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苯基邻氨苯甲酸衍生物

合集下载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第三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药是一类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并能缓解疼痛的药物。

其中除乙酰苯胺类外,大多具有抗炎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也兼有退热止痛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上有所侧重,它主要用于抗炎抗风湿,有的还兼有排尿酸抗痛风作用。

背景知识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

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从炎症的主要的组织变化可分类如下:1)变质性炎症2)增生性炎症3)渗出性炎症(浆液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炎症、坏死性炎症等)4)特异性炎症(结核、梅毒、麻疯、淋巴肉芽肿等)1、抗炎药有两大类:(1)一类是甾体抗炎药,即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及其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如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等。

(2)另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即医疗实践中所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等,如阿司匹林等本章所涉及药物。

2、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此外还用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每天全世界约有3千万人使用,每年的处方量达5亿。

40%使用者年龄超过40岁。

近年研究表明,在产生痛刺激的局部病灶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和释放均有增加。

3、前列腺素(PG)存在于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质。

最早发现存在于人的精液中,当时以为这一物质是由前列腺释放的,因而定名为前列腺素。

现已证明精液中的前列腺素主要来自精囊,除之全身许多组织细胞都能产生前列腺素。

PG是产生炎症的介质,PGE2有很强的微血管扩张作用和致痛增敏作用,使炎症局部出现红、肿、痛、热等一系列反应。

4、作用机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相同:通过抑制PG合成酶,使PG的合成和释放减少,达到解热镇痛效果。

第四章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类抗炎药讲解

第四章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类抗炎药讲解

OH CONH S O N CH3 O N
T1/236~45h
美洛昔康
结构特点:苯并噻OX-2较COX-1强

OH O N N H S CH3 O O
N S CH3
(六)、选择性COX-2抑制剂
• 90年代末上市
O O S H2N N N O O S H3C CF3 CH3 CH3
水溶液
不溶于
OCOCH3
阿司匹林体内代谢
COOH OCOCH3 HOOC OH
-C H
3C
OH COOH
HO HOOC OH OH
O O H
甘氨酸结合 OH
H2 HC N CO
OH CO
葡萄糖醛酸
HOOC
OH OH
HO OH CO2C6H9O6 COOH OC6H9O6
阿司匹林稳定性: 1、与颗粒大小有关(越大越稳定) 2、相对湿度有关 3、与润滑剂如:三硅酸镁、硬酯酸镁(钙)、氢氧化铝有关 4、与温度、微量元素Cu、Fe有关,PH无关
塞利昔布 celecoxib
罗非昔布 rofecoxib
O
O
三、抗痛风药(Gout Suppressant)
痛风病: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血中尿 酸过多,尿酸盐在关节、肾及结缔组织中 析出,刺激组织,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 风性肾病、肾尿酸盐结石症
一、抗痛风发作药
H3CO H3CO H3CO NHCOCH3 H3CO O OCH3
CH2CH2NH2 HO N H
H3CO
CH2COOH N C O CH3
抑制PGs生物合成 高效消炎药:可的松 5 , 保泰松25 作用:风湿性、类风湿性、痛风性关节炎 、红斑狼疮、其他炎症和癌症及不易控制 Cl 发热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216-07-26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216-07-26

成都平安医院药剂科实习生培训记录培训项目:NSAIDs培训资料发放时间:2016年7月26日实习生签名:主讲:刘安娜曹鹏培训内容: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NSAIDs第一节、炎症炎症是十分常见而又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体表的外伤感染和各器官的大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如疖、痈、肺炎、肝炎、肾炎等)都属于炎症性疾病。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性反应称为炎症。

炎症(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

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

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的防御反应,但是有的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发生在透明组织的炎症等等。

在炎症过程中,一方面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以稀释、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

同时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

因此可以说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

局部表现,以体表炎症时最为显著,常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炎症病变主要在局部,但局部病变与整体又互为影响。

在比较严重的炎症性疾病,特别是病原微生物在体内蔓延扩散时,常出现明显的全身性反应:(一)发热(fever)(二)白细胞增多(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四)实质器官的病变从炎症的主要的组织变化可分类如下:(1)变质性炎症。

(2)渗出性炎症(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坏死性炎、卡他性炎)。

(3)增生性炎症。

(4)特异性炎症(结核、梅毒、麻疯、淋巴肉芽肿等)。

第二节、抗炎药物分类按照化学结构可以分两类:1.甾体药物:甾体说的就是类固醇类物质,通常指这一类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具有一定的作用。

药物化学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药物化学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二、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
药物名称
X
R1
R2
R3
甲芬那酸
Mefenamic Acid
CH
CH3
CH3
H
氟芬那酸
Flufenamic Acid
CH
H
CF3
H
甲氯芬酸 Meclofenamic Acid CH
Cl
CH3
Cl
单氯那芬那酸 Chlofenamic Acid
尼氟酸 Niflumic Acid
1.羟布宗的代谢
一、3,5-吡唑烷二酮类
1.羟布宗的合成
二、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
此类药物又称为灭酸类药物。邻氨基苯甲酸类衍生 物都具有较强的消炎镇痛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风 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该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多, 主要是胃肠道障碍,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 振等,亦能引起粒性白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嗜睡等
如过量服用Paracetamol,使肝脏中贮存的谷胱甘肽 大部分被消耗,毒性代谢物可与肝蛋白质形成共价加成物 ,导致肝坏死。此时,可服用解毒药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来对抗。N-乙酰半胱氨酸的作用类似谷 胱甘肽,可与活性代谢物轭合,使之失活。轭合物溶于水 ,可从肾脏排除。
三、吡唑酮类
阿司匹林作用机制
二、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的合成
阿司匹林的合成中杂质
阿司匹林化学稳定性
阿司匹林的代谢
阿司匹林的作用
本品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和消炎抗风湿作用。临 床上用于感冒发烧、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和痛经 等,是风湿热及活动型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本品是 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的不可逆抑制剂,结构中的乙酰基能 使环氧合酶活动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从而阻断了酶的催 化作用,乙酰基难以脱落,酶活性不能恢复,进而抑制了 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本品对血小板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 ,可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TXA2)的合成。而TXA2具有 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可引起血管收缩形成血栓,因此,本 品还可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防晒剂防晒机理及其应用

防晒剂防晒机理及其应用

防晒剂防晒机理及其应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或抑制皮肤表面的细菌,促进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9还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头发有伤害作用。

紫外辐射(uV)能引起皮肤灼伤和红斑。

促使皮肤过早老化,引起角膜炎和白内障,损伤皮肤内的免疫细胞,引起系统性的免疫功能抑制。

随着人类对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使用的日益普及,压缩机内氟里昂(cFc)的泄漏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使臭氧层产生的空洞加剧。

地面受到紫外辐射的强度有增高的趋势。

因此对紫外线、防晒剂及其制品的研究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1紫外线及其对人体的影响1.1紫外线阳光由电磁波谱的许多波长组成。

当阳光穿透地球大气层,其中一些波长的光被滤掉,其余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称之为紫外和红外光。

紫外线与皮肤细胞相互作用并引起大范围的伤害效果,见表1。

1.2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UVR是一个免疫抑制因素,对免疫功能的损害可能导致皮肤肿瘤的发生。

Toewa等人首先观察到紫外辐射改变了抗原递呈细胞(APC)——郎格罕细胞(Lc)的功能。

在正常皮肤组织中,Lc在表皮形成网状结构,其功能之一是摄取外来抗原,游走到局部淋巴结,把抗原递呈给T细胞。

紫外辐射改变了表皮中Lc的形态,使网状结构破坏,并使Lc数量减少,功能改变。

而炎症细胞增多,导致免疫耐受。

另外,尿苷酸是组氨酸脱氨基产物,在表皮上层很丰富。

UV照射后,其从反式结构转变成顺式结构从而抑制T细胞的功能。

多个实验室已证实尿苷酸有免疫抑制作用。

紫外辐射对皮肤的影响还表现在皮肤的光老化方面。

过度暴晒者,会看上去很老相,光老化皮肤生长出各种赘生物。

出现很深的皱纹,皮肤松弛下垂,有很多色素斑。

这些现象反映了皮肤结构方面的变化但完全不同于生理的衰老变化。

UVB可引起皮肤红斑、DNA损伤和皮肤肿瘤。

Sams等人的研究结果提示UVB 能损伤缔结组织,他们用30-50倍的最小红斑卉吐量的UVB照射有毛小鼠,结果出现中等程度的弹性纤维增生。

三种酸类易制毒化学品的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鉴定

三种酸类易制毒化学品的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鉴定

三种酸类易制毒化学品的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鉴定严松茂;吴忠平;陈永生;王威;张玉荣;张润生【摘要】基于五氟苄基溴(PFBBr)微波衍生化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定N-乙酰邻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和苯乙酸三种酸类易制毒化学品,以苯甲酸为内标物.N-乙酰邻氨基苯甲酸衍生化产物特征碎片峰为119、181、317、359;邻氨基苯甲酸衍生化产物特征碎片峰为119、181、317;苯乙酸衍生化产物特征碎片峰为91、181、316.检测结果与直接测试比较,色谱峰型明显改善,检测灵敏度提高,检测限(S/N=3:1)3~12ng.该方法可以用于N-乙酰邻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和苯乙酸的鉴定.【期刊名称】《中国司法鉴定》【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4页(P22-24,28)【关键词】N-乙酰邻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苯乙酸;微波衍生化;GC-MS【作者】严松茂;吴忠平;陈永生;王威;张玉荣;张润生【作者单位】上海市毒品检验中心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上海200083;上海市毒品检验中心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上海200083;上海市毒品检验中心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上海200083;上海市毒品检验中心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上海200083;上海市毒品检验中心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上海200083;上海市毒品检验中心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上海2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1N-乙酰邻氨基苯甲酸(N-Acetylanthranillic Acid),也称正乙酰氨基苯甲酸,其纯品为白色或黄白色粉末晶体,有甜味,分子式为C9H9NO3,分子量179.18,熔点184~186℃。

邻苯基氨基苯甲酸

邻苯基氨基苯甲酸

邻苯基氨基苯甲酸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邻苯基氨基苯甲酸。

这玩意儿啊,你可别小瞧它,它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惊喜,藏在各种角落里呢!
你说这邻苯基氨基苯甲酸,它就像个神秘的小精灵。

你可能在一些化工领域里发现它的身影,它在那里默默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就好像是一场精彩演出里的幕后工作人员,虽然不站在聚光灯下,但没有它可不行呀!
想想看,要是没有邻苯基氨基苯甲酸,那好多产品可就出不来啦!它能参与到各种反应中,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不就跟咱生活中的一些朋友似的嘛,平时不声不响的,关键时刻能帮上大忙!
咱再说说它的用途,那可真是广泛得很呐!在医药行业,它可能就是某个神奇药物的重要成分,帮助人们战胜疾病。

哎呀呀,这得多了不起啊!就好像是一位勇敢的战士,在和病魔作斗争呢!在其他领域,它也能大显身手,让各种产品变得更加优秀。

你说它是不是很神奇?而且啊,它还特别低调,不张扬。

不像有些东西,整天咋咋呼呼的,其实也没多大本事。

邻苯基氨基苯甲酸就默默地在那里,不声不响地为我们的生活贡献着。

咱平时可能不会特别注意到它,但它却一直在那里发挥着作用。

这就好像是家里的长辈,一直默默地为我们付出,我们有时候都习以为常了,却不知道他们的重要性。

你看,这小小的邻苯基氨基苯甲酸,是不是有着大大的能量?它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努力工作着,给我们带来便利和好处。

咱可得好好珍惜它呀!别等失去了才知道它的好。

总之,邻苯基氨基苯甲酸可真是个宝啊!它虽然不那么起眼,但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要多了解它,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难道不是吗?。

4 非甾体抗炎药物

4 非甾体抗炎药物

O H3C O COOH SOCl 2 H3C
O HO O COCl H3C NH O H3C
O O O O NH O H3C
3、 二氟尼柳 diflunisal
F
OH
F
CO2H
本品为水杨酸衍生物,属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抗炎及解热作用,其机理 可能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二氟尼柳(diflunisal)系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 湿关节炎、骨关节炎、扭伤、劳损和镇痛.二氟尼柳是美国Merck Sharp & Dohme公 司以氟尼柳(flunisal)为先导化合物,从500多个水杨酸衍生物中筛选出来的,于1975年 上市.目前是默克公司年销售额超1亿美元的品种之一,并且已在英、美、日、意、法 等70多个国家上市,历版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均有收载,我国已有二氟尼柳片剂和二氟 尼柳胶囊批准生产
-
C6H5, i C5H11ONO, Cu F NH2 F F F
Ac2O, AlCl 3
O F CH3 F
H 2O 2 F O O F H3C
NaOH
F F
OH
CO2
F
OH
F
CO2H
二、 乙酰苯胺类 苯胺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但其毒性太大。将其乙酰化得到乙酰苯胺,毒性 仍很大,均不能供药用。因发现他们在体内均被代谢为毒性较小的对氨基酚, 将酚羟基醚化得到非那西丁(Phenacetin)曾广泛用作解热镇痛药,后因发现其致 癌作用而被淘汰。将对氨基酚乙酰化,得到对乙酰氨基酚,毒副作用较低,临 床用作解热镇痛药,但无抗炎活性。
1、阿司匹林 Aspirin
COOH O O CH3
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杨酸 合成:以水杨酸为原料,在硫酸催化下用醋酐乙酰化制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定选择性的,Cu催化,氯苯酸的氨化作用:生成N-芳基邻氨基苯胺酸衍生物,及其固态下结构分析魏雪芳,安得T, 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5.07具有特定选择性,Cu催化,可以有效的使2-氯苯与苯胺类化合物发生反应,这种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它不需要酸的保护,可以生成许多N-芳基苯胺酸类化合物,产率可以达到99%,无论氯苯和苯胺上接有给电子基团还是吸电子基团,或者是接有位阻很大的基团像t-bu基团,都可以发生反应。

我们研究了固态中N-芳基苯胺酸类化合物聚合物的结构,通过对7种N-芳基苯胺酸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发现了两种超分子结构结构,这两种结构分别含有trans-anti结构二聚物单元和trans-syn结构二聚物单元导论交叉耦合生成碳杂化的反应最近得到了很多的关注,典型的是报道有关于在温和的条件下,经Pd催化的卤代芳基化合物的氨化作用,其中,Cu催化下,可以使用苯胺类,酰胺类,咪唑类,以及其他N杂环,β-氨基乙醇,脂肪胺与之反应。

Cu催化下的2-氯苯酸的氨化反应首先有Ullman发现的,自从那以后,很多方法与努力去改进这个反应的效率,其中包括微波的应用,我们最近描述了Cu催化下的氨化作用,合成一系列的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合成9-氯吖啶或9-吖啶化合物的前体,芳基邻氨基苯甲酸化合物像氟灭酸和扑湿痛是非常重要的NSDAIDs,也对神经性疾病有潜在的治疗效果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化合物也是合成具有抗癌和抗疟疾作用的含取代基的吖啶类化合物的前体,Buchwald 发现了Pd催化下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对位氯苯酸和间位氯苯酸,作为互补的Cu催化下,可以应用于邻位的氯苯酸,尽管产率不是很高。

这样,N-芳基苯胺酸化合物通常通过Ullman-jourdan反应得到,或者是用含烷基的2-碘苯的Buchwald-Hartwig反应,然后水解得到。

我们希望通过Cu催化下,用邻氯苯酸做反应物,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得到很高产率的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化合物。

通过恒温蒸发干燥,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化合物的单一晶体,晶体分析发现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分别是苯胺酸二聚物的syn 和anti两种结构。

苯胺酸二聚物主要是通过两个中心对称的C=O…H-O氢键作用。

这种特有的二聚物相互组合和苯胺酸的分子构型决定了由很多分子构成的异构体的结构。

图片1: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化合物作为NSAIDS药物,用于治疗炎症镇痛。

氟灭酸扑湿痛结果和讨论对于最初的最适合的反应条件的筛选,我们决定用2-氯苯酸和2-甲基苯胺反应生成N-(2-甲基苯基)苯胺酸作为研究对象。

反应用Cu催化,加入碳酸钾2-乙氧基乙醇作为溶剂。

在Cu,CuI,氧化亚铜分别催化下,产率一般(50%左右),而在Cu和氧化亚铜共同催化下,产率得到明显的改观,5到24小时的反应后可以达到70~80%,改变它们之间的比例或者用CuI替换氧化亚铜都不能增加产率(50%左右),如下图:Cu催化下2-氯苯酸的氨化作用:序列号催化剂(mol %)反应时间(h)产率(%)反应条件:1.38g 约8.83mmol 2-氯苯酸,1.05倍等摩尔的2-甲基苯胺,3倍等摩尔的碳酸钾,3ml 2-甲氧基乙醇,反应温度130度,隔离的系统下。

然后,我们决定研究溶剂和反应添加剂对反应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叔丁醇和2-乙氧基乙醇下的产率分别为75%,76%。

我们很高兴的发现,产率可以达到90%以上,当溶剂是二甘醇或者2-乙氧基乙醇的时候,由Cu和氧化亚铜催化下2-氯苯的氨化作用与反应添加剂有很大的关系,比较添加剂分别为碳酸钾,碳酸铯,磷酸钾,醋酸钾,叔丁醇钾,TMP下各反应的产率发现,碳酸铯,叔丁醇钾,叔丁醇钾下,产率仅仅是5-30%。

相反的是,在碳酸钾,碳酸钠的情况下,产率可以达到(80-90%)(在二甘醇溶剂情况下)。

我们也发现在2-乙氧基乙醇下,加入等量的碳酸钾,碳酸钠,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下图:该反应的溶剂和添加剂的最佳筛选序号添加剂溶剂温度产率(%)反应条件:1.38g 约8.83mmol 2-氯苯酸,1.05倍等摩尔的2-甲基苯胺,9mol%Cu4mol%氧化亚铜,2倍等摩尔添加剂,3ml 2-甲氧基乙醇,反应温度130度,隔离的系统下。

这种Cu催化下,C-N键生成应用到许多芳香胺化合物和氯苯的反应,生成一系列的N-芳基苯胺酸化合物,我们发现,邻位被空间较大的基团取代后的方向胺不影响反应,比如,2-叔丁基苯胺,2-苯基苯胺,以及N-(2-叔丁基苯基)邻氨基苯甲酸的产率为86%,N-联二苯邻氨基苯甲酸的产率为85%,然而,当苯胺的邻位都被取代时,产率明显降低,N-(2,6二甲基苯基)邻氨基苯甲酸的产率仅仅是65%,与1-氨基萘和1-氨基联二双苯反应的产率分别为96%,73%。

重要的一点是,在该反应中,根本就没有明显电子的影响,比如,4-甲氧基苯胺和4-硝基苯胺的反应产率均是85%左右,电负性非常弱的32生成33的产率有99%,这种Cu 催化下的氨化作用具有很强的结构和化学选择性,只有当卤取代苯酸的邻位时,氨化作用才会发生,比如,2,4-二氯苯酸2,4-二溴苯酸分别与4-甲氧基苯胺反应产率为86%,85%,且只与被卤素取代的羧基邻位结合,另外,2-氯苯酸与2-氯苯胺反应产率为99%,且只与邻位有羧基的被卤代的碳原子结合。

根据这些,可以看出,这种氨化作用有很强的区域选择性,而且能够接受许多不同的功能团,这样就能和其他的有效的,间位和对位的氯苯酸的氨化作用互补。

卤代芳芳香酸和芳香胺的烷基化反应:序号卤代芳芳香酸苯胺产物产率反应条件:1.38g 约8.83mmol 卤代芳香酸,1.05倍等摩尔的芳香胺,9mol%Cu4mol%氧化亚铜,1倍等摩尔碳酸钾,或者2倍等摩尔碳酸钠,3ml 2-甲氧基乙醇,反应温度130度,隔离的系统下。

现已经了解,羧酸以二聚物存在固体和液态中,这样最少的减小了偶极矩,从N-芳基苯胺酸化合物角度出发,二聚物的结构导致两种单独几何排列的结构,一种是cis结构,N-芳基取代基在同一边,另一种是trans结构(这种占大多数),N-芳基取代基在相反平面,另外,cis和trans结构都能以syn或者anti方向呈现,这种方向主要体现N-芳基取代基对苯胺酸平面的指向--下或者上。

就像N-(2-甲基苯基)邻氨基苯甲酸那样。

超分子聚合物有各种不类型的晶体构型,而每种晶体构型是由相同的分子模块组成的,与分子的异构体和多样性有关,去探索和设计固态分子结构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晶体构造和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方面。

几种可能的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二聚物的结构图:另外,我们适当的选取3,7,9,11,15,17,19,21和29,这几个N-芳基苯胺酸做晶体构型分析,其结构是如下图:通过二氯甲烷溶剂的等温蒸馏,我们可以得到每种物质单一的晶体,其中,3和11构成单斜晶系,其他的构成三斜晶系,正像期望的,N-芳基邻氨基苯酸二聚物存在每一个晶体中,其中,3,7,9,11,15的二聚物以中心对称的trans-anti结构形式。

一对C=O…H-O氢键和C=O…H—N氢键是两个苯胺酸环在同一个平面,这种构成晶体的单元由四个中心对称的部分构成的二聚物,通过CSD寻找了解到,其他五个的N-芳基苯胺酸也是这样tans-anti二聚物单元组成的。

如下图空间结构图:经过进一步分析,对于3来讲,2-甲基苯基平面和苯胺酸环平面构成的二面角为49.1度,改变芳基上邻位的取代基,如异丙基,叔丁基,苯基并不影响超分子的构型,当时二面角的角度发生了改变,分别是62.5度,62.8,77.1度。

二面角的角度随着取代基团的增大而增大,如下图:尽管如此,但是所有的这些几乎垂直排列的芳基部分都是通过与旁边二聚物的芳基π-π键作用稳定构型,3,7,11,15这种tans-anti结构的二聚物的苯胺酸环也存在着空间上π-π键作用,它们之间的距离是3.46A,而7,11,15有同样的排列,距离分别是3.50,3.40,3.46,然而,含有叔丁基的9阻碍了这种π-π键形成,它主要是容错范德华力稳定的。

如下图空间结构:但是,令人惊讶的是,17,19的晶体是由trans-syn构型的二聚物构成,这种异构现象有着不同的晶体构型,与3,7,11,15着这种靠π-π键作用稳定不同的是,17和19分别通过叔丁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环之间的π-π键作用形成一条链,比如,固态构型的17结构中叔丁基之间的最近的距离为3.48A,这种以π-π键作用形成了许多条链,沿着一根轴排列,一条链的空隙被另一条链填满,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缠绕的棒条体,这些特有的邻氨基苯甲酸固体结构反映了这些超分子构象的不同构象。

尽管以前有报道3,7,9,11,15的晶体由这种tans-anti二聚物单元构成,但是17和19是由tans-syn二聚物单元构成,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超分子聚合物结构。

如下图。

结束语我们已经深入研究了具有结构特性的Cu和氧化亚铜催化的交叉耦合反应,能有效地合成C-N键,通过2-氯苯酸与芳基胺类反应,这种方法弥补了其他的现有的方法,能够加入许多不同的官能团,无论是电负性性很强,或者很弱的试剂,都能得到很高的产率,晶体结构分析7种N-芳基邻氨基苯酸,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固态的超分子聚合物是由于两种不同的二聚物单元造成的,它们分别是tans-anti结构,tans-syn结构。

实验部分Cu催化下,卤代芳烃的氨化作用的一般反应条件:9.30mmol苯胺和8.83mmol卤代芳烃,碳酸钾8.83mmol,Cu0.78mmol,氧化亚铜0.35mmol,混合在3ml2-甲氧基乙醇中,130度温,在惰性气体下反应24小时,反应完后,加入30ml冷水,加入木炭,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HCl,析出沉淀,即粗品,然后,将其融入100ml,5%碳酸钠溶液中,调节ph值,析出沉淀,过滤,得到最终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