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 专题五 科学探究七要素课件
《科学探究》PPT课件

制订探究方案
琴纳从一位挤奶女工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脓浆,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手臂上。不久,种痘的地方长出痘疱,接着痘疱结痂脱落。一个多月后,琴纳在这个男孩手臂上再接种人类的天花痘浆,竟没有出现任何天花病症
获取事实与证据
牛痘接种到人的身上,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
交流
与同学交流,看自己的结论是否与其他人的结论相同,若不同,找出原因
续表
2.盒子里面有什么
(1)给你一个密封的装有一个小物体的盒子,在不打开盒子的前提下,你会用什么办法知道盒子里装的小物体是什么?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来验证:①摇动盒子,感觉盒内物体的大小;②掂掂盒子的质量,估计盒内物体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③尝试从盒内物体移动时发出的声音来估计其形状;④将磁铁放在盒子的一侧,通过磁铁受到力的情况来判断盒内是否放有铁制的物体。
体现的探究步骤
10世纪时中国人已发明了往人的鼻孔里吹痘痂粉的方法预防天花,但这种方法并不安全,有时会导致人死亡。已经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次感染天花
提出问题提出的科学问题应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实验探究的方向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故事中的内容
体现的探究步骤
或许得过一次天花,人体就会对天花产生免疫力
提出猜想和假设
C
[解析] 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获取相关的事实或证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题型2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典例4 [温州中考] 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A
题型1 生活中的科学探究★★★
典例3 [台州期中] 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 病C.获取相关事实或证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地交流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16.4 热机(2)》课件 新人教版

压缩冲程 .进气门 和排气 第二冲程: 门 都关闭,活塞由汽缸最 下端向 上 运动, 燃料的混合物被 压缩 ,汽缸内温度 升高 , 气压 增大 。曲轴转动 半 圈。在此过程中, 机械能 内能 转化 。
做 功 冲 程
在压缩冲程未 尾,火花塞产 生电火花,使 燃料猛烈燃烧, 产生高温高压 的燃气。高温 高压燃气推动 活塞向下运动, 并通过连杆带 动曲轴转动。
订正<学检>P138答案
• • • • 1.D 2.C 3.D 4.>甲 5.大 小 高 6.8.4*104 7.规律一: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规律二:同种物质的水和冰,处于不同状 态时比热容也不同. • 规律三:说明不同物质得比热一般不同 • 规律四: • 8.2400Kg
课前复习
1.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3.比热容定义、单位、符号. 4.水的比热容及意义。 5.热量计算公式及符号的物理意义。
3
4 排 气 冲 程
进气门关闭, 排气门打开, 活塞向上运 动,把废气 排出气缸。
第三冲程: 做功冲程 。在压缩冲程末,火 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式),燃料混合物剧 烈燃烧,产生 高温高压 的燃气,推动活塞 由汽缸向 下 运动,并通过连杆驱使曲轴转 动, 曲轴转动 半 圈。 在此冲程中, 内能 转化 机械能。
知识回顾:如图所示在 一个试管中装一些水, 用软木塞塞紧。对试管 加热使水沸腾,会看到 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 题?
新课引入: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 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机。
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分为汽油机和柴油 机。
进气门
汽 油 机 结 构 图
火花塞 排气门
活塞 汽缸 连杆 曲轴
一:汽油机的构造;观察图回答汽油机 的主要构造有:
九年级物理 专题五 科学探究七要素

灯泡亮度
1
1.50
0.32 发光微弱
2
2.00
0.38
较暗
3
2.50
正常发光
4
3.00
0.46
很亮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灯丝的电阻随两端电压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灯丝电阻发生变化
的本质是电阻随
而增大。
【解析】本题考查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1)题中图甲小明错 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改正方法:将小灯泡左端的导线改接 到电压表左端接线柱或电源的负极。(2)由图可知,电流表选择 接入的是“0~0.6A”的量程,其示数为0.42 A,灯泡的额定功 率P=UI=2.5V×0.42 A=1.05 W。(3)由表中数据可得,灯丝 的电阻随两端电压的增加而增大;灯丝电阻发生变化的本质是电 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冬天有积雪的路面上,夜晚最容易发生“夜冻昼化”现象,对 公路行车有安全隐患,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盐,以避免“夜冻 昼化”现象,即在相同的气温下,熔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 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请你就此问题做出你的猜想,并说出你 的猜想依据。 【解析】根据叙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猜想,如在相同的气温下, 不加盐的水会结冰,而加了盐的水,不再结冰,即不再凝固,故可猜 想熔化了的冰雪中加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示范题1】(2013·济南中考)通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 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 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 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 究的科学问题是 ( ) A.物体通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C.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D.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 力和运动课件.

• 1.(2014· 潍坊中考)如图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灯处 于静止状态。如果某一天,吊线突然断开的同时,所受外 力全部消失,则电灯将( C ) A.竖直向下匀速运动 B.竖直向下加速运动 C.保持原 来静止状态 D.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2.(2013· 温州中考)如图是小明自制的“大炮”示意图。 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 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 C ( ) A.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 B.向上运动 C.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立即静止
《力》基础知识: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 2.力的作用效果: (1)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2)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弹力: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哪些力属 于弹力?弹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5.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 簧的伸长量就_____。 6.弄清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8.理解重力的三要素 9.在地球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进行实验探究:①目的 ②器材 ③测什么物理量 ④表格如何设计 ⑤结论如何 10.g的含义 _____。
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1)实验中,如何判断小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为什么要选用小车而不用木块,并且要求桌面光滑? (3)在实验中,当两个盘中的砝码质量不相同时,有时 也会看到小车静止,这是为什么?
1.(2014· 泰州中考)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 件”。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 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 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 的拉力 相等 。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 卡片旋转一定角度,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 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 是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4)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 目的是 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 。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质量和密度(

质量和密度(第3课时)[复习目标](3课时)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5、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6、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重点:质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难点:密度的概念。
[知识梳理]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特点: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3、单位:kg、g、mg4、测量:天平、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2、特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公式:ρ=m/v4、单位:kg /m3 、 g /cm35、物理意义:天平:1、构造:横梁、平衡螺母、指针、标尺、游码、分度盘2、使用:a、测固体质量b、测液体质量c、特殊测量a、测固体密度b、测液体密度计算:1、判断是什么物质,实、空心2、质量计算3、体积计算4、密度计算教学课时:三课时[基础练习] 3.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还是变小?你能举出两种现象支持你的说法吗?4.我们知道:“当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请你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的不同谈谈产生此现象的原因.[]1、物质:(1)组成:分子、原子(2)原子结构:原子核、和外电子(3)固、液、气宏观及微观特点2、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概念。
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物体有质量物质有密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光的反射》课件 新人教

图2
图3
3.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8 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4.完成图21中光线由空气进入玻璃砖和玻璃三棱镜两次折射的光路 图。
光的反射
1 光的直线传播 月食
点击播放月食动画
光的反射
1 光的直线传播 光速
光的反射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2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
⑴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 一平面上; ⑵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 线 两侧; 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
2 光的反射定律 两种反射
镜面反射
漫反射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72022/1/172022/1/172022/1/17
光的反射
(复习)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11.5 密度与社

邹平县实验中学物理备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10.5 密度与社会生活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6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会查密度表。
记住水的密度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度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金属块,带有玻璃管的圆底烧瓶,烧杯,热水,冷水,纸风车,酒精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明确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教师对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筛选,有目的的处理应用的几种情况。
1.密度与物质鉴别2.密度与温度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密度思考、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密度的应用有哪些?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说出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开阔学生的思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探究1.密度与物质鉴别讨论的问题如下: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计算: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 5 透镜及其应用课件

答案:
【备选例题】(2013·包头中考)如图所示,一条平行于凸透镜主 光轴CC′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入射于平面镜上的N点(平面 镜与主光轴平行),经平面镜反射后与主光轴CC′相交于B点,过 N点作平面镜的法线与主光轴CC′相交于A点,O点为凸透镜的光 心。
(1)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前和折射后的光路图。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点:
①先确定已知光线是哪一条特殊光线。
②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确定所画光线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殊光线画法。由凸透镜 的特殊光线: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由焦点发出 或经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凹透镜的特殊 光线: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答案:(1)如图所示。
(2)2.5
主题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成像情况可知如下成像规律:
记忆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虚像同侧立,物远像变大;像大像距大,像小像距小。
【知识拓展】作图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画出相应的光路图 ,理解
倒立、等大的实像 _________________ 倒立、放大的实像 _________________ 不成像
像
距
应
用
f<v<2f
照相机 _______ 测焦距
投影仪 _______
u=2f
f<u<2f u=f u<f
异侧
异侧
v _______
同侧
正立、放大的虚像 _________________
(2)若OA=4cm,AB=1.5cm,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范题2】(2013·盐城中考)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 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 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 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 t1>t2,由此,他 ( )
2.冬天有积雪的路面上,夜晚最容易发生“夜冻昼化”现象,对 公路行车有安全隐患,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盐,以避免“夜冻 昼化”现象,即在相同的气温下,熔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 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请你就此问题做出你的猜想,并说出你 的猜想依据。 【解析】根据叙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猜想,如在相同的【方法锦囊】 1.特点:猜想与假设是根据生活经验或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 应用科学原理,围绕探究的问题设想出的可能出现的结果。猜 想既有科学性又有推测性,是可以检测的,不是盲目猜测。
2.解题思路: (1)针对问题按日常经验或事实提出猜想与假设。 (2)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提出猜想。 (3)针对问题,根据物理科学本身的思维过程建立猜想与假设: 搜寻事实——归纳分析——形成猜想。 (4)运用“类比法”或“逆反原理”等方法进行猜想。
D.“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探究 问题的规律方法,在探究问题时,通常用控制变量法。选项A、B、 C提出的问题无法探究,选项D可以有效地控制变量,在探究石墨 烯强度与厚度的关系时,控制面积相同;在探究石墨烯强度与面 积的关系时,控制厚度相同。故选D。
【考题回访】 1.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研究石墨烯材料的教授。石 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 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 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石墨烯为什么很薄?” 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 ( )
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解析】选C。本题中提出的问题较多,且围绕不同的物理特性, 认真分析每一选项中描述的内容,把握题意“围绕其保温隔热 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最后作出判断。A项的问题没有 具体的探究对象,且防火与隔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探究价 值不大;B、D两项中的问题不是围绕题意要求的保温隔热的性 能,探究价值不大;C项中问题紧紧围绕题意的要求,且提出了具 体的探究内容——厚度,具有探究价值,符合题意。
(3)由基本原理和方法确定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 (4)设计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的表格。
【示范题3】(2013·天津中考)某班同学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 什么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二: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猜想三: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老师提供如下器材:刻度尺、四个金属
不加盐的水会结冰,而加了盐的水,不再结冰,即不再凝固,故可
猜想熔化了的冰雪中加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答案:猜想:熔化了的冰雪中加入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依据:在相同的气温下,加盐之后,熔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
类型三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方法锦囊】 1.特点:对猜想(假设)问题检验方法的具体化,沿着猜想(假设) 的方向来设计探究计划。 2.解题思路: (1)首先要弄清探究目的(即探究要解决的问题)。 (2)由探究目的确定探究的基本原理及在探究过程中应采用的 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等)。
1.(2014·广州中考)如图,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
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
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
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
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A.猜想 C.设计实验 B.评估 D.实验结论 ( )
【解析】选A。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有关因素。根据已知的实 验现象,分析如果改变实验操作,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这种物理 分析方法为猜想,故选A。
A.物体通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C.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D.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解析】选D。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科学探究。解答本 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这两个条件。 A选项的问题既没有价值也不易于探究 ,B、C选项的问题有一定 的价值但是不易于探究,只有D选项的问题既有探究价值又便于 探究,所以本题选D。
专题五 科学探究七要素
类型一
提出问题
【方法锦囊】 1.问题形式: (1)根据问题情景提出问题。
(2)通过对比各种现象之间的异同、关系及规律提出问题。
(3)针对具体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提出问题。
2.解题思路:仔细审题,弄清研究的物理对象,分析实验过程中
变化的因素,经过思维加工,进而形成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科学
问题,最后用简洁、科学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示范题1】(2013·济南中考)通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 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 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 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 的科学问题是 ( )
2.(2012·扬州中考)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 质、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 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 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
A.“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 B.“它的轻质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解析】选A。本题考查蒸发吸热。多次测量手的温度 t1和烧 杯中酒精的温度t2,均发现t1>t2,只能说明手的温度高于酒精的 温度,从而只能验证猜想1,而不能验证猜想2,故选A。
【考题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