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从不同的方向看图形》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4节从不同方向看教学设计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2、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谢形状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
3、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种形状图。
难点:根据从上面看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从正面看与从左面看的形状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内容:每位同学课前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模型;目的:准备操作正方体模型,以便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一首苏东坡的诗表现了观察庐山的几种方式: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身处山中看,也说明了观察物体是有讲究的,《从不同方向看》这节课就是学习和研究观察物体的数学方法。
从而引出课题《从不同方向看》。
目的: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同时引入课题.二、观察实物、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6页图1-17四幅图,回答分别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同样的物体,为什么看到的不是一样的呢?揭示课题《从不同方向看》。
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通常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
在教师引导下得出三种形状图。
目的: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活动),让学生逐步感受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不一样,逐步得到从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所看到的三种形状图的概念。
2、想想练练、巩固提高活动1:画出下面几何体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所看到的形状图。
目的:学以致用,感受不同的方向观察几何体的不同性。
注意事项与效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思考片刻,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描述出为什么是这样的,然后教师可以展示课件,让学生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七年级上册数学《《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说课

绵阳中学育才学校数学优秀课展评活动《从不同方向看物体》(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1)知识层面: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三视图的基本概念都是几何基础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是后续学习其他几何的基础。
(2)能力层面:小学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具备简单的动手操作、识图作图,想象能力。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初步能力。
(3)情感层面:本节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基本的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并且在七年级第四章第一节感受了基本的立体图形,比如柱体,锥体等,具备了用平面图形去研究立体图形的知识基础。
●认知水平与能力: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简单图形的认识,和前一节丰富的图形世界学习,具备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画图、制作模型的操作技能,以及初步观察、归纳的经验。
●任教班级学生特点:我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学习很踏实,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师徒之间互帮互助,师傅尽心尽责为徒弟讲解难题、小组之间团结互助。
三、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2)在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3)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情感与态度:(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2)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3)体会到在生活中我们也应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去看待一件事物,分析一件事情。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配套教学教案4.1.1第2课时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全新修订版教学设计
(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
老师的必备资料
家长的帮教助手
学生的课堂再现
人教版(RJ)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2课时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
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
2.会由展开图联想对应的立体图形形状.
教学重点:
1.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立体图形.
2.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
形.
教学难点:
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
平面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1.学生阅读课本P117,图4.1-6及以上相关内容,理解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意义和用途.
2.练习:课本P121第4题.
3.小结: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方法.
4.小组合作探究P117图4.1-7.
问题:(1)从正面看,有几层?每一层分别有几个正方形?
(2)从上面看,有几个正方形,这些正方形是怎样排列的?
(3)从左面看,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正方形?
(4)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该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5.能力提升练习:
(1)由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
画出从左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
(2)由相同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本课时难度较小,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起到引导、点拨、评价的作用.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课题
第2课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能识别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
数学思考
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发展空间思维.
教
学
目
标
问题解决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能力;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图4-1-35图4-1-36
2.观察图4-1-37的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图4-1-38的立体图形得到的?
图4-1-37图4-1-38
3.如图4-1-39①是一个倒扣的碗,从图②中选出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它得到的图形.
图4-1-39
布置作业:教材P118练习第1题.
利用典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
图4-1-30
图4-1-31
例2如图4-1-31是由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那么这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C)
图4-1-32
【拓展提升】
例3小明从正面观察如图4-1-33所示的物体,看到的是(C)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课题第2课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识别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数学思考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发展空间思维.教学目标问题解决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能力;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情感态度通过创设情景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体会观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识别从不同的方向看简单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识别从不同方向看两个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体和多个小正方体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图4-1-28内容:课件展示《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题:1.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苏东坡从不同角度对庐山进行了仔细观察,那他从哪些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观察呢?2.诗中隐含着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从不同方向看山可看到“峰”,看到“岭”,那么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又能看到什么呢?你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题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处理方式:展示《题西林壁》时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可以教师给出两句,让学生接另外两句.跨越学科界限,让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中的“美”.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一、探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图4-1-29(1)图①从正面看是________形,从左面看是________形,从上面看是________形.(2)图②从正面看是________形,从左面看是________形,从上面看是________形.二、合作交流(1)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在各小组的桌子前面按顺序分别摆放圆锥、四棱锥的纸模型和正方体及乒乓球实物模型.让学生思考从不同方向可能看到什么图形?(2)识别从不同方向看正方体和圆锥、四棱锥和球得到的图形.教师板演画出从不同方向看正方体和圆锥、四棱锥和球得到的图形,让学生识别.小组内的同学思考交流每个人看到的平面图形是否一样.(3)每一组用4盒粉笔盒设计简单组合体(模仿老师在讲台上设计好的模型),放在小组的桌子前端,各小组学生统一站在桌后面观察,通过观察,从教师画出的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图形,小组内比较、交流、讨论各自所看到的图形是否一样.如果时间允许,可变动其中一个粉笔盒,再练一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巡视各小组的情况,帮助学生解疑.视学生情况,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要求画出标准的图形,能画出示意图即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从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看几何体.通过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并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应用举例】例1下列几何体中,同一个几何体的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与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同的是(C)图4-1-30图4-1-31例2如图4-1-31是由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那么这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C)图4-1-32【拓展提升】例3小明从正面观察如图4-1-33所示的物体,看到的是(C)图4-1-33图4-1-34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讨论,并发表意见,领会从不同的方向看得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识别从不同方向看两个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表现创造机会.【当堂训练】1.下面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堆成的几何体,指出图4-1-35的平面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此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图4-1-35 图4-1-362.观察图4-1-37的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图4-1-38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4-1-37图4-1-383.如图4-1-39①是一个倒扣的碗,从图②中选出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它得到的图形.图4-1-39布置作业:教材P118练习第1题.利用典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知识网络】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通过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中的“美”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②[讲授效果反思]由观察实物得到的直观感受作为基础,再引导学生想象、验证自己的结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③[师生互动反思]本课时难度较小,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起到引导、点拨、评价的作用.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更进一步提升._____________。
4.1.1折叠、展开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中的4.1.1节“折叠、展开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折叠: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等简单立体图形的折叠方法,并理解其展开图形的特征。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围绕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这表明,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对于他们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教学难点,要设计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认为这些立体图形的折叠和展开在哪些场合下最有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3)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举例:在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忘记使用正确的公式或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难点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实际操作、示例讲解、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学会用简单的几何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举例: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让学生能够用“有几个面、面的形状和大小”等几何语言进行描述。
初中数学《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教案

初中数学《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教案
初中数学《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教案
4.3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体会物体三视图的合理性;
3、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渗透多侧面观察分析的思维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逐渐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难点:能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教法学法:
①发现式教学法②动手实践与思考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到的平面图形,并在小组内交流验证,看谁画的图最标准.而后,全班同学根据某小组画的三视图来组合立体图形.
四、小结与反思:
1.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节课数学知识对平时的学习生活有何作用?
五、练习与作业:
1.能力作业:画出我校教学楼的三视图(以面向南为“从正面看”),或者画出你家的房屋(或设计)的平面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第四章》 4.1.2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设计

4.1.2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2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内容包括:能识别简单物体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知道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在认识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后,教材安排了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在本节中,学生只要能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说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简单立体图形以及他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即可,对由视图想象出立体图形本章不作要求.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几何体与众不同方向看它所得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2)结合实际生活情境中的具体数字,理解正数、负数及0的意义,掌握正数、负数的表示方法.(3)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2.目标解析使学生能从一组图形辨认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说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直棱柱、圆柱、圆锥、球) 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并用平面图形描述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通过前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认识了部分常见的几何图形,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不同的方向看图形》教案
教师:王店镇初级中学王永平班级:七年级三班日期:2017年6月8日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准确描述观察到的图形,并能够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搭建满足条件的几何体.
2、方法与过程目标: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的不同的图形.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准确描述观察到的图形,并能够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搭建满足条件的几何体.
教学准备
铅笔、直尺、水杯一个、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庐山不同角度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并配以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同学们理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一)活动一
1、观察课件中的开水瓶,分别从上往下看、从正面看、从侧面看,看到的结果是否相同?请分别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开水的草图,并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2、小组讨论自己所带的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二)活动二
课件中放着一个圆柱,圆锥、球、长方体,请三位同学们分别从正面、左面、
上面观察,并画出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请同学们说出它们分别是从哪一个方向看到的?
二、教授新课
1、人们从不同方向观察某个物体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称为左视图;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
探究点一: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探究点二:根据已知条件搭建几何体或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另外两个方向图形.
2、做一做:用6个小立方块搭成不同的几何体,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3、小组合作完成书上的“议一议”.
三、拓展延伸
1、用小立方块撘一个几何体,使得它从正面看,从上面看的形状如图所示.这样的几何体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2、下图中的物体有多少个小立方块?请画出它的三个视图.
四、课堂小结
首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进行小结,再请学生代表发言,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