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4节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要点一:气候的地区差异1.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2.气候的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不一样,气候就很不相同。
世界上有的地区终年炎热多雨;有的地区长冬无夏,终年寒冷;有的地区干旱少雨;有的地区冬季寒冷,降水稀少,夏季炎热,雨水集中。
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人们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
【例题1】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是( )A.气温和光照B.降水和风力C.气温和降水D.气温和风力点拨: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人们根据不同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把全球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答案:C要点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重点)l.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虽然世界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但是它们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其中,热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寒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极圈内,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北回归线与北极圈、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1)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来源:学科网ZXXK](2)亚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3)温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4)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及特点2.不同的自然景观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表:【例题2】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点拨:本题关键看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来判断气候类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和降水的分配没有同期,也就是说冬季温和但是降水量多,夏季高温但是降水量少,所以这种典型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
故选A。
答案:A【例题3】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点拨:本题为单一型选择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因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B要点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难点)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的辐射不同,纬度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地区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41张PPT)

Qc > Ksp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栏 目 到新的平衡; 链 接 = Q =K ,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c sp
Qc < Ksp ,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 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无论难溶性物质还是易溶性物质,上述规律均适用。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 ——溶液中的离子转化 为沉淀,或沉淀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
应用 思考 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 SO,你选择加入钙盐还是钡盐? 为什么?
栏 目 链 接
提示:加入可溶性钡盐。因为 BaSO4 的溶解度比 CaSO4 的溶解度小,用Ba2+沉淀SO更完全。
2.只有难溶电解质才存在溶解平衡吗? 提示:不仅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在易溶的饱和溶 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如饱和NaCl溶液中存在溶解和结晶 平衡。
栏 目 链 接
Mg(OH)2的质量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要点二
沉淀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应用。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 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 的。 (2)沉淀的方法。
栏 目 链 接
①调节pH法。
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氯化 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3NH · Fe 3 H2O===Fe(OH)3↓+3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1)调节溶液的pH法: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2) 加沉淀剂法:如除去溶液中的 Cu2 + 、 Hg2 + ,可加入
Na2S、H2S等作为沉淀剂。
第三章第四节 苏区革命的深入和红军长征

• •
• (3)王明(陈绍禹) • a、党的六届四中全会 1931年1月, 在米夫的支持下, 王明、博古等人进入中央政治局,实际上掌握了中央领 导权(当时是总书记向忠发),长达四年之久。 • B、王明的“左”倾理论 代表作是《为中共更加布尔什 维克化而斗争》(又名《两条路线------拥护国际路线, 反对立三路线》),提出一套更左的理论观点。 • C、组织方式 王明等认为推行其路线,在组织上实行宗 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式,派中央代表到各 地夺权,推行“左“倾路线,先后派夏曦到洪湖、湘鄂 西,任弼时、王稼祥等到中央苏区,张国焘、陈昌浩到 鄂豫皖,曾洪易到赣东北。
四、西路军问题
• 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在陈昌浩 的率领下渡过黄河(过河后称西路军)向河西走廊 进发,准备打通西北国际通道。结果由于敌人的围 攻和自然条件的恶劣,西路军损失惨重,最后至 1937年3月只有几百人突到星星峡。李先念率一部至 新疆,后回延安。徐向前回延安。接着3月底,中央 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批判张国焘的错误。 学术界研究成果: 严实:《关于西路军的几个史实问题的研究》 《党 史研究》1982年第一期。 陈铁健:《论西路军》 《历史研究》1987年第二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本节参考书目: • 1《回顾长征》解放军出版社 • 2、《长征—前所喜洋洋了的故事》哈里森·忠尔 兹盾里(美)解放军出版社 • 3、《遵义会议纪实》 • 4、《西路军魂》 • 5、《回忆长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 6、《中央红军在遵义》,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年版 • 7、《赣南三年游击战争》,陈丕显 • 8、《历史的回顾》,徐向前
4、会宁会师 • 张国焘的分裂活动遭到朱德、刘伯承和红四方 面军广大指战员的反对,同时南下川康遇到挫 折,损失很大。 • 1936年6月红二、六军团(会师后改编为红二 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的领导下到达 西康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经过激烈 斗争,张国焘同意取消中央,共同北上。10月 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与前 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 5、历史意义 • 三大红军的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作了准备。
选修4 第三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

一、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溶解度
微溶
难(不)溶
>10g 1~10g 0.01~1g <0.01g 说明: 1、能溶于水的非电解质有的不电离, 有的与水发生反应而生成电解质 2、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由本身性 质决定。 3、物质在水中的“溶”与“不溶”是 相对的,“不溶”是指难溶,没有绝对 不溶的物质
4、溶度积规则 (1)通过比较溶度积(KSP)与溶液中有关离 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SP)的相对大小, 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否生 成沉淀或沉淀是否溶解, 或是否处于平衡 状态(饱和溶液) (2)对于同条件、同类型的物质,KSP越小, 其溶解度就越小,越容易转化为沉淀 例:0.100mol · L -1 的MgCl2溶液和等体积同 浓度的NH3· H2O混合,会不会生成Mg(OH )2 的沉淀?已知:KSP[Mg(OH) 2 ]=5.61×10-12; Kb(NH3· H2O)=1.77×10-5
五、溶度积、溶解度、饱和溶液物质的 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教材完全解读 120页 六、生活中的沉
溶解 沉淀
mAn+(aq) + nBm-(aq)
KSP
m n n+ m=[c(A )] · [c(B )]
友情提示: c(An+)= m c(AmBn) c(Bm-)= n c(AmBn)
3、影响溶度积的因素 (1)内因 KSP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 解能力。 难溶电解质的本性是决定KSP的根本因素 (2)外因——温度 温度一定,KSP一定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来说, KSP是一个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量
AgCl(s)
溶解 沉淀
Ag+(aq) + Cl-(aq)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课件PPT)

b.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尽管很小,但不会等于0(生成AgCl沉淀后的 溶液中三种有关反应的粒子在反应体系中共存). c.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
10-5mol/L时,沉淀反应达到完全。
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应用
1.沉淀溶解平衡与难溶电解质的电离
3.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沉淀的生成、溶解及其转化均利用了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原理。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可
以促进沉淀溶解或沉淀生成。例如CuS不溶于稀硫酸和稀盐酸,但溶于稀硝酸,就是因为
CuS在水中存在平衡:CuS(s)
Cu2+(aq)+S2-(aq),硝酸能氧化S2-,使c(S2-)
减小,促使CuS沉淀溶解。
2Ag+(aq)+CrO42-(aq),可推知Ag2CrO4的饱和溶液
中一定有2c(Ag+)=c(CrO42-)
解析:A错,析出沉淀时,AgCl溶液中c(Ag+)= 1.56 1010 =c(KAs( c(pgA+C)glC)=l)mKos(pl·AL-g1B=r)1.5=6×7.17 0 -180m13 oml·Lo-l1·,L-1A=g7B.7r溶×1液0-中110.m010ol·L-1,c(Ag+)越小,则 越先生成沉淀,c(所Br以)先产生沉0.0淀10的离子为Br-。
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 第 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
学习目标
1. 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溶解平衡。 2.了解溶度积的意义,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 方向。 3.知道沉淀生成、沉淀溶解、沉淀转化的本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第三章第四节 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

②刻划解析函数又一等价条件
f ( z) u iv在区域D内解析
定理3.18
定理 3.19
在区域D内,v是u 的共轭调和函数.
注7 由于任一二元调和函数都可作解析函数的实 部(或虚部),由解析函数的任意阶导数仍解析知,任 一二元调和函数的任意阶偏导数也是调和函数.
虽然在直线x 0上满足Laplace方程, 但直线不是区域,
即在z平面的任一区域, xy 2不能作为解析函数的实部.
y 例2 证明 : u( x, y) x y , v( x, y) 2 都是 2 x y
2 2
调和函数, 但f ( z ) u( x, y) iv( x, y)不是解析函数.
使u iv在D内解析.
u u 2 0, 方法一: 应用曲线积分 由于 2 x y u u 即 - 与 在D内具有连续的一阶偏导数, y x
2 2
u u u u 且 , 记 P , Q , 则Py Qx , y y x x y x
( x, y )
注4
对(3.22)分别对x, y求偏导数, 得
u v u v , x y y x
由定理3.15知, u iv在D内解析.
注5 (3.21)可由下式简便记忆
v v dv( x, y ) dx dy x y
C R方程
u u dx dy y x
第三章 复变函数的积分
第十二讲
第四节 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
1. Laplace算子与共轭调和函数 2. 解析函数的等价刻画 3. 调和函数的平均值定理与极值原理
2024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必备书序第一部分第三章第4节-课件

x1=-1,x2=3; ③3a+c>0;
④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1≤x<3;
⑤当x<0时,y随x增大而增大.
的顺序连接起来,并向上或向下延伸,就得到二次函数的图象;
②当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或无交点时,描出抛物线与y轴 的交点C及对称点D. 由C,M,D三点可粗略地画出二次函数的草 图.如果需要画出比较精确的图象,可再描出一对对称点A,B,
然后顺次连接五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方法规律
1.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通常利用待定系数法.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根据题目的特点,选 择适当的形式,才能使解题简便.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况:
值越大,开口越小.
(2)b和a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y=ax2+
bx+c的对称轴是直线
故:①b=0时,对称轴为y轴;
②
(即a,b同号)时,对称轴在y轴左侧;③
(即a,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右侧.( 口诀:“左同右异”)
(3)c的大小决定抛物线y=ax2+bx+c与y轴交点的位置.
C. 对称轴是直线x=-1,最小值是2
D. 对称轴是直线x=-1,最大值是2
2. (2016达州)如图1-3-4-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
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与y轴的交点B在(0,-2)和(0,
-1)之间(不包括这两点),对称轴为直线x=1. 下列结论:
①abc>0 ;②4a+2b+c>0; ③4ac-b2<8a;
(1)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y=ax2+ bx+c).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4节概括主要内容200字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4节概括主要内容200字
红军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
第三章第4节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
首先,长征的背景和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当时,国内政局动荡,外部势力干涉,国共矛盾加剧,红军遭受严重打击。
为了摆脱敌人的围剿,保存革命力量,红军决定进行长征。
其次,长征的过程异常艰苦。
红军战士们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如高山、河流、沙漠等,还要应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长征途中,红军损失严重,但战士们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红军长征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长征不仅使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剿,也锻炼了红军战士的意志和能力。
长征途中,红军还广泛传播了革命思想,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尊敬。
长征的胜利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红军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它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和革命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1.洛伦兹力是指磁场对运动________的作用力.洛伦兹力的方向用____________判定,其内容为:伸开________,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________进入,并使四指指向____电荷运动的方向.这时________所指的方向就是运动的____电荷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负电荷受力的方向与正电荷受力的方向________.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与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________,故洛伦兹力不改变带电粒子运动速度的大小,只改变粒子运动的方向.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__________.2.若带电粒子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则F 洛=________.若带电粒子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则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为____.3.关于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F 、磁感应强度B 和粒子速度v 三者方向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 、B 、v 三者必定均保持垂直B .F 必定垂直于B 、v ,但B 不一定垂直于vC .B 必定垂直于F ,但F 不一定垂直于vD .v 必定垂直于F 、B ,但F 不一定垂直于B4.垂直射入匀强磁场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________________.洛伦兹力充当__________.即Bq v =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r =____________,由v =2πrT,得知T =________________.5.两个粒子,带电量相等,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只受洛伦兹力而做匀速圆周运动( ) A .若速率相等,则半径必相等 B .若质量相等,则周期必相等 C .若动能相等,则周期必相等 D .若质量相等,则半径必相等【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 洛伦兹力的方向1.如图1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带电粒子的速率为v ,带电荷量为q ,求各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图1知识点二 洛伦兹力的特点2.带电荷量为+q 的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速度大小相同,所受洛伦兹力就相同B .如果把+q 改为-q ,且速度反向,大小不变,则洛伦兹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C .洛伦兹力方向一定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磁场方向一定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D .粒子在只受到洛伦兹力作用时运动的动能不变知识点三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3.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又垂直进入另一磁感应强度是原来的磁感应强度2倍的匀强磁场,则( )A .粒子的速率加倍,周期减半B .粒子的速率不变,轨道半径减半C .粒子的速率减半,轨道半径为原来的四分之一D .粒子的速率不变,周期减半知识点四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圆周运动4. 如图2所示,一束电子的电荷量为e ,以速度v 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 、宽度为d 的有界匀强磁场中,穿过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原来电子的入射方向的夹角是30°,则电子的质量是多少?电子穿过磁场的时间又是多少?图2【方法技巧练】一、在洛伦兹力作用下5. 如图3所示,一个带负电的滑环套在水平且足够长的粗糙的绝缘杆上,整个装置处于方向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B 中.现给滑环施以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速度,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则滑环在杆上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图3A .始终做匀速运动B .先做减速运动,最后静止于杆上C .先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D .先做减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的确定方法6. 如图4所示,半径为r 的圆形空间内,存在着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A 点沿半径方向以速度v 0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磁场中,并由B 点射出,且∠AOB =120°,则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图4A.2πr 3v 0B.23πr 3v 0C.πr 3v 0D.3πr3v 01.带电粒子垂直匀强磁场方向运动时,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做功B .洛伦兹力不改变带电粒子的动能C .洛伦兹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D .洛伦兹力不改变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2.运动电荷进入磁场后(无其他力作用)可能做( ) A .匀速圆周运动 B .匀速直线运动 C .匀加速直线运动 D .平抛运动3.有三束粒子,分别是质子(p)、氚核(31H)和α粒子(42He)束,如果它们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下面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出这三束粒子运动轨迹的是( )4.带电粒子进入云室会使云室中的气体电离,从而显示其运动轨迹.如图5所示是在有匀强磁场的云室中观察到的粒子的轨迹,a 和b 是轨迹上的两点,匀强磁场B 垂直于纸面向里.该粒子在运动时,其质量和电荷量不变,而动能逐渐减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粒子先经过a 点,再经过b 点B .粒子先经过b 点,再经过a 点C .粒子带负电D .粒子带正电5.质子(11H)和α粒子(42He)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半径相同的圆周运动.由此可知质子的动能E 1和α粒子的动能E 2之比E 1∶E 2等于( )A .4∶1B .1∶1C .1∶2D .2∶16. 如图6所示,在第一象限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对正、负电子分别以相同速度沿与x 轴成60°角从原点射入磁场,则正、负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之比为( )图6A .1∶2B .2∶1C .1∶ 3D .1∶1 7.长为l 的水平极板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板间距离也为l ,板不带电.现有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从左边极板间中点处垂直磁感线以速度v 水平射入磁场,欲使粒子不打在极板上,可采用的办法是( )A .使粒子的速度v <Bql4mB .使粒子的速度v >5Bql4mC .使粒子的速度v >BqlmD .使粒子的速度Bql 4m <v <5Bql4m8.如图7所示,在边界PQ 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对正、负电子同时从边界上的O 点沿与PQ 成θ角的方向以相同的速度v 射入磁场中,则关于正、负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7A .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相同B .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相同C .出边界时两者的速度相同D .出边界点到O 点处的距离相等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答 案9.一细棒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棒与磁场垂直,磁感线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如图8所示,棒上套一个可在其上滑动的带负电的小环c ,小环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环与棒间无摩擦.让小环从静止滑下,下滑中某时刻环对棒的作用力恰好为零,则此时环的速度为多大?图8第4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答案课前预习练1.电荷 左手定则 左手 掌心 正 拇指 正 相反 垂直 不做功 2.q v B 零 3.B4.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 m v 2r m v Bq 2πmBq5.B [根据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道半径r =m v qB 和周期T =2πmBq 公式可知,在q 、B 一定的情况下,轨道半径r 与v 和m 的大小有关,而周期T 只与m 有关.]课堂探究练1.(1)q v B ,方向与v 垂直斜向上 (2)q v B ,方向与v 垂直斜向上 (3)0解析 (1)因v ⊥B ,所以F 洛=q v B ,方向与v 垂直斜向上.(2)因v ⊥B ,所以F 洛=q v B ,方向与v 垂直斜向上. (3)由于v 与B 平行,所以不受洛伦兹力. 2.BD3.BD [洛伦兹力不改变带电粒子的速率,A 、C 错.由r =m v qB ,T =2πmqB 知:磁感应强度加倍时,轨道半径减半、周期减半,故B 、D 正确.]4.2deB v πd 3v解析 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只受洛伦兹力作用,故其轨道是圆弧的一部分.又因洛伦兹力与速度v 垂直,故圆心应在电子穿入和穿出时洛伦兹力延长线的交点上.从图中可以看出,AB 弧所对的圆心角θ=30°=π6,OB 即为半径r ,由几何关系可得:r =d sin θ=2d .由半径公式 r =m v Bq得:m =qBr v =2deB v . 带电粒子通过AB 弧所用的时间,即穿过磁场的时间为:t =θ2πT =112×T =112×2πm Be =πm 6Be =πd 3v. 点评 作出辅助线,构成直角三角形,利用几何知识求解半径.求时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t =θ2πT ,另一种是利用公式t =Rθv 求解.5.ABD [带电滑环向右运动时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向上,其大小与滑环初速度大小有关.由于滑环初速度的大小未具体给出,因而洛伦兹力与滑环重力可出现三种不同的关系:(1)当开始时洛伦兹力等于重力,滑环做匀速运动;(2)当开始时洛伦兹力小于重力,滑环将做减速运动,最后停在杆上;(3)当开始时洛伦兹力大于重力,滑环所受的洛伦兹力随速度减小而减小,滑环与杆之间的挤压力将逐渐减小,因而滑环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当挤压力为零时,摩擦力为零,滑环做匀速运动.]点评 本题滑环在运动的过程中,洛伦兹力随速度变化而变化,会导致其他力随之发生变化.6.D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知,圆弧AB 所对的轨迹圆心角为60°,O 、O ′的连线为该圆心角的角平分线,由此可得带电粒子圆轨迹半径为R =r cot 30°=3r .故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为 T =2πR v 0=23πrv 0.带电粒子在磁场区域中运动的时间t =60°360°T =16T =3πr 3v 0.]方法总结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周的时间为T ,当粒子运动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时,其运动时间可由下式表示:t =α360°T 或t =α2πT . 课后巩固练1.B [洛伦兹力的方向总跟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洛伦兹力永不做功,不会改变粒子的动能,因此B 正确.]2.AB [若运动电荷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则做匀速圆周运动;若运动方向和匀强磁场方向平行,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B 正确,由于洛伦兹力不做功,故电荷的动能和速度不变,C 错误.由于洛伦兹力是变力,故D 错误.]3.C4.AC [由于粒子的速度减小,所以轨道半径不断减小,所以A 对,B 错;由左手定则得粒子应带负电,C 对,D 错.]5.B [由r =m v qB ,E =12m v 2得E =r 2B 2q 22m,所以E 1∶E 2=q 21m 1∶q 22m 2=1∶1.] 6.A7.AB [如下图所示,带电粒子刚好打在极板右边缘时,有r 21=(r 1-l 2)2+l 2 又r 1=m v 1Bq ,所以v 1=5Bql4m粒子刚好打在极板左边缘时,有r 2=l 4=m v 2Bq,v 2=Bql 4m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选项A 、B 正确.] 8.A 9.mg cos θqB解析 小环沿棒下滑,对环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当环对棒的作用力为零时如下图所示,其所受洛伦兹力大小F 洛=q v B ,方向垂直于棒斜向上,应有F 洛=mg cos θ,得v =mg cos θ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