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 引发的教育问题问卷及分析
爸爸去哪问卷调查

<<爸爸去哪>>问卷调查
1、你看过《爸爸去哪儿》吗?
A、是
B、否
2、你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吗?
A、喜欢
B、不喜欢
3、你觉得这个节目什么地方吸引你?
4、你喜欢哪对父子?
A、田亮父女
B、张亮父子
C、林志颖父子
D、郭涛父子
E、王岳伦父女
5、这对父子什么地方吸引你?
6、你最不喜欢哪个小孩?
A、田雨橙(Cindy)
B、张悦轩(天天)
C、kimi
D、郭子睿(石头)
E、王诗龄(Angela)
7、你觉得你的爸爸像节目中的哪位爸爸?
A、田亮
B、张亮
C、林志颖
D、郭涛
E、王岳伦
8、你觉得节目的缺点是什么?
A、广告植入过多
B、播放时间过晚
C、后期亲情过多,缺乏真实性
D、其他
9、你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的?
A、同学推荐
B、老师推荐
C、主题曲
D、报刊杂志
E、广告宣传
F、其他。
爸爸去哪中的教育思考

如果说最近电视荧屏上最火爆的真人秀节目,恐怕是非《爸爸去哪儿》莫属了。
这档原本克隆韩国真人秀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的野外亲子真人秀节目当初并不被电视台看好,可是没想到播出后好评如潮,除了明星父子、父女的偶像吸引和号召力之外,恐怕更多的是因为这档节目开启了很多电视节目没重视或者说没有如此真实表现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家庭教育问题——爸爸该怎样教育孩子。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观念中,从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教育孩子当然属于“内务”,所以从小到大,孩子的吃喝拉撒和教育一般都是由妈妈来担当主力军,爸爸更多的是在一些孩子的重大问题上,比如上哪所小学,学什么兴趣课,选什么专业等大事上发表意见或者做决定。
而至于平时的点滴生活细节以及习惯养成,恐怕更多时候都是妈妈来关注和督促孩子养成,这是一种习惯性的认知,更是一种传统育儿观念的延续,很少有人发现和质疑这其中的不合理和缺憾,直到五位明星爸爸带着孩子独自外出,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暴露出种种手足无措和可笑与感动之后,人们才开始从孩子们的纯真和明星爸爸的普通人性情的“奇观”中醒过神来,开始慢慢思考在传统的教育中,爸爸该如何担当教育孩子的角色。
不得不说,湖南卫视的这档电视亲子节目找的点很准,直击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忽略掉的一个家庭教育问题,而且是以明星父子真人秀的方式来表现,所以收视率高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播出的这几期节目中爸爸们的表现来看,除了模特张亮在教育子女的技巧和方法方面可圈可点,其他几位爸爸虽然都很有父爱,都比较有耐心,但是在怎么哄孩子的方法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过于溺爱的王岳伦和过于严肃的郭涛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一个群体的家长。
而很多家长也是在收看节目和情景角色代入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节目的确是一档非常有正能量的亲自节目。
《爸爸去哪儿》的收视火爆,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人对家庭教育爸爸角色的重视,因为缺少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以及兴趣爱好的培养甚至是价值观的树立都有很多影响,所以通过这样一个亲子节目,也让更多的人审视自己的家庭教育之弊,大有裨益。
爸爸去哪儿

放养型:王岳伦
王诗龄虽年纪最小,但却继承了妈妈李湘的领导才能,人美、 嘴甜、独立性强,同时懂事不娇气,明显妈妈言传身教的。她没 有“节操”的吃相和超强语言组织能力让人捧腹,被观众评为 “情商最高的孩子”。
梦想家 迷茫型 放养型 迁就型 同伴型
迷茫型:田亮
•
中国式父母的毛病全有,对女儿也不
是不爱,但更好面子,在女儿面前也端着
身份。他对Cindy说的一些话:你是来表演
哭的吗?典型把面子看得比孩子感受重。
还有“你看看人家弟弟/妹妹”,这又 是攀比和说教。宣泄负面情绪,无形间又 做了反面例子。
Cindy在这种爸爸的影响下,成了容易 敏感、紧张的性格,同时不会像很多女孩 子一样撒娇,卖乖,反而在很多事情上拼 命努力,力求成绩,甚至在体力活里也咬 牙要胜过男孩子,长大了又是一个爱逞能 的女汉子。研究性学来自调查报告《爸爸去哪儿》
----引发对中国亲子教育的思考
“爸爸”效应席卷电视荧屏
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瞬间成为毫无争议的收视 “黑马”。节目组通过设置一系列由父子共同完成的任务,给平 日里少有机会待在一起的父子创造了拉近距离的难忘时光。其 “清新”的节目形式和“温情”的节目内容,引发了社会对亲子 关系的大讨论。
榜样型:梦想家林志颖
很多人追捧他们父子,其实不 奇怪,林志颖本来就是把优质偶像 形象保持了二十年的奇人,要求自 己外表、性格、做事都十全十美, 他把儿子当作自己的小化身一样, 保护得极好。
Kimi就是要什么有什么的完美 小骄子,因为教养好,所以并不乖 戾,只是有点小任性和娇气。林志 颖心态上就是长辈对小辈的宠,一 句重话都不说。所以Kimi确实是像 活在童话里小王子,很纯真。
《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

《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新闻学《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张媛【摘要】以父职参与为特色的亲子类节目近年来火爆荧屏,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不在于探讨父职参与对儿童教育的积极作用,而在于通过对几档亲子节目的解读,对“儿童”、“成长”、“教育”等既有观念进行教育社会学的反思,分析以如此这般形式呈现的亲子教育,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怎样的视角。
关键词父职参与教育儿童媒体建构近两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多档以父职参与为特色的亲子真人秀节目,通过镜头对亲子互动的还原,全方位展现了现代亲子关系,引起广泛关注。
节目不仅引发观众对父亲这一家庭本位角色的思考,同时也为我们重新思考何谓“儿童”、何谓“教育”以及如何教育提供了样本。
一、何谓“儿童”传统解释认为,儿童发育不完善,与成人相比,他们的生理结构和心智机能低下,需要特殊对待,所以我们视“儿童”为理所当然的概念,并相信“童年”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有的。
然而实际上,我们所认为的“儿童”不过是近代才被发现而逐渐形成的。
法国学者菲立普·埃里耶斯在他的《儿童的诞生》一书中指出,在16 世纪之前的中世纪,“儿童”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儿童只是缩小版的大人,他们和大人们一起劳动、竞争、社交、玩耍,那时没有特定的儿童服装,没有特定的儿童行为规范,也没有儿童教育,只有当近代教育制度启动的时候,儿童才与成人分离开来,“童年”才开始成为现代世界的价值观。
这几档亲子节目中的主角,毋庸置疑都是“儿童”,其中《爸爸去哪儿》5 个孩子的年龄集中在4 到7 岁,《爸爸回来了》的年龄跨度分别为1 岁半、2 岁半、3 岁半和8岁。
孩子年龄越小,节目演绎、炒作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可以说,亲子节目中呈现出的是“真实的孩子”。
那么让我们看看节目中孩子们的真实表现:《爸爸回来了》中,李小鹏的女儿奥利(3 岁)和小伙伴LEO在亲昵地玩耍,另一个小伙伴JADEN 也想加入,奥利很生气的说“你走”,JADEN 默默地走开了,手中玩具也被奥利夺走,JADEN 很生气,奥利见状忙走过来拥抱这个小男生并送安慰“别生气……我爱你们……别气……坐下来……抱一下……”,3个孩子又其乐融融。
《爸爸去哪儿》存在的安全问题

《爸爸去哪儿》存在的安全问题
关注安易拓车品专营店,了解更多汽车保养知识
最近《爸爸去哪儿》火得不行,“爸爸帅宝宝萌”的搭配成功引来许多女性观众热情追捧。
不过,很观众在看该节目的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例如:在一些父子父女乘车的镜头中,有的宝宝没有乘坐儿童安全座椅,有的宝宝虽然乘坐了安全座椅,但却没有系上安全座椅的安全带……在这个关乎儿童乘车安全的问题上,不少父母并没有坚持为宝宝做足使用儿童座椅的安全措施,哪怕是见多识广的明星父母们,也还是会出现疏忽。
●明星爸爸们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在《爸爸去哪儿》某一期的节目中,爸爸们与宝宝们需要乘车前往目的地。
不过,细心的观众却发现,有好几位爸爸并没有为自己的宝宝做足安全措施。
林志颖在几位爸爸之中的表现十分抢眼,其不仅教子有方,而且还很注意保护自己孩子的安全,在孩子乘车时会很自觉地做足安全措施。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有一回王岳伦让女儿王诗龄坐儿童座椅,谁知道王家小妞不愿意坐,闹别扭,结果当爸的就由着女儿的性子,然后就没让她坐儿童座椅了……明星爸爸们的安全意识的确有待提高。
小编提醒:我们购买和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乘车儿童的安全;如果父母没有为自己的孩子系上安全带,那么儿童座椅的保护也就形同虚设,对孩子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
安全不是简单的随口说说,有责任心的父母,请坚持为孩子系上儿童座椅的安全带吧!。
中国亲子真人秀的问题与反思——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中国亲子真人秀的问题与反思——以《爸爸去哪儿》为例近年来,中国亲子真人秀节目如《爸爸去哪儿》等在电视荧屏上大热,引起了广泛的谈论和关注。
这类节目以真实的亲子干系为题材,在展示亲子互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对中国亲子真人秀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
亲子真人秀作为一种娱乐节目形式,无疑具有吸引力和观览性。
节目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亲情表现引发观众的共鸣,增加了节目标观看价值。
然而,亲子真人秀却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起首,亲子真人秀过于强调竞争和表演。
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和观众好评,编导往往设置各种竞争项目来制造悬念和紧张氛围。
父母和孩子之间在节目中争胜的画面频繁出现,这加剧了亲子间的竞争意识,可能对孩子的心理进步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们过早接触到竞争的压力,可能影响他们的成长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亲子真人秀在呈现亲子干系时过于片面化和夸大。
在节目中,亲子干系屡屡被渲染成“天使父母”的形象,父母们呵护关怀孩子,尽心尽力地为孩子创设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然而,这种片面表达的亲子干系与现实生活中的家庭状况并不完全一致。
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教育理念往往是严格的,节目中的亲子互动并不能完全代表每个家庭的真实状态。
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应保持沉思和区分能力,不要盲目仿效和崇拜。
第三,亲子真人秀节目中对孩子的隐私保卫不够。
孩子是节目标主要参与者,他们的隐私权应受到保卫。
然而,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屡屡看到孩子们的个人隐私被公开展示,这可能对孩子的身心进步造成负面影响。
在娱乐节目制作中,应加强对孩子隐私的尊重和保卫,防止对其个人隐私的侵略。
最后,亲子真人秀节目中存在孩子过早曝光的问题。
孩子的个人进步需要在保卫和适当的环境中进行,而过早亮相在大众面前可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媒体和家长应乐观保卫孩子的童年,不过度利用孩子的形象和个人魅力。
综上所述,亲子真人秀节目在宏扬亲子干系和展示家庭美满等方面有其乐观意义。
《爸爸去哪儿》带给我们的“父教”思考——摒弃“父亲”角色误区

著名 家庭教育专家孙 云晓曾说过 ,既严格要 求
孩 子又充满关爱 的 “ 权威 型”父 亲才是孩子最 需要 的。可是 , 当下一些父亲 仍会陷入误 区 , 他们 在家庭 香 港作家梁凤仪说 : “ 恐惧 时 ,父 亲是一块踏脚 中充 当的是 “ 刽子 手 ” 的身份 , 给予孩 子 的从 来都 是 石; 黑暗时 , 父亲是一盏 照明的灯 ; 枯竭时 , 父 亲是一 打骂和批 评 , 没有温情 的爱意表达 , 孩子感受 不到一 湾生命 的水 ; 努力时 , 父 亲是精 神上的支柱 ; 成 功时 , 丝家庭 的温暖 。 药家鑫的父 亲就是这样 。 出身军人 的 父亲又是鼓励和警钟 。” 然而 , “ 父 亲” 角色在现实 中 药 家鑫父 亲对药家鑫要求极其严 苛 , 动辄打 骂 , 从没 却陷入 了诸多误 区。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靖江市 季市镇 中心小学 )
教育似农业。 阳光 水、 空气 、 肥料等缺一不 町。父教就是这其中的缺一不可, 是平衡着孩 子成长的跷跷板。
心理 学 家格塞 尔 尖锐 地 指 出 : “ 失去 父 爱是 人 后 , 他回到家里时 , 吃惊地看到儿子举止古怪 , 性格
类感情发展的 种缺陷和不平衡 。” 美 国有位 叫乔治 孤 僻 , 自卑 感很 强 , 看 不 到一点 天 真 活泼 的孩 童形 曼斯尔 的海员 , 在儿子 刚出生不久便 出海远航 。3 年 象 。
2 0 1 4年 4月 A
/ 4 4
一
个真 正的父 亲 , 应是 真正 清楚 “ 父亲 ” 角 色地
能够 陪伴 在孩子身边 的父 亲 ,仍会 陷入 这样 的 位 的人 。这样 的地位决定它应是 与“ 事业 ” 并驾 齐驱 误区: 教育孩子是妈妈 的责任 。这些父亲从 而成为了 的, 甚至要高于“ 事业 ” 。 孩子 身边的隐形人 。《 三字经 》 说“ 养不教 , 父之过 ” ,
爸爸去哪儿,之教育反思

爸爸去哪儿我们班的孩子们也特别喜欢《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我平时也会跟他们聊起来。
发现他们最喜欢森碟的热心肠和风一般的速度,更发觉他们很羡慕节目里面那五个萌宝。
不是羡慕他们是星二代,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和上电视的机会,而是羡慕他们的爸爸能够陪伴他们,能够亲切、有耐心、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
学生们的羡慕让我开始思考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从对学生的观察了解中发现,相对于母亲的教育方法,父亲的教育更加理性,也更加“放得开”,孩子的发展能够更充分。
家庭教育中如果缺失父亲的教育责任,孩子更容易出现胆小和过分依赖别人的问题。
比如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小玉,小强、小伟这三个同学的共同点就是在班级不怎么说话,即使偶尔说话声音也非常的小,做什么事都需要妈妈帮忙才能放心,直到三年级也还是这样。
而另一方面,如果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教育方式不当,危害也是很大的。
小李的父亲很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但孩子在其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他总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解决,一二年级的时候,小李因为害怕爸爸还是很听话很守规矩的,但是越长大就越叛逆,甚至故意和家长作对,而且在学校对同学也经常出现打一下、骂一句的行为。
我想,这也是父亲的教育常出现的问题。
“子不教,父之过”,自古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就十分重要,然而班上大多数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主角都是妈妈,这个节目,妈妈们和孩子们,还有我们老师们都呼唤更多的父亲关注家庭教育,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其实无论是石头爸爸那样的“严父”还是还是森碟爸爸那样的“慈父”,或者是黑米、天天的“朋友”式的爸爸,都是很好的榜样,无论选择哪一种,只要勇于承担教育的责任,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的爸爸,都是好爸爸。
“爸爸去哪儿?去帮助孩子成长,去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去让自己的家庭幸福。
”赵艺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方案
1. 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谈。交谈的质量,跟交
谈的艺术有密切关系。 2. 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 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 3. 表扬、奖励孩子,可以鼓励孩子重复良好习惯形成; 4. 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应当是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家长做 了错事或错怪了孩子,是应该主动道歉的。 5. 孩子做错了事之后,家长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了孩子的过失。 6. 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家长批评孩子是为了 对孩子从缺点、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7.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榜样。父母应时刻检点自己,以 自己良好的首先行为,为子女的品德修养做出示范
NO.2
L/O/G/O
<<爸爸去哪儿>>
引发父母教育方式调查问卷林 志 颖---来自imi郭 涛 郭 子 睿
---
王 岳 伦 王 诗 龄
-----
田 亮 田 雨 橙
----
张 亮 ----张 悦 轩
Contents
1 2
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
3
4
调查分析
解决方案
调查问卷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并在父母的关怀中进步。你们的 • 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是怎样教导自己的呢?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选项,完成问卷,我 们将采取匿名的方式,请大家如实回答。
•
Thanks !
调查分析
• 以父母角度,对孩子教 • 以自身角度,对父母 育方式的调研。 沟通的 教育方式的调研。经 主要障碍更多地被认为 常与父母进行交流占 是孩子长大了不愿与父 52%,没有秘密的占 母沟通,以及父母工作 13%;当有不同意见 繁忙,无暇顾及孩子; 时,完全服从的占8%, 孩子取得进步主要做法 父母听从的占12%, 一般为物质奖励,提醒 互相沟通的占65%, 鼓励其再接再厉;孩子 争锋相对的占10%, 成绩不理想时,68%的 互不理睬的5%;考试 家长会让孩子上补习班, 不佳时,大部分家长 12%会尊重孩子意见, 会耐心询问,根据实 让其自己选择。 际情况选送补习班。
•
12、如果你为人父母,当孩子在某方面取得进步是您的做法是( )【多选题】 A、以金钱作为奖励 B、以物质作为奖励 C、心里很开心,但没有表示 D、在给予适当奖励的同时。提醒其再接再厉 E、---------------------(补充说明) 13、如果你为人父母,孩子成绩不理想,你是否会给孩子上辅导班( ) A、会,为了提高孩子成绩 B、不会,经济条件不允许 C、不会,觉得没有必要 D、尊敬孩子自己的意见,由他们决定
1、您的性别是( ) A男 B、女
2\您的年龄层属于() A 20岁以下 B 20~30岁 C 30~40岁 D40岁以上
3、您的职业属于() A、学生 B 公司人员 C个体所有者 D 其他 4、您有孩子了吗? A、有 B、没有 5、您有收看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吗?( ) A有 B、没有
9、你们对某一话题有不同意见时,是怎么处理的? A、他们的话,我只能服从,但很多时候都是口服心不服 B、一般他们都听我的,我比较受宠 • C、我们会互相沟通,各抒己见 D、这种情况下,多数时候针锋相对,他们的观点太老土了 E、基本没有这种情况,因为我们很少在一起聊天什么的
10、你以前考试成绩不佳时,父母什么反应? A强行给我送到补习班,尽管那个老师我一点也不喜欢 B不会太批评我,怕伤害我,父母还是疼我的 C他们会耐心询问,认为这样是有原因的,并相信我的成绩还会再上来 D会骂我甚至打我 E父母基本不关心我的成绩 11、如果你是父母的话,下面哪种原因是您和孩子只见沟通的主要障碍( ) 【多选题】 A、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愿和自己的父母交流 B、您觉得和孩子交流比较尴尬,所以不怎么管 C、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D、孩子太叛逆,一沟通就吵架。 E、------------------(补充说明)
6、您最喜欢里面的哪个孩子? A、石头:爷们淘气 B、天天:帅气暖男 C、Cindy:萝莉女汉子 • D、Kimi:可爱黏人 E、王诗龄:人美嘴甜 7、对于以下五种教育方式您更倾向于哪一种( ) A、林志颖:鼓励型,相信“三岁定一生”的思想,认为小孩做错事时要即时 教育。 B、田亮:传统型,不会表达不会哄,希望孩子从小就独立 C、郭涛:散养型,跟孩子的交流随意,把儿子当成独立的小大人对待。 D、张亮:哥们型,和孩子做哥们儿,能放下身段,使用“够意思”“谢谢你 的肯定”“对不起”等体现平等的词。 E、王岳伦:弱势型,父母的一方过于强势,导致另一方对于孩子的影响不大。 8、平时,你和父母在一起聊天的机会多吗? A、不喜欢和他们聊天,他们很霸道 B、经常聊天,我有什么需要他们都会尽量满足我 C、经常聊天,我在他们面前没什么秘密 D、不聊天,我们机乎没有共同语言 E、他们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和我聊天
调查结果
• 参与调查人数共有120人,有效问卷共有100份,其中男性
32人,女性68人;20岁以下35人,20~30岁26人,30~40岁13 人,40岁以上26人;学生48人,公司人员15人,个体所有者22 人,其他15人;49人有孩子,51人没有孩子。
结果显示: 82%有收看过,其中21%喜欢石头,22%喜欢 天天,19%喜欢cindy,16%喜欢王诗龄,23%喜欢 kimi。倾向于林志颖式教育的占25%,田亮式占15%, 郭涛式占24%,张亮式占23%,王岳伦式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