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最新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我国文化生活的现状(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发展对文化的影响:可喜可忧;)2、措施: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或如何解决腐朽文化落后文化现象。
⑴政府(国家):①政府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⑵企业:要增强责任意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⑶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5.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一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文化生活四单元知识总结

文化生活四单元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是什么?)1、大众文化与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2、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与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3、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与先进文化4、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5、落后文化、腐朽文化6、文化主旋律7、文化自觉、文化自信8、四有公民9、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公民基本文化权益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位、内容)11、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12、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二、原因、意义类问题(为什么)1、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的原因?(1)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文化产品大规模的生产流通、促进大众传媒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日益繁荣。
2、为什么文化市场中良莠不齐、出现令人忧虑的现象?(1)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2)有些文化生产部门、单位缺乏职业道德、在追求经济利益过程中忽视社会效益,生产销售品位低下、内容荒诞庸俗的文化产品。
一些群众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不高、文化审美品位有待提高,这让文化市场存在对腐朽落后文化的需求。
国家相关部门对文化市场的监管不力,让落后、腐朽文化产品有机可乘。
3、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仍然存在着落后、腐朽文化?(P92 历史原因、外来因素、内部自身原因)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目标确立的原因(P96最后一段3点)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P97,4个决定因素+98页第一段最后一句,共5点)6、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意义?(1)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2)有利于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有利于更加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原因?P100第一段3点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考点总结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考点总结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一课考点1. 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缘由(1)特点: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调;②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2)缘由: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2. 了解文化市场和群众传媒的开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1)文化市场和群众传媒的开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更。
(表现)满足文化需求,充溢精神生活;灵敏表现方式,传播文化学问;承受正确观念,提高道德素养;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开展。
(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的忧虑现象。
(表现)低俗趣味、新闻炒作、绯闻逸事;(看法)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 当代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什么特点及缘由?这对文化建立提出什么要求?(1)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根本特点:多层次、多样化。
(2)形成这些特点的缘由: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宽敞,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阅历和不同教化程度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
(3)措施和要求: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当供应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但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群众真正须要的,都是先进的、安康有益的文化。
应面对广袤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地位: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作用。
7. 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我们应当怎么样做?(1)(国家角度)大力开展先进文化、支持安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反抗腐朽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立的势必要求。
(2)(公民角度)作为中学生,在文化中选择,须要提高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视力,增加抵抗落后、腐朽文化的实力。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其次课考点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文化生活第4单元梳理

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倡导大众文化
要求
个人:
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提高两个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企业:
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国家: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提倡多样化弘扬主旋律
主导:中特文化
是什么 态度 为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发展先进文化
中共始终代表 是什么 地位 (怎么办)
根本任务 主要内容 和谐文化
十六大报告的阐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和谐文化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的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于几种文化
就发展先进文化而言,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就建设和谐文化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小李认为,家里不富裕,也想买iphone4S,是错误的价值观。小张看中苹果产品的质量,有一定可取性。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6分) 我们青年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分)
01
胡锦涛的重要讲话:“我们要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大力建设和谐文化。” “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10-1
是
加什
A、
思德建设 宝贵资源
B、
强么
思
抓住文 是什么
想
道
德
建 设
怎 样
化发展 的中心 环节
为什么 怎样做
重要性?
作用?——P105第二段
ABCDE
荣辱观——
做
主要内容?
树立社
必要性—P106
荣辱观
社会主义 荣辱观
为什么 树立?
地位—P106 作用—P106①②
总之—P107
2、紧紧抓住中心环节
由此可见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 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建设和谐文化
四者意思 是一致的
8知识结构
色彩
1 斑斓 发 展 大 众 文 化 学会
选择
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①②
喜与忧
喜(原因、表现)
怎 么
忧(原因\表现)
办
发展人民 大众文化
原因 是什么? 实质?
国家-企业-个人--
选择原因:①②
落后、腐朽文化的异同 ①提高眼力
怎样 拒绝污染 存在原因:①②③
选择 ②奏响主旋律 为什么?
总之:
是什么?(起作用-地位-特点
9知识结构
肩负
使命
发 2发
展 中 国
展中 国先 进文 化
建设 核心 价值 体系
先
进
文
高举
化
旗帜
3建社会
主义精神
文明
几代中国人求索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共产党肩负使命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进程 中,和谐文化建设对于维护祖国统一、保持民族 团结;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不可或 缺的作用。)(教参P224)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线索整理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线索整理1.《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线索整理篇1《文化生活》中前三个单元的线索脉络基本上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整理,但是到第四单元的时候,学生普遍反映对于第四单元的脉络很难把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针对第四单元的常考大题,我将第四单元的线索按照“怎么办”来整理。
(一)为什么要按“怎么办”来整理《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设三课,《走进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这三个框体实际上就是为了说明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所以这个单元按照“怎么办”来梳理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而且这是这个单元的问答题常考题型。
比如“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等。
通过常考题型的分析,出题人往往不会专门针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者“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这种具体的知识点考察,而是考察学生对整个第四单元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所以出的题目材料也是综合性总结性的,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综合性的材料来回答“怎么办”。
所以无论题型是问如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是问“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其实都可以通过用“如何发展先进文化”的线索来回答,当然前提是结合材料,从整理的线索中筛选知识点。
(二)整理的线索如下整理的线索顺序来自“综合探究”—第九课—第十课—第八课—第三单元—第二单元如何发展先进文化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提供物质基础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4、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5、存在于全体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文化生活复习第四单元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高考考点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⑴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⑶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⑵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⑶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⑷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⑸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知识串联
全面认识青年的历史使命
知识角度
文化交流
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 响力。
弘扬中华民 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 族精神 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精神文明建 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做新时期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设 知识迁移 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青年应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 批判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做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专家点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 上提出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逻辑体系
(目标)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
提升能力
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 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
(1)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2)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5)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知识点考点总结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考点33: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a)(1)价值观的重要性:①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②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考点34: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b)(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考点35:理想信念教育(c)(1)重要性: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必背主观题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96)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3)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4)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
3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93. P96)
(1)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在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3)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4.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3)★
(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要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文化创新。
(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5.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97)★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3)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4)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5)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6.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5)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6)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7.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以及表现。
(1)含义: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8.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任务。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9.如何发展教育事业?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3)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0.如何发展科学事业?
(1)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2)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3)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如何发展文化生产力?
(1)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2)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3)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
强的新局面。
1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
(2)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5)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5)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6)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7)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是怎样的?★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3)二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15.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2)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必背知识点:
1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活“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3文化市场有喜有忧,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公民应该: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4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健康的,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5对待落后文化: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6.对待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主导地位。
作用:导向和示范作用。
8.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9.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10.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P101
12.教育的地位: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1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为人民服务。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6.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18面向现代化——时代精神。
面向世界——开放精神。
面向未来——创新精神。
区别:“喜”和“忧”的原因。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中特文化和中特文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