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切入角度总结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1〕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答题模板2〕有关“认识论的知识”的命题(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答题要素: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①真理特点: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②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探索实践过程。
答题要素:实践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①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③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答题模板3〕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命题(1)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答题要素: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联系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材料)。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实用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系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表现:正确的B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B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此模板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核心概念)A的含义是B的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的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②A与B的特点、地位、作用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就不回答)联系:①A离不开B(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②B离不开A(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③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材料)(3)方法论:①坚持A(联系材料)②坚持B(联系材料)说明:此模板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的设问通常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同情况。
大范围指题目要求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的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要求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相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要求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的知识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2、意识3、规律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1、实践2、认识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2、发展3、矛盾4、否定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创造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重点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系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表现:正确的B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B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此模板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核心概念)A的含义是B的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的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②A与B的特点、地位、作用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就不回答)联系:①A离不开B(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②B离不开A(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③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材料)(3)方法论:①坚持A(联系材料)②坚持B(联系材料)说明:此模板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的设问通常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同情况。
大范围指题目要求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的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要求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相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要求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的知识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2、意识3、规律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1、实践2、认识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2、发展3、矛盾4、否定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创造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哲学与生活必背考点精简版

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理
方法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高昂的精神的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消沉)。
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要求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关键
次要矛盾居于被支配地位,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要求树立创新精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辩证法的革命与批判精神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突破成规;注重研究新情况,推陈出新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原理
方法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于,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要求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或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主要方面居于主导地位,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要求着重把握主要方面,抓主流
次要方面居于被支配地位,影响事物的性质,
要求分清主流与支流,不可忽视支流。(或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1、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分析=唯物论3、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认识论4、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辩证法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7、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8、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分析=矛盾原理的方法论9、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分析10、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11、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辩证法12、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物质、运动、规律)13、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意识的有关知识(意识的产生、本质、反作用、特点、物质决定意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4、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认识论1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联系+发展1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矛盾观17、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18、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分析=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19、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原理分析=价值观20、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唯物论常用的观点(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应对哲学主观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更求的解题范围,其次将要求范围的观点罗列,再次对应材料选择要解答的观点(一般是四至五个观点),最后不要忘记摘抄材料分析。
生活与哲学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最重要的观点①世界的本原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鱿是物质的官机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丈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①规律是客观的、是普通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馋‘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④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应用范圈: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现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说明在当前存在的各种问趁足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遵守客观规律的结果.①世界的本原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系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表现:正确的B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B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此模板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核心概念)A的含义是B的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的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②A与B的特点、地位、作用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就不回答)联系:①A离不开B(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②B离不开A(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③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材料)(3)方法论:①坚持A(联系材料)②坚持B(联系材料)说明:此模板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的设问通常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同情况。
大范围指题目要求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的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要求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相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要求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的知识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2、意识3、规律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1、实践2、认识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2、发展3、矛盾4、否定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创造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021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提纲

2021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提纲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物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法律是普遍的。
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其内在规律。
不规则的物质运动并不存在,不规则的世界令人难以置信。
人们可以理解和使用法律(★★)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法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法制宜,因法制宜,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尊重法律,依法办事(★★★) (1)法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遵守法律,不违法。
(2)如果我们按照客观规律行事,我们就能意识到规律对我们的意义。
一旦违反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此时,人们往往更深刻地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和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和人脑功能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生理基础: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功能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意识的作用(★★) 人们可以积极地理解世界:有意识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意识的选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切入角度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
(一)唯物论
1.宏观角度: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分析;②意识具有能动(反)作用/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分析);④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分析;⑤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分析;(④⑤有时合并为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⑥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自然界是物质的,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⑤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微观角度:
1.(1)之①②】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
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具有目的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对应分析);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分析;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两结合: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两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认识论
1.宏观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