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平行线1
七年级数学培优提高讲义:相交线与平行线(一) (1)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要点:1.平面上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2.两条不同的直线,若它们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它们相交。
即,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3.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有关两直线垂直,有两个重要的结论:(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5.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6.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8.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平行线的判定》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B )
A.∠2=∠3
C.∠4+∠5=180°
B.∠1=∠3
D.∠2=∠4
达标检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3.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C )
A.∠1=∠2
C.∠1+∠3=180°
B.∠1=∠5
D.∠3=∠5
得∠1=∠2(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E∥GF
针对练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已知如图所示,∠ = ∠,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 ∠ + ∠,且平分∠,试说明 ∥ 的理由.
复习回顾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AB外一点P做AB的平行线CD.
知识精讲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中,直尺和三角尺分别
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知识精讲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可以看出,画直线AB的平行线CD,实际上就是过点P画与∠2
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中,直尺和三角尺分别
4.如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C)
A.若∠1=∠4,则m//c
B.若∠1=∠2,则a//b
C.若∠1+∠3=180,则n//c
D.若∠2+∠3=180°,则m//n
达标检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如图(1),光线AB,CD被一个平面镜反射,此时
∥
CD
∠1=∠3,∠2=∠4,则AB // _____,BE_____DF.
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解:互余的角:∠AOD和∠EOD,∠EOD和 ∠EOC,∠EOC和∠COB,∠AOD和∠BOC;
互补的角:∠AOD和∠BOD,∠AOE和 ∠BOE,∠AOC和∠BOC,∠AOC和 ∠DOE,∠EOC和∠BOD;
相等的角:∠AOD=∠EOC,∠EOD=∠BOC.
3.如图所示,小颖想测量一堵拐角高
墙在地面上所成的角∠AOB的度数,人 不能进入围墙内,你能帮小颖想出简单 的测量方法吗?请简述你的方法,并说 C
【知识归纳】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
和平行两种.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 为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对顶角的定义与性质
观察下面两个图形,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 观察上面图中的∠1与∠2、∠3与∠4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大小有 何关系,为什么? 问题2 剪子在剪东西的过程中,∠1和∠2还保持相等吗?∠3和∠4呢? 你有何结论? 【归纳总结】 如图①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1和∠2有公 共点O,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对顶 角.对顶角有如下性质:对顶角相等.
[知识拓展]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相交
时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指的是两条直线平行,而不是线段
或射线.
2.对顶角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①有公共顶点;②两边互为反向延 长线.
3.互为余角、互为补角是指两个角之间的关系,是成对出现的.两 角互为补角并不一定一个是钝角一个是锐角,也有可能是两个直角.
【即时练习】
1.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D )
2.如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 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你能说出所量角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垂直教案

第2课时垂直【知识与技能】1.会用符号表示两直线垂直,并能借助三角板、直尺和方格纸画垂线.2.通过折纸、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究归纳垂直的有关性质,会进行简单的应用.3.初步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过程与方法】通过从生活中提炼、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猜想验证、简单说理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反之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通过“简单说理”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教学重点】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难点】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观察下面三个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相交的直线吗?他们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教学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课前开放,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图形出发,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知识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又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大量特殊的相交线——垂直,在比较中发现新知,加深了学生对垂直和平行的感性认识,感受垂直“无处不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在上面的三幅图形中,我们找出了一些相交的两条直线,那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这种位置关系我们称为什么呢?【归纳结论】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perpendicular),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通常用“⊥”表示两直线垂直.如图1,记作:AB⊥CD;如图2,记作:l⊥m.2.思考: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你有哪些方法?(1)你能借助三角尺或者量角器,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2)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说出你的画法和理由.(3)你能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互相垂直的直线吗?试试看吧!请说明理由.3.动手画一画:(1)请画出直线m与点A,你有几种画法?(2)过点A画m的垂线,你能画几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你的发现.【归纳结论】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动手画一画.请画出直线l与l外一点P,O是垂足,在l上取点A、B、C,比较PO、PA、PB、PC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归纳结论】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线段PO的长度,叫做点P到l的距离.【教学说明】通过动手画图,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更好的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也是促使学生认真审题的重要策略.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BAC=90°,AD⊥BC,则下列的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C)①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②线段AC是点C到AB的垂线段;③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④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把水渠中的水引到水池C,先过C点向渠岸AB画垂线,垂足为D,再沿垂线CD开沟才能使沟最短,其依据是(C)A.垂线最短B.过一点确定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垂线段最短D.以上说法都不对3.已知线段AB=10cm,在同一平面内,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6cm,4cm.符合条件的直线l有(C)A.1条B.2条C.3条D.4条4.如图,直线a⊥b,∠1=50°,则∠2=40度.解析:∵a⊥b,∴∠1与∠2互余,∵∠1=50°,∴∠2=90°-∠1=90°-50°=40°5.如图,OA⊥OB,OB平分∠MON,若∠AON=120°,求∠AOM的度数.解:∵OA⊥OB,∴∠AOB=90°,∵∠AON=120°,∴∠BON=120°-90°=30°,∵OB平分∠MON,∴∠MOB=∠NOB=30°,∴∠AOM=90°-30°=60°6.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AB上由A向B行驶,M,N是分别位于公路AB两侧的两所学校.(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噪声会对两所学校教学都造成影响,当汽车行驶到何处时,分别对两所学校影响最大?请在图上标出来.(2)当汽车从A向B行驶时,在哪一段上对两学校影响越来越大?在哪一段上对两学校影响越来越小?在哪一段上对M学校影响逐渐减小而对N学校影响逐渐增大?解:(1)如图所示:过M作ME⊥AB,过N作NF⊥AB,当汽车行驶到点E处时,对M学校影响最大;当汽车行驶到点F处时,对N学校影响最大;(2)由A向E行驶时,对两学校影响逐渐增大;由F向B行驶时,对两学校的影响逐渐减小;由E向F行驶时,对M学校影响逐渐减小而对N学校影响逐渐增大.【教学说明】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能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索,去对自身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和变革.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五、教学板书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2”中第2、3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遵循“开放”的原则,在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通过重组教材,恰当地创设情境,为学生构建了有效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学效果较好.。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定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平行线及其判定。
平行线是指在二维平面上没有交点的直线。
在几何学中,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通过详细的解释和例子来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
1.平行线的定义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平行线的定义。
在几何学中,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当且仅当它们在同一平面上且永远不相交。
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如何延长这两条直线,它们也永远不会相交。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什么是平行线。
但是,实际中我们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呢?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几种常见的平行线判定方法。
2.平行线的判定2.1直线与直线的判定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判定方法。
根据几何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就是平行线。
这是因为斜率代表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的倾斜程度也相等,这就意味着它们是平行的。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两条直线,分别是y=2x+3和y=2x-1。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它们的斜率都是2,这意味着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2.2点与直线的判定除了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点与直线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具体来说,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为0,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这是因为如果两条直线是平行的,那么它们的距离永远不会改变,所以一个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也永远是不变的。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条直线L:y=2x+3,还有一点A(1,5),我们需要判断这个点到直线L的距离。
我们可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计算,如果计算出来的距离为0,那么这个点和直线是平行的。
2.3垂直线的判定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是垂直的。
其实,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与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是类似的。
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的乘积为-1,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1

2、问题探索 问当下题直图2线)A,B前与面C所D不发平现行的时式(子如都
不成立。这说明只有AB∥CD 时,前面的式子才能成立.
如果改变AB和CD的 位置关系,即直线AB 与CD不平行,那么你 刚才发现的结论
还成立吗?请同学们 动手画出图形,并用 量角器量一量各角的 大小,验证一下你的 A 结论.
教学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 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 “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 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 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还有一些说不出名字的角, 如 ∠1与 ∠6等,书上没有 定义.
E
A
41 32
B
C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6
D
F
∠1= ∠5, ∠ 2=∠6, ∠ 3=∠7, ∠4= ∠8;
∠2= ∠8, ∠3=∠5, ∠ 1=∠7, ∠4=∠6;
∠2+ ∠5=180°, ∠3+ ∠8=180°, ∠1+ ∠6=180°, ∠4+ ∠7=180°;
问题4
(1)具有相等关系的两个 角,有的是同位角,有的 是内错角,如∠1与 ∠5等
(都1是)同具位有角相; 等∠2关与系∠的8等 两都角是内有错怎角样。的还位有置一些关说 系回不∠呢答出7,名?)∠字(4的与请角∠甲,6组等如.同∠学1与 ((22))互具有补互的补两关角系又的有两个 怎角样,的有位的是置同关旁系内呢角?,如 (∠请2与乙∠组5同等都学是回同答旁)内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平行线》

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直线a,想象一下,在这个过
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平行线定义: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做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
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
知识精讲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平行线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能在下面的图片中找出平行线吗?
A.3个
B.2个
②若与相交,与相交,则与相交;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1个
D.0个
【分析】根据平行线公理及推论可知,①正确;
若与相交,与相交,则与可能相交或平行,②错误;
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③错误;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错误.
情景引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你喜欢滑雪运动吗?早在5000年前,人们就把滑雪作为雪上
旅行的一种方式,今天滑雪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一项十分普及
的运动.
你知道滑雪运动最关键是什么吗?
滑雪运动最关键是要保持两只雪橇板
的平行!
知识精讲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第2节—
PEOPLE
EDUCATION
学校:XXXX
VERSION
OF
老师:XXXX
THE
平行线
SEVEN
GRADE
MATH
VOLUME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及平行公理及其推论.(重
点、难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对顶角、余角和补角》公开课教案_11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2.1.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课研究的相交线是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中的其中一种情形,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因此,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在本节课中首先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为接下来研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情形,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的学习作了最基本的准备。
同时是后续学习垂直的基础。
2、目标和目标解析:1.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3.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4.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转化,说理能力和数学语言规范表达能力;5.通过师友互助、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相关旧知的复习,按照猜想、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突破。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剪刀,纸。
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问题: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大家对它们也不陌生,(播放图片)请找出图片中的相交线、平行线。
由此引入本节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学生观察图片,获得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相交线、平行线的概念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问题1:张开地剪刀给人以什么形象?(出示一把张开的剪刀),张开的剪刀可看作两条相交直线。
(教师可以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在用剪刀剪布的过程中,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剪刀张角的变化,表演剪布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问题2: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刀刃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教师: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本节课就是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其特征.2.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它们性质(1)角的位置关系探究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问题:1 、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几个?2、两两相配共组成几对角?3、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按位置关系对他们怎样进行分类?4、各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由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相交线形成的角及特点,同时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两线相交所成角的问题,自然而贴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两线相交所成角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研究对顶角相等作了铺垫三.细心观察,归纳定义1、探究邻补角的定义问题:(1)∠1与∠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1与∠2的顶点有什么特点?(3)∠1与∠2的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邻补角定义:∠1和∠2有一条公共边OA,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2互补),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C ) A、因为a // d,b // c,所以c // d; B、因为a // c,b // d,所以c // d; C、因为a // b,a // c,所以b // c; D、因为a // b,c // d,所以a // c。
3.
4、
5、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如图1所示,因为AB // DE,BC // DE(已知)。所以 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___________(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 ) 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如图2所示,因为AB // CD,CD // EF(已知),所以 AB // _________( EF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________ )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A B C A B
A
· ·
C
B
· ·
D
AB ∥ CD
读作: “AB 平行于 CD”
m∥n
m
n
读作: n ”
“
m平行于
讨论与探究
1.平行线要求在同一平面内,那么在同一 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一共有几种呢? (小组先讨论再实践)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 关系有平行与相交两种。
2、平行线的画法:
(1)放 (2)靠
a//c , c//b(已知)
a c
b
a//b(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温故而知新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B ) (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与平行 A、0 B、 1 C、2 D、 4
(3)推 (4)画
·
动手实践: 过直线AB外一点P作直线AB的平行 线,看看你能作出吗?能作出几条?
·
A
B
P
结论: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
说明: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叫基本 事实,也称为公理,它可以作为以后推理的依据.
如图:三条直线AB、CD、EF。如果AB//EF ,CD//EF, 那么直线AB与CD可能相交吗?
假设AB与CD相交, 设AB与CD相交于P
A C E
B P
D F
因为AB//EF,CD//EF 于是过点P就有两条直线AB CD都与EF平行。 根据平行公理,这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AB与CD不能相交, 只能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几何语言表达:
·· ·
D 图1 E
C
D
E 图2
F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1) 平行线的定义; (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3)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4)平行线的画法。 (5)平行线公理 (6)平行线公理的推论。
; http;/// 缅甸果博东方; http;/// 缅甸果博东方; http;/// 缅甸果博东方; http;/// 缅甸果博东方; http;/// 缅甸果博东方 jch81kcf
5.2.1平行线
实验中学 周碧洁
想一想:
哪些地方给我 们以平行的感觉?
数学来源于生活
荷兰国旗
俄罗斯国旗
平行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 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有什么特征?
1、在同 一平面内
2、不相交
二、平行线的表示法:
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
席上,看似不经意地问了壹句。“愚弟只是去更衣。”“哟,四哥,您这个新郎官不见了,害得弟弟们想敬杯喜酒都没机会!”“好, 谢谢十弟。”“四哥,您刚才已经喝了不少,这杯,就由愚弟替您喝下吧。”“十三弟,放心吧,四哥的酒量还应承得下来。”“四哥, 您喝了十哥的酒,那九弟的酒?”“好,谢谢九弟。”“八弟来敬四哥壹杯!”“好,谢谢八弟!”“四弟,三哥也来凑个热闹,敬你 壹杯!”“谢谢三哥!”“四哥,十四弟恭敬您两杯!这喜事连连,喜酒也要成双才是”“谢谢十四弟!”“十四弟,四哥壹个人已经 喝了这么多,到你这儿,净出夭蛾子,怎么敬出双杯的来了?既然是喜事连连,那就由为兄代为喝下,也借机会沾沾喜气儿!”“十三 哥,不带这样的!你的酒,咱们单挑。”“怎么?十三弟连四哥的喜酒也要替喝?”“太子殿下,四哥喝得太多了!”“这是喜酒,哪 有替喝的道理。那么,本王敬的酒,十三弟也要替喝?”“这……”“四弟谢太子殿下!”新郎官对于所有兄弟敬来的喜酒,壹律来者 不拒,也对十三阿哥替喝的请求壹概不予理会。开席之前,十四阿哥和十阿哥就卯足了劲儿,非要把四哥灌醉不可。也难怪这两个人如 此算计,原本十四阿哥就对皇阿玛赐婚给四哥很是不满,因此联合着平时跟自己关系非常要好的十哥,壹起向四哥发难。其它兄弟见这 两个活宝挑了头儿,平日里也没有什么机会能捉弄四哥,现在有这么壹个大好机会,又借着酒劲儿,众人拾柴火焰高,攒足了力气准备 跟四哥拼酒。太子和三阿哥作为兄长,虽然不至于和其它兄弟们胡闹,但是这种捉弄四弟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平时里四弟做事严谨、 滴水不露,让这两位兄长颇是头痛不已,今天能这么壹个大好机会,虽然跟政务无关,但放弃了也实在是可惜。但是,众人轮番上阵的 结果,却是大大出乎意料:这新郎官怎么没有丝毫的推让,简直就是来者不拒,实打实地全部喝干!这下子,刚刚还喧闹的场合,即刻 安静了下来,众人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壹会儿还洞房花烛夜呢,四哥(弟)怎么面对新娘子?第壹卷 第壹章 遇险秋水碧连天。 午后的京郊西南,官道上十来骑人马卷起阵阵风尘。为首壹个男子,30多岁,身形清瘦,面容冷峻,目光清洌、威严,天然壹股不怒自 威的气势,即使壹身深蓝色的便袍,也难以掩饰天生的贵胄之气。十来个随从,三个家仆打扮,其余的全部是侍卫。不多时,壹行人就 要来到他们的目的地:宝光寺,远远地,他们已经能够看得到林木掩映间的寺庙了。众人刚刚暗自松了壹口气,又立即失声惊呼,因为 他们同时看了冲天的火光!“保护好王爷!”侍卫首领壹边急呼 ,壹边与其它壹起,立即将为首的男子围在中间,同时马不停蹄,直 接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