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故障经验

合集下载

电镀加工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电镀加工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电镀加工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电镀加工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使金属材料表面得到一层具有各种性质的金属膜,常用于保护和美化金属制品的表面。

然而,在电镀加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镀层不牢固、色差、氧化、气泡等问题,这些问题会降低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电镀加工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 电镀层不牢固电镀层不牢固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镀层剥落、起泡或者脱落。

主要原因如下:原因一:基材表面不干净基材表面存在油脂、尘埃等杂质,会对电镀层的附着力造成影响,导致镀层不牢固。

在电镀前需要对基材进行彻底的清洗、除油,并确保表面干燥。

原因二:电镀解决方案不当电镀解决方案是电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一些化学试剂、电解液等。

如果解决方案浓度不对、PH值不当、温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对电镀层的附着力造成影响。

解决办法:•在电镀前彻底清洗表面,确保基材表面没有油脂、尘埃等杂质。

•在电镀解决方案中,加入一些添加剂,例如促进剂、增容剂等,来增强电镀层的附着力。

2. 镀层色差在电镀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镀层色差的问题,主要原因如下:原因一:电解液浓度不均电解液浓度的不均匀会导致镀层颜色不均匀。

例如,电解液中某些添加剂如果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导致镀层颜色的不同。

原因二:镀层表面存在缺陷镀层表面存在气泡、孔洞等缺陷也会导致镀层颜色不均匀。

解决办法:•定期检查电解液浓度,确保其均匀。

•彻底清洗基材的表面,确保表面无污染和缺陷。

3. 氧化问题氧化是电镀过程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可以影响镀层的附着力和外观。

主要原因如下:原因一:电解液中的氧化物电解液中含有氧化物,而这些氧化物经常与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从而导致镀层表面氧化。

原因二:镀层表面缺氧缺乏足够的电解气体氧分子也会导致金属离子表面氧化。

解决办法:•检查电解液中氧化物的含量,并确定其是否应该加入或减少。

•向电解液中添加抗氧化剂。

电镀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镀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镀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下:
1.针孔或麻点:这是由于前处理不良、有金属杂质、硼酸含量太少、镀液温度太低等原因造成的。

可以使用润湿剂来减小影响,并严格控制镀液维护及流程。

2.结合力低:如果铜镀层未经活化去氧化层,铜和镍之间的附着力就差,会产生镀层剥落现象。

因此,在电镀前应对基材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酸洗、活化等。

3.镀层脆、可焊性差:这通常是由于有机物或重金属物质污染造成的。

添加剂过多会使镀层中夹带的有机物和分解产物增多,此时可以用活性炭处理或电解等方法除去重金属杂质。

4.镀层发暗和色泽不均匀:有金属污染可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应尽量减少挂具所沾的铜溶液,并在发现污染时立即处理。

5.镀层烧伤:这可能是由于硼酸不足、金属盐的浓度低、工作温度太低、电流密度太高、PH值太高或搅拌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

需要检查并调整相关工艺参数,确保其处于合适的范围。

6.沉积速率低:PH值低或电流密度低都可能导致沉积速率低。

应检查并调整镀液的PH值和电流密度,以优化沉积速率。

7.其他问题:如辅助阳极的铜条未与生产板长度一致或已发粗,不允许再使用。

全板及图形镀后板需在24小时内制作下工序。

图形镀上板戴细纱手套,下板戴棕胶手套,全板上板戴橡胶手套,下板戴干燥的粗纱手套。

在处理电镀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镀液成分、设备状况、操作条件等。

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电镀失败分析报告

电镀失败分析报告

电镀失败分析报告1. 引言电镀作为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电镀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失败的情况,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或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报告将对电镀失败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提高电镀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2. 失败现象描述在进行电镀过程时,我们遇到了如下的失败现象:1.电镀层不均匀:电镀层在某些区域较薄,而在其他区域较厚。

2.表面出现斑点:电镀后,金属表面出现了一些斑点,影响了产品的外观。

3.电镀层剥落:部分电镀层出现了剥落的情况,导致产品的耐久性下降。

3. 失败原因分析3.1 电镀层不均匀电镀层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基材准备不当:在进行电镀前,基材表面的清洁度和平整度对电镀层的均匀性有重要影响。

如果基材表面存在污垢、油脂等污染物,会导致电镀层不均匀。

•电镀液配方错误:电镀液的组成和配比是决定电镀层均匀性的关键因素。

如果配方错误或者不合理,会导致电镀层在某些区域过厚或者过薄。

•电流密度不均匀:电流密度不均匀也是导致电镀层不均匀的一个常见原因。

电流密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电镀层的不均匀性。

3.2 表面斑点表面出现斑点可能的原因包括:•金属表面存在细微的裂纹或者疏松区域,导致电镀液在这些区域堆积,形成斑点。

•电镀液中存在杂质,这些杂质在电镀过程中会附着在金属表面,产生斑点。

3.3 电镀层剥落电镀层剥落主要有以下原因:•基材与电镀层之间的粘接力不足,可能是由于基材表面没有经过适当的预处理,或者电镀液的组分错误导致的。

•电镀过程中温度不稳定或者电镀时间过短,未能使电镀层与基材充分结合。

4. 解决方案4.1 电镀层不均匀为了解决电镀层不均匀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基材进行充分的预处理,确保基材表面的清洁度和平整度。

可以采用机械抛光、酸洗等方法。

•定期检查电镀液的配方和配比,确保其符合要求。

•调整电流密度,在电镀过程中保持均匀的电流密度分布。

电镀不良的一些情况和解决方法

电镀不良的一些情况和解决方法

电镀不良的一些情况和解决方法电镀不良对策镀层品质不良的发生多半为电镀条件,电镀设备或电镀药水的异常,及人为疏忽所致.通常在现场发生不良时比较容易找出塬因克服,但电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不良就比较棘手.然而日后与环境中的酸气,氧气,水分等接触,加速氧化腐蚀作用也是必须注意的.以下本章将对电镀不良的发生塬因及改善的对策加以探讨说明.1.表面粗糙:指不平整,不光亮的表面,通常成粗白状(1)可能发生的塬因: (2)改善对策:1.素材表面严重粗糙,镀层无法覆盖平整. 1.若为素材严重粗糙,立即停产并通知客户.2.金属传动轮表面粗糙,且压合过紧,以至于压伤. 2.若传动轮粗糙,可换备用品使用并检查压合紧度.3.电流密度稍微偏高,部分表面不亮粗糙(尚未烧焦) 3.计算电流密度是否操作过高,若是应降低电流4.浴温过低,一般镀镍才会发生) 4.待清晰度回升再开机,或降低电流,并立即检查温控系统.5.PH值过高或过低,一般镀镍或镀金(过低不会)皆会发生. 5.立即调整PH至标准范围.6.前处理药液腐蚀底材. 6.查核前处理药剂,稀释药剂或更换药剂2.沾附异物:指端子表面附着之污物.(1)可能发生的塬因: (2)改善对策:1.水洗不干净或水质不良(如有微菌). 1.清洗水槽并更换新水.2.占到收料系统之机械油污. 2.将有油污处做以遮蔽.3.素材带有类似胶状物,于前处理流程无法去除. 3.须先以溶剂浸泡处理.4.收料时落地沾到泥土污物. 4.避免落地,若已沾附泥土可用吹气清洁,浸透量很多时,建议重新清洗一次.5.锡铅结晶物沾附 5.立即去除结晶物.6刷镀羊毛?纤维丝 6.更换羊毛?并检查接触压力.7.纸带溶解纤维丝. 7.清槽.8.皮带脱落屑. 8.更换皮带.3.密着性不良:指镀层有剥落.起皮,起泡等现象.(1)可能发生的塬因: (2).改善对策:1.前处理不良,如剥镍. 1.加强前处理.2.阴极接触不良放电,如剥镍,镍剥金,镍剥锡铅. 2.检查阴极是否接触不良,适时调整.3.镀液受到严重污染. 3.更换药水4.产速太慢,底层再次氧化,如镍层在金槽氧化(或金还塬),剥锡铅. 4,电镀前须再次活化.5.水洗不干净. 5.更换新水,必要时清洗水槽.6.素材氧化严重,如氧化斑,热处理后氧化膜. 6.必须先做除锈及去氧化膜处理,一般使用化学抛光或电解抛光.7.停机化学置换反应造成. 7.必免停机或剪除不良品8,操作电压太高,阴极导电头及镀件发热,造成镀层氧化. 8.降低操作电压或检查导线接触状况9,底层电镀不良(如烧焦),造成下一层剥落. 9.改善底层电镀品质.10.严重.烧焦所形成剥落 10.参考NO12处理对策.4.露铜:可清楚看见铜色或黄黑色于低电流处(凹槽处)(1)可能发生塬因: (2)改善对策:1.前处理不良,油脂,氧化物.异物尚未除去,镀层无法析出. 1.加强前处理或降低产速2.操作电流密度太低,导致低电流区,镀层无法析出. 2.重新计算电镀条件.3镍光泽剂过量,导致低电流区,镀层无法析出 3.处理药水,去除过多光泽剂或更新.4.严重刮伤造成露铜. 4.检查电镀流程,(查参考NO5)5.未镀到. 5.调整电流位置.5刮伤:指水平线条状,一般在锡铅镀层比较容易发生.(1)可能发生的塬因: (2)改善对策:1.素材本身在冲压时,及造成刮伤. 1.停止生产,待与客户联系.2.被电镀设备中的金属制具刮伤,如阴极头,烤箱定位器,导轮等. 2.检查电镀流程,适时调整设备和制具.3.被电镀结晶物刮伤. 3.停止生产,立即去除结晶物.6.变形(刮歪):指端子形状已经偏离塬有尺寸或位置.(1)可能发生的塬因: (2)改善对策:1.素材本身在冲压时,或运输时,即造成变形. 1.停止生产,待与客户联系.2.被电镀设备,制具刮歪(如吹气.定位器,振荡器,槽口,回转轮) 2.检查电镀流程,适时调整设备和制具.3.盘子过小或卷绕不良,导致出入料时刮歪 3.停止生产,适时调整盘子4.传动轮转歪, 4.修正传动轮或变更传动方式.7压伤:指不规则形状之凹洞可能发生的塬因:改善对策:1)本身在冲床加工时,已经压伤,镀层无法覆盖平整2)传动轮松动或故障不良,造成压合时伤到 1)停止生産,待与客户联2)检查传动机构,或更换备品8白雾:指镀层表面卡一层云雾状,不光亮但平整可能发生的塬因:1)前处理不良2)镀液受污染3)锡铅层爱到酸腐蚀,如停机时受到锡铅液腐蚀4)锡铅药水温度过高5)锡铅电流密度过低6)光泽剂不足7)传致力轮脏污8)锡铅电久进,産生泡沫附着造成改善对策:1)加强前处理2)更换药水并提纯污染液3)避免停机,若无法避免时,剪除不良4)立即检查温控系统,并重新设定温度5)提高电流密度6)补足不泽剂传动轮7)清洁传动轮8)立即去除泡沫9针孔:指成群、细小圆洞状(似被钟扎状)可能发生的塬因:改善对策:1.操作的电流密度太 1.降低电流密度2.电镀溶液表面张力过大,湿润剂不足。

镀层常见故障的分析和纠正

镀层常见故障的分析和纠正

常见故障的分析和纠正(酸锌)常见故障的分析和纠正(1)镀层起泡,结合力不好。

镀前处理不良;镀液中添加剂过多;硼酸含量过低同时阴极电流密度过大等会使镀层起泡,造成结合力不好。

镀液中添加剂含量过多,则阴极表面上吸附了较多的有机添加剂,导致阴极表面憎水,同时它还会夹附于镀层内,造成镀层与基体金属间晶格不连续而结合不牢;镀液中硼酸含量低,阴极膜中pH容易升高,同时电流密度过大,阴极膜中pH更高,容易造成金属的氢氧化物或碱式盐夹附于镀层内,影响镀层晶格的正常排列,从而造成镀层结合不牢。

硼酸含量低,电流密度大造成的结合力不好较多地出现在零件的尖端和边缘,出现这类现象时,一方面检查电流,另一方面分析硼酸含量,然后按检查和分析结果进行纠正。

在排除了硼酸含量和电流密度的影响后,再加强镀前处理或用良好的镀前处理与原来的操作进行对比,检查镀前处理是否有问题。

另外用赫尔槽试验检查添加剂的含量。

当发现添加剂含量过高,可用电解或活性炭处理降低其含量。

(2)镀层粗糙。

镀液中锌含量过高;添加剂含量偏低;温度过高或镀液中有固体微粒等都会使镀层粗糙。

镀液中锌含量和温度升高,添加剂含量降低,都是降低阴极极化,导致镀层粗糙。

假使在电镀过程中,镀液温度有升高的趋势,那么最好装置冷却设备。

假使温度略微偏高而没有冷却设备,也可加入适量的苯甲酸钠,以改善镀层的结晶组织。

添加剂含量的多少,可用前述的赫尔槽试验确定,同时还可以从一些现象进行观察,因为添加剂含量偏低时,不但镀层粗糙,同时镀层的光泽差,电流密度的范围比较狭小,低电流密度处镀层色暗,当同时出现这些现象时,再在赫尔槽试验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后进行试验,观察阴极样板上的镀层状况,若有好转,可向镀液中补充添加剂。

镀液中的锌含量,可按分析进行调整。

发现锌含量过高时,一方面要稀释镀液,将其浓度调节在工艺范围内,另一方面要减少阳极面积,防止锌含量继续升高。

确定镀液中是否有固体微粒,一种方法是在搅拌镀液的情况下,用500mL(或1000mL)的量杯取一杯镀液,将它放置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另一方法是用定量滤纸过滤少量镀液,然后观察滤纸上同体微粒的多少,从而估计镀液中固体微粒的含量,若镀液中固体杂质较多,就应过滤镀液,除去这类杂质。

电镀故障——精选推荐

电镀故障——精选推荐

电镀故障电镀故障及处理⼀:滚镀故处理:1.镀不上镀层:1).电流太⼩:2)电流很⼤但镀不上镀层:绝缘损坏,钢槽带电消耗电能3)添加剂过量镀不上:阴滞⾦属沉积速度.2.镀件发⿊:1).杂质引起:⼤量铁杂质引起镀液电阻过⾼,消耗⼀部分电流,出现低电流密度处发⿊.增加电流镀层就会发亮.2).电流过⼤,引起击伤.故应先断电再出槽.在⼩电流下继续电镀,⿊点可消除.⼆:锌镉镀层长⽑霜:1.原因:镀层在⾼温,⾼湿,空⽓不流通下,与有机⽓体接触,易产⽣腐蚀,其产物就是这种⽩⾊粘状物,主要为锌镉的氧化物,碳酸盐,氢氧化物,以及有机脂肪酸盐.2.对策:严格⼯艺程序,提⾼清洗⼯序的质量,加强烘⼲⼯序的温度和时间控制,加强油封⼯序的操作,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如聚氯⼄烯,聚⼄烯薄膜,或涂复如下成分的有机涂层:(苯骈三氮唑0.5%;丙烯酸清漆95%; 环氧树脂4.5%) 30%+(⼆甲苯6份; 正丙醇3份; 环⼰酮1 份)70%,混合后涂刷,浸涂均可.三::氰化物镀锌故障:1:⼀串零件的下部出现暗⾊条纹,电流⼤时,零件边⾓烧焦,镀层粗糙,凹处⽆锌层,电流⼩时,则零件⽆镀层或镀层很薄,槽液均镀能⼒和深镀能⼒极差,⽆法进⾏⽣产.分析原因,可能是: 1.NaCN和NaOH的含量不变⽽锌离⼦含量相对增加; 2.NaCN含量偏低,引起Zn(CN)4(2-)络离⼦不稳定;3.NaOH含量过低以及严重杂质的影响时,均能引起槽液的均镀能⼒及深镀能⼒下降.实际情况是:电镀⽤阳极板上不均匀分布着成块,成粒状的⿊⾊物质,其原因是浇铸过程中产⽣的焦化的有机物及⾦属杂质(⽽该板已使⽤近⼀年).故直接过滤后调整好成分即可电镀四:氯化钾镀锌故障:1:氯化钾镀锌彩钝膜采⽤超低铬钝化免清洗⼯艺解决膜脱落问题:氯化钾镀锌属单盐体系,镀液中⽆铬合物存在,靠添加多种有机物的组合添加剂来增加阴极极化,镀层中有不同程度的有机物夹杂.镀液的整平性能远远优于锌酸盐或铵盐镀锌,镀层表⾯很光滑整,故钝化膜的附着⼒较差.⼀般脱膜处的膜层较其余部分厚,膜层疏松结合⼒差.因此,减慢成膜速度,让膜层厚度适中且均匀是关键.⼯件上残留的钝化液在⼲燥过程中继续慢慢钝化,可使⼯件在钝化液中停留时间缩短,且膜层厚度均匀,结合⼒增加.配⽅:CrO3 1-2g/L; HNO3 2-3ml/L; H2SO4 0.3-0.4ml/L; CH3COOH 3-5ml/L;KMnO4 0.1-0.5g/L;PH=1-1.5; 15-25s注意:钝化时⼀出现⾦黄⾊即可,在⼗燥过程中逐渐出现彩虹⾊.不可将⾊泽钝得过深,否则膜厚⾯⽆光也易脱落.钝化出槽后最好进⾏甩⼲再烘烤,尽量减少残留钝化液痕迹.使⽤⼀段时间后钝化时间延长可补充铬酐0.5-1g/L,光泽度差时可适量补充硝酸.仍差时可另配新液.2 镀液中铁离⼦的去除(电镀与环保92.1): 少量铁离⼦在镀液中影响不⼤,但积累到1g/L以上时,会恶化镀层质量。

电镀不良对策二

电镀不良对策二

电镀不良对策二内容:(1)可能发生的原因: (2)改善对策:1.传动速度不稳定。

1.检查传动系统,校正产速。

2.电流不稳定。

2.检查整流器与阴阳极,适时予以修正。

3.端子严重变形,造成选镀位置不稳定。

3.检查电镀位置是否偏离,若素材严重变形制程无法改善,须停产。

4.端子结构造成高低电流分布不均。

4.调整电镀位置,增加搅拌效果。

5.搅拌效果不良。

5.增加搅拌效果。

6.膜厚测试位置有问题,造成误差大。

6.须重新修定测试位置。

7.选镀机构不稳定。

7.改善选镀机构。

16.镀层暗红:通常指金色泽偏暗偏红。

(1)可能发生的原因: (2)改善对策:1.镀金药水偏离。

1.重新调整电镀药水。

2.镀层粗糙,烧白再覆盖金层即变红。

2.改善镍层不良。

3.水洗水不净,造成红斑。

3.更换水洗水。

4.镀件未完全干燥,日后氧化发红。

4.检查干燥系统,确定镀件干燥,已发红的端子,可以用稀氰化物清洗。

17.界面黑线,雾线:通常在半镀锡铅层的界面有此现象。

(1)可能发生的原因: (2)改善对策:1.阴极反应太大,大量氢气泡沫浮于液面。

1.降低电流。

2.阴极搅拌不良。

2.调整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

3. 选镀高度调整不均。

3.检查选镀高度,重新修正。

4.镀槽设计不良,造成泡沫残存于镀槽液面,无法排除。

4.改善镀槽结构。

5.锡铅药水低电流区白雾。

5.修正锡铅药水至最佳槽况。

6.整流器滤波不良。

6.用示波器测量滤波度,确定滤波不良时,检修整流器。

18.焊锡不良:指锡铅镀层沾锡能力不佳。

(1)可能发生的原因: (2)改善对策:1.锡铅电镀液受到污染。

1.更换锡铅药水。

2.光泽剂过量,造成镀层碳含量过多。

2.立即作活性炭过滤,或更换药水。

3. 电镀后处理不良(酸液残存,水质不佳,盐类生成,异物附着)。

3.改善流程,改善水质4.密着不良 4.解决密着不良问题。

5.电镀时电压过高,造成镀件受热氧化,钝化 5.改善导电设备。

电镀加工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电镀加工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电镀加工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对于电子设备厂家来说,在进行电子加工活动的时候,电镀加工处理是少不的,电镀加工处理工艺中可能消失各种问题,给生产带来不便.电镀加工不平整是一个常见问题,下面来了解一下它消失的缘由:1、电镀件毛坯表面过于粗糙或不好。

过于粗糙的表面要各到优质的沉积电镀层相对更困难,特殊是一些压铸不良的产品就不能得到合格的电镀层。

一些素材表面的缺陷在电镀之前不能发觉与修复,良品率相对低些。

2、电镀加工工艺不合理或电镀时间不够。

比如塑料电镀在镀铜的时间太短电流太小,铜件电镀直上镍电镀时镀光亮镍的时间短或电流太小。

3、电镀液性能差,整平性能不好。

如光亮硫酸铜所用的材料杂质多,组成成分含量不对,所使用的光亮剂质量不好,都不能有良好的填平性能。

4、电镀件在前处理部分不良,如五金电镀件镀底铜或底镍层不良或有附着有机膜层等。

另外还会消失电镀加工渗漏的问题,无锡华友微电子有限公司在该行业已有15年的历史,已形成了肯定规模,具备肯定的加工力量,并拥有丰富的阅历,下面它给我们解析下如何防止苏州电镀加工活动中的渗漏问题。

1、严防镀液加温过高。

当镀液加温过高时,镀液会加速蒸发和分解,气雾中含有高浓度的溶质成分。

这时会严峻污染环境,尤其是酸、碱气雾,氰化物和铬雾对环境的影响和人体危害会更大。

2、严格防止镀液被排风机吸走。

当电镀加工中,排风机配备不当,镀液液位过高,这时镀液简单被吸走,在槽盖未启开之前尤为严峻,既引起环境污染,又会造成镀液损耗,消失这种状况时要准时实行措施予以解决,如降低镀液液位,调整吸风口宽度等。

3、防止镀槽、加温(冷却)管渗漏造成污染。

电镀槽或加温(冷却)管渗漏往往会造成严峻污染,其渗漏缘由随制造材料及不同镀种各有区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故障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甚至经常发生。

由于电镀生产流程长,槽液状态时刻都在变化,技术人员要做到快速、准确、高效地排除现场故障,除了需要有丰富的电镀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外,还需要通过询问操作人员和观察现场故障现象,从中查找原因,有些故障甚至需要做大量试验进一步验证,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继而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除故障,恢复正常生产。

本文根据生产实践浅析了例碱性镀锌故障的原因和排除。

故障现象描述2015 月,笔者所在电镀车间的两条挂镀锌自动生产线电镀的零件下线后有锌层起泡现象,所占比例约为50%。

随后的热震试验[(190 后室温水骤冷]发现,起泡零件的比例高达80%。

后来接到品管部反馈,在主机厂装配过程中有较多批次的零件存在大面积起泡现象。

总之,起泡故障的特征为:放个月后起泡,起泡部位分布不均匀、无规律,返镀后仍有起泡现象。

图1所示为起泡零件照镀锌层钝化后起泡现象Figure Blisteringphenomenon zinccoating after passivation 收稿日期:2015–08–13 修回日期:2015–09–11 作者简介:张小勇(1982–),男,河南南阳人,专科,工程师,长期从事碱性无氰锌酸盐镀锌及其后处理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作者联系方式:(E-mail) 79618194@。

无氰碱性镀锌故障排除6 镀前除油不彻底。

首先分析了除油液、酸洗液、镀锌液,各组分含量均在工艺范围内,未见异常。

接着检验了工件镀前除油是否彻底。

要求除油后的工件表面完全亲水,即有一层完整的水膜,而不允许有不亲水的部分或水珠。

若除油不彻底,则工件不能入电镀槽,必须重新除油。

值得注意的是,应在活化、水洗后检验除油是否彻底镀液中添加剂过量,导致镀锌层脆性大。

首先观察了起泡工件的镀锌层亮度,亮度适中。

随后查看了镀液添加剂的添加记录,询问了调整工是否有对生产线各溶液进行大调整,均未发现异常。

镀液中杂质过量,导致镀锌层内应力大。

笔者查看了最近的镀液金属杂质含量分析结果,均在控制范围内(Fe10mg/L、Pb mg/L);但有机杂质和无机非金属杂质不能进行化学分析。

随后笔者查看了车间挂镀锌生产线槽液维护保养计划预定表并询问了操作工,发现工艺规定每年冬季都应对镀液进行一次大处理,但由于车间生产任务忙,已经有年没有对镀液进行大处理了。

因此要求分厂立即停产并对镀液进行除杂处理。

措施2015 AD-CK-778,添加完毕后,依次用压控搅拌管搅拌10 min、循环泵搅拌2 关闭循环泵,镀液静置15min 以使镀液充分净化,此后不停地打捞液面的漂浮物,直至液面无明显漂用备用过滤机分别将各镀液通过空槽倒滤至各镀锌槽中,清理槽底和阳极板上的污物,再根据液位补充去离子水。

在0.2A/dm h,电解的同时不停地进行循环过滤。

过滤是为了除去镀液化学除杂后残留的悬浮颗粒。

当滤芯堵塞使压力过大时,及时更换滤芯,确保过滤效果。

循环的目的是使镀液成分均匀,确保除杂效果。

若不循环,镀液中央调控槽中的杂质将不能被电解出来,从而影响除杂效果。

电解过程中不能断电,以免工件表面的杂质又溶入镀液中。

分析调整溶液主成分,补加适量添加剂进行试镀,并采用热震试验检验镀层结合力,发现无起泡现象,产品均合格。

日常维护:对于有机杂质,应每个月用1 活性炭循环处理2次,每次的处理时间为24 h,处理槽为中央调控槽。

对于重金属杂质,应采用1 AD-CK-778处理并翻槽过滤,半年一次。

此外,每周用0.1 0.3A/dm 故障现象描述2014 年12 月,笔者所在公司电镀车间电镀的某杆件,镀后杆件两头部位有明显毛刺(见图2),比例可达98%。

某杆件镀锌层的毛刺现象Figure zinccoating stick无氰碱性镀锌故障排除6 镀液中锌阳极溶解时带入了固体杂质。

挂镀锌自动线镀液中的锌离子采用在溶锌槽中溶解0#锌锭获得,在镀锌槽配以不溶性碳素钢阳极,溶解的锌离子经过滤机过滤后用泵打到镀锌槽。

生产中并非通过电解锌获得锌离子,同一时间段内电镀的其他零件也无毛刺现象,由此排除了锌阳极溶解时带入了固体杂质。

镀锌过程中电流过大,造成高电流密度区有烧焦。

该件已经批量生产过,以前无毛刺现象,由此判定不是镀锌电流过大造成的。

该件基体有磁性。

随机取下一根镀后表面有毛刺的杆件,当把挖耳勺靠近有毛刺的部位时,挖耳勺明显向有毛刺的部位靠近。

由此判定该杆件镀后表面有毛刺的主要原因是:该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使基体带有磁性。

众所周知,在电镀过程中磁场会影响电场,最终导致镀后有明显的毛刺现象。

措施随后将该批次杆件用消磁器去磁后再次电镀,毛刺现象消失,见图3。

采取措施后的某杆件镀锌层外观Figure zinccoating stickafter taking corresponding measures 故障现象描述2014 年12 月,作者所在公司电镀的某锁扣部件(锁销和锁板经冷铆或热铆成型所得)镀锌层经三价铬黑色钝化后外观合格,但单件用塑料袋包装并在成品库房放置数日后发到客户手中,立即遭到客户投诉,该锁扣部件的锁板外观正常,仅锁销有白色斑点状腐蚀产物(见图4),将该件整批次退回。

某锁扣部件的锁销处镀锌层三价铬黑色钝化后泛白现象Figure zinccoating lockpin lockcatch after trivalent chromium black passivation 该锁扣部件镀锌后三价铬黑色钝化抗腐蚀能力差。

同一时间段内生产的其他三价铬黑色钝化镀件没有出现白色腐蚀产物,并且该锁扣部件仅锁销部位有白色腐蚀产物,锁板没有。

因此排除了三价铬黑色钝化液的问题。

该批次锁扣部件的锁销基体材质不良,使电镀过程中溶液夹杂,镀后放置一段时间后镀液渗出,腐蚀了钝化膜,形成白色腐蚀产物。

将外观泛白的镀件退镀后,用放大镜观察锁销,发现锁销表面有明显的裂纹。

于是通过协商将该批次零件发到襄樊普士利外协进行电镀,发现放置数日后,锁销依旧有白色斑点腐蚀产物。

最终判定该锁扣部件的锁销材质不佳,在机械加工折弯成型过程中材料表面已经有了裂纹或气孔,镀前肉眼很难观察出来,电镀过程中碱性镀液渗入裂纹内部,导致镀后放置数日就有碱性镀液渗出,腐蚀了钝化膜和金属镀层,最终形成斑点状白色腐蚀产物。

这种现象在电镀术语上,称为泛点或渗点措施原材料不良会使工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存在缺陷(如基体的气孔、裂纹),要想获得较好的电镀层比较困难。

往往在经过一定时间后,电镀液渗出,工件表面就出现白色的斑点状腐蚀产物。

该疵病不可避免,只能从原材料上改进,方能杜绝镀后工件泛白现象。

改用其他批原材料作为该锁扣部件的锁销,电镀后放置1 个月也未见表面泛白现象,见图5。

某锁扣部件更换锁销材质后镀锌层外观Figure zinccoating lockcatch after changing substratematerial 故障现象描述2012 镀层军绿色钝化后钝化膜发雾,白色钝化、彩色钝化、黑色钝化后膜层比1#碱性锌酸盐镀液所得镀层的亮度差,偶尔有镀层起泡现象。

2#碱锌主成分异常。

对2#碱锌镀液取样滴定化验可知,镀液中主成分ZnO、NaOH的含量分别为11.7 和127g/L,均在工艺范围内,判定不是主成分异常引起。

2#碱性添加剂不足。

按照添加剂产品说明书补加了适量光亮剂和低区走位剂,故障现象仍没有改善,由此判定不是添加剂不足引起。

23C,电流密度1.8 A/dm 50min,都在工艺规定范围内。

铜、铅重金属杂质污染了2#碱锌镀液。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钝化膜发雾的程度随生产的进行越来越严重,疑似杂质越来越多。

只能初步判定是2#碱锌积累的铜、铅等重金属过量,导致军绿色钝化后钝化膜发雾。

取样分析化验了1#、2#镀液中Fe碱性镀锌溶液中重金属杂质的化学分析结果Table chemicalanalysis heavymetal impurities alkalinezinc plating baths 重金属杂质离子(mg/L)工艺允许含量/ (mg/L) 结果1 结果2 结果1 结果2 Fe 3.453.45 4.16 4.17 10 Pb 0.760.78 0.97 0.95 1.031.04 5.85 7.36 中可以看出,2#碱性镀锌电解液中金属铜离子已经大于2mg/L,超出了工艺范围,并且呈上升趋势。

2#碱锌铜离子超标是否由化工原料(氢氧化钠和锌锭)杂质含量较高造成的呢?笔者通过一线操作工了解到2#碱性所用的氢氧化钠和锌锭是同一个厂家的,氢氧化钠用的是分析纯的,锌锭用的是0#锌锭,纯度都较高,因此排除了原材料的问题。

那么金属铜杂质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越来越多呢?铜杂质的主要来源有导电棒、导电极座、挂具铜钩、阳极板的导电铜钩、铜钩中产生的铜绿或铜粉掉入镀槽中,也可能是由电镀挂具掉入镀槽没有及时取出造成的。

导电棒、导电极座、铜钩中产生的铜绿或铜粉掉入镀槽中的可能性较小,并且相同的条件下1#碱锌没有问题。

2#碱锌中的铜离子含量在不断上升,疑似带有铜钩的挂具或阳极板落入镀液所致。

因此推测带铜钩的碳素钢无氰碱性镀锌故障排除6 块带有铜钩的碳素钢阳极板。

因此确定导致本次军绿色钝化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带有导电铜钩的碳素钢阳极板落入2#碱锌镀液中。

措施对于碱性镀锌而言,不论在酸洗液还是镀锌液中,铜、铅、铁等重金属离子属于有害杂质。

在酸洗液中带入金属铜离子,将导致镀层结合力不牢,镀后立即起泡或放置数日、数周后起泡;镀液中的铜、铅离子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使镀锌层发白,出光后发黑,钝化膜亮度差,甚至无光泽。

采取如下措施解决该故障:在充分搅拌镀液情况下(用压缩空气剧烈搅拌),缓慢加入AD-CK778碱锌除杂剂,待加完后继续搅拌30 min,停10 20min,再充分搅拌30 min,以便使净化效果充分,随后不停地捞去漂浮于液面的赃物,直至无明显漂浮物为止。

再循环过滤镀液,滤出沉淀,最后用0.2 A/dm 的小电流电解处理8 h。

取样分析金属杂质含量,结果列于表2。

除杂后2#碱性镀锌溶液中重金属杂质的化学分析结果Table chemicalanalysis heavymetal impurities No.2alkaline zinc plating bath after treatment 重金属杂质离子(mg/L)处理前处理后Fe 4.170.23 Pb 0.950.06 Cu 7.360.11 补加少量添加剂试镀,2#碱锌层军绿色钝化、银白钝化、彩钝、黑钝所得钝化膜均与1#碱锌相同,故障排除。

故障现象描述2015 月,某精冲件电镀后,局部锌层沉积在氧化皮上,如图6所示。

Beforestripping Afterstripping 某精冲件镀锌层不合格现象Figure Unqualifiedzinc coating preciselypunched part 电镀过程中氧化皮未除干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