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在TIVA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新研究

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新研究人工流产术是妇科门诊常见手术,因其手术时间短,术后宫缩引起的胀痛剧烈,要求术中使用的麻醉镇痛药物安全、高效、苏醒迅速、无并发症。
瑞芬太尼鉴于其特殊的药代动力学及强大的镇痛效应,以成为临床目前无痛人流门诊首选镇痛药物。
标签:瑞芬太尼;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新进展无痛人工流产术虽是妇科门诊常见手术,但其麻醉要求高。
既要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不影响术后苏醒[1]。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麻醉镇痛药,是高选择性的μ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等优点。
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可弥补丙泊酚镇痛方面的不足,减少丙泊酚用量,从而降低丙泊酚引发的不良反应[2]。
鉴于其特殊的药理特性及良好的镇痛效应,近年来瑞芬太尼广泛用于各类短小手术麻醉。
1药理特性瑞芬太尼结构类似于六氢吡啶类衍生物,是一种合成的高选择性μ-受体激动剂,可被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拮抗。
瑞芬太尼由于其结构中有酯键,可被组织和血浆中非特性酯酶迅速水解,具有代谢快、清除快的特点。
瑞芬太尼静脉给药后,起效半衰期t1/2σ(0.5~1.5)min,分布半衰期t1/2β(5~8)min,消除半衰期t1/2γ(0.7~1.2)h。
代谢物大部分为含羧基的酸性产物GR90291,效价仅为瑞芬太尼的1/300~1/4600,代谢物主要经肾排泄(≥88%)[3]。
药物清除率与年龄、体温有关,不受肝肾功能及体重,性别影响。
瑞芬太尼与其他阿片类药物不同,长期用药不会造成体内蓄积,在连续用药4 h后,阿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持续输注后半衰期(context sensitive half time,T1/2cs)分别延长至58.5 min 和262.5 min,而瑞芬太尼的T1/2cs仍为3~5 min[4]。
2瑞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及对机体影响瑞芬太尼为麻醉镇痛药,选择性地作用于μ受体,表现出典型的阿片样药理效应,包括呼吸抑制、镇痛、镇静、肌张力增强和心动过缓。
瑞捷在麻醉中的应用技术

• 瑞捷(雷米芬太尼)由湖北宜昌人福药业 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是近年来临床麻醉中 应用较广的一种新型合成阿片类镇痛药, 瑞捷镇痛作用强,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 系统,通过激动外周神经纤维细胞的受体, 产生抗伤害效应,而发挥镇痛作用。
• 因结构中含有酯键易被血浆和组织中酯酶 代谢,具有起效快,清除快的特点,适用 于临床持续输注给药,便于调控不论输注 时间长短、停药后其药效能较快消失,很 少出现术后恢复延迟,是第一个超短效阿 片类药。
• (二)循环抑制的处理 · 瑞捷产生的循环抑制与剂量相关 · 静注瑞捷1 ug· kg-1后持续输注0.5-1 ug· kg1· min-1复合异丙酚诱导SBP<80mmHg发 生率为10-15%。 · 以瑞捷0.25 ug· kg-1· min-1输注,复合66% 氧化亚氮和0.5%异氟醚维持麻醉时,SBP <80mmHg和心动过缓(HR<40次/分)发 生率分别为35%和12%。
• 7、剂量个体化 ①老年人:>60岁,瑞捷首次首次剂量减 半。 ②儿童:2岁以上使用剂量与成人相同。 ③肥胖患者:应根据患者理想体重(TBW) 与>30%TBW调整瑞捷的首次剂量。
二、瑞捷应用技术
• (一)停药前预防性镇痛 · 瑞捷的药代学特点,不论用药时间长短和 剂量大小,一旦停药药效即快速终止。 · 停药10-15min使主呼吸恢复,镇痛作用很 快消失。
• 二、神经阻滞或区域阻滞 在局麻前90S,以瑞捷0.25-0.5ug· kg-1静推 给药。输注: 0.02-0.123 ug· kg-1· min-1, 合用小剂量咪唑安定1-2mg,瑞捷剂量减至 0.065 ug· kg-1· min-1,作用增强,副作用 降低。
• 三、术后镇痛 1、PCIA ①瑞捷16-20 ug· kg-1(1-2mg)+胃复度 20mg+地塞米松20mg+生理盐水至100ml。 负荷剂量(LD)0.5ml/次,背景剂量(BI) 2ml/h,锁定时间(LT)15min。 ②瑞捷负荷剂量45ug,背景剂量1ug/min锁 定时间10min。
瑞芬太尼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瑞芬太尼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瑞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作用迅速的麻醉药,在重症创伤患者中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研究表明,瑞芬太尼能够迅速完成镇痛和镇静的目的,并与其他药物相比,具有很少的药物副作用。
因此,本文将着重介绍瑞芬太尼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瑞芬太尼是一种类鸦片的药物,在镇痛和控制患者疼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进行快速维持麻醉。
临床上,瑞芬太尼在手术后疼痛的处理、严重疼痛发作和抢救重患者时被广泛使用。
但是,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不同于在手术中的应用,瑞芬太尼通常用于控制创伤患者的疼痛和情绪紧张等症状。
瑞芬太尼也用于控制与急性脊椎损伤相关的疼痛。
瑞芬太尼有助于减轻脊椎损伤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瑞芬太尼可以用于缓解神经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和带状疱疹等疾病的疼痛症状。
在处理创伤患者时,瑞芬太尼的剂量需要非常小心的控制,因为其高效性。
尽管瑞芬太尼是一种很好的麻醉药物,但在临床上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监控下进行。
为了降低副作用,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可以与丙泊酚和异丙酚等药物相结合使用,以实现快速的镇痛和麻醉效果,尤其是在危急情况下的应用。
此外,瑞芬太尼的组合使用可以减少其他药物的剂量,从而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在严重创伤患者中使用瑞芬太尼需要特别注意其副作用,因为这些患者的生命周期可能属于救护状态。
理解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其副作用。
瑞芬太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其成为处理重症创伤患者的理想药物。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研究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研究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在临床麻醉和镇痛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使得它在多种医疗场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瑞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的特点。
通常在静脉注射后 1 分钟内即可达到血脑平衡,从而快速发挥镇痛和麻醉的效果。
这一特性在紧急手术或需要快速诱导麻醉的情况下尤为重要,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疼痛缓解,为后续的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
瑞芬太尼的作用时间短。
这是因为它在体内被组织和血浆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代谢,不受肝肾功能的影响。
这意味着它的药效可以被快速调整和终止,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快速苏醒和恢复。
对于一些手术时间较短,或者患者身体状况较为复杂,需要精确控制麻醉深度和时间的情况,瑞芬太尼的这一特点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临床麻醉中,瑞芬太尼常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在诱导阶段,它能够迅速帮助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减轻手术操作带来的不适感。
在维持阶段,通过持续输注或间断注射,可以根据手术刺激的强度和患者的反应灵活调整剂量,保持稳定的麻醉深度,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瑞芬太尼在产科麻醉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对于剖宫产手术,既要保证产妇的麻醉效果,又要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瑞芬太尼由于其快速起效和短作用时间的特点,能够在满足产妇镇痛需求的同时,减少药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量,降低对胎儿呼吸和神经功能的潜在影响。
在镇痛方面,瑞芬太尼常用于术后疼痛的管理。
通过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方式,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疼痛程度自行给药,实现个体化的镇痛治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单独使用瑞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可能会导致痛觉过敏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通常会将瑞芬太尼与其他镇痛药联合使用,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麻药等,以增强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尽管瑞芬太尼具有诸多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由于其强效的镇痛作用,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支持。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一、引言瑞芬太尼是一种用于麻醉和镇痛的合成阿片类药物。
它具有强效、快速的镇痛作用,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急诊治疗和术后镇痛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1、药理作用:瑞芬太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μ-阿片受体,通过激活这些受体来产生镇痛和麻醉效果。
2、药代动力学:瑞芬太尼具有极高的脂溶性和血脑屏障透过效应,使其快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起效迅速、消失也快。
三、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1、手术麻醉:瑞芬太尼常用于各种手术麻醉的诱导和维持阶段,通过静脉输注或持续静脉镇痛泵进行应用。
a:诱导麻醉:通常以瑞芬太尼与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药联合使用,以实现快速的诱导效果。
b:维持麻醉:可通过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来维持麻醉效果,同时可调整剂量以实现镇痛目标。
2、急诊治疗:瑞芬太尼可用于急诊治疗中的剧痛缓解,常通过静脉推注给药来迅速缓解疼痛。
3、术后镇痛:瑞芬太尼可用于术后镇痛的管理,通常通过输注泵持续静脉给药,同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和镇静状态。
四、注意事项1、副反应:瑞芬太尼可能引起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采取相应措施。
2、禁忌症:对瑞芬太尼过敏者、严重呼吸抑制患者和妊娠期妇女禁用瑞芬太尼。
3、药物相互作用:瑞芬太尼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临床应用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效果。
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研究资料、使用指南等,详细请见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μ-阿片受体:中枢神经系统中与疼痛传导相关的受体,通过激活这些受体可以产生镇痛和麻醉效果。
2、血脑屏障透过效应:指药物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
3、输注泵:一种用于精确输注药物的设备,通过调整泵的参数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静脉输注。
瑞芬太尼在TIVA中的应用课件

瑞芬太尼的优点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超短效阿片类药物
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 消除迅速,连续输注无蓄积作用
其消除受年龄、性别、体重的 影响不大,不依赖于肝肾功能
TIVA TCI
瑞芬太尼的不良反应
低血压 心动过缓 呼吸抑制 胸壁强直
药效学
瑞芬太尼的止痛作用是剂量依赖型的, 有封顶效应(ceiling effects)
达峰时间
min
2.0 3.6 1.4 5.6 1.5
瑞芬太尼临床常用的血药浓度范围 在10 μg/L以内
意识丧失剂量的ED50为12 μg/L
切皮等伤害性刺激的CP50 为4~6μg/L
维持自主通气的CP50为2~3 μg/L
使异氟烷MAC值减少50%的CP50 为1.37 μg/L
在TIVA中的应用
临床药理学
瑞芬太尼是哌啶(Piperidine)衍生物
瑞芬太尼对μ阿片受体有强亲和力,而对 σ和κ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对非阿片受 体无明显的结合
纳络酮为它的竞争性拮抗剂
药代动力学
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属三室模型
血浆和效应部位之间的平衡浓度半时值 (t1/2keo)平均为1.3 min
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ve half time, t1/2cs) 3~5 min
瑞芬太尼大剂量使用不影响停药后自主呼 吸恢复时间(2.5~4.6min),拔管时间
(4.2~7.0min),指令动作的恢复时间 (3.0~4.6min)
术后镇痛
瑞芬太尼 0.0125-0.0500 μg/kg·min 持续输注可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Eur J Anaesthesiol 2003,20:385
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瑞芬太尼在麻醉科临床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采用瑞芬太尼进行术前的麻醉维持,对照组33例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切皮即刻以及手术结束时的血压心率的变化,术后比较两组麻醉的恢复情况和VAS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和切皮即刻时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恢复的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VAS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临床使用瑞芬太尼麻醉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麻醉科;瑞芬太尼;临床应用麻醉药物是指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人们使用需要有专业人员控制用量或微量使用,如果不断使用,会使身体产生依赖性,从而会形成毒瘾药物。
常见麻醉药物有醋美沙朵、芬太尼、醋托啡、瑞芬太尼等。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属于新型短效麻醉性镇痛药物,属于μ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
瑞芬太尼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酯键,可被组织和血浆中广泛存在的非特性酯酶作用,发生迅速水解,其水解主要代谢产物可经由肾脏排出体外,其代谢消除率对于肝肾功能无依赖性。
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后,可迅速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成几乎没有药理活性的羧酸代谢物,其可控性好、持续给药无蓄积、不伤害肝肾功能、清除率不受年龄、身体质量或性别影响的优点被广泛认可。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采用瑞芬太尼进行术前的麻醉维持,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2.4岁;对照组33例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1.7岁。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存在可比性。
丙泊酚、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与TIVA停药方式的选择

濃度下降50%所需時間。
▪ 隨藥物輸注持續時間的延長而增加
▪ 可以定量描述多房室模型藥物的分佈和消除特徵,對於指導準確、合
理地使用靜脈麻醉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脈麻醉藥的時量相關性半衰期(CSHT)
丙泊酚 的CSHT
阿片類鎮痛藥的CSHT
瑞芬太尼
• 代謝不受肝腎功能、年齡、體重、性別影響,主要通過血漿和組織中非特異性酯酶水解 代謝,
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維持的TIVA麻醉蘇醒階段
• 根據麻醉持續時間及術中丙泊酚用量及時調整其輸注速度,時間越長 、用量越大,就應該越早調小輸注速度、越早停藥。可以根據手術進 程、TCI參數及病人反應進行調節。
• 瑞芬太尼不應過早停藥,一般可選擇手術結束前5-10分鐘停藥,且應 該保證停藥前及時給予術後鎮痛藥物
丙泊酚、瑞芬太尼的藥代動力學特點 與TIVA停藥方式的選擇
麻醉的要素
術中
術後
術中
術後
鎮靜
鎮痛
麻醉:吸入 vs 靜脈
• 吸入麻醉藥:
兼有鎮靜、鎮痛劑肌松作用
• 靜脈麻醉藥:
丙泊酚:鎮靜 阿片類:鎮痛
時-量相關半衰期(Context - Sensitive Half-time)
▪ 指靜脈輸注維持血漿藥物濃度恒定時,任一時間停止輸注,血漿藥物
• 大約95%的瑞芬太尼代謝後經尿排泄,主代謝物活性僅為瑞芬太尼的1/4600, • 其有效的生物學半衰期約3-10分鐘,與給藥劑量和持續給藥時間無關。
丙泊酚-瑞芬太尼協同作用
術中刺激的EC95、術中刺激的EC50和意識恢復的EC50的關係。(箭頭所示的數值:實線為充分麻醉的平均數值;虛線為意識 恢復的平均數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TIVA中的应用 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在腹腔大手术中的应用
TCI血浆靶浓度 血浆靶浓度 瑞芬太尼 3-6µg/L - 丙泊酚 3-5 mg/L - 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 持续泵注瑞芬太尼 -0.5µg/kg·min 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 持续泵注瑞芬太尼 -0.2µg/kg·min, , 辅以芬太尼4- 辅以芬太尼 -6µg/kg
纳络酮为它的竞争性拮抗剂
药代动力学
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属三室模型
血浆和效应部位之间的平衡浓度半时值 (t1/2keo)平均为 )平均为1.3 min 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ve half 时量相关半衰期 time, t1/2cs) 3~5 min
t1/2keo
如果持续输注5个 如果持续输注 个T1/2keo,可以认为 , 效应室的药物浓度达到稳态
时量相关半衰期 (context-sensitive half time, t1/2cs )
是指按一定输注方案给药维持恒定血药 浓度一段时间,停止输注后, 浓度一段时间,停止输注后,中央室血 药浓度降低50%所需时间 药浓度降低 所需时间 在临床麻醉中,根据 在临床麻醉中,根据t1/2cs可很好地预测 可很好地预测 病人的苏醒时间
丙泊酚
瑞芬太尼 4.4µg/L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 )
国内内置参数多为Minto参数 参数 国内内置参数多为 偏离性较小,精确度较好-国外) (偏离性较小,精确度较好-国外) TCI系统的性能主要是指系统的 系统的性能主要是指系统的 预期血药浓度( ) 预期血药浓度(Cp)与实测血药浓度 (Cm)的符合程度 )
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呈剂量依赖型 对呼吸的影响还取决于诸如年龄、 对呼吸的影响还取决于诸如年龄、内科一 般情况、疼痛和其他刺激因素等, 般情况、疼痛和其他刺激因素等,而且与给 药方式有关 呼吸抑制的发生在给药后的短暂几分钟内 达到最强, 分钟大体恢复 分钟大体恢复, 分钟左右 达到最强,6分钟大体恢复,15分钟左右 完全恢复
中华麻醉学2006,26(10):958 中华麻醉学
在TIVA中的应用 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在心脏手术中应用
心脏瓣膜置换术TCI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 心脏瓣膜置换术 瑞芬太尼4~12µg/L时,血液动力学稳定, 血液动力学稳定, 芬太尼 ~ 时 血液动力学稳定 术后恢复好 8~12µg/L时可减少异丙酚用量,减轻 时可减少异丙酚用量, ~ 时可减少异丙酚用量 CPB前应激反应 前应激反应
单次给药后药物的峰效应分布容积和达峰时间
药物
峰效应分布容积
V peak effect (L)
达峰时间
min
丙泊酚 芬太尼 阿芬太尼 苏芬太尼 瑞芬太尼
24 75 5.9 89 17
2.0 3.6 1.4 5.6 1.5
瑞芬太尼临床常用的血药浓度范围 在10 μg/L以内 以内
意识丧失剂量的ED50为12 µg/L 为 意识丧失剂量的 切皮等伤害性刺激的CP50 为4~6µg/L 切皮等伤害性刺激的 ~ 维持自主通气的CP50为2~3 µg/L 为 维持自主通气的 使异氟烷MAC值减少 值减少50%的CP50 使异氟烷 值减少 的 为1.37 µg/L
不同给药方式:鞘内注射、皮下给药、 不同给药方式:鞘内注射、皮下给药、 静脉滴注
阿片源性痛觉过敏
相关证据
临床研究
在围手术期,既往有阿片类药物使用史患 在围手术期 既往有阿片类药物使用史患 者所要求的药物剂量更大, 者所要求的药物剂量更大,并且主诉疼痛 更剧烈 阿片类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药物 止痛作用的下降,手术中静脉使用阿片类药 止痛作用的下降 手术中静脉使用阿片类药 后就有此情况发生
存在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
阿片源性痛觉过敏
阿片类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
病人需要达到镇痛作用时阿片类药物的 剂量需求增加
耐药性与OIH 耐药性与
阿片源性痛觉过敏
阿片类药物诱发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阿片类药物诱发的痛觉过敏 hyperalgesia, OIH)是指由于使用阿片类药物 是指由于使用阿片类药物 后导致的对伤害性刺激敏感性增加 机制还未十分明确,但是目前普遍认为是由于 机制还未十分明确, 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塑型改变导致传导 通路的敏感性增加, 通路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导致痛觉过敏 利用动物神经元证明这些现象与NMDA受体电流 利用动物神经元证明这些现象与NMDA受体电流 NMDA 的增强有关
阿片源性痛觉过敏
两种不同的药理学现象
耐药性(脱敏作用) 耐药性(脱敏作用) OIH(致敏作用) (致敏作用) 在治疗前后对病人进行疼痛感觉和镇痛 敏感性的定量测试可以有助于二者的区分
阿片源性痛觉过敏
相关证据
实验研究
给予阿片类药物可发生进行性的持续痛觉 阈值基线下降, 阈值基线下降,因而导致了痛觉过敏
阿片源性痛觉过敏
OIH与阿片类药物剂量的关系 与阿片类药物剂量的关系
小剂量阿片类药物 通常治疗量 大剂量阿片类药物
均可导致OIH的发生 的发生 均可导致
阿片类药物介导痛觉过敏的神经机制
中枢谷氨酸能系统的作用 耐药性和痛觉过敏可能有相同的细胞机制 ———通过谷氨酸能系统的激活发生作用 通过谷氨酸能系统的激活发生作用 阿片受体的作用
低温减慢瑞芬太尼代谢
休克
在失血性休克期间维持相同的瑞芬太尼血 药浓度所需的瑞芬太尼量减少 失血性休克基本不改变瑞芬太尼的药效学 由于瑞芬太尼的快速代谢, 由于瑞芬太尼的快速代谢,失血性休克对 其停药后的消除影响甚微
药物相互作用
与丙泊酚相互协同
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 腹腔手术 腹腔手术 2mg/L 7.3mg/L 1.2µg/L 2mg/L 6.3µg/L 7.3mg/L 0.4µg/L
影响瑞芬太尼药代学和药效学参数的因素
年龄
体重
采用总体重( 采用总体重(TBW)计算用药量时肥胖病人瑞芬 ) 太尼血药浓度高于预期血药浓度。 太尼血药浓度高于预期血药浓度。 瘦体重( 瘦体重(LBM)可影响瑞芬太尼药代和药效学参 ) 相比, 与中央室清除率、 数。与TBW相比,LBM与中央室清除率、中央室 相比 与中央室清除率 与外周室分布容积密切相关, 与外周室分布容积密切相关,临床计算瑞芬太尼 用药量应以瘦体重为佳 男性LBM=1.1×体重-128×(体重 身高 ×体重- 体重/身高 男性 × 体重 身高) 女性LBM=1.07×体重-148×(体重 身高 体重/身高 女性 ×体重- × 体重 身高)
瑞芬太尼在TIVA中的应用 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在
侯丽宏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
2009.04.26
临床药理学
瑞芬太尼是哌啶(Piperidine)衍生物 衍生物 瑞芬太尼是哌啶
瑞芬太尼对µ阿片受体有强亲和力 而对 瑞芬太尼对 阿片受体有强亲和力,而对 阿片受体有强亲和力 σ和κ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对非阿片受 受体的亲和力较低。 和 受体的亲和力较低 体无明显的结合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呈剂量依赖型:静注 呈剂量依赖型:静注2 µg/kg使收缩压和 使收缩压和 心率有轻微的变化,当静注瑞芬太尼≤10 心率有轻微的变化,当静注瑞芬太尼 µg/kg可使血压下降 可使血压下降10%~40%,心率轻 可使血压下降 ~ , 微减慢
瑞芬太尼和其他药物合用时, 瑞芬太尼和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起血压 较大幅度的降低和明显的心动过缓
中华麻醉学2007,27(12):1067 中华麻醉学
瑞芬太尼在S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在 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
0.1~0.15 ug/kg·min瑞芬太尼输注速度, 瑞芬太尼输注速度, 瑞芬太尼输注速度 辅以咪唑安定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辅以咪唑安定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 镇静药物用量 瑞芬太尼大剂量使用不影响停药后自主呼 吸恢复时间( ~ ),拔管时间 吸恢复时间(2.5~4.6min),拔管时间 ), ),指令动作的恢复时间 (4.2~7.0min),指令动作的恢复时间 ~ ), (3.0~4.6min) ~ )
在TIVA中的应用 中的应用
诱 导
瑞芬太尼TCI诱导靶控浓度以 -4µg/L 诱导靶控浓度以3- 瑞芬太尼 诱导靶控浓度以 为妥, 为妥,以免发生心率和血压的急骤变化 静脉注射诱导1-2 µg/kg 静脉注射诱导 -
在TIVA中的应用 中的应用
老年人瑞芬太尼起效慢,但敏感性增高, 老年人瑞芬太尼起效慢,但敏感性增高, 由于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减小,年龄 由于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减小,年龄>65岁 岁 病人,初剂宜减少 病人,初剂宜减少50%
常用麻醉药的时量相关半衰期
300
芬太尼
250 200
硫喷妥钠
150 100
阿芬太尼
50 0
丙泊酚 瑞芬太尼
0 0.5 1 2 3 4 5 6 7 8 9
输注时间 (hr)
Hughes et al 1992
分布
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后起效快, 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后起效快,单次注射后的 峰浓度时间为1.5 min, 而芬太尼和吗啡的达 峰浓度时间为 峰浓度时间分别为3~ 和 峰浓度时间分别为 ~4 min和20 min 与成人和年长儿比较, 与成人和年长儿比较,瑞芬太尼在低龄组小儿 中分布容积更大。对于老年人, 中分布容积更大。对于老年人,由于体液量 的减少一般达15%左右,所以瑞芬太尼的分布 左右, 的减少一般达 左右 容积较小, 容积较小,清除率也低
在TIVA中的应用 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在心脏手术中应用
瓣膜组应用瑞芬太尼(6± μ / 瓣膜组应用瑞芬太尼 ±5)μg/kg 搭桥组应用(7± μ / 搭桥组应用 ±4)μg/kg 复合(0.07±0.04)mg/kg咪达唑仑 复合 ± / 咪达唑仑 进行诱导 术中持续输注 瑞芬太尼0.05-0.80μg/kg·min 瑞芬太尼 μ / 吸人异氟醚浓度不超过1% 吸人异氟醚浓度不超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