉;14. 石棉网;15. 铁架台;16. 量筒(100ml,1个);17. 橡皮手套;18. 超净台。
四、实验药品1. 磷酸盐缓冲液;2. 蒸馏水;3. LB培养基;4. 琼脂;5. 5%NaOH;6. 5%HCl。
五、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1)称取成品LB 3.1241g和琼脂1.8756g放入250ml的洁净锥形瓶中;(2)用量筒量取125ml的蒸馏水加入锥形瓶中,制成培养基;(3)用棉花堵住锥形瓶的瓶口,用牛皮纸包住瓶口,用橡皮筋扎牢;(4)将培养基放入灭菌锅中,在121摄氏度下灭菌20min;(5)灭菌后放入超净台中备用。
2. 样本处理(1)取适量样本(如食品、水等);(2)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3)取适量稀释液加入平皿中,制成平板;(4)将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在37摄氏度下培养24h。
3. 菌落计数(1)观察平板,找出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2)用移液管吸取适量菌液,加入锥形瓶中;(3)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5%NaOH溶液,充分振荡;(4)将锥形瓶放入培养箱中,在37摄氏度下培养24h;(5)观察锥形瓶中的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数。
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引言: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的肠道中。
尽管大肠杆菌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某些菌株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
因此,对食品和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了解大肠杆菌的存在和浓度。
材料与方法:1. 食品和饮用水样本:我们选择了市场上常见的食品和饮用水样本,包括蔬菜、水果、肉类和瓶装水。
2. 大肠杆菌培养基:我们使用了含有大肠杆菌特异性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3. 培养皿和培养试管:用于培养大肠杆菌。
4. 显微镜和染色剂:用于观察和鉴定大肠杆菌。
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我们将食品和饮用水样本分别取样,并放入培养皿或培养试管中。
2. 培养:将样本放入预先准备好的大肠杆菌培养基中,然后将培养皿或培养试管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以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
3. 观察:在培养一段时间后,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或培养试管中的样本。
为了更好地观察大肠杆菌,我们使用染色剂对样本进行染色。
4. 记录:记录观察到的大肠杆菌数量和形态特征。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不同食品和饮用水样本进行大肠杆菌检测,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结果:1. 蔬菜和水果样本中的大肠杆菌数量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蔬菜和水果在生长和加工过程中接触到了土壤或污染的水源。
2. 肉类样本中的大肠杆菌数量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肉类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高温处理,杀死了大部分的细菌。
3. 瓶装水样本中没有观察到大肠杆菌。
这是因为瓶装水在生产和包装过程中经过了严格的卫生控制。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肠杆菌在食品和饮用水中的存在是普遍的,但其浓度和数量因样本类型而异。
这提醒我们在选择和处理食品和饮用水时要格外注意卫生和安全。
结论:本实验通过采用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对不同食品和饮用水样本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在食品和饮用水中存在普遍,但其浓度和数量因样本类型而异。
这对我们提醒了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
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报告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报告一、引言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其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大肠杆菌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
本实验旨在通过培养大肠杆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以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营养琼脂平板- 大肠杆菌培养液- 恒温培养箱- 培养皿- 灭菌针2. 实验方法:- 将营养琼脂平板在恒温培养箱中加热至50℃,待其稍微冷却后,倒入培养皿中。
- 用灭菌针蘸取大肠杆菌培养液,均匀地在琼脂平板上划线。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37℃。
- 观察培养皿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我们观察到培养皿中出现了大肠杆菌的生长。
大肠杆菌呈现出圆形、透明的菌落,数量逐渐增加。
这说明大肠杆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能够良好地生长和繁殖。
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湿度等环境条件。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37℃,这是大肠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此外,琼脂平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为大肠杆菌提供了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等。
因此,大肠杆菌在琼脂平板上能够得到良好的生长条件。
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与繁殖能力也与其遗传特性有关。
不同的大肠杆菌株可能存在差异,有些株系生长较快,繁殖能力较强,而有些株系则相对较慢。
此外,大肠杆菌的生长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环境中的抗生素、pH值、氧气浓度等。
大肠杆菌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肠道内的营养吸收、合成维生素等。
然而,某些大肠杆菌株也可以引起食源性疾病,如腹泻和食物中毒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食品的卫生安全,避免摄入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
四、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培养了大肠杆菌,并观察到了其在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题 细胞体内代谢物浓度预测
随着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各种“组学”研究计划的蓬勃开展,生命科学进入了“组学”时代。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的重点是细胞内代谢物种类与浓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代谢网络的构建和模拟。
对代谢物的检测及浓度测定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包括核磁共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
但由于代谢物种类繁多,且大部分浓度较低(μM 数量级),尤其是胞内代谢物提取难度非常大,精确测定其浓度异常困难,而且实验测定需要消耗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因此通过计算机方法对代谢物浓度预测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活细胞的代谢物浓度由什么决定?除了一些特定的代谢和酶的作用以外,有没有那种能全局影响浓度值的性质?
试根据附件中的数据完成如下问题:
1 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分析代谢物浓度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2 筛选合适的物理化学性质,建立预测代谢物浓度的预测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评价;
1.线性插补法处理缺失数据
原理:用该列数据缺失值前一个数据和后一个数据建立线性插值,然后用缺失点在线性插值函数的函数值填充该缺失值,即:
在于消除不同变量的量纲的影响,而且标准化转化不会改变变量的相关系数。
代谢物浓度:取对数
代谢物理化性质:标准差标准化法
)1,1( m j n i S x x x j j ij ij
≤≤≤≤-=' 式中:.)(11,1121∑∑==--=
=n i j ij j n i ij j x x n S x n x 3.SAS 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回归模型一般形式:
u X b X b X b b Y k k +++++= (22110)
上式表示数据中应变量Y 可以近似地表示为自变量1X ,
2X …k X 的线性函数。
0b 为常数项,1b …k b 为偏回归系数,表示在其它自变量保持不变时,i X 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变化量,u 是去除k 个自变量对Y 影响后的随机误差(残差)。
适用条件:
1、解释变量 Xi 是确定性变量,不是随机变量;
2、解释变量之间互不相关,即无多重共线性。
3、随机误差项不存在序列相关关系
4、随机误差项与解释变量之间不相关
5、随机误差项服从0均值、同方差的正态分布
检验的目的:检验Y 与解释变量1X ,2X ,……k X 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
检验的步骤:
第一步,提出假设:
原假设:H 0:b 1=b 2=……b k =0
备择假设:H 1:b i 不全为0 (i=1,2,…,k )
第二步,计算统计量:
)1,( )
1/(/----=k n k F k n SSE k SSR F 第三步,查表,得:)1,(--=k n k F F αα
第四步,做检验:
对大肠杆菌(E.coli) 的建模
首先对各个大肠杆菌代谢物浓度进行数据整理,取各大肠杆菌代谢物浓度的平均值作为大肠杆菌真实代谢物浓度。
用SAS 软件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表1 大肠杆菌代谢物浓度与理化性质回归分析
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和 F 值 Pr>F
样本 17 29.60566 1.74151 6.76 <0.0001
误差 195 50.23727 0.25763
总和 212 79.84294
由方差分析表可知,其F value=6.76,pr>F 的值小于0.0001,远小于0.05,
故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认为y1与x1-x17之间具有显著性的线性关系,即大肠杆菌代谢物浓度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的关系。
参数估计公式:Y X X X B T T ^
1)(-=
大肠杆菌(E.coli) 代谢物浓度的预测模型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Variable x6 Entered: R-Square = 0.5534 and C(p) = 7.0551
由方差分析表可知,其F value=494.06,pr>F 的值<0.0001,远小于0.05,故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认为y1与筛选后的理化性质之间具有极显著性的线性关系。
参数显著性检验:
由参数估计表可知,在置信水平为85%情况下,对常数检验F 值为F=4.16578,Pr>F 的值<0.0001,远小于0.05,说明截距项通过检验,估计值为
4.16578。
同理可知其余筛选后的变量均通过检验,由上表可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138764318945.021380.010880.018029.014304.059655.0x x x x x x y
16578
.420786.019695.010081.0171514+-+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