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之山水文化

合集下载

山水文化的名词解释

山水文化的名词解释

山水文化的名词解释山水文化是指以山水自然景观为题材,融合了哲学、绘画、诗词、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

它源于中国古代文人士人对山水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崇拜,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

山水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一、山水之美山水文化首先展现的是中国山水之美。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可见人们对山水的喜爱和景观的壮美。

中国地域广阔,山脉连绵起伏,江河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地貌风貌。

山岳巍峨,云雾缭绕,水波荡漾,风景绮丽,这些壮美景色成为文人墨客倾诉情怀、表达自然之美的载体。

二、山水与哲学山水文化与中国古代哲学密不可分。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境界。

山水自然景观作为人们与自然对话的载体,成为道家、儒家等诸多哲学流派的寄托与表达。

在山水文化中,人们感受大自然的宏伟和变幻莫测,与之亲近融合,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三、山水文化的艺术表现山水文化不仅表现在自然风景本身,更体现在艺术创作中。

中国古代文人通过绘画、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审美观。

绘画中的山水意象强调以虚境取胜,通过墨色勾勒出山水的灵动之美。

诗词中的山水描写以意境营造为重,借景抒情、借景婉约,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中的山水元素则以旋律来表现,以乐曲的音韵之美传达出山水的壮丽之感。

四、山水文化的历史传承山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传承。

自古以来,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创作与文化价值的传递。

众多的艺术家、文人墨客承袭了山水文化的传统,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历代的山水画家、诗人、音乐家,不断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将山水文化传世至今。

五、现代山水文化的发展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山水的向往与追求依然存在。

山水文化不仅被保留并发扬光大,也形成了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

第四章 中国山水文化

第四章  中国山水文化

4 中国山水文化【学习目标】了解山水的概念及山水文化的形成阶段,理解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审美意识,掌握山水文化的审美形态、审美风格及审美方法,理解并掌握山水景观文化的基本类型。

了解中国山水文化著名景观,理解中国风水文化现象的本质及文化意义。

【重点难点】山水概念山水景观审美风格山水景观类型4.1 山水文化概述山水是地理环境的基础,人类在实践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关系,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亦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在历史长河中积累起丰富的山水文化。

但是自然环境本身不是山水文化,而是它赖以生成的客观条件;山水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创造,是人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4.1.1 山水文化及其形成在中国,山水是自然的代称,是具有地理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概念,不仅指山和水,还包含山水草木、雨露云雾、泉岚烟云等。

清代画家石涛对山水概括为:“山川,天地之形势也。

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经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

广义上,山水就是指自然景观的代称,大到山川形势、风雨晦明,小至一点一景、一泉一石、山中亭、水中阁。

它是自然景观的静态与动态、声与色、人工与天巧相结合的综合形态。

从现代旅游地理学角度看,山水特指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的综合体,是供人们观光、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精神活动的主要场所。

山水与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灵魂。

山水作为纯粹地理意义上的景观,进入人类的文化圈,成为审美的直接关照对象,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然崇拜阶段。

远古时期,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利用、征服能力具有很大局限性,先民对自然有双重情结:一方面感谢自然赐予的生存资源,另一方面对电闪雷鸣、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迷惑不解,心存恐惧,形成了以敬畏和亲近为特征的自然崇拜,感受不到大自然的造化之美。

山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山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山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山水文化以自然山水为载体,融合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怀。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水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保护山水文化遗产,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山水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认识。

保护自然山水和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参与进来。

我们应该加强山水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山水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和重视。

只有当大家都意识到山水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做到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其次,要加强山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山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应该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山水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确保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要推动山水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山水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和参观。

通过将山水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可以促进山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可以在山水文化遗产的周边地区建设相关的旅游设施和景点,并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吸引更多人来参观和体验山水文化的魅力。

另外,要注重山水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保护。

山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们应该加强对山水文化遗产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持原始自然风貌和生态平衡。

只有保护好山水文化遗产所依托的自然环境,才能保证其长久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

山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山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投入,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推进山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6.2万里河山——旅游山水文学

6.2万里河山——旅游山水文学

庐山
LOGO
2.社会审美与山水文化
《周易》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天 与人是相通的,认为山川等自然现象 的“象”昭示着人事,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这种思想包含着原始宗教 的自然崇拜的性质,但已注意到了人与自然精神上的感应,显示出向审 美关系的过渡。儒家和道家把对山水的崇拜升华为一种审美境界。孔子 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认为山水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属性有类似 之处, 人们在山水的观赏中可以获得对自身人格力量的一种审美体验。老子厌 恶黑暗的社会,他主张返归自然 ,以保持纯真的天性。庄子向往和追求 自由,认为山水正是返归自然的理想场所,《庄子》中说:“天地有大美 而不言”。到了魏晋南北朝,人对自然美的观赏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万里河山——旅游山水文学
浮伟忠
LOGO
一、山水文学概况
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得天独厚;中国是文明古国,历代人文荟萃。自然与人 文景观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山水文学指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为题材和描写对象的各种文学作品,它反映作者的精神品格、生活情趣和审 美理想等相关内容。山水文学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闪烁着熠熠的光辉,它 包括诗赋、词曲、散文、题刻、匾联等文体,其中诗与散文所占比重较大。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大半是山水文学、旅游文学,因为古代士人有追 求山林悟道乃成文化传统。众多的名山胜水,不仅自然景观雄奇秀丽,而且 沉积着深厚的文化。它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LOGO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及本质
天人合一,人类就是在山山水水中孕育出来的,自始就与山水相依存。人 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 从而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积累起丰富的山水文化。自然环境本身不是山水文 化,而是它赖以生成的客观条件;山水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创造,是人与 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晶。 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造的过 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各个方面的进步,人对山水的 需求 和关系自然也在演变。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 容,体现出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第二章 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第二章 山水文化
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的代称,具有自然的总体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根本品性。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
1.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优越的客观自然条件。
2. 佛教和道教的出现,在自然山水的开发和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人与山水之间审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促成了表达美感经验的山水艺术的形成。
4. 人类对自然山水的改造、利用和科学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山水文化的建设
1.东岳泰山
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山以岳尊,岳为东最”。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
2.西岳华山
华山位于华阴县境内,为五岳中的西岳。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
3.钱塘江
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河流之一,是浙江省的最大河流。
4.桂林山水甲天下
广西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
5.京杭大运河
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二、湖海文化 ---- 湖泊
1.洞庭湖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登岳阳楼后写下的千古名句。
第三节中国名水
一、江河文化
1.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江源远流长,沿岸自然景观奇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沿江的名胜古迹有集儒、道、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的宝库,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 黄河
这里有蓝田猿人化石、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有跌宕冲撞、奔腾而来、咆哮而去的大河气度;有群峰竞秀、山水交融的黄河三峡;有峰峦雄崎,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

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章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章山水文化
园林布局:山水相映自然和 谐
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四季分 明体现自然生态之美
园林意境:通过山水、建筑、 植物等元素营造出宁静、幽 雅的意境
旅游景点的山水文化元素
自然景观: 山川、河 流、湖泊、 瀑布等自 然景观
人文景观: 古建筑、 石刻、壁 画、雕塑 等
民俗文化: 民间传说、 民俗活动、 民间艺术 等
中国旅游文化第 二章山水文化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添 念山 点山 现山 承山 值山
加 和水 和水 形水 和水 和水
目 起文 内文 式文 发文 意文
录 源化 涵化
化 展化 义化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水文化的概 念和起源
山水文化的定义
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水诗歌的韵味:通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山水诗歌的情感: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感悟等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体现
山水诗歌的艺术价值:山水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 值
园林艺术的自然之美
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 一体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现代社会中山水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旅游产业:山水文化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创作:山水画、山水摄影等艺术形式不断创新 教育传承:山水文化在教育领域得到传承和发展 科技应用:科技手段如VR、R等应用于山水文化的展示和传播
山水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全球化使得山水文化得以传 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

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与其特征__ 朱小芳班级:英语1003学号:1010311127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与其特征1.基本概念与其阐述何为山水文化?首先,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的代称,具有自然的总体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根本性质。

从现代旅游学的角度看,“山水”是一个具有美学、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景观,是专供人们进行游览、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精神活动的重要场所。

文化即“文治教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物质世界以外的属于观念形态范畴的精神财富(如:哲学、XX、文艺、教育和社会制度等)因此概括而来,狭义的山水文化是指:人们以自然山水为关照对象和基本素材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

(如:佛教文化、山水哲学、山水美学、山水文学、山水画、山水园林等)而广义的文化则指人类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自然山水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即以自然山水为物质载体、活动空间或观照对象而产生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的总和。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对山水文化的最高领悟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今人将山水之美分为雄、奇、险、旷、幽、秀、奥。

山水与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灵魂。

山水文化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远古时期:畏惧自然。

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利用和开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形成了先民对自然的双重情结,既对自然资源充满感激,又对自然现象心存恐惧,感受不到大自然的造化之美。

二、先秦:自然山水开始进入人类的审美领域。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的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由原来的恐惧、崇拜、敌对、疏远过渡到亲近、喜爱、愉悦。

因此人们开始以审美的心境关注自然,驻足山水。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很多篇章都是对大自然山光水色的赏悦和体味。

庄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强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山水文化课件

山水文化课件
• 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
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 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2.庐山
•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 江市以南,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 “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 千百年来,西湖以其迷人的景 致吸引人们前来游览,英雄豪 杰、骚人墨客以及无数不知名 的作者,在这里留下了汗牛充 栋、琳琅满目的诗篇。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3.太湖
• 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面积2250平方公里,跨江浙 两省,烟波浩淼,气势磅礴。 太湖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灿 烂的人文景观,闻名中外, 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无锡山水、苏州园林、吴县 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洞天 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名旅 游胜地。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东岳泰山
•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为五 岳之首,位于山东省泰安市,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气势磅礴,以雄伟著称,被 誉为“五岳独尊”。
• 泰山在中国的政治、文化、 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岱 庙,又名东岳庙、泰岳庙、 岱岳庙,俗称泰庙。为道教 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举行 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 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 古建筑群,同时也是采用帝 王宫城式建筑的祠庙中规格 最高的建筑。




旅 游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学习任务
山水
1.了解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2.掌握中国名山、名水丰富的文化内涵
山 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用——远古时代 比德——春秋战国 畅神——魏晋南北朝 情景交融——魏晋以后
仁知
者者
“ ——
《 论 语 ・ 雍 也 》
寿 。 ”
动 , 仁 者 静 。 知 者 乐 ,
知 者 乐 水 , 仁 者 乐 山 。


——


左 思
丝 竹
《,
招山
隐 诗 》
水 有 清


第二节 山水景观的旅游价值
一、山岳景观 二、水体景观
主要溶洞群: 湖南永顺县猛洞河溶洞群 湖南龙山县火岩溶洞群 福建宁化县湖村溶洞群 湖北随州大洪山百洞 云南宜良九乡洞群 安徽石台县溶洞群
独特地貌型 7、冰川地貌及登山地
南迦巴瓦山
七一冰川
人民币上的风景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 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 你想知道都有哪些风景曾被荣幸的印上它们 的背面,在担负商品交换媒介职能的同时, 也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传递着浓
新疆“魔鬼城”
新疆“魔鬼城”
独特地貌型
3、砂岩峰林地貌景观
中国唯一石英砂岩峰林张家界
独特地貌型
4、火山及熔岩地貌景观 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火山 台湾及东南沿海火山 云南腾冲地区火山 大同火山群 新疆和田火山群
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
腾冲
独特地貌型
5、丹霞地貌景观 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
第二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 文化意蕴
第一节 山水文化概述
第二节 山水景观的旅游价值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山水景观的文化内涵。 2、掌握中国人山水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重点、难点】 1、山水文化的价值取向。
参考资料
1、《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2、张晓虹著,《中国山水的故事》,山东画报出版
社,2011年。 3、段宝林、江溶著,《中国山水文化大观》,北京
大学出版社,1996年。
第一节 山水文化概述
一、山水的概念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 三、山水文化的内涵 四、中国人的山水审美意识
一、山水的概念
蹲水阴纵疏风
跳云阳横密雨山
石 涛
向聚浓吞深晦川 背散淡吐远明,
( 清 ) 《 画 语 录
,,,,,,天 山山山山山山地 川川川川川川之 之之之之之之形 行联凝节约气势 藏属神奏径象也
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 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 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 形态。
丹霞山
武夷山九曲溪
江西龙虎山
资江-八角寨-崀山
张掖彩色丘陵
独特地貌型 6、岩溶洞穴景观
世界第一——织金洞
桂林溶洞
银子岩
四川芙蓉洞 ——石膏花
中国主要名湖
瀑布
德 天 瀑 布
海岛海滨
作业
• 以你家乡山水资源为背景,设计一日旅游 线路。
》也也Leabharlann 也也也。。;;;;;山水
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 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 观的综合体。
云中的天堂—南迦巴瓦峰
陆心之湖—青海湖
广东韶关丹霞山
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张家界—武陵源
峰林之钰 稀世珍宝
神龙架
神龙架
白鹿洞书院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
远古时期:双重情结 先秦——魏晋:过渡期 唐——明清:发展繁荣期
缩自然、历史、文化为一体的中国精神吗?
二、水体景观
(一)河流与峡谷 (二)湖泊 (三)瀑布
(四)海岛海滨
沿江有景
河流景观
沿江有城 漂流
峡谷景观
V型谷 嶂谷 一线天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大拐弯
金沙江虎跳峡
虎跳石
怒江大峡谷
宁波太姥山
奉节县天坑地缝
湖泊
湖泊的特征及其分布 东部平原湖区 青藏高原湖区 蒙新高原湖区 东北平原-山地湖区 云贵高原湖泊
三、山水文化的内涵
科 学 价 值
历 史 价 值
艺 术 价 值
审 美 价 值
长白天池
长白山
长白山
审美价值
形嗅听 态觉觉色 美美美彩

艺术价值
文 学人 艺文 术建

历史价值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借用神话赞誉自然
历史传说 以神话串联起历史人物和自然之美
科学价值
自人 然文 景景 观观
四、中国人的山水审美意识
一、山岳景观
(一)名山型 (二)独特地貌型
名山型 ——审美观、价值观、历史观
五岳名山:泰山、恒山、嵩山、华山、衡山
佛教: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
宗教名山
道教:武当山、嵩山、崂山、齐云山
革命历史名山:井冈山、宝塔山
独特地貌型 1、花岗岩地貌景观
大兴安岭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
独特地貌型 2、变质岩地貌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