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下文言文

七年级下文言文1.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全册)

《孙权劝学》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木兰诗》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字词)1.不闻机杼声。
(机杼声)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流水鸣溅溅)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鸣啾啾)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复习

文言文知识复习(七年级下册)
一.文学常识
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字介甫,晚号半山,(朝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的合称,即唐代的、和宋代的、、、、、。
2.《木兰诗》选自(朝代)郭茂倩编的,这是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3.《孙权劝学》选自,这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4.《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朝代)编选的笔记小说。
《口技》一文的作者,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5.《夸父逐日》选自。
夸父是古代神话人物。
6.《两小儿辩日》选自。
7.《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
二.综合性学习
1.你能写出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吗?
2.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你知道哪些?。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在古代中国广泛使用的书面语言。
七年级下册学习的文言文涵盖了《三个和尚》、《孟子》等经典文章。
为了更好地复习,以下是一些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及提醒。
1. 《三个和尚》这是一篇有趣的民间故事,描绘了三个和尚各自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最终却都遇到了同样的烦恼。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使用了一些比较生僻的词语,需要注意的是:①“偈”:是和尚为了念诵佛经而编写的诗歌形式。
文章中有不少偈语,需要理解和记忆。
②“宿世”、“有缘”等佛教概念:需要仔细理解,以便理解文章中人物的行为和态度。
③“骂道”、“打骂”等词语:这些词语在现代不太被提倡,需要理解其中的上下文关系,避免误解。
2.《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塑造了孟子的思想和人格形象。
七年级下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离娄上》和《梁惠王下》两篇文章,需要注意的是:①《离娄上》:文章描述了孟子在追求仁爱和正义的道路上的不懈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内容较为深奥,需要通过多次阅读和理解,才能把握文章的重点。
②《梁惠王下》:文章讲述了孟子对于君王如何做好管理和治理的建议。
语言用词严谨,需要注意其中的许多典故和比喻,以便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3.注意事项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跟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多为“主谓宾”、“并列句”和“比喻句”。
需要了解这些句式的特点,并能熟练运用。
②词语用法:文言文中同一个词语常常具有多种含义,需要仔细理解上下文以及词语本身的含义,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
③历史文化知识:文言文常常涉及到历史文化和宗教知识,需要有一些相关知识储备,才能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的一些介绍和提醒,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经典文章。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与理解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的重要一环。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整理

②或 :或以钱币乞之
古: 有的人
今: 或者、或许
③文理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 文采和道理今: 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④稍稍: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 渐渐
今义: 稍微
(2)一词多义: ①自 : 并自为其名
自己
②闻: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从
余闻之也久
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声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 稍稍宾客其父
【课文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
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 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着 地的绳子也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 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 动;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湖 流水的泥沙都流向东南方向。
三、课文理解
1、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 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 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本文的中心: 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木兰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 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乐府。”“乐府”本是 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 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 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木兰诗》选自宋 代 郭茂倩 编的《乐府诗集,》这是 南北朝 时北朝乐府民歌的 代表作。作品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 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文中结尾的两句话? 正面: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 反面:表现他性格暴躁刚烈。《共工怒触不周山 》是一个神话故事。远古的人类还不能解释日月 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 是借助于神话,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 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和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和文言文一、古诗部分。
- 原文(部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解析:这诗一开头就很有趣,“唧唧复唧唧”,就像有人在那小声嘀咕,原来是木兰在织布呢。
可她突然不织布了,光叹气。
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呀。
然后就引出了后面的故事,因为可汗要征兵,她爹的名字在军书上,家里又没合适的人能去,木兰就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这个人物形象超酷的,她既有对父亲的孝顺,又有那种勇敢担当的劲儿。
而且诗里描写她出征前准备东西的部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特别有画面感,就好像我们跟着木兰在集市里跑来跑去买东西一样。
- 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赏析:王维这家伙可真会找地方享受。
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的。
“幽篁”就是幽深的竹林,在那里面肯定特别安静。
他也不怕黑,有明月陪着他呢。
这首诗虽然短短几句,但是那种幽静、闲适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
就好像我们忙了一天,突然看到一个人在竹林里这么惬意,自己也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放松了。
- 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赏析:岑参在远离故乡的路上,向东望去,路远得都看不到头。
他哭得袖子都湿了,就像个小孩似的。
然后在路上碰到了回京城的使者,他想给家里报个信,可是又没纸笔。
就只能让使者给家里带个话,说自己平安。
这诗特别真实,把那种游子思念故乡又没办法好好联系家人的无奈表现得很生动。
就像我们出门在外,有时候忙得顾不上给家里打电话,突然有个机会能给家里说句话,那种感觉是一样的。
- 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专题复习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一下学期的同学来说,系统地进行文言文专题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以下是关于初一下学期文言文的专题复习内容。
一、重点字词1、实词初一下学期我们学习了众多实词,如“之”“其”“而”“以”等。
“之”常见的用法有:作代词,代指人、事、物;作动词,“去、到”;作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等。
“其”可以作代词,指“他(她、它)的”“那”“其中的”等;也可以作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而”可表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以”有“用、凭借、因为、把”等意思。
2、虚词像“乃”“于”“为”等虚词也要重点掌握。
“乃”常见的意思有“于是、就”“才”“竟然”。
“于”有“在、到、对、从、比”等用法。
“为”可以作动词,“做、成为”;作介词,“被、给、对”;作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诘。
3、古今异义词如“但”在古代常表示“只”,现在则有“但是”的意思;“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指“行走”。
4、通假字例如“说”通“悦”,表示“高兴”;“女”通“汝”,意思是“你”。
二、重点句子1、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标志有“……者,……也”“……,……也”“……者也”等。
比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如“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3)省略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省略了“鼓”。
2、名句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还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创作风格等。
比如,学习《孙权劝学》要知道司马光,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作品清楚作品的体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等。
像《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她的勇敢和爱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⑭词语活用: ①孔子东游 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②而日中时远也 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 C.重点句子翻译: ①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②未至,道渴而死。夸父还没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 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②或 :或以钱币乞之
古: 有的人 ③文理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 文采和道理 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 面的条理 (2)一词多义: ①自 :并自为其名 ②闻:余闻之也久 自己 今:或者、或许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听说
从
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声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 稍稍宾客其父
这 他的 名字(名词)
④名:并自为其名
⑬一词多义: ①乳:妇抚儿乳 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 名词,乳头 ②绝:以为妙绝 副词,极 群响毕绝 动词,尽、消失 ③妙:众妙毕备 名词,妙处 以为妙绝 形容词,美妙奇妙 ④指:手有百指 名词,指头 不能指其一端 动词,指出
⑭词语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②不能名其一处 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③会宾客大宴 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⑮重点词语翻译: 这个时候 ①少顷:一会儿 ②既而: 不久,紧接着 ③是时: ④未几:不久 ⑤一时:同时 ⑥呓语:说梦话 ⑦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⑧中间:里面夹杂着 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⑨意少舒: ⑩稍稍:渐渐地
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官吗?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三、《口技》
1.出处:节选自 《虞初新志》 是清代 张潮 编选的 笔记小 , 说集 ,共二十卷 明末清初 2.作者: 林嗣环 ,字 铁崖 , (朝代)人。 3.字词句: A.字音:少顷( qĭng )呓语( yì ) 齁( hōu ) 曳( yè )屋 许许( hŭ )声 B.词义: ⑪通假字:满坐寂然: “坐”通“座” ⑫古今异义: ①但: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古:只 ②闻: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古:听见 ③股:两股战战 古: 大腿 ④走: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古:跑 ⑤虽:虽人有百手 古:即使 今:转折连词 今: 用鼻子嗅 今:屁股 今:步行 今:虽然
②a.不使学。
不让方仲永学习。
b.还自扬州。 (我)从扬州回来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 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 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
⑫一词多义: ①.以:以军中多务
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为”译为 ②.当:当除掌事 掌管 “认为 但当涉猎。 应当 ③.见: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识别 ④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 于厅事之东北角。 助词,的 ⑬重点词语翻译: ①当涂: 当道,当权 ②辞: 推脱 ③及鲁肃过寻阳:到… …的 ④才略: 才干和谋略 ⑤涉猎:粗略地阅读 时候 ⑥更:重新
C. 重点句子翻译: 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一会儿,只听见屏障中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 有人敢大声说话。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的宾客没有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面带微笑, 默默赞叹,认为奇妙到了极点。 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宾客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坐正了身子。
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2.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 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本文是怎样表现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的?
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的。 正面:口技艺人的表演。 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听众的反应) 文章首尾交代极简单的道具。
四、《短文两篇》——《夸父逐日》、 《两小儿辩日》
《列子》 1.出处: 《山海经》 2.作者:第二篇作者相传是周朝时的 列御寇 。 3.字词句 A.词义: “知”通“智”,聪 ⑪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 明 ⑫古今异义: 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①汤:日中如探汤 古:热水 今: 距离 今:从所在地到别 ②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 的地方 ⑬一词多义: ①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是 化为邓林 作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以为 ②其:问其故 他们 及其日中 它,指代太阳 弃其杖 他的,指代夸父
⑬成语 ①吴下阿蒙: 比喻学识尚浅 。 ②刮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看待。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 (“拜”后省略介词 “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 者凉乎?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 就好像(把手)伸向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 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五、《狼》
1.出处:选自 聊斋志异 2.作者: 清 代文学家 蒲松龄 。 3.字词句: A. 词义: ⑪通假字:止有剩骨 “止”通“只” ⑫古今异义: ①耳:止增笑耳 古:罢了 今: 耳朵 ②股:顾野有麦场 古: 回头看, 今: 照顾,回顾 这里指往 ⑬一词多义: 旁边看 ①止:止有剩骨 通“只” 一狼得骨止 停止 ②敌:恐前后受其敌 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 敌人 ③之:久之 补充音节,无义 又数刀毙之 代词,指狼 ④意:意暇甚 神情、态度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 打算 ⑤前:其一犬坐于前 前面 狼不敢前 上前
④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 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 逃走。 ⑤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具备的,没有一样不具备。意 思是应有尽有。
D.文言文中的时间短语 表示突然发生: 忽 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 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 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 未几 俄而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 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②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③恐前后受其敌 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⑮重点词语翻译: ①顾: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 ②苫蔽成丘:覆盖、遮蔽 ③少时:一会儿 ④弛担:放松,文中指卸下 ⑤意暇甚: ⑥屠暴起:突然 神情很悠闲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投以骨 (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 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②.省略句:a.投以骨 (应“投<之>以骨”,之,代 狼。) 翻译:把骨头投向(狼)。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 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本文的中心: 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孙权劝学》
1.出处:选自 资治通鉴 这是我国第一部重要 的 编年体通史 ,共294卷,记述了战国 至 共1362年的史实。 五代 。
2.作者: 北宋 (朝代)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 ,字 君实 3.字词句: A.词义: ⑪古今异义: ①但:但当涉猎 古: 今: 只 ②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转折连词 ,但是 古: 今: 研究 治理 ③博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 今: 官职 学位
④父利其然
(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作状语 )
(4)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 属于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
③通悟 通达聪慧 ④ 收族 和同一宗族的人 搞好关系 ⑤彼其 他 ⑥泯然 完全 ⑦贤于材人 超过 C.重点句子翻译: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复 习
一、《伤仲永》
1.出处:选自《 临川先生文集 》 2.作者 : 王安石 ,北宋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3.字词句 A.字音: 环谒 (yè ) 泯( ) chè mĭn ) 称( n) 日扳(pān B. 词义: (1)古今异义: ①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 此、这 今: 判断动词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动词)
⑤宾客:稍稍宾客其父 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名词,客人
⑥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蒙乃始就学 从事,做
⑦然 :父利其然也
泯然众人矣
代词,这样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⑧于 :贤于材人远也 比
于厅事之东北角 在
⑨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动词,作为 卒之为众人 (3)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 (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 (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 客之礼相待。) 成为
b.场主积薪其中 (应积薪<于>其中,省略介词“于”。) 翻译: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③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的) 前面。 ⑤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 惑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