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压疮患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优质护理在难治性压疮中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优质护理在难治性压疮中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优质护理在难治性压疮中的疗效观察钟晓阳; 刘易苏【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年(卷),期】2020(038)002【总页数】3页(P147-149)【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 难治性压疮; 优质护理【作者】钟晓阳; 刘易苏【作者单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主要是用来处理复杂创面,特别是较深的皮肤软组织创面的技术。

以前针对难治性压疮,主要采用全身支持联合局部换药方式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治愈率低,且创面愈合时间长[1]。

有研究显示,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治疗难治性压疮的过程当中是一种治疗难治性压疮的可行性办法[2]。

为了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压疮中的应用及优质护理效果,我院尝试开展本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11 例,平均(28.24±4.28)岁,其中外伤导致的开放性骨折术后愈合不良、感染、组织坏死16 例,慢性骨髓炎7 例,毒蛇咬伤4 例,糖尿病足5 例,外伤导致骨外露、肌肉皮肤缺如6 例,电击伤1 例,痛风石引起皮肤慢性溃疡1 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28.08±4.34)岁,其中外伤导致的开放性骨折术后愈合不良、感染、组织坏死15 例,慢性骨髓炎7 例,毒蛇咬伤3 例,糖尿病足6 例,外伤导致骨外露、肌肉皮肤缺如7 例,电击伤1例,痛风石引起皮肤慢性溃疡1 例。

所有患者均经符合WHO 关于压疮疾病诊断标准:创面周围伴有红、肿、热、痛局部炎症,如果还有化脓、恶臭症状者即可认定为局部感染征兆,伴发热则说明具有全身反应并由我院多名专家联合确诊为难治性压疮,排除心、肝、肾等疾病。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压疮中的应用及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压疮中的应用及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压疮中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压疮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措施。

方法对比分析应用VSD技术治疗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

结果经过7 d治疗后,对照组压疮面积平均减少(0.83±0.753),深度平均减少(0.133±0.1506);VSD组压疮面积平均减少(3.08±1.656),深度平均减少(0.323±0.1922)。

VSD组与对照组相比,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VSD技术能有效促进压疮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加速创面愈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VSD技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压疮;护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或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封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观察使用VSD治疗临床病例13例,效果良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对照组:仅常规换药治疗的压疮患者6例;VSD组:应用VSD治疗的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

年龄51~78 岁,病程2~34个月。

观察两组治疗7 d后两组溃疡面积及深度变化情况。

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1. 2 VSD系统组成VSD 系统主要组成包括:①VSD 敷料:是一种泡沫型合成材料,成分为聚乙烯醇。

②引流管:为多孔引流管。

③粘贴薄膜:为一种生物型半透膜。

④三通管:用于多根引流管间的连接。

⑤负压引流装置:本组采用病房中心负压引流装置。

1. 3 VSD操作方法①消毒后对创面彻底清创,去除创面坏死组织。

②根据创面形状裁剪或拼接VSD敷料,覆盖或填充创面,敷料边缘超过创周0.5cm。

负压密闭式引流技术在压疮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负压密闭式引流技术在压疮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负压密闭式引流技术在压疮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摘要: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是一种新型引流技术,由医用泡沫敷料、多侧孔引流管、生物透性薄膜和负压引流装置组成。

本文主要介绍了VSD如何护理以及护理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处理和注意事项。

通过14例患者应用VSD负压引流术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笔者认为术者准确地实施负压密闭引流,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保证有效的引流,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压疮护理;体会。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而引起的软组织破损和坏死,好发于骶尾部、大转子、髂嵴等有骨性突起的部位。

发生原因有内因性和外因两个方面, 外因主要是机械压力、摩擦力或剪切力量过大;内因包括严重的贫血、低蛋白血症、感染和二便失禁等[1]。

负压封闭引流可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在创面产生负压,从而促进相关因子和酶类的表达,加快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提高创面的血流灌注,同时降低创面细菌繁殖率,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是近20年来流行的一项设计独特、对外科引流技术作出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其原理是应用带有管道的不同材质的生物海绵材料填充创腔或者覆盖创面,通过组织缝合和表面贴膜的方式形成密闭环境,管道外接负压泵或者中心负压源产生真空负压引流状态,引流充分的同时还能加快创面愈合[2]。

(与传统引流方式相比,VSD技术具有引流高效彻底;提高创面微循环血流速度,扩张微血管从而增加创面血供,改善血循环。

观察护理方便,减轻医护人员负担;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等优点。

我院自2016年开始应用该技术以来收治了相关病例14例,创面愈合满意,病人住院周期也大大缩短,临床效果显著。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6年6月~2017年9月期间,共收治患者14例,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45~93岁,平均年龄73岁,均为Ⅲ-Ⅳ期压疮,住院时间13~50天,平均24天。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
年 1月 ~2 0 1 2年 6月 , 我科对收治的 2 7例 压力性溃 疡等 3 8 完全清楚 , 核心技术 点 为负压 引流 、 创 面 封闭 。通 过 负压 引 处难愈性创面采用负压封闭 引流技术 ( V S D) 治疗 , 取得 满意 流 , 可有效地 清除局部 分 泌物 、 毒素、 炎性 介质 等有 害 物质 ,
采用敏感抗生素 、 短程应用 ;( 7 ) 自体 皮移植术 应用更 为广 泛 :小创面可望 自行 愈合 , 大部 分创 面 V S D治疗 后 , 仍需 要 行皮片移植 或皮 瓣修 复 , 相对皮 瓣修 复 而言 , 皮 片移 植创 伤 小, 不受 创面大小 限制 , 可重复采 用等优点 , 更 适合 慢性创 面 修复 。移植皮片外层 应用 V S D可 提高植 皮 成活 率。皮瓣 应
疡等 , 表现复杂多样 , 由于病 因学复杂 、 治 疗周期 长 、 效果差 , 时常出现推诿 现象 , 一直是 临床研究 的热点及难点 之一 。
创 面处理是 治疗核 心 :传 统 开放式 换药 贯 穿漫 长治 疗 过程 , 费时 、 费力 、 效果差。V S D技术 是近年来 发展起 来 的一
的效果 。
临床 资 料
减轻组织水肿 , 创 面血流量显著提 高 。创面封 闭提供 了湿 润 的创面愈合环境 , 利于保持细胞 活力 , 促进 生长 因子 的释放 , 刺激细胞增殖 , 还可加快表皮细胞迁 移速 度 , 促 进创 面愈合 , 同时阻止 了外来 菌的入 侵 , 有效 防止 交叉 感染 , 疗 效 优 于传 本组 2 7例 , 男性 l 6例 , 女性 1 1例 ;年 龄 1 6
负 压封 闭引 流术 在 难 愈性 创 面 中的应 用
Ap pl i c a t i o n o f va c u u m s e a l i ng d r a i n a g e i n r e pa i r i ng r e f r a c t o r y wo u nd s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褥疮中的应用及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褥疮中的应用及护理

1 . 2 材料
V S D敷料 ( 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
进行治疗 , 治疗效果满意 ,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司提供, 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 内

1 6 6・
C h i n e s e J o u na r l o f N e w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V o l u m e 6 , N u m b e r 2
健 康行 为 的原 因 , 帮助 其提 高对 尿 毒症 的病 因 、 血 透
2 姜 敏敏 , 李
鲁. 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的影响因素[ J ] . 浙江大
原理与方法、 透析并发症 、 透析饮食 、 透析用药 、 内瘘 护理等方面的正确认知。
学学报 ( 医学版) , 2 0 0 4, 3 3 ( 6 ) : 5 4 6 .
褥疮是临床常见 的并发症 , 常见于机体衰弱、 瘫
痪以及长期卧床患者 。此症一直是临床上较为棘手 的问题 , 根据文献¨ 报道, 有 严重基础疾 病合并三 期巨大褥疮及多发褥疮称为难治性褥疮。Ⅲ、 Ⅳ期 褥疮 由于创面深 , 用常规换药和皮瓣 转移方法治疗 难于治愈 , 且疗程长、 费用高、 疗效差。我院于 2 0 1 0 —
[ 中图分 类号] R 4 7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6 7 4— 3 8 0 6 ( 2 0 1 3 ) 0 2— 0 1 6 5—0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3 8 0 6 . 2 0 1 3 . 2. 0 2 7
年龄4 5— 8 7 岁, 平均年龄 7 1 岁。创面 6 c m× 8 c m一 1 0 c m× 1 2 c m, 褥疮分期均达到Ⅲ 一Ⅳ期 , 应用一般 治疗及护理方法难以愈合 。其中骨外露者 5 例。病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顽固性压疮的护理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顽固性压疮的护理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顽固性压疮的护理摘要】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顽固性压疮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

方法对45例VSD治疗的顽固性压疮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经VSD治疗,患者住院天数、感染率等均明显降低,愈合加快。

结论加强封闭负压引流的护理和创面护理,才能保证有效的引流和疗效,促进创面愈合。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顽固性压疮治疗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是一种全新的伤口创面引流技术[1],近几年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烧伤、骨科及各种皮肤缺损、顽固性压疮,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科自2009年7月开始,对45例顽固性压疮(全部为Ⅳ期压疮),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缩短了压疮的愈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45岁-93岁,平均74.7岁。

部位:骶尾部28例,左右髂部12例,其他部位5例,均到达肌层或骨质。

1.2 使用材料1.2.1 VSD材料,主要是高分子合成的医用泡沫化学材料,无毒,无免疫活性,质地柔乱,抗张力强,可塑性及透水性好。

1.2.2 封闭材料:全部选用施乐辉公司生产的粘贴性薄膜,这种生物半透性薄膜,能透氧、透湿,防水,并能完全阻挡细菌入侵。

1.2.3 负压引流装置:我科常规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范围25-45kpa[2]。

1.3 治疗1.3.1 彻底清创本组均为难治性、感染性的Ⅳ期压疮,故需彻底清创,消除所有死腔。

用1:5000的洗必泰消毒创面,有浓液和恶臭的用3%的过氧化氢清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1.3.2 手术剪切与创面大小相似的泡沫材料,填入创面,确保敷料与全部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

贴膜前,先清洁创面周围的皮肤,去除油脂和污物,用无菌纱布擦干皮肤,用贴膜密封整个创面,与皮肤粘贴紧密,薄膜除覆盖整个海绵敷料外,至少要超过正常皮肤3-5cm;引流管的封闭:引流管一端插入泡沫材料,一端接负压引流管,插入泡沫材料的一端用薄膜将泡沫材料和引流管一起覆盖,留出适量大小的薄膜,由中央包裹海绵敷料外的引流管,两侧互相粘贴成肠系膜状,边缘部分粘贴在皮肤上,对有可能漏气的薄膜,可用小的薄膜“打补丁”,确保不漏气。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愈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愈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VS
改进措施
针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局限性,可以采 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生长因子、细胞治 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加强患者 的康复护理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 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减轻疼痛和肿胀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通过负压吸引减轻创面的水肿和肿胀,降低 感染扩散的风险,同时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提高换药效率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便。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过改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材料和技 术,提高其透气性、生物相容性和使用寿命,进 一步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愈 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概述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愈创面中
的重要性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愈创面中
的临床应用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评估与展

0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概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定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 一种通过负压吸引和封闭敷料技术相结合,对创面进行持续引 流和刺激,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3
智能化控制
通过引入传感器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负压封闭 引流技术的远程监控和自动调节,提高治疗的便 捷性和安全性。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局限性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于某些难治愈创面 的治疗效果有限,如慢性溃疡、放射性 溃疡等。此外,该技术治疗周期较长, 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和限制活动。
的治疗方法。
目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已经广 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愈创面, 如慢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烧伤

封闭负压双腔引流技术在骶尾部难治性压疮皮瓣修复术后的临床应用

封闭负压双腔引流技术在骶尾部难治性压疮皮瓣修复术后的临床应用

封闭负压双腔引流技术在骶尾部难治性压疮皮瓣修复术后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双腔引流技术(VSD)在骶尾部难治性压疮皮瓣修复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骶尾部难治性压疮30例,常规进行创面清创准备、抗感染对症治疗,临位皮瓣修复术后采用封闭负压双腔引流技术。

结果30例压疮均治愈,无一例发生感染、血肿、死腔及皮瓣坏死,其中有2例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经积极换药处理后最终愈合。

结论骶尾部难治性压疮皮瓣修复术后使用封闭负压双腔引流技术更有利于提高皮瓣的存活质量,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封闭负压双腔引流技术;臀大肌肌皮瓣;悬浮床;压疮封闭负压双腔引流技术(VSD)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技术对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及创面修复均有肯定的作用[1],近年来许多临床医生已将其应用于压疮的修复,但仅限于术前的辅助治疗,主要用于去除坏死组织及肉芽生长,而本院在皮瓣修复术后采用封闭负压双腔引流技术,其效果优于单纯术前使用VSD技术。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以压疮国际分期标准,对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Ⅳ期压疮进行统计分析。

男18例,女12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6.8±11.5)岁,病程为8个月~4年,平均病程(1.8±0.9)年。

压疮面积约6 cm ×8 cm~12 cm×18 cm,均为Ⅳ期。

1. 2 治疗方法1. 2. 1 全身治疗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全身状况,加强翻身护理;②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1. 2. 2 局部治疗局部行常规清创后,根据创面形状,设计VSD敷料,治疗1~2个疗程后,行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再次于术区使用封闭负压双腔引流技术。

1. 2. 3 局部清创术在相应的局部麻醉下,对创面进行清创,将创面大部分坏死组织、皮下陈旧性脓性分泌物、失活组织去除,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等冲洗创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流是指将组织裂隙 、 体腔和空腔脏器的液体引离原处和排
出体 外 。 广 义的 引 流还 包 括 内 引流 , 如 胃肠 减压 、 留 置 导尿 和 胃肠 之 间 的短 路 吻合 等 。 负 压 封 闭 引流 技术 是 指 用 内 含有 引流 管 的聚 乙烯 酒 精 水 化 海 藻 盐 泡 沫 敷 料 , 来 覆 盖或 填充 皮 肤 、 软 组 织 缺 损




严 丽丽, 王叶丽, 李静. 舒 适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诊 疗患者 中的
注:  ̄ 2 = 2 2 . 8 0 , P < O . 0 5 。

应 用【 J J . 现 代 护理 , 2 0 0 5 , 1 1 ( 5 ) : 3 6 9 . 邵红霞, 姜海渡. 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舒适护理【 J ] . 护 士进 修 杂 志, 2 0 0 7 , 2 2 ( @7 6 7 - 7 6 8 .
1 对 象与 方 法 例,6 l ~ 7 0 岁的患者 1 5 例, ≥8 0 岁 的患者1 4 例 。对照组5 O 6 O 岁的患 者4 例, 6 1 ~ 7 O 岁的患者 1 3 例, ≥8 0 岁的患者1 5 例。 实验组l I I 期 压疮 的患者 1 6 例, I V期1 6 例 ,对照组I I I 期压疮 的患者 1 8 例, I v 期l 4 例。
当代 护 士 2 0 1 4 年0 6 月 下 旬 刊
- l 5 1 一
负压封 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压疮 患者 中的应用
李小叶
摘要 目的 探 讨 负压封闭 引流技 术在难治性压疮 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将6 4 例难治性压疮患者随机 分为 实验纽和对照 组。 对照纽 实施 负压封 闭引流
技 术 可 以提 高 难 治性 压 疮 的 治 疗 效 果 , 值 得 临 床推 广 应 用 。 关键 词 : 负压 封 闭 引流技 术 ; 难 治性 压疮 ; 护 理
中 图分 类号 : R 4 7 1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J 0 6 - 0 1 5 1 — 0 3
e— , , e, e, " % - O Jv . e, e — e, e, <
2 . 2 两组 患者 舒 适度 比较 见表 2 。 表 2 两组患者舒适度 比较 例( %)
提高患者舒适度t 7 1 , 减少 留置 胃管带来 的不适 ,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
用。
3 讨论
留置 胃管对患者心理 、 生理都是 一种创伤 , 容易引起 呼吸道 感染 、 口腔 、 鼻咽喉部溃疡 、 食管 、 胃黏膜糜烂等并发症 , 因此应加
1 . 1 研 究对 象
选择 2 0 1 1 年9 月~ 2 0 1 2 年I 2 月期 间 , 本 院收 治 的 难
治 性压 疮 患 者6 4 例, 对 患 者 的 医疗 操 作 均 符 合美 国 医师 协 会 压 疮
临床实践指南f 4 1 。 纳入 标准 : ①符合难治性压疮 的诊断标准 。 ② 患 者意识 清楚 , 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 ③ 应用 负压 封闭引流 期 间患 者 病 情 相 对 稳 定 , 均无心 、 脑、 肺等严重并发症 。 排 除 和剔 除标准 : ①1 8 岁以下的未成年患者。 ②应用负 压封 闭引流期 间患 者 中途 退 出 者 。 将 人选 的患 者 按 照计 算 机 产生 的随 机 数 字 分 为 实
方 可 治 愈[ 2 1 。 压 疮 是 指局 部 组 织 因各 种 原 因 长期 受 压 , 导 致 血 液 循 环受阻 , 局 部 组 织 长 时 间缺 血 、 缺 氧 和 营 养 不 良而 致 的 软 组 织 溃 烂和坏死目 。 本 院 应 用 负 压 封 闭 引 流 技 术 治疗 难 治 性 压 疮 患 者 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 现 报道 如 下 。
的创面 , 再用生物 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 , 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 ,
最 后 把 引 流管 接 通 负压 源 , 通 过 可 控制 的负 压来 促 进 创 面愈 合 的

种 全 新 的治 疗 方 法 【 l I 。 难 治 性 创 面 是 指 因 各 种 原 因 造 成 的难 以 自行 愈 合 的创 面 , 通 常需 要 特 殊 治 疗康 复 手 段甚 至复 杂 手 术 修 复
采用常规压疮 治疗护理 方案 ,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上增加 负压封 闭引流技术 , 观察 两组 患者的压疮 治疗效果和 治疗 满意度 。 结果 两组患者压疮治疗效果比较 , 实验组优 于对照组 ( P < O . 0 5 ) 。 两组满意度比较 , 差异无统计 学意 义( P > O . 0 5 ) 。 结论
实 验 组 重 度颅 脑 损 伤 的患 者 1 2 例, 脑 卒 中后 偏 瘫 的 患 者9 例, 帕金 森 的患 者 1 1 例。 对照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1 0 例, 脑 卒 中后 偏 瘫 的患 者6 例, 帕 金 森 的患 者 1 6 例。 实验 组 压 疮 部 位 在骶 尾 部 的患 者
工作 单 位 : 4 2 2 0 0 0 邵阳 湖 南 省 邵 阳 市 第 二人 民 医 院外 二 科 李小叶 : 女, 本科 , 主管护师, 护士长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1 7
2 2 例, 背部的患者3 例, 肩胛部 的患者2 例, 髂嵴部的患者3 例, 足踝
验 组 和 对 照组 , 实验 组 3 2 例. 对 照 组3 2 例。 两 组 患 者 的 一 般情 况 比 较,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尸 >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其 中 实 验 组男 性 1 8 例, 女性 l 4 例。 对 照 组男 性 2 3 例, 女性9 例。 实验组5 0 ~ 6 0 岁 的患 者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