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及评价标准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掌握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
2. 掌握微生物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微生物生化反应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肠杆菌科。
在微生物学中,生化实验是鉴定细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细菌对特定底物的代谢能力,可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本实验主要采用糖发酵实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等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种、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电子天平、纱布、脱脂棉、灭菌锅、PH计或PH试纸、电炉、石棉网、铁架台、100ml量筒、橡皮手套、超净台等。
四、实验步骤1. 糖发酵实验(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2)观察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气泡,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大肠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
2. 吲哚试验(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2)取少量培养液加入吲哚试剂,观察是否产生红色沉淀。
3. 甲基红试验(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乳糖发酵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2)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发酵实验:大肠杆菌在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中产生气泡,说明其能够利用葡萄糖。
2. 吲哚试验:大肠杆菌在蛋白胨水培养基中产生红色沉淀,说明其具有吲哚酶活性。
3. 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在乳糖发酵培养基中不产生红色沉淀,说明其不能发酵乳糖。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该菌株为大肠杆菌。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微生物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加深了对微生物生化反应原理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细菌对特定底物的代谢能力,从而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
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
3. 掌握大肠杆菌的培养和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肠杆菌科的一种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肠道中。
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大肠杆菌,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掌握其培养和计数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粪便、营养琼脂平板、营养肉汤、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器、酒精灯、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方法1. 大肠杆菌的分离(1)取新鲜粪便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2)取适量稀释液,用无菌棉签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
(3)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2. 大肠杆菌的纯化(1)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挑选单菌落,用无菌移液器移至新的营养琼脂平板上。
(2)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3. 大肠杆菌的鉴定(1)观察纯化后的菌落,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2)将纯化后的菌株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培养24小时。
(3)取培养液,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
(4)对培养液进行生化试验,如乳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等。
4. 大肠杆菌的培养与计数(1)将纯化后的菌株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培养24小时。
(2)用无菌移液器取适量培养液,进行系列稀释。
(3)取稀释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
(4)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5)观察平板上的菌落,记录菌落数,并计算大肠杆菌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肠杆菌的分离:在平板上观察到圆形、光滑、白色、半透明的菌落,说明已分离出大肠杆菌。
2. 大肠杆菌的纯化:经过纯化后,菌落特征与分离菌落相同,证明已得到纯化的大肠杆菌。
3. 大肠杆菌的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发酵乳糖,产生吲哚,表明已鉴定为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培养实训报告模板

一、实训目的1. 熟悉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大肠杆菌的纯培养方法。
3. 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4. 了解大肠杆菌的培养条件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四、实训器材与试剂1. 器材:无菌培养皿、无菌接种环、无菌吸管、无菌试管、酒精灯、酒精棉、无菌滤纸、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2. 试剂:大肠杆菌菌种、LB液体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无菌水、酚红指示剂、无菌甘油等。
五、实训内容1. 大肠杆菌的纯培养2. 大肠杆菌的形态观察3. 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4. 大肠杆菌的接种方法5. 大肠杆菌的保存方法六、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并进行消毒处理。
- 准备LB液体培养基和LB固体培养基,并调节pH值至7.0。
- 将大肠杆菌菌种从冰箱中取出,恢复至室温。
2. 大肠杆菌的纯培养- 将无菌培养皿打开,用酒精棉擦拭消毒。
- 将菌种接种于LB固体培养基上,用无菌接种环进行划线分离。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 大肠杆菌的形态观察- 取出一部分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菌落,涂片。
- 用酒精灯进行固定,用结晶紫染色。
- 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的形态。
4. 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将大肠杆菌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 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量菌液的吸光度,绘制生长曲线。
5. 大肠杆菌的接种方法- 将无菌吸管插入LB固体培养基中,吸取少量菌液。
- 将菌液滴加于无菌培养皿上,用无菌接种环进行划线分离。
6. 大肠杆菌的保存方法- 将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菌液,加入无菌甘油。
- 将菌液置于-80℃的冰箱中保存。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肠杆菌的纯培养- 成功分离出纯的大肠杆菌菌落。
2. 大肠杆菌的形态观察- 大肠杆菌呈杆状,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对排列。
3. 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四个阶段: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大肠杆菌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及评价标准

实验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计数实验原理纯化分离:人为提供适宜的菌落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
用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菌落.筛选:转基因大肠杆菌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所以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 培养基中可以正常繁殖长成菌落。
而普通的大肠杆菌没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咋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 培养基中不能繁殖。
由此可进行大肠杆菌的筛选.梯度稀释并计数:通过浓度梯度稀释把液体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稀释到一定浓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由此可计数计算大肠杆菌的数量。
实验目的1. 通过制备LB 固体培养基,对平板进行划线等,学会使用固体LB 平板。
2. 通过用液体培养基,学会对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3. 通过稀释,学会用计数器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实验材料和药品待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液、高压蒸汽灭菌锅、LB 固体培养基、LB 液体培养基、接种环、玻璃涂布器、培养皿、恒温培养箱、摇床、酒精灯、无菌水、移液枪、EP 管实验步骤(用简单的流程图表示)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如照片、表格等)稀释倍数104105大肠杆菌单个菌落个数837799111812平均数86.313.7浓度 1.726×1070。
274×107实验结果与讨论结果:稀释了105计算出来的结果约为1.726×107ml/cm^3稀释了104计算出来的结果约为0。
274×107ml/cm^3全组数据计算出来结果为2.233×107ml/cm^3讨论:在稀释倍数为104的试验中大肠杆菌菌落较少,原因可能是在稀释过程操作中,震荡不够,而且由于不小心洒了半管104稀释液,所以取液接种的时候底层的大肠杆菌数量偏少了。
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大肠杆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使用国标法测定大肠杆菌样本的细菌总数;3. 提高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相关实验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属于条件致病菌。
本实验采用国标法测定大肠杆菌样本的细菌总数,主要利用大肠杆菌在LB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特性,通过计数菌落数来估算大肠杆菌的浓度。
三、实验器材1. 培养箱;2. 移液管(10只);3. 锥形瓶(250ml,12只);4. 大试管(5只);5. 试管架;6. 平皿(45个);7. 大烧杯(500ml,1个);8. 电子天平;9. 纱布;10. 脱脂棉;11. 灭菌锅;12. pH计或pH试纸;13. 电炉;14. 石棉网;15. 铁架台;16. 量筒(100ml,1个);17. 橡皮手套;18. 超净台。
四、实验药品1. 磷酸盐缓冲液;2. 蒸馏水;3. LB培养基;4. 琼脂;5. 5%NaOH;6. 5%HCl。
五、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1)称取成品LB 3.1241g和琼脂1.8756g放入250ml的洁净锥形瓶中;(2)用量筒量取125ml的蒸馏水加入锥形瓶中,制成培养基;(3)用棉花堵住锥形瓶的瓶口,用牛皮纸包住瓶口,用橡皮筋扎牢;(4)将培养基放入灭菌锅中,在121摄氏度下灭菌20min;(5)灭菌后放入超净台中备用。
2. 样本处理(1)取适量样本(如食品、水等);(2)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3)取适量稀释液加入平皿中,制成平板;(4)将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在37摄氏度下培养24h。
3. 菌落计数(1)观察平板,找出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2)用移液管吸取适量菌液,加入锥形瓶中;(3)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5%NaOH溶液,充分振荡;(4)将锥形瓶放入培养箱中,在37摄氏度下培养24h;(5)观察锥形瓶中的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数。
【报告】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

【关键字】报告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篇一: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国标法测定大肠杆菌样本的细菌总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国标法操作的原理实验器材:培养箱,10只移液管,1只250ml锥形瓶,5只大试管,试管架,4个平皿,500ml大烧杯1个,电子天平,纱布,脱脂棉,灭菌锅,PH计或PH试纸,100ml量筒,橡皮手套,超净台实验药品: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LB培养基,琼脂,5%NaOH,5%HCl实验步骤:一:10只移液管,1只250ml锥形瓶,5只大试管,4个平皿,500ml大烧杯1个,100ml 量筒进行洗涤,然后一起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21摄氏度条件下灭菌20min。
灭完菌后烘干,完成后放入超净台中。
用酒精擦拭超净台,紫外消毒30min二:1:用电子天平称取成品LB 3.1241g和琼脂1.8756g放入250ml的洁净锥形瓶中。
2:用量筒量取125ml的蒸馏水加入该锥形瓶中,制成培养基。
3:用棉花堵住该锥形瓶的瓶口,用牛皮纸包住瓶口,用橡皮筋扎牢,再将培养基放入灭菌锅中在121摄氏度之下灭菌20min。
4:灭完菌后放入超净台中备用。
三:1:取1只无菌250ml锥形瓶,用量筒向其中加入49ml PBS2:将1ml样品加入到该锥形瓶中,摇匀制成1:50的细菌溶液。
3:取4只试管,编号1—44: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向4只试管中加入9ml的PBS5:用1ml无菌移液管从样品中移取1ml菌液加入到1中.震荡试管使菌液均匀。
6:用1ml无菌移液管从1号试管中移取1ml的细菌溶液加入2号试管中,摇匀7:用另一只1ml无菌移液管从2号试管中移取1ml细菌溶液,加入3中,摇匀......以此类推直至4只试管中均加入了细菌溶液。
9:取4只平皿,编号1—410:分别用4只无菌移液管从这4只试管中移取1ml的菌液置于4只平皿中,加入45—50摄氏度温度下的培养基,约15mm厚度。
缓慢旋转平皿使菌液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待培养基冷凝后倒置。
大肠杆菌实验结果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2.1、细菌总数检测结果2.1.2、细菌总数的计算与报告根据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术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克(或毫升)中菌落总数结果。
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载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下式计算:N=∑c/[(n1+0.1n2)d]式中:N—样品中菌落数;∑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n1—第一个适宜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n2—第二个适宜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为1.75x107;在浓度10—6(g/ml)的时候,大肠杆菌的细菌总数约为1.60x107;在浓度10—7(g/ml)的时候,大肠杆菌的细菌总数约为2.01x107。
分析数据可知,在浓度10—7(g/ml)的时候,细菌总数远大于其他两个梯度,这与常理不符。
那么有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导致,可能是稀释不够、密封不紧、没有进行无菌操作等因素有关。
2.2、大肠菌群检测结果2.1.1、初发酵各浓度梯度阳性管数统计附:检验原始记录检验原始记录检测记录与结果培养基配制:样品配制:1、 固体样品,无菌称取25g 样品加225ml 生理盐水,均质。
2、 液体样品,需稀释的,吸取25ml 于225生理盐水,混匀。
菌落总数:检验依据:GB/T4789.2-2008大肠杆菌:检验一句GB/T4789.3-2003大肠杆菌:检验一句GB/T4789.3-2003注:“P ”表示阳性结果,“N ”表示阴性结果检验起止时间:2011年09月25日至2011年09月27日检测人:复核人:。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掌握其生长规律。
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纯化大肠杆菌。
3. 了解大肠杆菌在食品、环境及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在实验室条件下,大肠杆菌可以通过人工培养获得纯化菌株。
本实验采用LB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通过观察菌落形态、显微镜观察等方法,了解大肠杆菌的生长特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大肠杆菌菌种;(2)LB培养基;(3)无菌水;(4)无菌试管、培养皿、移液管、镊子、酒精灯等。
2. 实验仪器:(1)恒温培养箱;(2)显微镜;(3)酒精灯;(4)高压蒸汽灭菌器。
四、实验步骤1. 菌种复苏(1)将大肠杆菌菌种接种于LB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2)待菌液生长旺盛后,取适量菌液,用无菌水进行稀释。
2. 培养基制备(1)按照LB培养基配方,称取相应的成分,加入去离子水溶解。
(2)将溶液煮沸,去除其中的氧气。
(3)将溶液冷却至50-55℃,加入适量的无菌水。
(4)用无菌滤膜过滤除菌。
3. 接种与培养(1)将制备好的LB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移液管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
(2)将培养皿倒置,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4. 观察与鉴定(1)观察菌落形态,记录菌落颜色、大小、边缘等特征。
(2)用无菌镊子挑取菌落,制成涂片。
(3)将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菌的形态、排列等特征。
5. 结果与分析(1)菌落形态:大肠杆菌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颜色为乳白色。
(2)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短粗,两端钝圆,呈杆状。
五、实验结果1. 菌落形态:大肠杆菌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颜色为乳白色。
2. 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短粗,两端钝圆,呈杆状。
六、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无菌操作非常重要,以免污染菌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计数
实验原理
纯化分离:人为提供适宜的菌落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
用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菌落。
筛选:转基因大肠杆菌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所以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 培养基中可以正常繁殖长成菌落。
而普通的大肠杆菌没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咋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 培养基中不能繁殖。
由此可进行大肠杆菌的筛选。
梯度稀释并计数:通过浓度梯度稀释把液体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稀释到一定浓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由此可计数计算大肠杆菌的数量。
实验目的
1. 通过制备LB 固体培养基,对平板进行划线等,学会使用固体LB 平板。
2. 通过用液体培养基,学会对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
3. 通过稀释,学会用计数器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实验材料和药品
待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液、高压蒸汽灭菌锅、LB 固体培养基、LB 液体培养基、接种环、玻璃涂布器、培养皿、恒温培养箱、摇床、酒精灯、无菌水、移液枪、EP 管
实验步骤(用简单的流程图表示)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如照片、表格等)
稀释倍数104105
大肠杆菌单个菌落个数837799111812
平均数86.313.7
浓度 1.726×1070.274×107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果:稀释了105计算出来的结果约为1.726×107ml/cm^3
稀释了104计算出来的结果约为0.274×107ml/cm^3
全组数据计算出来结果为2.233×107ml/cm^3
讨论:
在稀释倍数为104的试验中大肠杆菌菌落较少,原因可能是在稀释过程操作中,震荡不够,而且由于不小心洒了半管104稀释液,所以取液接种的时候底层的大肠杆菌数量偏少了。
也有可能是靠近酒精灯附近使得温度升高杀死了一部分细菌或者降低了活性。
从实验图片中可以看出,涂布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固体培养基上不平滑,有多处破损,细菌在破损处的生长大多是不规则的连续紧挨在一起的,所以不便于菌落的计数,也会影响最终实验数据。
课后提问
使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计算出来的细菌数量与实际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呢?误差有多
大?有没有误差更小的更准确的方法来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