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金属硫化物矿野外鉴定的特征及方法

合集下载

红格钒钛磁铁矿中硫化物的矿物学特征研究

红格钒钛磁铁矿中硫化物的矿物学特征研究

红格钒钛磁铁矿中硫化物的矿物学特征研究红格钒钛磁铁矿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它是锐钛矿类矿物的一种。

它由稀土氧化物和钒钛氧化物分子组成,其中还包含大量硫化物。

在这类矿物中,硫化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了解硫化物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对红格钒钛磁铁矿的研究。

一般来说,硫化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强烈的外观颜色,具有特殊的臭味,且具有高度的结晶性,可以晶体形成。

在红格钒钛磁铁矿中,硫化物的结晶方式以柱状、棱柱状和球形为主,外观有黄色或棕色颗粒,有非常浓烈的硫化气味,有微量的斑点。

红格钒钛磁铁矿中硫化物的矿物学特征包括比重、硬度、褐变性、光学性质、电性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

比重为2.8,硬度为2-3,褐变性特别明显。

在外表上,它们具有黄褐色的体质,并且在热气流中也有褐变的特性,表明它们的结构具有稳定性。

它们的透射率也较高,表明其可以吸收许多光线,使原有物质的形象更清晰。

从电性质上看,红格钒钛磁铁矿中硫化物属于导电电负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经过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研究,我们发现,硫化物以相对较高的角度分布在红格钒钛磁铁矿内,并且透射率有所增加,这些特性可以作为标志性特征,为红格钒钛磁铁矿的定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对红格钒钛磁铁矿中硫化物的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类资源以及其中硫化物的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更好的利用方式。

总之,红格钒钛磁铁矿中硫化物的矿物学特征研究可以更好地提高我们对该类矿物的理解,为可持续利用红格钒钛磁铁矿的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除了上述研究,红格钒钛磁铁矿中硫化物的矿物学特征也可以从生态学和化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例如,研究硫化物的生物效应。

硫化物是一类重要的重金属元素,它不仅可以污染环境,还可以影响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健康。

另外,对硫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结构也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提高对它的理解。

由此可见,红格钒钛磁铁矿中硫化物的矿物学特征研究对于了解这类资源,提高它们的可持续利用价值,以及防止资源的污染和损害,都具有重大意义。

常见重要矿物的鉴定特征

常见重要矿物的鉴定特征

常见重要矿物的鉴定特征自然金:多为分散的粒状,或不规则的树枝状集合体。

金黄色,随其成分中含银量的增高则渐变为淡黄色。

条痕与颜色相同。

有强烈的金属光泽。

硬度2.5~3,具强延展性,可以锤成金箔。

纯金的比重为19.3,导电性良好,化学性能良好,除溶于王水外,不溶于任何酸类。

熔点1062℃。

用于货币,制造精密仪器及装饰品。

主要产于石英脉中,自然金常富集成沙金矿床。

金刚石:晶形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较少呈立方体,而大多数呈圆粒或碎粒状产出。

无色透明或带有蓝、黄、褐和黑色。

标准金刚光泽。

具强色散性。

硬度10,性脆。

比重3.50~3.52,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发生黄、绿、紫荧光。

用于精密及特种切削工具,制造金属钢丝的拉模、钻头及贵重的宝石。

金刚石常产于超基性岩的金伯利岩(即角砾云母橄榄岩)中。

当含金刚石的岩石遭风化后,可形成金刚石砂矿。

石墨:常呈鳞片状、块状或土状集合体。

颜色和条痕均为黑色。

半金属光泽。

极软,硬度1~2,有滑感,易污手。

比重2.21~2.26。

由于其熔点高、抗腐蚀、不溶于酸等特性,可用于整理冶炼用的高温坩埚。

具滑感,可作为机械工业的润滑剂。

导电性好,又可整理电极等。

高碳石墨可做原子能反应堆中的中子减速剂及国防工业应用。

石墨在沉积变质成因的岩系中分布最广,系富含有机质或碳质的沉积岩受区域变质作用而成。

高岭石:常呈土状、粉末状、鳞片状。

纯净者颜色白,如含杂质,则染成浅黄、浅灰、浅红、浅绿、浅褐等色。

蜡状光泽。

硬度极低,1~3度。

比重2.6。

吸水性强,舌舔有黏性。

为陶瓷、造纸、橡胶等重要化工原料。

高岭石的来源,有黏土沉积形成,有长石、霞石等风化而成。

磷灰石:单晶体为六方柱状或厚板状,集合体为块状、粒状、结核状。

其颜色因成因而异,纯净者无色或白色,但少见。

一般呈黄绿色,亦有灰、绿、褐、蓝、紫等色。

油脂光泽。

磷灰石主要用于制造磷肥以及化学工业上的各种磷盐和磷酸。

海相沉积成因者形成胶磷矿,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手标本上常见矿物鉴定方法

手标本上常见矿物鉴定方法

手标本上常见矿物特征一、手标本上观察矿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矿物的形态(1)矿物单体形态一向伸长型——呈针状、柱状晶形二向延长型——呈片状、板状晶形三向等长型——呈粒状或等轴状晶形(2)矿物集合体形态一向伸长型——晶簇状、纤维状、放射状、束状、毛发状、柱状二向延长型——片状、鳞片状、板状三向等长形——粒状2、矿物的物理性质(1)颜色:是矿物吸收可见光后所呈现的色调。

(2)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3)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波的能力。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

(4)透明度:指矿物可以透过可见光的程度。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5)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指甲 2.5 铜针 3 钢针 5.5 玻璃5-5.5在野外工作及室内实习中,常用小刀(硬度5.5)、指甲(硬度2.5)代替硬度计,将硬度大致分为三级:低(小于2.5)中等(2.5-5.5)高(大于5.5)(6)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解理可分为五级: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7)断口:矿物受敲击后沿任意方向裂开成凹凸不平的断面。

二、常见矿物鉴定特征1.萤石(Fluorite)又称氟石CaF2【晶体结构】等轴晶系;【形态】晶体常呈立方体,其次为八面体,少数有菱形十二面体。

集合体呈晶粒状、块状、球粒状,偶尔见土状块体。

【物理性质】颜色多样,有无色、白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紫黑色及黑色,加热时,可退色;玻璃光泽。

解理完全。

硬度4。

2.石榴石(Garnet)【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形态】常呈完好晶形,菱形十二面体晶面上常有平行四边形长对角线的聚形纹。

集合体常为致密粒状或致密块状。

【物理性质】颜色多样;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无解理,硬度6.5~7.5(小刀刻不动)。

矿床学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表生分带

矿床学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表生分带

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表生分带因)分带图
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分
化物, 构成“矿帽”
4)3,H2SO4 对该带发
乎全部溶解带走,仅
如石英、重晶石等
关,原来水下的次生
,金属含量增高。

液,当渗透到潜水面
生硫化物的方式形成
量大幅度提高。



形成条件形成作用 气候:控制了温度和湿度,发育
的氧化带要求温暖、潮湿的气候条
件。

地形:切割不得太大,剥蚀速
度不得大于氧化速度,丘陵地区有
利于氧化带的形成。

地下水位:地
下水面上升,氧化带变薄(沉溺氧
化带);反之,氧化带变厚。

地下
水位地下水面缓慢持续下降有利于
氧化带的形成
要有一个很发育的氧化带;氧化带中要缺少沉淀剂(如碳酸盐矿物等);原生矿物中要有大量的黄铁矿或易被交代的硫化物交代原则(休曼规则/休曼序列)金属硫酸盐溶液交代原生硫化物矿物,是按一定顺序(元素亲硫性由强至弱的顺序)进行
形成后处于密闭的还原条件(水
下)成矿作用。

野外矿物鉴定

野外矿物鉴定

野外矿物鉴定及简易分析矿物的野外鉴定是寻找有用矿产和识别岩石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技术。

矿物的野外鉴定主要是根据矿物的条痕、颜色、硬度及解理等外表特征,首先按矿物的条痕(即矿物粉末的颜色〉划分大类,另外在每一类中或以颜色、或以硬度再进行划分,更次一级划分的根据则视矿物的特征而定。

现对条痕、颜色、解理等特征观察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简要的说明。

1 .条痕即矿物粉末的颜色。

对于硬度不大的矿物,在瓷板上划出粉末后,即可观察其条痕色;如遇到矿物硬度较大(如在6、7以上)或无瓷板时,可把矿物轧成粉末,在白纸上观察其颜色即可。

矿物的条痕与透明度、光泽有相互的关系;条痕为无色或白色者,为透明矿物,多数属玻璃光泽,少部分属金刚光泽;条痕为黑色者,为不透明矿物,多数属金属光泽,少部分属半金属光泽;条痕为彩色(浅彩或深彩色)者,多数为半透明矿物,属金刚或半金属光泽。

所以正确观察条痕的颜色对于判断矿物的光泽及透明度均会有所帮助。

因为矿物的条痕比较稳定,也比较容易准确描述,而矿物的光泽常常可能因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矿物表面风化作用,矿物由细小单体聚合而成等〉而变暗,不易统一描述,所以本鉴定表首先采用条痕作划分大类的根据。

有些呈强金属光泽的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等),因它们均具良好的延展性,所以在瓷板上划条痕时不易立刻划出它们的粉末,而是呈薄片附在瓷板上,故观察者看到的只是它们的薄片颜色,并非粉末的颜色(如自然金呈金黄色,自然铜呈铜黄色,自然银呈银白色等),如果把这些薄片再继续摩擦几下,则立即能呈现黑色粉末。

本鉴定表中有时提出“摩擦条痕”这就是指把条痕再用干净的玻璃棒或瓷板等继续摩擦几下,这样可使粉末更细,此时某些矿物的条痕色要发生变化,藉此有助于区别某些相似矿物(如石墨与辉钼矿;辉锑矿与辉铋矿等)。

2.颜色这里只着重说明具金属光泽的(包括部分半金属光泽)矿物颜色描述时应注意的事项。

具金属光泽的矿物,其颜色的描述常常同时体现出其金属光泽的特征。

常见矿物识别打印

常见矿物识别打印

常见矿物的识别一、硫化物类方铅矿(PbS):完好晶体常呈立方体,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

铅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

硬度2-3。

比重7.4~7.6 。

有三组立方体完全解理,性脆。

鉴定特征:具三组正交的立方体完全解理,比重大,可以与其他铅灰色矿物,如辉锑矿、辉钼矿等区别。

闪锌矿(ZnS):晶体呈四面体(极少见),常呈粒状、块状集合体。

随着含铁(Fe2+)量的增高,颜色由无色——浅黄——褐黄——黄褐——棕黑色;条痕由白色到褐色;光泽由树脂光泽——半金属光泽。

硬度3.5~4,比重2.9~4.2。

有六组完全解理(多面闪光)。

鉴定特征:条痕比颜色浅,六组完全解理,较小的硬度,可与黑钨矿、锡石等区别。

辉锑矿(Sb2S3):晶形常呈斜方柱形长柱状、针状。

柱面上具有纵纹。

集合体一般为束状、柱状、针状、放射状,少数为柱状晶簇。

铅灰色,条痕黑色。

金属光泽。

硬度2~2.5,比重4.51~4.66。

一组柱面解理完全,解理面上常有横纹。

鉴定特征:根据柱状晶形、一组解理及解理面上常有横纹,与方铅矿区别。

黄铜矿(CuFeS2):完全晶形极少见,常呈粒状,致密块状集合体。

铜黄色,表面有时见蓝、紫、褐色等斑杂锖色(假色)。

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

硬度3.5~4,比重4.1~4.3。

性脆,无解理,断口参差状。

鉴定特征:黄铜矿与无晶形的黄铁矿,可根据黄铜矿新鲜面颜色深和较低的硬度来区别。

黄铁矿(FeS2):晶形常呈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常具有三组互相垂直的晶面条纹。

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

浅铜黄色,表面常有黄褐色的锖色(假色)。

条痕绿黑或褐黑色,金属光泽。

硬度6~6.5,比重4.9~5.2。

性脆,无解理。

鉴定特征:根据完全的晶形和晶面条纹,浅铜黄色,较大的硬度,可与黄铜矿区别。

口决:黄铜黄铁似兄弟,金黄浅黄真美丽;条痕色黑皆性脆,金光闪闪多威仪。

刀子面前显高低,黄铜屈服铁无异;风化面上露本性,黄铁变褐铜生绿。

二、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类石英SiO2:石英是以SiO2为成分的一族矿物的统称。

常见矿物的识别特征

常见矿物的识别特征
5.5-6.5
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
无解理,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
强磁性,是重要的铁矿石之一
石膏
白色至无色,有时因杂质而带灰色、红色等
丝绢光泽至玻璃光泽
2
晶体常呈板状、纤维状
三组完全解理
遇水易软化
长石
肉红色、白色、灰色等
玻璃光泽至珍珠光泽
6-6.5
板状、柱状或粒状
两组解理
常见的造岩矿物,有多种变种
常见矿物的识别特征
矿物名称
颜色
光泽
硬度(莫氏)
晶体形态
解理/断口
特殊性质
石英
无色至各种颜色(常见透明、白色、灰色、紫色)
玻璃光泽
7
六方柱状或粒状
无解理,贝壳பைடு நூலகம்断口
压电性、良好的光学性质
方解石
白色、灰色、黄色、棕色等
玻璃光泽至珍珠光泽
3
菱面体或复三方偏三角面体
三组完全解理
遇酸冒泡(碳酸盐性质)
白云石
白色、灰色、浅黄色等
玻璃光泽至珍珠光泽
3.5-4
菱面体
三组中等解理
与方解石相似,但硬度稍大
赤铁矿
红色至暗红色
半金属光泽至无光泽
5.5-6.5
片状、块状
无解理,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
重要的铁矿石之一
黄铁矿
金黄色至黄铜色
金属光泽
6-6.5
五角十二面体或立方体
无解理,参差状断口
常见的硫化物矿物,俗称“愚人金”
磁铁矿
黑色或暗棕色
金属光泽

几种常见矿物的现场鉴定方法

几种常见矿物的现场鉴定方法

几种常见矿物的现场鉴定方法
常见矿物的现场鉴定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观察性质:这是最常见的、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通过观察矿物的外观、颜色、光泽、硬度、比重、断口等性质来进行初步鉴定。

例如,石英通常具有玻璃光泽,硬度较高,韧度较低,比重约为
2.65 g/cm³,是深层火成岩中最常见的矿物之一
2.磁性测试:一些矿物具有磁性,可以通过将其与磁铁接触来检查其磁性。

铁矿石是最常见的磁性矿物之一,具有很强的磁性。

3.酸碱性测试:一些矿物具有酸碱性,可以通过将其与酸或碱进行反应来进行鉴定。

例如,方解石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说明它具有酸性。

4.光学检查:光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矿物鉴定方法。

利用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双折射性、择偏性、偏光特性等,可以确定矿物的种类。

例如,石英是一种正交光矿物,具有明显的双折射现象。

5.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一种精确的鉴定方法,可以通过对矿物进行化学反应和测定来确定其化学组成。

化学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滴定法、电解分析、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化学分析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方法,现场鉴定矿物还可以使用热性质测试、研针测试、熔融试验、放射性测试等方法。

总之,正确鉴定矿物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并根据不同矿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鉴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硫化物矿 野外鉴定的特征及方法
报告人 沙里飞 2012年2月13日
★ 出发点 ★ 野外矿物鉴定的指标 ★ 常见硫化物矿的基本特征及相 似矿的比较鉴定
岩矿的鉴定是野外工作的难题,但 如果掌握了矿物的基本特征,抓准矿物 自身独有的特性,将易混淆矿物分类, 进行比较鉴定,求同存异的方法,将很 大程度上增强野外工作获得第一手资料 的准确性。 本报告以常见的硫化物矿为例,根 据矿物的颜色的相似性,将其分为两组, 进行比较鉴定。
野外矿物鉴定的指标
一,颜色:对不同光波选择吸收和反射的结果
二,晶形(矿物形态):包括晶体形状、结晶习
性、晶体的大小及晶面花纹等
三,光泽:矿物表面可见光反射的能力(矿物的
抛光面上)(金属、非金属(玻璃、金刚光泽、珍
珠、油脂、丝绢、蜡状))
四,条痕:矿物在无釉白色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 的粉末痕迹(金属矿物)
辉铜矿(Cu2S)
颜色:铅灰色(新鲜面),黑色常带锖色(风化面); 条痕:暗灰色; 光泽:金属光泽; 断口:贝壳状; 集合体:致密块状、粉末状(烟灰状); 晶形:柱状或厚板状,晶体少见; 解理:一组不完全; 硬度:2.5-3; 相对密度:5.5-5.8; 成因及产状:内生-富铜贫硫的晚期热液矿床,与斑铜矿共生; 表生-见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下部。 鉴定特征:铅灰色,硬度小,弱延展性,小刀刻划可留下光 亮沟痕。常与其它铜矿物共生或伴生。焰色反应:蓝绿色; 溶于HNO3,呈绿色,小刀置其中可镀铜。
第二组: 黄铜矿、黄铁矿、白铁矿
黄铜矿(CuFeS2)
颜色: 黄铜黄色(新鲜面),蓝、紫褐色的斑状锖色(风化面); 条痕:绿黑色; 光泽:金属光泽; 集合体:致密块状或分散颗粒状(多见),脉状(少见); 晶形:晶体较少见,常见:四方四面体、四方双锥,少见:四方偏三角面 体; 解理:两组不完全; 硬度:3-4; 相对密度:4.1-4.3; 成因及产状:岩浆型,产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中, 与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密切共生。接触交代型,与磁铁矿、黄铁矿、磁黄 铁矿等共生;亦可与毒砂或方铅矿、闪锌矿等共生。热液型,常呈中温热 液充填或交代脉状,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斑铜矿、辉钼矿及方解 石、石英等共生。在地表风化条件下遭受氧化后形成CuSO4和FeSO4,遇石 灰岩形成孔雀石、蓝铜矿或褐铁矿铁帽;在次生富集带则转变为斑铜矿和 辉铜矿,可作找矿标志。 鉴定特征:其致密块体有时与黄铁矿相似,可以其较深的黄铜黄色及较低 的硬度相区别。以其脆性与自然金(强延展性)区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辉银矿(Cu2S)
颜色:铅灰色→铁黑色; 条痕:亮铅灰色; 光泽:金属光泽(新鲜面),暗淡无光(风化面) ; 断口:贝壳状; 集合体:浸染状、细脉状、被膜状、网状、树枝状、 毛发状及致密块状; 晶形:完好晶形少见,呈立方体和八面体聚形; 解理:两组不完全; 硬度:2-2.5; 相对密度:7.2-7.4; 成因及产状:内生-中低温热液矿床,常与自然银等银 矿物共生;外生-广泛分布于含银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 鉴定特征:铅灰色,相对密度大,弱延展性。常与自 然银等银矿物共生。于HNO3分解再加HCl → AgCl(白色 沉淀)。
白铁矿(FeS2)
颜色: 淡黄铜色(微带浅灰或浅绿色调 ),新鲜面近于锡白色; 条痕:暗灰绿色; 光泽:金属光泽; 集合体:结核状、肾状、钟乳状、皮壳状,可与黄铁矿、磁黄铁 矿规则连生; 晶形:斜方双锥晶类,板状(常见)、双锥状,短柱状、矛头状, 可出现鸡冠状连生体; 解理:一组不完全; 硬度:6-6.5; 相对密度:4.85-4.9; 成因及产状:在自然界的分布远较黄铁矿少,并且不形成大量的 聚积;是FeS2的不稳定变体,高于350℃即转变为黄铁矿。热液矿床 中,往往是晚期低温成矿阶段的产物,常与黄铁矿、黄铜矿、闪 锌矿、方铅矿等共生; 鉴定特征:白铁矿和黄铁矿不同之处,—是具有鸡冠状的晶形, 二是颜色比较淡白,三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光性的非均质性与黄 铁矿相区别。
辉钼矿(MoS2)
颜色: 铅灰色; 条痕:亮灰色(素瓷板),黄绿色(涂釉瓷板); 光泽:金属光泽; 断口:贝壳状; 集合体:片状或鳞片状(常见),细小颗粒状(少见); 晶形:六方板状、片状(常见),琵琶桶形的短柱状(少 见); 解理:一组极完全; 硬度:1-1.5; 相对密度:4.7-5.0; 成因及产状:主要是高、中温热液成因的,其矿床与酸性 岩在成因上有关;最重要的钼矿床为斑岩钼矿;与锡石、黑 钨矿、辉铋矿、毒砂等共生或与柘榴石、透辉石、绿帘石、 白钨矿等共生。 鉴定特征:铅灰色,黄绿色(涂釉瓷板)条痕,金属光泽比 石墨强,相对密度较大,可与石墨区分。呈片状,一组极完 全解理可与方铅矿、辉锑矿等区分。
谢谢大家!
方铅矿(PbS)
颜色:铅灰色; 条痕:黑色; 光泽:强金属光泽; 集合体:粒状或致密块状; 晶形:立方体(高温热液),八面体(低温热液); 解理:三组完全解理(互相垂直); 硬度:2-3; 相对密度:7.4-7.6; 成因及产状:主要为岩浆期后作用的产物。在接触交代矿床 中,常与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共 生。在中、低温热液矿床中,与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 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等共生。在氧化带不稳定,易转变为 铅矾、白铅矿等矿物; 鉴定特征:铅灰色,黑色条痕、立方体完全解理、硬度小, 相对密度大。溶于HNO3 → PbSO4(白色沉淀)
五,硬度: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摩氏硬度) , 六,解理:在外力打击下总是沿一定结晶方向列成 平面的固有特性 七,断口(贝壳、锯齿、参差) 八,比重(相对密度) 九,化学反应
第一组: 闪锌矿、方铅矿、辉铜矿、 辉银矿、辉钼矿、辉锑矿
闪锌矿(ZnS)
颜色:无色→浅黄、棕褐→黑色(与Fe的含量有关); 条痕:白色→褐色; 光泽:松脂光泽→半金属光泽; 断口:不平坦; 集合体:粒状(常见),葡萄状、同心圆状(偶见); 晶形:粒状; 解理:六组完全解理; 硬度:3.5-4; 相对密度:3.9-4.2; 成因及产状:常与方铅矿密切共生,故产状与方铅矿相同, 主要产于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及中、低温热液矿床中; 鉴定特征:颜色变化大,可据晶形、多组解理、硬度小鉴 别。
黄铁矿(FeS2)
颜色: 浅黄铜黄色,常具有黄褐色的锖色; 条痕:绿黑或褐色; 光泽:强金属光泽; 集合体:粒状、致密块状、浸染状、球状或草莓状; 晶形:晶体完好,常呈立方体(三组垂直的条纹)和五角十二面体(聚 形纹),较少为八面体晶形; 解理:两组极不完全; 硬度:6-6.5; 相对密度:4.9-5.2; 成因及产状: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在岩浆岩中,黄铁矿 呈细小浸染状,为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产物。接触交代矿床中,黄铁矿 常与其它硫化物共生,形成于热液作用后期阶段。在热液矿床中,黄铁 矿与其它硫化物、氧化物、石英等共生;有时形成黄铁矿的巨大堆积。 在沉积岩、煤系及沉积矿床中,黄铁矿呈团块、结核或透镜体产出。在 变质岩中,黄铁矿往往是变质作用的新生产物。 鉴定特征:晶形完好,晶面有条纹,致密块状者与黄铜矿相似,但据其 浅黄铜黄色,硬度大,可与之区别。
辉锑矿(Sb2S3)
颜色: 铅灰色或钢灰色,常有蓝色的锖色(表面); 条痕:灰黑色; 光泽:金属光泽; 集合体:柱状、针状、束状、放射状集合体,柱状晶族; 晶形:晶体常见,形态特征鲜明,单晶具有锥面的长柱状 或针状,柱面具明显的纵纹; 解理:一组完全,解理面上常有横纹(聚片双晶纹); 硬度:2-2.5; 相对密度:4.51-4.66; 成因及产状:见于中低温的热液矿床中,主要富集于基本 上由辉锑矿单矿物组成的石英脉或碳酸盐矿层中; 鉴定特征:铅灰色,柱状晶形,解理面上有横纹,易溶, 对于细粒的块体,滴KOH于其上,立刻呈现黄色,随后变 成 橘红色,以此区别与其类似的氧化物;辉锑矿,可以 从晶形,条纹,完全解理,颜色和条痕当中,鉴定出来; 它和方铅矿有时看来颇为类似,但是比方铅矿轻,晶形亦 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