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理)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最新高二生物(理)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崂山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理科)专题5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课型:新授课撰稿人:付爱兰审稿人:孟菁华、郝会芳[课题目标]:尝试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体验从复杂体系中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
[课题重点]: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课题难点]:样品的预处理;色谱柱填料的处理和色谱柱的装填。
【基础梳理】一、凝胶色谱法1、概念:也称做;其用途是根据分离蛋白质。
2、原理(1)由构成的凝胶,内部有许多贯穿的的。
(2)当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移动速度,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移动,路程,移动速度,从而使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得以分离。
二、缓冲溶液1、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抵制的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 。
2、配制:由种缓冲剂溶解于中配制而成,通过调节缓冲剂的就可以得到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
三、电泳1、概念:指在电厂的作用下发生的过程。
2、原理:在一定的下,、等生物大分子的可解离基团会带上或,在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的电极移动。
3、作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差异及分子本身的、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从而实现样品中的分离。
4、方法:常用的电泳方法有和。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
四、实验操作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和纯度鉴定。
1、样品处理、(1)红细胞的洗涤:目的是。
分离时采取,直至上清液中没有,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2)血红蛋白的释放:在和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把离心后,将试管中的液体用过滤、除去,于中静置片刻后,分离出下层的。
(4)透析①方法: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将放入一定量适宜浓度的中,透析h。
②目的:将的杂质除去。
③原理: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物质保留在袋内。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血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红细胞中的重要蛋白质,它负责运输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对于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无论是在医学研究、疾病诊断还是生物技术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进行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本性质。
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64500,等电点在 7 左右。
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新鲜的血液样本,通常可以从健康的志愿者或者实验动物身上获取。
采集到血液后,要尽快进行处理,以防止血红蛋白的变性和降解。
第一步是红细胞的分离。
将采集到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如肝素或柠檬酸钠,然后通过离心的方法,将红细胞从血浆中分离出来。
离心的速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以较低的转速离心一段时间,就可以使红细胞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
得到红细胞后,接下来就是裂解红细胞以释放出血红蛋白。
常用的方法是低渗裂解法,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如蒸馏水,红细胞会因为吸水而膨胀破裂,释放出其中的内容物,包括血红蛋白。
然后是去除杂质。
裂解后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其他细胞成分和杂质,需要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进行去除。
例如,可以再次离心,使较大的细胞碎片沉淀下来,然后取上清液。
接下来就是血红蛋白的初步分离。
常用的方法有盐析法。
向溶液中逐渐加入适量的中性盐,如硫酸铵,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会逐渐降低而沉淀出来。
不同的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下沉淀,通过控制盐的浓度,可以初步分离出血红蛋白。
经过初步分离后,还需要进一步的纯化。
层析法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比如凝胶过滤层析,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层析,依据蛋白质的带电性质差异来分离。
在分离和提取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pH 值等条件。
温度过高或过低、pH 值不适宜都可能导致血红蛋白的变性和失活。
另外,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要规范、细致,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和损失。
例如,在转移溶液时要避免洒出,使用的仪器要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消毒。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蛋白质的分离方法(1)原理: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如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和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可以用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2)分离方法:①凝胶色谱法也称做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②电泳法: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常用的电泳方法有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实例——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样品处理与粗分离(2)纯化与纯度鉴定血红蛋白提取与分离中历次“除杂质”或“分离”的原理(1)凝胶色谱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分子先流出,分子质量较小的后流出,依此可对血红蛋白进行分离和纯化。
(2)透析法:利用透析袋只允许小分子透出的原理,去除小分子杂质,透析可实现对血红蛋白的“粗分离”。
(3)电泳法:利用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即不清楚血红蛋白释放时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红细胞中依次加入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红细胞吸水涨破;甲苯溶解细胞膜,从而使血红蛋白释放出来。
【练一练】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负责血液中O2和部分CO2的运输。
请根据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将上述实验流程补充完整:A为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
(2)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____________;红细胞洗涤干净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
释放血红蛋白的过程中起作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B过程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为7.0)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区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案教案一: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学目标:- 理解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 学习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 掌握实验室中分离血红蛋白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在开始实验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为什么需要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1. 血红蛋白的提取:a. 实验材料准备:- 鲜血样本- 磷酸缓冲溶液(pH 7.4)- 离心管- 离心机- 冷藏器b. 实验步骤:1) 将鲜血样本取出,用磷酸缓冲溶液稀释。
2) 将稀释后的样本置于离心管中,离心10分钟。
3) 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置于冷藏器中。
2. 血红蛋白的分离:a. 实验材料准备:- 血红蛋白样本- 离心管- pH 4.7缓冲溶液- pH 5.2缓冲溶液- pH 6.0缓冲溶液- pH 7.0缓冲溶液b. 实验步骤:1) 将血红蛋白样本转移到离心管中。
2) 分别加入pH 4.7、pH 5.2、pH 6.0和pH 7.0缓冲溶液,使其达到不同的酸碱度。
3) 转动离心管,使其充分混合。
4) 将混合溶液置于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
5) 通过离心,收集上层液体,然后分别加入酸、碱溶液,使其达到酸碱中和。
6)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获得纯净的血红蛋白。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衣物和手套。
- 实验器材要严密封闭,避免反应物外泄。
- 实验后要彻底清理实验场地。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了解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了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方法。
同时,学生也了解了实验室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血红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对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不仅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过程。
要进行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首先需要准备适当的材料和试剂。
通常,我们会从新鲜的血液样本入手,比如人的静脉血或者动物的血液。
在采集血液时,要注意使用无菌的采血器具,并遵循正确的采血流程,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采集到血液后,第一步是进行红细胞的分离。
这可以通过离心的方法来实现。
将血液放入离心机中,以适当的转速和时间进行离心。
由于红细胞的比重较大,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沉淀到离心管的底部,从而与血浆等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得到红细胞后,接下来就是破坏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
常用的方法是低渗裂解法。
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由于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异,红细胞会吸水膨胀并最终破裂,释放出其中的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释放出来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
这时候可以运用层析技术。
常见的层析方法有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等。
凝胶过滤层析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大小进行分离的。
将含有血红蛋白的溶液通过填充有特定孔径凝胶的层析柱,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颗粒的孔隙,会先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的蛋白质则会进入孔隙,后被洗脱出来,从而实现血红蛋白与其他大小不同的蛋白质的分离。
离子交换层析则是基于蛋白质的电荷性质进行分离。
层析柱中的填充材料带有一定的电荷,血红蛋白在一定的 pH 条件下会带上电荷,与填充材料产生静电相互作用。
通过改变洗脱液的离子强度或 pH 值,可以使血红蛋白与其他带电性质不同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亲和层析是一种特异性很高的层析方法。
利用血红蛋白与某些特定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将配体固定在层析柱的填充材料上,当含有血红蛋白的溶液通过层析柱时,血红蛋白会与配体结合而被留在柱子上,其他杂质则被洗脱出去,然后再通过改变条件将血红蛋白洗脱下来,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血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在红细胞中起着重要的运输氧气的作用。
血红蛋白结构复杂,可通过一系列的步骤进行提取和分离。
这篇文章将介绍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过程。
1. 血红蛋白的提取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1 血液采集首先需要从供血者身体中采集血液。
在采集血液时需要使用无菌器材严格遵守卫生规范。
血液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采集,如静脉采血或分离血浆和细胞等。
1.2 红细胞的分离红细胞是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的细胞,因此需要将其与其他细胞分离。
在现代分离技术中,离心、红细胞沉降法和滤纸法等都常用来分离红细胞。
1.3 血红蛋白的裂解在裂解血红蛋白之前,需要将红细胞中的膜蛋白和其他组分去除。
这个步骤可以通过再次采用离心、收集上清液的方式实现。
在获得裂解所需的含血红蛋白物质后,可以按照裂解液的pH值或添加特殊的裂解试剂来进行裂解。
1.4 血红蛋白的提取经过裂解后的血红蛋白可用于纯化和分离。
可以通过离心分离、色谱分离、电泳分离等方法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2. 血红蛋白的分离对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包括以下步骤:2.1 血红蛋白的纯化纯化是分离血红蛋白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去除其他干扰因素,纯化血红蛋白。
可采用离心、柱层析、凝胶过滤等技术来实现血红蛋白的纯化。
2.2 血红蛋白的检测将提取和纯化得到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以确保获得的血红蛋白的纯度。
检测过程中可以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电泳法等方法进行检测。
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在医疗和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步骤通常需要复杂的实验流程和严谨的实验技术,因此需要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高中生物复习专题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凝胶色谱柱的装填
结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结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4.纯度鉴定
结束
在鉴定的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5.结果分析与评价
项目
分析
分层明显→样品处理完成 血液样
品的处理
凝胶色谱 柱的装填
放一支与凝胶柱垂直的日光灯→直接检查(加入 大分子有色物质,如蓝色葡聚糖-2 000或红色 葡聚糖)→色带均匀、狭窄、平整→装填成功
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
而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通道,只能在
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下列各项中,不是电泳使样品中各种分子分离的原因的是( D )
A.带电性质差异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形状
D.分子的变性温度
解析: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C.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溶于
有机溶剂
D.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
结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解析:用生理盐水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其目的是去除杂蛋白; 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 杂质;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中 的杂质溶于有机溶剂,以获得较为纯净的蛋白质。 答案:D
运动速度
较快
较慢
洗脱次序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细胞为材料,学习初步分离血红蛋白的方法。
样品处理及粗分离1.红细胞的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
采集的血样要及时分离红细胞,分离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如500 r/min离心2 min,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缓慢搅拌10 min,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为防止血液凝固,在采血容器中要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比例是每100mL血液加入3.0g柠檬酸钠。
2.血红蛋白的释放将洗涤好的红细胞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到原血液的体积,再加40%体积的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10 min。
在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图5-18)。
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脂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
4.透析取1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 m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pH为7.0),透析12h。
❖透析袋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又称玻璃纸)制成的。
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
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凝胶色谱操作可以自己制作色谱柱,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直接购买商品色谱柱。
1.凝胶色谱柱的制作取长40 cm,内径为1.6 cm的玻璃管,两端磨平。
柱底部的制作方法如下(图5-19)。
首先选择适合封堵玻璃管口的橡皮塞,中间打孔,孔径大小要能够紧密插入0.5 mL的移液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崂山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理科)专题5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课型:新授课撰稿人:付爱兰审稿人:孟菁华、郝会芳
[课题目标]:尝试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体验从复杂体系中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
[课题重点]: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课题难点]:样品的预处理;色谱柱填料的处理和色谱柱的装填。
【基础梳理】
一、凝胶色谱法
1、概念:也称做;其用途是根据分离蛋白质。
2、原理
(1)由构成的凝胶,内部有许多贯穿的的。
(2)当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移动速度,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移动,路程,移动速度,从而使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得以分离。
二、缓冲溶液
1、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抵制的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 。
2、配制:由种缓冲剂溶解于中配制而成,通过调节缓冲剂的就可以得到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
三、电泳
1、概念:指在电厂的作用下发生的过程。
2、原理:在一定的下,、等生物大分子的可解离基团会带上
或,在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的电极移动。
3、作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差异及分子本身的、
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从而实现样品中的分离。
4、方法:常用的电泳方法有和。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
四、实验操作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和纯度鉴定。
1、样品处理、
(1)红细胞的洗涤:目的是。
分离时采取,直至上清液中没有,
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2)血红蛋白的释放:在和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把离心后,将试管中的液体用过滤、除去
,于中静置片刻后,分离出下层的。
(4)透析
①方法: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将放入一定量适宜浓度的中,
透析h。
②目的:将的杂质除去。
③原理: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物质保留在袋内。
3、纯化:通过凝胶色谱柱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蛋白除去。
操作如下:
(1)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2)凝胶色谱柱的装填
①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是。
②方法:凝胶用充分溶胀后。
配成,一次性倒人色谱柱内。
不能有存在;不能发生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
(3)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①a、准备:加样前,打开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慢下降到与平齐,关闭出口。
b、加样:用小心地将1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的顶端,注意不要破坏。
c、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内。
②洗脱:加入,打开下端出口,进行。
4、纯度鉴定:在鉴定的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
五、操作提示
1、红细胞的洗涤:、与十分重要。
过少,无法除去血浆蛋白;过高和过长会使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效果。
2、色谱柱填料的处理:商品凝胶使用前需直接放在中膨胀,可以将加入其中的
用加热,加速膨胀。
3、凝胶色谱柱的装填: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
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降低。
4、蛋白质的分离:如果红色区带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探究归纳】
一、人们用鸡的红细胞提取DNA,而用人成熟的红细胞提取血红蛋白的原因是什么?
二、洗涤红细胞时为什么不能用蒸馏水代替生理盐水?
三、在血红蛋白释放过程中。
加入蒸馏水和甲苯的目的是什么?
四、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归纳
【典例导析】
类型一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
【例l】凝胶色谱技术是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应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据图回答问题:
(1)a、b均为蛋白质分子,其中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原因是。
(2)自己制作凝胶色谱柱时,在色谱柱底部d位置相当于多孔板的结构可由
替代。
(3)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原因是。
(4)洗脱用的液体应尽量与浸泡凝胶所用的液体(填“相同”或“不
同”),洗脱时,对洗脱液的流速要求是。
【提能演练】
一、选择题
1、凝胶色谱分离法分离蛋白质时,凝胶的种类较多,但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
A、改变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时的路径
B、吸附一部分蛋白质,从而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移动速度
C、将酶或纽胞固定在凝胶中
D、与蛋白质分子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其移动速度
2、下列各项中,一般不影响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中的分离度的是( )
A、层析柱高
B、层析柱的直径
C、缓冲溶液
D、样品的分布
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决定蛋白质或多肽移动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
A、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
B、蛋白质分子的形状
C、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D、缓冲溶液的pH
4、为了提取血红蛋白,从学校附近的屠宰场索取新鲜的猪血,对猪血处理的正确操作是
A、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人抗凝血剂柠檬酸钠
B、取血回来后,马上进行高速长时问离心
C、将离心后的血细胞加入清水缓慢搅拌
D、重复洗涤直到上清液呈红色为止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
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
C、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D、透析袋能使大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小分子保留在袋内
6、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分为哪几步( )
A、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B、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纯化
C、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D、样品处理、纯化、粗分离、纯度鉴定
7、洗涤红细胞时,离心所采用的方法是
A、低速长时间离心
B、低速短时间离心
C、高速长时间离心
D、高速短时间离心
8、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中使用的凝胶是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一75),其中G、75的含义为( )
A、G表示凝胶的使用量,75表示加25 g水
B、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75表示需加热到75℃
C、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5g
D、G表示凝胶的膨胀体积,75表示每克凝胶膨胀时体
积可达75cm3
二、非选择题
9、下面是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样品的加入(图
I)和洗脱(图Ⅱ)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样示意图中,正确的加样顺序是。
(2)用吸管加样时,应注意正确操作,分别是①。
②贴着管壁加样、③。
(3)等样品。
时,才加入缓冲液。
待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10、(2008·山东高考)科学家发现家蝇体内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
这种蛋白质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受到研究者重视。
(1)分离该抗菌蛋白可用电泳法,其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的不同而实现分离。
(2)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检验该蛋白的体外抗菌特性。
抗菌实验所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细菌生长提供和。
(3)分别在加入和未加入该抗菌蛋白的培养基中接种等量菌液。
培养一定时间后,比较两种培养基中菌落的,确定该蛋白质的抗菌效果。
(4)细菌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和。
实验结束后,对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