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吉祥文化的化身
【美术课件】国画大写意《葫芦》

芦
授 课
人
:
课前·国画基础知识
认识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 画于绢或纸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 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有壁画、卷轴、屏 障、扇面等画幅形式,富于传统特色。 大写意中国画注重心灵感悟的抒发,用笔简练、豪放、洒落,以干笔、枯笔为 基调,形成“勾擦大胆、点面隐约、迹简意深、设色简略、墨彩交融、夸张巧拙” 的鲜明风格,通过所表现的物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喻物名志。作品中诗、字、画 印于一体,联想丰富,意境高远,是初学者比较推荐的零基础入门课程。
葫芦图片欣赏
葫芦图片欣赏
葫芦图片欣赏
大师笔下的葫芦
大师笔下的葫芦
通过前面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 葫芦的形态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 那么现在跟着老师一块把葫芦展现 在你的画纸上吧!
肆·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1、调出淡墨,用侧锋
绘
画出葫芦的叶子,五笔 即成叶子~注意叶子的
画
浓淡丰富性,注意叶子
步
宿墨法
泼墨法 浓墨法
关于大写意
大写意作为中国画的重要表现形式,磅礴大气、简约疏放,以其自由的生命力和视
觉冲击力,具有一种东方神韵和现代意味。大写意,更倾向于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继承 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统。
关于大写意
在画法上:大写意着重神态和大体形态的变化,扬弃了某些局部的描写,用笔要更单纯、
洗炼,造型要适当夸张,要给人以奔放而又浑厚的感受。
参
大家都能创作出独一无
考
二的作品~
伍·课程总结与通过对葫芦的写生练习,对国画也有 了一定的了解。画好国画最根本的方法是调墨 与运笔,同学们可以在空闲时间勤加练习哦~~
《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阅读答案及解析

《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阅读答案及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季羡林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
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
“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
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
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
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
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
中亚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
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
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诸国,均可见到葫芦文化的踪迹。
由此可见,葫芦文化可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之一。
众所周知,尽管“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包容的,但沿线涉及许多个国家,且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异,亟需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实体、葫芦工艺造型的爱好,以及葫芦文化内涵的审美习惯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依附在葫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
以葫芦等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加强民间交流,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意味深长的葫芦画

意味深长的葫芦画作者:亚云来源:《七彩语文·中高年级》2014年第10期为了更好地了解葫芦画,咱们来认识一位长年潜心研究葫芦彩绘艺术的张苗老师。
多年来,他以“让宝葫芦放射中华传统文化的光彩”为工作目标,坚持纯手工制作,创作讲究天真率意,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老师的作品吧。
亚云:张老师,这些葫芦画有什么寓意呢?您能给我们讲讲吗?张老师:葫芦画的寓意是双重的,在葫芦本身,也在画。
葫芦,与“福禄”谐音,一听就让人觉得很吉祥。
再来,葫芦功用多,种子多,繁衍能力强,有多子多孙的寓意。
最后,葫芦是大型植物果实中唯一能完整保存、永远不坏的,咱们的祖先认为,葫芦里充满了天地的灵气,才有了金刚不坏之身。
所以,在咱们国家的神话和小说中,葫芦往往是神通广大的。
如《八仙过海》中,铁拐李用葫芦抑强扶弱,扬善除恶;《济公》中,济公的酒葫芦怎么都装不满酒;《西游记》中,银角大王手中有能吸入万物的紫金红葫芦……在此基础上,再画上有吉祥意义的画,写上祝福的话语,不仅吉上加吉,而且使得葫芦更具有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亚云:张老师,要画出这么意味深长的好作品,肯定要用高品质的葫芦吧?您是怎么选择葫芦的呢?张老师:选葫芦一定要选结实的,以便长久保存。
我一般靠敲葫芦、听声音,来判断葫芦是否结实。
同时,得选器形圆正的,因为要讲究对称美。
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不选异形葫芦了。
有些异形葫芦,我们顺势作画,反而能表达出另一种美。
再来,我们还得特别留意葫芦的皮色。
皮色一定要好,而且,表面不能有明显的疤痕,否则会影响画面效果。
亚云:看来选葫芦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呢。
选完葫芦,就得着手画了吧。
您是怎么去敲定葫芦画主题的呢?(责任编辑:司亚云)张老师:得多读书,多发掘书中的传统吉祥文化,然后把它们转变成自己创作的养分。
同时,我们也要融入生活,很多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咱们得像孙悟空一样,有双“火眼金睛”,并通过自己的创新,将它们表现出来。
葫芦神话与葫芦文化

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目录葫芦神话与葫芦文化 (1)1.开宗明义 (2)1.1“葫芦”释名 (2)1.2甲骨文与《诗经》的叙述 (2)1.3《说文解字》、《世说新语》与孔子的叙述 (2)2.葫芦神话 (3)2.1从葫芦崇拜到葫芦神话 (3)2.2葫芦生人 (3)3.葫芦与其他神话、传说 (4)3.1葫芦与洪水神话 (4)3.2葫芦与孟姜女 (4)3.3葫芦与端午节 (5)4.葫芦文化 (5)4.1葫芦的象征寓意 (5)4.2葫芦的人文寓意 (6)5.结语 (6)参考文献 (7)葫芦神话与葫芦文化【内容摘要】中国的葫芦文化源远流长,流布广泛,内涵丰富。
葫芦以及葫芦神话在中华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象征寓意。
葫芦本身就存在着神话传说,在许多神话传说中都有葫芦的形象,在中国文化的起源中,葫芦是重要的角色,是民族文化内涵的体现之一,从各个方面去探讨葫芦的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不胜枚举。
在1996年6月北京召开了“葫芦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对中国葫芦文化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从民俗学、神话学以及人类学等方面综合探究葫芦神话与民族文化内涵的紧密关系。
【关键词】葫芦神话洪水神话葫芦文化中国的葫芦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葫芦神话倍受学术界的重视,学者们从民俗学、神话学、人类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许多民间风俗、神话、传说中的葫芦文化现象,综合来看,葫芦神话与民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1.开宗明义钟敬文先生说:“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的果实,它是一种人文瓜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
”葫芦不仅具有植物意义,也具有广泛的人文意义。
1.1“葫芦”释名“葫芦”在古代文献中还可以写作壶卢、觚卢、觚芦、胍瓠、扈鲁、瓠卢等等,对于“葫芦”的得名,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三·壶卢》[释名]中云:“壶,酒器也;卢,饭器也。
此物各像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
高考论述性文本《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论述性文本《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季美林曾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
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南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
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富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美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
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富意。
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
中亚地区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
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
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等国家,均可见到葫芦文化的踪迹。
由此可见,葫芦文化可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之一。
众所周知,尽管“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包容的,但沿线涉及许多个国家,且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实体、葫芦工艺造型的爱好,以及葫芦文化内涵的审美习惯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依附在萌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
以葫芦等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加强民间交流,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中华葫芦文化

福、禄与福禄用葫芦表示,子孙万代用枝叶繁茂、多果的葫芦藤蔓表示,笙表示生与升,除形状外,主要是谐音效应。谐音效应是中华吉祥文化、吉祥物继发类构成的又一特色。
葫芦的称谓与书写仅汉字楷体不下50种;也是葫芦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以最基本的瓠(壶、葫),钟(卢、芦),匏,瓢而言,可直析为大瓜,大圆球,大包或大泡,和漂的瓜;对照方言并虑及早期居民发音或较单一,或不尽相同,瓠一浮一蒲一匏一漂一瓢
l?吉礼、吉事中为吉器
《逸周书》指出:礼乃"祭神以致福";礼与福善皆属吉。吉礼又专指祭礼,《周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祗)"。
吉事为古代对祭礼、冠礼、婚宴之总称。
吉器是上述祭祖、婚宴所用器物。出土的铭有"吉羊(羊同祥)"的铜鼎、铜彝即古祭礼用吉器。
《周礼》记叙君主主持天、地、宗庙大祭,因袭"上古礼制",必"以匏片为爵";"凡祭祀社遗用大 , 门用瓢赍"。《礼记》写道:"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是为"贵诚,尚质"。详述祭献过程,依次以匏片为爵酌取瓦 中的"五齐" --- 五种不同的酒。
直到11世纪后半叶,宋代元丰年间,经奏皇帝允准,改行《以玉爵代匏爵",此件史事被载入宋史志书。
《昏(即婚)义》关于婚礼也有详细记述,写到新夫妇人洞房后:"共牢而食,合卺而 ,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郑玄注:"太古无共牢之礼,三王之世作之而用太古之器,重夫妇之始也"。将一只葫芦剖作一对瓢,用以饮酒合婚,比同食一性之肉
较方便、频繁和反复地 接触,观察。不难发现它鲜嫩的叶、花、果可食;破果可端持、盛纳,尤其用以取水、装水(和其他当时人们能得到的液体);完整的干果可助人浮于水上!葫芦的 确胜过有类似功能的螺蚌、椰子壳以及漂流的竹、木段。 葫芦是早期居民直接取之于大自然的供食用器需的第一批资源。
初中校本课程_《葫芦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背景:我国民间,葫芦素有“宝葫芦”的美誉,葫芦一直被视为吉祥物,以葫芦为题材的民间故事不胜枚举。
古代,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葫芦上刻画和装饰的艺术称为“葫艺”。
葫芦艺术作品大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在创作时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
因此,形成葫芦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
葫芦是由圆构成的,象征着和谐美满。
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是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
因此,我们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有责任将这一民间艺术继承并发扬光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葫芦作品,了解葫芦由形状、图案、色彩表现出来的造型美、艺术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彩绘葫芦、雕刻葫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民间葫芦艺术发扬光大。
通过欣赏、交流和设计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善于动手、乐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葫芦的美化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葫芦的形状选择适合的造型并涂上适合的颜色。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葫芦范作、丙烯颜色、水粉颜色、毛笔、铅笔、调色盘等学生准备:葫芦、水粉颜色、毛笔、铅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三、欣赏交流课件展示一组图片。
师:刚才欣赏的葫芦工艺品,你能发现是从哪几种方法进行装饰美化葫芦的吗?师:因为材料的限制,我们就来学习葫芦的几种制作方法。
1、烙画和贴画葫芦图片展示生:有雕刻。
还有绘画。
生:还有烙画。
生很好奇。
2、彩绘葫芦有谁能告诉我彩绘葫芦的制作方法吗?师:下面我们就来通过视频共同学习彩绘葫芦的制作方法。
视频播放教师总结:(1 )调底色因葫芦壁较滑,在葫芦上着色与在纸上着色有很大的差别,颜料可调得稍粘稠些。
颜料在笔尖上,不快速下滳就可以了。
葫芦文化与中国葫芦_福禄_宴菜单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川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 中国葫芦(福禄)宴 研究与开发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C10Z04。
作者简介:刘军丽(1978-),女,四川内江人,文学硕士,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川菜发展研究中心讲师,主要从事饮食文化及餐饮管理研究。
李想(1980-),男,吉林伊通人,工学硕士,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烹饪系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烹饪工艺、饮食文化及餐饮管理研究。
周世中(1966-),男,四川井研人,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烹饪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烹饪工艺及餐饮管理研究。
葫芦文化与中国葫芦(福禄)宴菜单设计刘军丽 李 想 周世中(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摘 要:在中国的文化起源中,葫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衍生发展为内涵丰富的中华葫芦文化。
在以 葫芦文化 为文化形象的辽宁省葫芦岛市,以葫芦所象征的中国吉祥文化中的 福禄 文化为主题开发的特色葫芦宴 中国葫芦(福禄)宴 ,主题鲜明,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民俗风情,可作为当地打造 葫芦文化 城市形象中一个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品牌。
关键词:葫芦文化;葫芦(福禄)宴;菜单设计中图分类号:T S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432(2011)02-0015-03葫芦是我国常见的植物,历史悠久、实用价值高、用途广泛,并形成了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中国葫芦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国唯一以葫芦命名的辽宁省葫芦岛市,葫芦文化积淀深厚、葫芦种植资源丰富,课题组深入挖掘当地葫芦文化资源,以葫芦所象征的中国吉祥文化中的 福禄 文化为主题开发的特色葫芦宴 中国葫芦(福禄)宴 ,主题鲜明,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民俗风情,不失为一个具有浓郁葫芦岛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品牌。
1 葫芦概况1 1 葫芦简述葫芦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属双子叶纲葫芦科。
辞海 中这样描述葫芦: 别称 蒲芦 。
葫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