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联考《逻辑》知识精讲(10)
mpa逻辑推理口诀

mpa逻辑推理口诀
以下是MPA逻辑推理的一些常见口诀:
1.“兽人永不为奴,除非管吃管住。
”表示的是一种假设关系,也称作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有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2.掌握6个口诀:①充分条件前推后②必要条件后推前
③充要条件两头推④除非否则去“除”“否”,箭头直接向右划⑤加“非”去“否”,箭头右划⑥“除”字去掉,箭头反划。
3.做题时若把真假遇,首看是否有矛盾。
三人对话一真假,真假必在矛盾里。
绕开矛盾把理推,真假关系自然分。
四人对话两真假,矛盾里面有一真。
剩余两句无矛盾,假设代入真假分。
4.联言判断最容易,全真才真莫忘记。
选言判断难掌握,有一为真真就是。
每个部分都为假,相容选言假才是。
否定一肢才推理,肯定一肢无意义。
充分条件若为假,前真后假是唯一。
肯前肯后是规则,否后否前要注意。
5.命题前面有并非,推理时候要注意。
并非后面全否定,并非前面原样子。
并且或者相互换,所有有些也要替。
还有可能与必然,二者交换莫忘记。
是与非来也要转,两个命题才等值。
6.论证逻辑并不难,结构模型要了然。
无论加强与削弱,论据论点是关键。
因果论证重头戏,因果倒置常呈现。
有无
他因频也高,有因无果削弱显。
无因无果是加强,无因有果驳论点。
这些口诀并不能覆盖所有的逻辑推理情况,对于具体的逻辑推理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并结合相关的逻辑推理规则和技巧进行解答。
法律逻辑学第十章 MBA、MPA、GCT和公务员招聘逻辑考试

B.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为了坚持一切天体都 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为了坚持一切天体都 是完美球体的学说,提出月球上存在的不 是完美球体的学说, 可检测的物质充满了凹处, 可检测的物质充满了凹处,使得月球仍然 保持完美球形状 C.爱因斯坦为了研究特别大和特别快的物 爱因斯坦为了研究特别大和特别快的物 修改了牛顿的绝对时空体系, 体,修改了牛顿的绝对时空体系,提出了 相对时空体系,其中包括光速不变论和质 相对时空体系, 量可变论 D.黎曼等通过修改欧氏几何的第五条公理, 黎曼等通过修改欧氏几何的第五条公理, 黎曼等通过修改欧氏几何的第五条公理 创造了非欧几何, 创造了非欧几何,把数学向前推进了一大 [答案 B 答案] 步 答案
全国MBA(工商管理硕士 联考开 工商管理硕士)联考开 全国 工商管理硕士 始于1997年,考四门:政治,英语, 始于 年 考四门:政治,英语, 综合能力(数学 逻辑,写作),管理, 数学, 综合能力 数学,逻辑,写作 ,管理, 2005年起改为英语和综合能力两门. 年起改为英语和综合能力两门. 年起改为英语和综合能力两门 一年春,秋考两次, 一年春,秋考两次,春季为全国攻读 MBA研究生入学考试,秋季为全国在 研究生入学考试, 研究生入学考试 职攻读MBA入学考试,一般由各地经 入学考试, 职攻读 入学考试 贸委组织一些大企单位报考. 贸委组织一些大企单位报考. 全国MPA(公共管理硕士 开考于 公共管理硕士)开考于 全国 公共管理硕士 2000年,考五门:政治理论,英语, 年 考五门:政治理论,英语,
MPA公共管理硕士综合知识逻辑部分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MPA公共管理硕士综合知识逻辑部分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逻辑部分逻辑部分1.基于具有大学入学年龄的人的数量日益减少,很多大学现在预测每年新生班级的人数越来越少。
然而,奈斯大学的管理者们对今年比前一年增加了40%的合格的申请者感到惊讶。
因此,现在应该为给新生开设课程雇用更多的教职员工。
以下哪一项关于奈斯大学目前合格的申请者的论述如果是正确的,将最有力地指出那些管理者的计划是有缺陷的?A.比通常的计划比例高得多的人从大学毕业后攻读更高的学位。
B.根据他们的申请,他们参与课外活动和大学生代表团运动项目的水平非常高。
C.根据他们的申请,没有一个人居住在外国。
D.在他们申请的大学中把奈斯大学作为第一选择的比例比通常低得多。
E.比通常低得多的比例的学生将数学列为他们期望的专业。
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一削弱题型。
因果推理主线:申请者增加→应雇用更多教职员工。
选项D表明,如果申请者的申请把奈斯大学作为第一选择的比例比通常低得多,那就说明将来正式入学的新生未必会有设想的那么多。
因此,奈斯大学的管理者们为满足开设课程的需要而雇用更多的教职员工的计划是有缺陷的。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如果富人集团拒不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社会最终就会陷入动乱,富人致富的条件和享受财富的环境就会发生改变。
这对富人来说,是“不合算”的。
而穷人集团如果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就会使生产成本过高、投资收益太低,导致没有人再投资,就业无法增长,多数穷人的状况无法实现根本的、长远的改善,最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
据此,可以推出( )A.如果社会不陷入动乱或不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则或者富人集团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或者穷人集团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
B.如果社会不陷入动乱或不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则或者穷人集团不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或者富人集团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
C.如果社会陷人动乱并且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则一定是富人集团拒不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而穷人集团又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
MPA逻辑基本知识点

博士学位。
• E.有些获得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一般。
三、命题变形推理
命题变形推理就是通过改变性质命题的联项(肯定与 否定的转换),或者改变性质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 或者既改变的联项又改变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从而得出结 论的推理。换质法、换位法、换质位法 一、换质法 规则:第一,只改变前提命题的质
第二,结论中的谓项是前提中谓项的矛盾概念。 1) SAP SEP
A.8名职员都是广东人。 B.8名职员都不是广东人。 C.只有一个不是广东人。 D.只有一个是广东人。 E.无法确定该部广东人的人数。
• 例3
•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涉嫌被传讯。四人的口供如下:
•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
丙:乙和丁至少有人没作案。
•
丁:我没作案。
•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
•另一种分类 模态命题(带有“必然”、“可能”等) 非模态命题
三、推理以及推理的分类
1.推理的概念及其组成。 推理: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例,有的大学生是男性, 所以,有的男性是大学生。 结构 前提P 推理标志词 结论Q 2.推理的分类。 根据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区分为:
第二章 三段论(5%)
• 考点1:三段论的逻辑形式,注意格和式需要大小前提和 结论的正确排位。
• 考点2:2个或2个以上的前提推出结论,特别要注意词项 的周延性。
MBA管理类联考逻辑知识点归纳

MBA管理类联考逻辑知识点归纳MBA初试内容是管理类联考和英语二,管理类联考中包括逻辑。
很多人经常会被逻辑的弯弯绕绕闹的糊里糊涂,本文将给大家梳理逻辑的几大命题,希望会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为真的复合命题,标准形式是“p并且q”(记为p∧q)。
p、q称为联言肢。
在考试的语言中,表述联言的联结词最丰富,如“不仅p而且q”,“虽然p,但是q”等等。
具体而言,常见的考试语言的以下三种情况,其逻辑含义实质都是联言关系,应于充分重视。
1.表示转折的。
如,他非常有钱,可是他过得并不幸福。
2.表示递进的。
如,中国队不仅进入了世界杯,而且还打进了四强。
3.表示并列的。
如,他和我一样都是工程师,你也是工程师。
联言命题的逻辑涵义是联言肢都真,联言命题才真,因此联言命题的关系包括:联言命题与联言肢命题的关系;联言命题的否定。
选言命题选言命题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复合命题。
在汉语的表达中,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和不相容选言命题两种。
相容选言命题的标准形式是“p或者q”(记为p∨q);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选言肢至少有一真,也可以都真。
(这就是相容的含义)。
也就是说,相容选言判断只有在选言肢都假的情况下才假,在其余情况下都是真的。
不相容选言判断的标准形式是“要么p,要么q”,断定选言肢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
也就是说,不相容选言判断在选言肢不能同真。
两种选言命题也涉及到选言命题和选言肢命题的关系以及选言命题否定的涵义。
复合命题1.联言命题: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例如:“鲁迅是文学家并且是思想家”。
联言命题的一般公式是:“p并且q”或者记为“pùq”。
真假情况:p和q同时为真时pùq为真,其余情况都为假。
2.相容选言命题:断定几个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存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的命题。
例如:“他是共产党员或者是劳动模范。
”相容选言命题的一般公式是:“p或者q”或者记为“púq”。
在职MPA全国联考——逻辑辅导

差 等 关 系
I
下反对关系
O
AE不能同真,IO不能同假,矛盾一真一假。
2.3.3 假言命题 • 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命题。条件关系分为三种:充分 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 因此假言命题也分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 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2.3.3.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 充分条件:有p必有q,无p则q不定 • 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标准形式:如果p,那么q。其逻辑形式又可表示为 :p→q (如果……那么;只要……就) •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特点:“前件为真并且后件为假”时为假,其余三 种情况为真 充分条件: 如果…那么…;只要…就… 前真后假为假
2.2.5 直言命题的负命题 负命题是否定某个命题的命题。 下面是6 1.并非所有S都是P←→有些S不是P 2.并非所有S都不是P←→有些S是P 3.并非有些S是P←→所有S都不是P 4.并非有些S不是P←→所有S都是P 5.并非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 6.并非某个S不是P←→某个S是P 否量质法: “否量质法”是相对直言命题的负命题否定词与其中支命题间的否 定关系而言的。它们的否定关系是: 否定词“并非”只否定了它的量项和联项两个部分,而与其主项和 谓项毫无关联。 对全称量项否定就得特称量项,对特称量项否定就得全称量项,对 联项“是”的否定得“不是”,对联项“不是”的否定得“是”,而其 中主项和谓项保持不变。
2.3.4 复合命题的负命题及其解题方法 (1)“并非(p并且q)”等值于“非p或者非q” (2)“并非(p或者q)”等值于“非p并且非q” (3)“并非(p要么q)”等值于“(p并且q)或(非p并且非q)” (4)“并非(如果p那么q)”等值于“p并且非q” (5)“并非(只有p才q)”等值于“非p并且q” (6)“并非(当且仅当p才q)”等值于“(p并且非q)或(非p并且q)” 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全否法 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并非(如果p则q)”等值于:“前件不变并且后件加非” 必要条件:“并非(只有p才q)”等值于:“前件加非并且后件不变” 充分必要条件:“并非当且仅当p才q”等值于“(前件不变并且后件加非) 或(前件加非并且后件不变)”
MBA MPA MPACC 联考逻辑

第三篇:可能性推理。
论据M——论证方式——论点N。
论据:事实论据(摆事实),理论论据(讲道理)。
论点是论证者所主张并且要在论证过程中加以证明的观点。
论据是论证者用来支持或反驳某个论点的理由。
论证方式亦为推理方式,可用——表示。
1已知M,要推出N,结论型题目。
2已知N,寻找必要前提M,为前提型题目。M只表示必要条件之一,须与题干其他条件共同作用推出。
解题步骤:1分清题干的论证方式,即其论点和论据各是什么。2分别查看各选项是否能削弱,并分析是通过何种方式削弱。3比较各削弱方式的削弱程度,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这个在谈话中用来驳斥对方观点也很有效。
削弱论点:如果有两个观点,则要清楚题目要求削弱哪个观点。
削弱论据:1驳斥样本选择的科学性。样本数量不足,样本不正确,不具有代表性或代表性不够。2直接削弱论据。直接说它是不正确的。
3加强论证,加强三者中任意一个,加强型题目。
4削弱论证,削弱三者中任意一个,削弱型题目。
5若M与N有矛盾无法过渡,需寻求中间项P,使得M——P——N,则为解释型题目。
6要求对M——N论证关系作出评论,则主要评论论证方式——,为评价型题目。
解题时抽出主干,理清M——N的关系。
论证要求前提必须真,而推理不用。
6数据不可比。
削弱型解题方法。
重点题型。包含“削弱、质疑、反驳”“最能削弱、最不能削弱”等字眼。
削弱论据的较少,大部分是削弱结论和论证。削弱论据从驳斥样本选择的科学性和直接削弱论据两个方面来考虑。前者适用于题干论据形式的问卷、调查等题目。
削弱论证方式是最常见的。1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联系或有差异。2因果倒置。3另有他因。4反对方法。当题干涉及不完全归纳推理时,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联系表现为以偏概全。反对方法则针对题干给出应对方法的题目。
MPA联考《逻辑》知识精讲(2)

MPA联考《逻辑》知识精讲(2)
2014年MPA联考《逻辑》知识精讲(2),更多关于2014年MPA联考报考指南信息,尽在2014年MPA联考《逻辑》知识精讲汇总
二、重点、难点分析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构成命题和推理的最基本单位,同时也是我们准确理解命题和推理的基础。
在思维的过程中,只有准确地使用概念,才能恰当地做出判断,也才能做出合乎逻辑的推理。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了解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以及二者之间具有
的反变关系。
第二,重点掌握概念类型中的集合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根据历年的考试情况,这是一个考点,重在考察考生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准确区分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PA联考《逻辑》知识精讲(10)
2014年MPA联考《逻辑》知识精讲(10),更多关于2014年MPA联考报考指南信息,尽在2014年MPA联考《逻辑》知识精讲汇总
一、重点、难点分析
(一)因果关系的特点
要求考生掌握因果关系的特点,特别是要充分理解原因和结果不是一一对应的,而且表现为复杂多样性,为正确进行因果推理作准备。
(二)求因果五法和因果推理
要求考生了解求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并能够运用其进行因果推理。
在MPA联考逻辑考试中,考核因果推理的主要分为正向因果推理(由因到果)和反向因果推理(补足原因)两种类型。
在作这类试题时,考生要特别注意只能局限于题干所给信息的范围内,千万不能根据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在题干不必然蕴涵的部分添加推理依据,否则,就有可能陷入命题者的逻辑“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