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放开来”4页
如何让学生走出写作困境

如何让学生走出写作困境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写作已经成为了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困境,不知道如何下笔,或者写到一半就卡住了。
这种情况在初、高中阶段比较常见,也是很多学生头痛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让学生走出写作困境。
一、培养写作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喜欢写作。
这需要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入手。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给学生讲故事、介绍名人传记、展示文字图片、有趣的写作游戏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二、提高写作水平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影响学生走出写作困境的重要因素。
只有提高写作水平,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写作任务。
在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关注社会动态、多与人交流等方式积累写作素材。
在积累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写作启发,让自己的写作更加精彩。
2.跟随范文学习写作技巧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范文来学习写作技巧。
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吸取长处、避免短处,有利于学生的写作提高。
3.定期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定期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通过不断地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走出写作困境非常重要。
在学校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营造积极、开放、支持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自信、勇气、安全和认可。
同时,学生也可以多参加写作讨论、写作操练等集体活动,在交流中相互启迪,互相促进。
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写作困境当学生遇到写作困境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解决:1.调整心态学生要正确处理写作困境的第一步是调整心态。
遇到困难时,学生不要因此感到气馁或紧张,要保持淡定、理性态度,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来思考。
浅论小学作文“放开”式教学法

浅论小学作文“放开”式教学法
我们来看看“放开”式教学法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放开”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放开”式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和构建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放开”式教学法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往往是孤立地进行学习,缺乏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而在“放开”式教学法中,学生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写作和互评活动,让学生们在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成长。
通过这样的合作与交流,学生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放开”式教学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和特点。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发展。
在实施“放开”式教学法时,教师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让“放开”式教学法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优势和特点,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如何对学生进行开放作文教学

如何对学生进行开放作文教学[摘要]语文教学的改革使作文教学提到了日程上来,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又决定了改革作文教学是改革语文教学的一条捷径,所以我们必须从学生、教师和两者的交流等多方面来改革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写,写他们想写的、愿写的,让教师主动地去教,教他们如何去品味人生,品味喜怒哀乐,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交流者与合作者。
[关键词]开放思维开放评价交流合作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创造力,使其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语文教师的研究课题。
作文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是语文在现实生活中最广泛的应用,也是人文表达最直接的方式,相对于阅读来讲,它本身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
因此,要使语文教学实现自主,开放作文教学无疑是一条捷径。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开放性作文教学呢?一、开放学生思维语文教学由于受到种种局限,一直以来变化不大:从写人到记事,从游览到抒情,无非是那么几种格式,几个题目,有些甚至陈旧到三年级用过,四年级又见,到了五年级换个模样又出来的地步,不但学生厌了,连批阅的老师也麻木了。
我们班上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但凡记人皆是‘我的表弟’,只要记事就为‘一场乒乓球’”,文字倒是越来越娴熟,但什么新意也没有。
文章的目的不同,其风格、体裁也会相应的不同,现在写作的目的却背离了作文的原意,让孩子为文而文,使写作成为学生的负担,成为他们丢之不去的包袱,这包袱甚至会一直跟随他们到高中,也就难怪学生越写越反感了。
可想而知,这种心情下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应付差事,既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阻碍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
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就要改变我们写作的目的,实现“我手写我心”,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只要写得真、写得实、写得发乎情止乎礼,就没有什么不可说、不可写的。
怎样让学生走出作文写作障碍,五大妙招教给你

怎样让学生走出作文写作障碍,五大妙招教给你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如何写出优秀的作文,如何让学生从写作障碍走出来,五大妙招让你瞬间爱上作文:一、读一读,丰富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帮助学生解决“有物不会言”的烦恼。
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选材,并品味遣词造句的妙处,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学到不同的写作技巧。
大量的阅读背诵,达到“语言积蓄”的目的。
目前有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表达不清,这与他们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有关,要尽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二、看一看,观察生活,展现童真观察是认识的源头、写作的起点,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培养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学生自然会用充满个性的语言,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趣,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趣。
三、放一放,让作文活起来作文本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作文也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老师在引导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就得大胆的“放”,允许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把自己见到、听到、想到的,毫无顾忌的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来了,学生笔下的人就丰富起来,活起来了。
四、练一练,展示五彩心灵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特喜欢写想象作文。
他们觉得想象作文少了束缚,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任由自己发挥。
可以给学生出些符合学生口味的作文题目,只有当学生认为写作是喜怒哀乐的宣泄,是学生童心、童真、童趣的释放时,他们才不会对写日记、周记、作文产生障碍。
五、评一评,激发写作兴趣要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尤其是挖掘作文欠佳学生的闪光点。
一个词,一句话,都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
千万不要在评语上直接写上“内容不真实,语句不通顺”或“不符合题意,错别字太多”等。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写作文好难啊,不知怎样落笔才。
总之,由于感悟不同、经历不同、个性不同,学生作文风格也不同,应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真正从写作障碍中走出来,写出优秀的好作文!。
关于怎样让学生走出写作困境的一点思考4页word

关于怎样让学生走出写作困境的一点思考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外显行为。
然而,提起作文,学生就会联想到词藻华丽的文章,由此产生一种敬畏感、神秘感。
不敢轻易作文,不敢轻松作文。
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我在教学中“淡化作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作文,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文。
一、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的写作天地写作要返璞归真。
能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善恶美丑,喜怒哀乐,汇之于心头,诉之于笔端。
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当把学生引上“情动而辞发”的写作之路。
多年来,我把学生的写作训练重点放在周记上,周记训练的对象都是随意作文:它不拘形式,不限内容,不定时间,有话就写,无话不写,心意所向,笔触所至。
学生可以尽情地自由地写自然界的花鸟草虫、风霜雪雨;写人世间、天下事、自己周围的家庭琐事、学校生活;写自己内心世界的快乐忧愁……只要学生感到有趣的、美好的、精彩的、曾经被感动过的,都可以成为随意作文的材料。
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自由的天地、一个广阔的空间、一个主动写作的条件。
犹如为学生的思想插上了自由的翅膀,他们挣脱了传统的命题作文的束缚,就能在写作的广阔天地里自由地翱翔,只有写作的兴趣,没有写作的苦恼,从而改变学生作文的观念。
二、让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利用周记为学生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写作天地,只是为他们从客观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刚开始时,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因此把写作当一件乐事。
他们虽然感到生活中有许多可写的人和事,可是当你翻阅他们交来的作文时,其内容干瘪空洞,见解简单肤浅的,他们仍为胡差事在写着……我分析其中原因有三:①是师生之间有情感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不愿把心中的事告诉老师,怕老师不守秘密,让他们在同学面前丢丑。
②部分学生不能够及时发觉身边发生的事,即使发现了,却写不出生动形象有意义的主题来,他们还不习惯用书面语言表现出来。
③绝大部分学生尚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即感悟出人生的真谛来。
因此他们的写作世界也就自然缩小,写作的内容也粗糙无味,主旨也没有意义。
浅析小学写作教学方法上的四个“放开”

浅析小学写作教学方法上的四个“放开”作者:李凯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6年第11期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新星小学李凯【摘要】作文是一项创造性、语言性很强的学习项目,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体现。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生都是惧怕写作文的,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带领学生走出写作困境,也成为了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小学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两大问题出发,围绕四个“放开”策略探讨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作文教学写什么怎么写小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黄金起跑线,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听、所见、所想的事物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经历少、积累浅,大部分小学生在写作时都会卡在“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问题上,从而也导致很多小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感。
小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是非常广阔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注重放开内容、放开要求、放开指导、放开形式,帮助小学生不断增加写作素材和写作思路。
一、放开内容,让学生知道“写什么”在小学生学习写作的黄金阶段,“写什么”是敲门砖。
写作是一个积累和运用的过程,而小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词汇量都非常有限,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寻找素材,使学生能够将生活和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转变为写作素材。
如在校园中看到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同学之间的游戏玩闹、教师的谆谆教诲、父母家长的关爱、经历过的考试、选举班干、大扫除等等都是来自身边生活的写作素材,挖掘并运用好这些素材,写作的内容也会丰富多彩起来。
当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教师就要通过生活中的这些细微的小事引导学生去观察、思想,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写作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忌讳的是用条条框框禁锢学生思想和写作空间,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如组织学生们一起去春游、野炊,户外探险等,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学生不仅能从中找到写作的乐趣,而且知道了写什么。
如何给学生创造宽松的作文环境4页word

如何给学生创造宽松的作文环境冰心在《感谢我的语文老师》中说:“我们的语文老师也不错,我就是喜欢跟他写作文。
他出的题目好。
总让人人有自己的话说,而且说起来没有完,他在卷本上批改的不多,但是他和每个学生谈话的时候,却能谈几个钟头。
现在我才知道写作文也可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冰心老人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我想,倘若不是如此,何以冰心日后会成为一代名家。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有许多就没有冰心老人这样幸运了,他们为作文而苦恼,写不出东西,没有话说。
那么,现在一般学生的写作环境是什么呢?那就是老师出一个题,然后讲一讲审题,讲一讲确立中心,讲一讲构思,接下来就是几十个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同一个题目的作文。
为什么学生会这么难写呢?我想一是这“题”,没有冰心的老师出的好,让学生感到没有什么话说,二是老师的“指导”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老师的讲,好像是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小箱子,学生们就都在这一个小箱子里伸拳踢腿,这就难免让学生感到地方太窄了,施展不开。
这样看来,学生们的写作环境的“恶劣”表现就在于:落后、闭塞、不符合学生实际,现在是应该改变这种写作环境的时候了。
“新概念作文”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近年来,高考作文改革的趋向,也告诉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写作环境。
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呢?这是我们大家应该积极探讨的一个非常现实而又有意义的问题。
首先,要摸准少儿的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们好幻想、好好奇,总需要新鲜的东西去刺激、去引发他们的兴趣;他们的心理是自由的、散漫的,他们心理的辐射面很广。
据此,我们就要为学生创造新鲜的写作环境,如果老让他们坐在教室里,闭门造车,一篇、两篇尚好对付,篇篇如此,学生就为难了。
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写作。
让他们走出有形的“教室”容易,但要让他们走出“无形”的教室就不那么容易了。
“无形”的教室是什么呢?是老师出的题,这些题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其次是被限定的写作内容,第三是教师条条框框。
小学作文课如何进行开放式教学

小学作文课如何进行开放式教学小学作文教学开放是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习作本身的需要。
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指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与学科间相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界相融合以及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融合的广大空间,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学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内容开放作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开放的,即不应将课程和教材看成是一层不变的,而要多方联系、系统思考,灵活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使用教材。
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上做到既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潜能。
1.拓展内容。
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对习作内容作适当拓展,有时确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之效。
如将第十二册的作文《____爱我,我爱____》改成《我和_____》。
这样扩大了选题范围,有利于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写作资源,自由自在地选择所爱,敞开心扉。
结果,学生写作内容的宽泛让我们始料未及,《我和电脑》、《我和同桌》、《我和兰花》、《我和“宝贝”》……文章流露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一篇篇各有特色。
2.改编内容。
对于教材中滞后于学生生活、束缚学生思维、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内容,我们要大胆改编。
如第十二册的习作训练《烧不坏的手帕》,教学中要先做实验。
然而此前学生已有《烧不坏的纸船》的经验,这一实验没有什么新奇可言,加之为了安全起见,实验由老师操作,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只能观看,因而吸引力不大。
于是我们把实验改为人人都可动手又有新意的《造纸桥》。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情趣高涨,既独立探索,又合作研究的。
结果,他们作文时得心应手,文思泉涌。
又如我们把第十二册的习作训练《好____》改编成《我的故事》,让学生既可写真实的生活,也可写合理的想像。
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情、一点小小的向往,都可以在笔下自由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放开来”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习惯于先将“习作要求”全盘托出,再费尽口舌地讲解一番,希望学生能很好地在“习作要求”的统领下去习作。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法,只能严重束缚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内容,写出来的东西也只能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甚至是千篇一律。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
使作文教学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写出具有自身生命个性特征的力作来就必须在作文教学始末引导孩子进入一片广阔的写作空间,在这片广阔空间内建构起教师宏观调控下的学生“放开来”的机制。
一、放开来想――写作源泉挖掘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是万花筒,只要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去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生的作文自然会充满阳光,展现学生们特有的思想。
2.走近学生,开启童心。
于永正老师说得好:“要蹲下来看学生。
”是的,老师应该走近学生,让学生树立一种“想写下来”的自信心,让学生放开想。
我们可采取一些较直观的途径激发学生的这种欲望。
一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审题,如“ 我对不起你”这一半命题作文,可启发学生大胆地去想:“孩子们,‘ ’上只可填人名吗?若是有什么动物、植物、物品曾经受到你的伤害,你是否也可以写一写呢?”这样一来,该题在空间上就得到了拓展,学生经过这样一启发,他们就不愁没啥可写;二
是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大胆地谈论自己的写作素材、构思等,彼此交流,拓宽思路;三是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争执,或深或浅,或对或错,都让学生们去思考,对生活材料加以明辨、筛选。
二、放开来写――情感本真的回归
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学生自主选择的愿望是强烈的,教师不能在作文教学中忙于“编程序” “发指令”,给孩子作文定格式、定内容,而应以亲切的态度引导他们习作。
如《畅谈我的理想》这篇作文教学中就不能定格式:第一步,明确我的理想;第二步,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理想;第三步,为实现理想如何奋斗(写出几点)。
在教师心中,如果是自己写,可能是按这个模式去写,可学生们想的不同,只要学生能够自由自在地“谈”自己的理想,不管格式如何,话说清楚了就行,不是一定要按教师定的格式去完成。
2.教师要爱护学生的情感。
在写作中,对学生一些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乱想”,如“一个鸡不拉屎,鸟不生蛋的穷山沟里……”、“这时,我希望地下有一条缝,让无地自容的我钻下去……”、“我看,猪总有一天会反抗的,将来猪统治人会是什么样的世界呢”等等,教师千万别以“这怎么可能呢?乱‘曰’”等话语将孩子心底深处流露出来的情感一
棍子打死。
不管学生成熟的、幼稚的、有灵气的、显呆板的语言,“童言无忌”,就要让学生放开来抒发情感。
三、放开来改――在“切磋”中改进
作文的修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引导孩子放开来修改作文会使他们逐步领悟作文方法。
1.学生独立修改。
(1)引导学生不要只拘泥于对错字、病句等的修改,还要对整篇文章的布局等大胆地去动手改。
(2)可把修改时间放开,一天、两天甚至一个星期,引导学生长时间地琢磨、推敲。
2.引导学生大胆地互改。
在互改过程中,学生自己当小老师会感到特别新鲜,修改时也特别认真,能发现别人作文中出色的地方,也能发现不足之处,通过长期的互改,可以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1)在互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地争论。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习作技巧很不熟练,他们笔下的东西(包括写作内容、结构、标点、用词等)可以说是“色彩斑斓”,有值得争论的地方,放手让学生们大胆地去改,大胆地去争论,长此以往,会大大地激发孩子写作文的欲望,且习作水平逐渐提高。
(2)习作互动形式要多样。
教师可引导学生同桌互改,小组互改,全班交流,甚至是跨班交流,逐步使他们养成互改的良好习惯。
四、放开来谈――大胆地欣赏自我
不管是以前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新课标》都强调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因为他们是相互作用的。
而从目前教育现状来看,教师虽然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但往往是孤立进行,所起的作用很不明显。
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是习作进行修改定稿后,可引导学生放开来谈自己的习作,大胆地欣赏自己的习作,“说写”结合,会使孩子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应引导学生把所谈的内容放宽来,可以谈互改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可以谈自己习作中写得出色的地方等等,总之,学生对习作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其次,形式要多样灵活,可以在作文课时让学生随意地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作文朗诵赛,如《我写我》作文完
成后,可组织学生举行“我写我”作文朗诵赛,比一比谁最了解自己,谁写得最像。
通过作文完成后“谈”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说”的能力得到培养,还可以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作文教学应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们,在教师宏观调控下“放开来”,这样他们才能写出自身生命个性特征的力作来。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
2、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脾气和仁义广结好缘,多结识良友,那是积蓄无形资产。
很多成功就是来源于无形资产。
3、一棵大树经过一场雨之后倒了下来,原来是根基短浅。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础,才能坚固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