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基因的传递规律专题强化练(B卷)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单元检测及解析—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单元检测及解析—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共50分,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1.(2023春·辽宁辽阳·高一统考期末)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中异花授粉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杂交实验中植株甲是父本B.要在植株甲的花成熟后进行去雄处理C.授粉完成后,要对植株甲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D.若向植株乙授以植株甲的花粉,则子代表现为矮茎【答案】C【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图示杂交实验中植株甲是母本,对母本进行去雄,A错误;B、要在植株甲的花粉未成熟前进行去雄处理,防止其自花授粉,B错误;C、授粉完成后,要对植株甲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以利于杂交实验的顺利进行,C正确;D、若向植株乙(aa)授以植株甲(AA)的花粉(A),则子代表现为高茎(Aa),D错误。
故选C。
2.(2023春·四川乐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哪项不属于豌豆适合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理由()A.豌豆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B.豌豆的花属于两性花且花大,方便操作C.一株豌豆可以繁殖出很多的后代D.豌豆属于异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答案】D【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A、豌豆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和统计,A错误;B、豌豆的花属于两性花,B错误;C、豌豆一次可以产生许多后代,便于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C错误;D、豌豆是严格的闭花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D正确。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基因的传递规律专题突破练(A卷)

专题五基因的传递规律专题突破练(A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之间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必须自由组合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表现型也不同C.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检测F1的基因型只能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答案 C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但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A错误;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表现型一般相同,B错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C 正确;检测F1的基因型可以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如果是植物也可以利用自交的方法,D错误。
2.某哺乳动物的背部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之间为共显性(即A1、A2和A3任何两个组合在一起时,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
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背部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子有3种C.背部的皮毛颜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D.某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3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进而控制该动物的背部皮毛颜色,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1、A2、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3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3种;由图可知,只要无基因A1就会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所以背部皮毛颜色为白色的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3种,A2A3是杂合子;分析题图可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某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 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是A 2A 2或A 2A 3,若为A 2A 2,子代有A 1A 2棕色和A 2A 3白色2种类型,若为A 2A 3,则子代会有A 1A 2棕色、A 1A 3黑色、A 2A 3和A 3A 3白色3种类型。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基因的传递规律 第15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课

(3)若F2中只得到4株豌豆,则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值一定为3∶1吗? 提示 不一定。 (4)F1所产生雌配子总数(A∶a=1∶1)与雄配子总数(A∶a=1∶1)的大小关系 一般是否会影响3∶1的出现呢? 提示 不会影响,只要保证每种配子中A∶a=1∶1即可。
提示
(5)结合上述问题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 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包括如下中的 ②③④⑤⑥ 。
3.个体类概念辨析 (1)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②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二者的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 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 结果。 (2)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dd、AABB、 AAbb)。 ②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AaBB、AaBb)。
(√) (4)“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 ) (5)“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 √ ) (6)孟德尔在检验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F1的自交( × )
答案
2.判断下列遗传相关概念的叙述 (1)小芳的直发和小美的短发、兔子的长毛与黑毛都是一对相对性状( × ) (2)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出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 ) (3)“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体现出 了性状分离( √ ) (4)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纯合子相交一定是杂合子( × ) (5)具有隐性基因的个体一定表现为隐性性状,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一定表现 为显性性状( × ) (6)F2的表现型比为3∶1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 (7)基因分离定律中“分离”指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 √ )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课后习题大题1题多练(四) 遗传规律及应用B

大题1题多练(四)遗传规律及应用B1.(2019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果蝇的翅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野生长翅果蝇群体中出现了两种隐性突变体即小翅果蝇和残翅果蝇。
现有纯合小翅果蝇、纯合残翅果蝇的雌雄个体(现有的纯合小翅果蝇和残翅果蝇互不包含对方的隐性突变基因)若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认为小翅果蝇和残翅果蝇两种突变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基因控制的,即控制小翅、残翅和长翅的基因是一组复等位基因。
请你利用上述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写出杂交组合和支持上述判断的预期实验结果)。
(2)某实验小组取若干只纯合的小翅雌蝇和纯合的残翅雄蝇杂交,所得F1中雌蝇均表现为长翅,雄蝇均表现为小翅。
让F1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所得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小翅∶残翅=3∶3∶2。
①控制果蝇小翅的基因位于(填“常”“X”或“Y”)染色体上,小翅基因和残翅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当果蝇中同时含有小翅和残翅两种基因,且不含长翅基因时,其表现型是。
若让F2的小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让纯合的小翅果蝇和纯合的残翅果蝇杂交,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若子代均为小翅果蝇或残翅果蝇,不出现长翅果蝇,则说明该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2)①X遵循②残翅小翅∶残翅=8∶1已知亲本都是纯合子,若控制小翅、残翅和长翅的基因是一组复等位基因,则亲本杂交后子代应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因此可设计如下实验:让纯合的小翅果蝇和纯合的残翅果蝇杂交,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若子代均为小翅果蝇或残翅果蝇,不出现长翅果蝇,则说明该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
(2)某实验小组取若干只纯合的小翅雌蝇和纯合的残翅雄蝇杂交,所得F1中雌蝇均表现为长翅,雄蝇均表现为小翅,与(1)中假设不符,说明受两对基因控制。
F1中雌蝇全为长翅,雄蝇全为小翅,雌雄中性状差别明显,故推测控制长翅、小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B、b表示;由于后代中雌性表现为长翅,这是由于从父本遗传了一个显性基因,即长翅、小翅中显性性状是长翅,故推测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 b X b、X B Y。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专题2020年高考题汇总附答案

遗传规律专题2020 年高考题1. (2020 江苏卷)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 为桔红带黑斑,1/3 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B. 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C. 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D. 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2. (2020 江苏卷,多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病,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1/1000000 。
下图是某FH 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HB. FH 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FH 患者C. 杂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为1/500D. Ⅲ 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3. (2020 全国Ⅰ卷理综)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 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
据此无法判断的是()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 染色体上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4. (2020 浙江卷)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D e (褐色)、D 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 e和D f分别对d 完全显性。
毛发形状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
控制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基因型为D e dHh 和D f dHh 的雌雄个体交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D e对D f共显性、H 对h完全显性,则F1有6种表现型B. 若D e对D 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12种表现型C. 若D e对D 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9种表现型D. 若D e对D 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8种表现型5. (2020 浙江卷)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 )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 个无成分R 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
2020高考生物二轮全国1卷专题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7.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8.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
9.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1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11.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微专题1遗传的分子基础1.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提醒:①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即设法将DNA和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
②HIV侵染T细胞是整个病毒进入细胞,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是只把DNA 注入大肠杆菌体内。
2.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DNA分子复制(以真核细胞为例)(2)转录:DNA→RNA(3)翻译:mRNA →蛋白质提醒:①3种RNA 均参与翻译过程,且均为转录生成。
②原核生物中边转录边翻译,真核生物中核基因的表达先在细胞核中转录,后在细胞质中完成翻译过程。
③多聚核糖体现象:真、原核细胞中都存在,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但不能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④起点问题: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 复制一次,每个复制起点只起始一次;而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基因可多次转录,因此转录起点可多次起始。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途径一: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途径二: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如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
提醒:若最终合成的物质并非蛋白质(如植物激素),则基因对其控制往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这一间接途径实现的。
(2)基因与性状关系①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精品试卷】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拟卷(五)(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拟卷(五)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1.0分)1.关于下列图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图中共有5种碱基5种核苷酸B. 甲乙丙图中圆圈内的物质均不相同C. 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D. 原核生物体内不会发生甲过程2.植物细胞内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 生物的活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B.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C. 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膜、基质中分布着相同的酶D.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DNA,而叶绿体的基质中还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3.下列关于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 自然选择不仅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B.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因素C. 生物在繁殖过程中直接传递给后代的并不是性状,而是基因D. 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出现了差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了4.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5.大鼠神经元单独培养时,其轴突侧支返回细胞体,形成自突触(图1)。
电极刺激这些形成了自突触的神经元细胞体引起兴奋,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
部分神经元电位变化为曲线①,其余神经元为曲线②。
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上述所有神经元后,再进行相同刺激,测定结果为曲线③。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静息时自突触神经元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B. 曲线①的a峰表明这些神经元再次产生神经冲动C. 发生曲线②变化的神经细胞膜上无谷氨酸受体D. 谷氨酸可以使突触后膜发生阳离子内流6.为研究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科学家获得了基因A、B、C失活的多种突变体,电泳分析各植株中蛋白m和蛋白n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图。
江苏五年生物真题:基因的传递规律【2016-2020年普高校招全国统考】(原卷版)

『五年高考·真题试炼』『分项汇编·逐一击破』专题04 基因的传递规律单选题部分1.(2020•江苏卷7)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B. 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C. 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D. 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2.(2018•江苏卷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 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 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3.(2018•江苏卷12)通过羊膜穿刺术等对胎儿细胞进行检查,是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
下列情形一般不需要进行细胞检查的是A. 孕妇妊娠初期因细菌感染引起发热B. 夫妇中有核型异常者C. 夫妇中有先天性代谢异常者D. 夫妇中有明显先天性肢体畸形者4.(2017•江苏卷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多选题部分1.(2020•江苏卷2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病,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1/100000。
图是某FH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H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FH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FH患者C. 杂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为1/500D. Ⅲ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2.(2019•江苏卷25)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 B、X b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基因的传递规律专题强化练(B卷)1.甜豌豆的紫花(B)与红花(b)是一对相对性状,长花粉粒(R)与圆花粉粒(r)是一对相对性状。
现有自然条件下A、B、C、D四个品系(性状各不相同)的豌豆种子。
A、B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C、D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F1和F1′的性状与A品系性状相同,再使F1和F1′分别自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却各不相同,多次实验结果不变(注:不考虑交叉互换、染色体变异)。
(1)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各不相同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1)中解释,请从题中杂交过程中选择材料进行一代杂交实验。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1)中解释也可以采用荧光标记法。
如对C、D品系杂交得到的F1′植株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B 和b被标记为黄色,R和r被标记为绿色,则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次级精母细胞中已被标记的一条染色体的荧光标记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bRr B、b与R、r两对非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F1与F1′分别与B品系(或F2中的隐性纯合子)杂交F1与B品系杂交得到的子代性状比为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1∶1;F1′与B品系杂交得到子代性状比为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1∶1(3)两黄两绿或者一黄一绿解析(1)根据题意,甜豌豆的花色和花粉粒形状分别由B、b和R、r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各不相同的四个品系的基因型分别为BBRR、BBrr、bbRR、bbrr,F1和F1′的性状与A品系性状相同,据此推测A品系应为BBRR,B品系应为bbrr,C、D品系分别为bbRR、BBrr,则F1和F1′的基因型均是BbRr,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和F1′自交的子二代均应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F1和F1′自交的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相同,应是B、 b与R 、r两对非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验证(1)中解释,可利用测交法,让F1与F1′分别与B品系(或F2中的隐性纯合子)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F1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从而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由于B品系只产生含br的配子,若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可产生含BR和br的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与B品系杂交得到的子代性状比为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1∶1;F1′可产生含bR和Br的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与B品系杂交得到子代性状比为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1∶1。
(3)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D品系杂交得到的F1′植株基因型为BbRr,且b与R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和r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对F1′植株细胞进行荧光标记,花色基因被标记为黄色,花粉粒形状基因被标记为绿色,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若着丝点未分裂,则1条染色体中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含有两个花色基因和两个花粉粒形状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表现为两黄两绿,若着丝点已分裂,则不含有染色单体,1条染色体含有1个花色基因和1个花粉粒形状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表现为一黄一绿。
2.某二倍体自花传粉的植物的花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遗传的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蓝花植株自交,其自交子代中蓝花个体与白花个体的数量比约为27∶37,这表明该蓝花植株细胞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多对基因________(填“是”或“不是”)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基因型的蓝花植株分别自交,子代中出现蓝花个体的概率除了27/64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甲、乙、丙3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红花品系,它们两两杂交产生的子代均表现为紫花。
若用甲、乙、丙3个纯合红花品系,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某种纯合白花品系有关花色的基因组成中存在2对(或3对或4对)隐性纯合基因,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测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交叉互换等情况)。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和结论: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2对隐性纯合基因;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3对隐性纯合基因;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4对隐性纯合基因。
答案(1)是9/16或3/4 或 1 (2)让该白花植株分别与甲、乙、丙杂交,分别统计子代花色类型①其中两组杂交子代全开紫花,另一组子代全开红花②其中一组子代全开紫花,另两组子代全开红花③三组杂交子代全开红花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蓝色基因型是A_B_D_ee,而紫色基因型是A_B_D_E_。
当蓝花植株自交,其自交子代中蓝花个体与白花个体的数量比约为27∶37,因为是64的变形,说明该蓝花植株细胞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多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从而说明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多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不同基因型的蓝花植株分别自交,子代中出现蓝花个体的概率除了27/64外,还可能是9/16(有两对基因是双杂合、一对基因是纯合的) 或3/4(两对基因是纯合的、一对基因是双杂合的)或 1(三对基因都是纯合的)。
(2)因为甲、乙、丙3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红花品系,它们两两杂交产生的子代均表现为紫花,说明这三个品系的基因显隐性会互补,且都应只有一对基因是隐性的,即基因型是aaBBDDEE、AAbbDDEE和AABBddEE。
如果用甲、乙、丙3个纯合红花品系,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某种纯合白花品系有关花色的基因组成中存在2对或3对或4对隐性纯合基因时,可以让该白花植株分别与甲、乙、丙杂交,分别统计子代花色类型。
如果其中两组杂交子代全开紫花,另一组子代全开红花,则该白花品系的基因型中存在2对隐性纯合基因(如aaBBDDee);如果其中一组子代全开紫花,另两组子代全开红花,则该白花品系的基因型中存在3对隐性纯合基因(如aabbDDee);如果三组杂交子代全开红花,则该白花品系的基因型中存在4对隐性纯合基因即aabbddee。
3.已知大雁羽毛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但该等位基因所在的位置是未知的,现在有纯合的芦花和非芦花的雌雄个体若干。
请设计实验,探究等位基因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常染色体、Z和W染色体的同源区、Z染色体均要求讨论)。
答案实验设计如下:让多个非芦花雄性大雁和多个纯合的芦花雌性大雁杂交,产生F1,统计F1的雌雄大雁的表现型。
(1)若F1雄性大雁羽毛毛色都是芦花,雌性大雁羽毛的毛色都是非芦花,则等位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2)若F1所有的大雁无论雌雄都是芦花,则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者Z和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继续让F1所有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统计F2的雌雄个体的表现型。
①若F2中雌雄个体均有芦花大雁和非芦花大雁,则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F2中雌性大雁都是芦花,雄性大雁既有芦花,也有非芦花,则等位基因B、b位于Z和W染色体的同源区上。
4.(2018·南京、盐城二模)野生型果蝇为红眼长翅的纯合子,卷翅和紫眼是在果蝇中较常见的突变体,其基因分别位于果蝇的Ⅱ号和Ⅲ号染色体上(图甲)。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发现了紫眼卷翅果蝇,用该果蝇与野生型果蝇杂交,得到F1均为红眼,其中卷翅个体数为219,长翅个体数为251(图乙),接着针对F1果蝇的不同性状分别进行杂交实验,统计结果如下表。
假设果蝇的眼色由基因A、a控制,翅型由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类型后代性状及比例F1红眼果蝇雌、雄交配红眼∶紫眼=3∶1F1卷翅果蝇雌、雄交配卷翅∶长翅=2∶1F1长翅果蝇雌、雄交配全为长翅(1)根据研究结果推测,紫眼为________性性状,亲本紫眼卷翅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表中卷翅∶长翅=2∶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F1中红眼卷翅果蝇雌、雄交配得到F2,则F2表现型红眼卷翅∶紫眼卷翅∶红眼长翅∶紫眼长翅=__________________,F2红眼卷翅果蝇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为________,若取F2中的红眼卷翅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到F3,F3中红眼卷翅的比例是________。
(4)若科研人员将实验室发现的紫眼卷翅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并未发生性状分离,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紫眼卷翅果蝇中还存在一个隐性致死基因(纯合时致死,杂合时存活),已知卷翅基因位于图甲中1处,则该致死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处(填数字)。
存在该致死基因的紫眼卷翅果蝇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有________种基因型。
答案(1)隐aaBb (2)卷翅基因纯合时致死(BB致死) (3)6∶2∶3∶11/3 16/27(4)2 1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野生型果蝇为红眼长翅的纯合子,与紫眼卷翅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红眼,说明红眼对紫眼是显性性状,亲本相关基因型为AA、aa,F1的基因型为Aa,因此表格中F2红眼A_∶紫眼aa=3∶1;F1卷翅∶长翅=1∶1,类似于测交,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而F1卷翅的后代出现了长翅,说明卷翅对长翅为显性性状,则亲本相关基因型为Bb、bb。
由表中信息,F1卷翅果蝇雌、雄交配,子二代卷翅∶长翅=2∶1,说明卷翅中纯合子BB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