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分析

合集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衰时酸碱平衡及水_电解质紊乱的诊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衰时酸碱平衡及水_电解质紊乱的诊治
是指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发生呼吸性酸碱 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 又有代谢 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因此 ,此种混合型酸碱失 衡可分为两种类型 :呼酸型 (呼吸性酸中毒 + 代酸 + 代碱) 与呼碱型 (呼吸性碱中毒 + 代酸 + 代碱) 。发 生 TABD 的患者大多在呼吸衰竭的终末期 ,病死率 高 ;有单位统计其发生率约占 4 %。
严重碱血症是此型酸碱紊乱的主要特点 ,由于 严重碱血症 ,氧合解离曲线左移 ,组织缺氧 ,可发生 严重心律紊乱并引起死亡 。纠正引起呼碱并代碱的 原因是治疗的关键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亦不必给 予补充酸性药物 。严重碱血症 pH 升高明显者 ,可 适当使用盐酸精氨酸和醋氨酰胺 。 6 三重酸碱失衡 ( TABD)
呼吸性酸中毒是 COPD 呼衰时最常见的酸碱失 衡 ,发生率约为 60. 3 %。COPD 通气功能障碍引起 的 Ⅱ型呼衰 、缺氧和 CO2 潴留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 的主要原因 。当 COPD 急性加重 ,发生急性呼吸性 酸中毒时 ,动脉血气特点为 : PaCO2 > 45 mmHg ,pH < 7. 35 , HCO3- > SB ( 标 准 碳 酸 盐) , SB 正 常 , 碱 过 剩 (BE) 正常 ,多有低氧血症 。在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 血液缓冲系统代偿程度有限 ,血液最大缓冲能力为 HCO3- 30 mmolΠL ,因此 HCO3- 多小于 30 mmolΠL 。
COPD 合并呼衰 ,主要出现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其 动脉血氧特点为 : PaCO2 > 45 mmHg ,pH 7. 35~7. 45或 稍低于 7. 35 ,HCO3- > SB > 正常 ,BE 为正值 。存在低 氧血症。此时细胞内、外皆充分代偿。HCO3- 必须符 合预 计 的 HCO3- (mmolΠL) = 24 + 0. 35 × △PaCO2 ± 5. 58范围内。代偿限可达 42~45 mmolΠL 。

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分析

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分析

and heart failure apt to occur acid—base disorder and water·electrolyte imbalan ce.In the basis of treatment primary disease,detecting the
condition of acid-base an d water—electrolyte and keeping the balance has importan 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eatment.
lyte imbalance with th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n d heart failure.M ethods 68 eases with
COPD com b 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heart failure were selected,statistic analysis to chemical examination on admission an d process
易发生 酸碱平衡紊乱 及水 、电解质紊乱 。据 国内综合报道 ,其 发生率 达 78.6% ~95.45% [1]。本文 就 COPD呼衰肺 心病心
衰发生酸碱失衡及水 、电解 质紊乱情 况进行 分析 以指导临床 治疗 。
患者 出现 血 白细 胞 计 数 增 高 ,不 足 的 细 胞 数 目影 响 血 清 TREM.1的浓度 ,但实 验结 果也 能显示 出其 浓度 与病 情严 重 程度同步变化的趋势 。
临床 肺科 杂志 2010年 6月 第 15卷第 6期

肺心病急性期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诊疗分析

肺心病急性期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诊疗分析

肺心病急性期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诊疗分析作者:沈国隽来源:《延边医学》2015年第15期摘要: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由于感染、缺氧、应用利尿剂和激素等原因,常导致复杂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因缺乏特异性表现,或受其他并发症等因素掩盖可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抢救时机,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1]。

我院2009~2014年以来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病人40例血清电解质情况总结分析。

关键词:肺心病;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分析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岁,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平均慢性肺部疾病史16年,多因呼吸道感染诱发肺心病失代偿入院。

1.1 ;临床表现除有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外,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尿量减少、水肿、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

1.2 ;实验室检查全部患者入院后给予血气分析检查和电解质检查。

26例病人入院时已有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12例入院后出现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

低氯34例,低钾12例,高钾15例,低钠28例,低氯且低钠13例,低氯、低钾且低钠10例。

其中33例病人伴有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7例病人伴有肺性脑病,14例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

1.3 ;治疗除积极控制感染、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治疗等以外,根据血清电解质水平给以相应的纠正。

以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为主时给予口服或静脉补充氯化钾。

当低钠、低钾同时存在时,优先补钾,否则在补充氯化钠后,细胞外钠增高,钠-钾交换增多,细胞内缺钾更进一步加重,会导致严重心律失常[2]。

当以低钠血症为主时,避免过度限盐,给予含盐饮食,并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必要时给予3%高渗盐水。

对心功能不全严重、稀释性低钠血症者限制补液量,边利尿边补钠,必要时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对肾血管的收缩效应,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使水排出量大于钠排出量,利于稀释性低钠血症的纠正[3]。

三重型酸碱平衡紊乱-肺心病、呼吸衰竭--病例分析

三重型酸碱平衡紊乱-肺心病、呼吸衰竭--病例分析

三重型酸碱平衡紊乱-肺心病、呼吸衰竭--病例
分析
病例摘要:
某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用利尿剂、激素等治疗,血气及电解质检查为:pH7.43,PaCO261mmHg,[HCO3-]38mmol/L,血[Na+]140mmol/L,[CL-]74mmol/L[K+]3.5mmol/L。

分析题:
此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
参考答案:
分析:该患者PaCO2原发性升高,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计算代偿预计值为:
Δ[HCO3-]↑=0.35ΔPaCO2±3=0.35(61-40)±3=7.45±3 代偿预计值为:正常[HCO3-]+Δ[HCO3-]=24+(7.45±3)=31.45±3,而实际测得的[HCO3-]为38mmol/L,大于代偿预计值,因此肯定有另外的一种碱中毒,即代谢性碱中毒的存在。

那么有没有代谢性酸中毒呢?用AG值可以分析:AG=[Na+]-[CL-]-[HCO3-]=140-38-74=28,明显升高,因此可
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存在。

最后得知此患者发生了:呼酸、代酸、代碱三重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治疗
•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甙类并不 能很好地穿透气道和肺组织,在肺组织内 不能达到血液中相应的浓度。而喹诺酮、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在呼吸道和肺组织中 很好地分布,并可超过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COPD 加重期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
菌、卡他莫拉菌、肺炎衣原体等。绿脓杆菌感染:住院 COPD患者多见。(S:敏感;P:部分敏感:R:耐药)
• 1963年,WHO 将肺心病定义为“肺心病 是指继发于影响肺部结构和功能的疾病而 出现的右心室肥厚,但应除外由原发影响 左心室疾病而引起的肺部异常改变所致者, 如先天性心脏病。”
• 该定义是一个病理学的定义,而不是功 能的定义,因诊断右心室肥厚难以确切, 只有尸检才能确诊,故临床价值有限。
• 1970年,又将“右心室肥厚”改为“右 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但仍不确切, 因为包含了轻度右心室功能障碍到严重右 心室衰竭。
• 绿脓杆菌肺炎治疗: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一 种绿脓杆菌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菌素( 凯复 定、头孢吡肟、碳青酶烯类(泰能、美洛配能)或 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如环丙沙星等)也有效。
• 2.慢性气流阻塞的治疗
• (1)扩张支气管:
• 3种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兴奋剂、抗胆碱能 药、茶碱类。
• (一)气道炎症:COPD 患者 ARF 最常见诱因。 致病原为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卡那摩耶菌和 肺炎衣原体等。
• (二)肺栓塞:COPD 合并肺心病时常伴右室壁 栓子形成,血小板功能异常,低氧血症导致继发 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COPD患者心肺 功能差,体力活动受限,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增加。
• 心律失常:原因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感染,酸中 毒。呼碱,支气管解痉剂,洋地黄等均可能为诱发因素。

老年肺心病单纯呼吸衰竭与并发肾衰、肺性脑病的血气、电解质分析

老年肺心病单纯呼吸衰竭与并发肾衰、肺性脑病的血气、电解质分析

老年肺心病单纯呼吸衰竭与并发肾衰、肺性脑病的血气、电解质分析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单纯呼衰与并发肾衰、肺性脑病的电解质及血气变化特点及治疗转归。

方法:选取对老年肺心病单纯呼衰50例,合并肾衰30例,肺性脑病12例,入院时测电解质(K+、Na+、Cl-)及血气指标(pH、PaCO2、PaO2、HCO-3),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追踪疗效及转归。

结果:老年肺心病单纯呼衰与合并肾衰,肺性脑病在K+、Na+、Cl-、pH、PaCO2、PaO2间有差异(P<0.05),且三组的pH、PaO2均低于正常,PaCO2高于正常;pH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92例患者入院时采用美国IL—1400型血气电解质仪同步测K+、Na+、Cl-、pH、PaCO2、PaO2、HCO-3,操作严格按规范操作要求执行。

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炎、止咳、化痰、扩张支气管、吸氧、调节水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适量强心剂与利尿剂等治疗原发病与并发症。

1.3 疗效判定标准各参数指标以《诊断学》(第7版)临床检验参考值为标准[2],超出各指标上下线值均为异常。

有效:指经治疗后,电解质、血气值恢复正常,反之则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指标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系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总死亡18例(19.56%);单纯组50例有效,有效率为100%;肾衰组30例,有效16例(53.3%),无效4例(13.3%),死亡10例(本组33.3%,总数的10.87%);肺脑组12例,有效1例(8.3%),无效3例(25%),死亡8例(本组66.67%,总数的8.70%);同时合并肾脑衰竭有8例,全部死亡。

92例中,高钠4例(4.31%),低钠57例(62.1%);高钾11例(12.07%)、低钾26例(28.21%);高氯4例(4.31%)、低氯58例(62.9%)。

临床血气分析诊断呼吸衰竭诊断标准、酸碱失衡分析及治疗分析

临床血气分析诊断呼吸衰竭诊断标准、酸碱失衡分析及治疗分析

临床血气分析诊断呼吸衰竭诊断标准、酸碱失衡分析及治疗分析血气分析是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pH 值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CO2、O2)评估机体是否存在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是抢救危重病人和术中监护的重要指标之一。

住院诊断标准判断呼吸衰竭(一)氧合指标: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90~100 mmHg。

Note:但是需要注意的是PaO2 正常值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根据年龄的计算公式为PaO2 = 100 mmHg -(年龄* 0.33)+/- 5 mmHg。

换句话说,80 岁的老年人正常氧分压可低至69 mmHg。

血氧饱和度(SaO2):表示血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

正常人动脉SaO2 为95% ~ 98%,如低于90% 可确定有低氧血症存在。

Note:但是需要注意的是SaO2 作为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并不敏感,原因是由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呈S 形(如下图)的特性,当PaO2 已有明显下降(60 mmHg)时,SaO2 仅呈现较轻度的缺氧(90%)。

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二)二氧化碳指标(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可作为肺泡通气量的指标。

正常值为35 ~ 45 mmHg,平均值为40 mmHg。

Note:通常静脉血PaCO2 较动脉血高5 ~ 7 mmHg,可用来判断动脉血气分析是不是错采了静脉血。

根据PaO2、SaO2 和PaCO2 水平判断有无呼吸衰竭PaO2 低于60 mmHg 定义为呼吸衰竭,SaO2 低于94% 则提示缺氧。

若同时PaCO2 正常或下降,表明肺换气功能障碍,为Ⅰ型呼吸衰竭;◆若PaCO2 大于50 mmHg 即存在二氧化碳潴留,表明肺通气功能障碍,Ⅱ型呼吸衰竭。

判断酸碱失衡(一)酸碱度(pH 值)pH 值:正常pH 在7.35 ~ 7.45 之间,可反映体液总酸碱度,能判断机体处于酸中毒还是碱中毒。

肺心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肺心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肺心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肺心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防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肺心病560例, 其中合并MOF者126例。

结果 126例肺心病合并MOF者中,死亡86例,总死亡率68%;并发2个器官衰竭者死亡率52%(30/ 58) ; 并发3个器官衰竭者死亡率65%(22/34) ;并发4 个以上器官衰竭者死亡率100%(34/ 34) 。

结论肺心病合并MOF,受累器官越多,病死率越高,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

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预防发生脑、肾、胃肠、肝、DIC等并发症。

【关键词】肺心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呼衰心衰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是影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 预后的主要因素。

为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多器官衰竭的状况、发病机理与预后的关系及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现将126例慢性肺心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慢性肺心病56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7年全国制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其中合并MOF者126例, 共死亡86例, 总病死率68%, 其中男76例, 女50例。

60岁-70岁26例, 死亡8例, 病死率31%, 71岁-80岁78例, 死亡56例,病死率72%, >80岁22例, 死亡22例, 病死率100%。

1.2 诊断标准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在具有呼衰或心衰的基础上, 合并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者诊断为肺心病并MOF:(1) 肺性脑病: 有意识障碍、昏迷或抽搐等, 排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严重电解质紊乱等。

(2) 肝功能衰竭: 血清胆红素>34.2μmo1/L,和/或GPT超过正常2倍以上。

(3)肾功能衰竭:少尿或无尿,或尿素氮>17.9mmo1/L,或血肌酐>177umol/L。

(4)胃肠道功能衰竭:严重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分析
COPD肺心病心衰是常见病,电解质检测仪呼吸衰竭(呼衰)是COPD肺心病心衰晚期的主要合并症,当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心衰时,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

据国内综合报道,其发生率达7816% ~95145%。

本文就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发生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住院病人68例,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42~85岁。

都有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肺气肿病史,其中有长期吸烟史42例,全部病例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6,肺心病符合诊断标准。

二、方法对68例肺心病患者,在本院实验室检查的数据及诊治过程收集资料进行了统计处理。

44例病人入院时已有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 24例入院后出现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

低氯28例,低钾17例,低钠33例,低氯且低钠21例,低氯、低钾且低钠12例。

其中42例病人伴有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7例病人伴有肺性脑病, 14例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

三、结果经过对68例病人综合分析统计,结果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9712%,另外低氯占91%,低钾占26%,高钾1311% ,低钠98%。

酸碱失衡其中呼吸性酸中毒62%,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占34% ,呼吸性碱中毒占1315%,呼吸性酸中毒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占1316%。

讨论
COPD肺心病呼衰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影响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有时危及生命[2]。

根据本组临床资料,COPD肺心病呼衰心衰合并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9712%。

COPD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的ò型呼衰、缺氧和CO2潴留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原因。

呼吸衰竭、单纯呼吸性酸中毒常伴有血电解质改变。

由于血氢离子浓度增加,细胞内外K+、Na+离子交换,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或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急性发作时,血K+浓度升高; Cl-因转移至细胞内,血Cl-相应下降;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由于进食差,利尿剂应用可使血K+正常或降低,并常出现低钠、低镁血症。

此时由于HCO-3重吸收增多, Cl-相应从肾排出,因而产生低氯血症,且vCl-等于vHCO-3。

此外,酸中毒时血清游离钙增加,血磷也转移性增加。

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气促、咳嗽、下肢浮肿及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视力模糊、烦躁不安,严重时
出现昏迷,眼底乳头水肿,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升高。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增加通气量才能有效排出CO2,纠正呼吸性酸中毒。

去除诱发COPD急性加重的因素(如呼吸道感染),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是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治疗措施。

通常首选经面罩机械通气,严重者可给予人工气道机械通气。

肾功能障碍、失水等也会引起血钾升高,甚至出现心室颤动、心脏骤停。

对重度肺心病心衰病人、PaCO2骤然上升,应提高警惕,除特殊情况外,NaHCO3一般不宜使用,待改善通气,纠正酸中毒后,血钾可恢复正常。

由于心力衰竭使乳酸上升,或肾功能不全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并发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在治疗肺心病心衰过程中因长时间限制钠的摄入和应用利尿剂,加上肺心病本身的多汗,均可使Cl-、K+、和Na+不断丢失。

因而在呼吸性酸中毒
的基础上,又发生了代谢性碱中毒。

其发生的机制主要有:心衰病人由于肺淤血及体循环淤血,组织低氧,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强,导致过度换气,CO2随呼吸排出增加,使PaCO2下降;心力衰竭病人往往进食减少,恶心呕吐,加上强利尿剂的应用,易发生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全心衰竭者较右心衰竭者更易发生酸碱失衡,其可能原因:左心衰竭时,左室舒张末压升高,肺静脉压升高引起肺泡及间质水肿,肺内残气增多,肺容量及肺顺应性下降,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低氧血症;右心衰竭伴右室舒张末压升高,右房压力升高,导致周围静脉压升高,血液淤积于大循环,组织缺血低氧,酸性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增多,导致酸碱平衡紊乱。

低钠及低氯血症发生率较高,与长期限盐和利尿剂应用等因素有关,其中利尿剂是导致低钠血症的一个主要原因。

氯是体内主要阴离子,按照离子平衡学说,血Cl-降低的数值恰等于HCO-3高出的数值,因此常发生低Cl-性碱中毒。

临床处理一般是在纠正缺氧、心力衰竭、营养不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因素外,可每日给予适量的氯化钾(如每日3 g左右)有一定作用,同时要对血气分析及血生化进行监测。

COPD严重ò型呼吸衰竭患者伴有休克、肾功能衰竭时可发生呼酸合并代酸;严重缺氧、组织无氧代谢增加亦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发生。

呼酸并代酸患者血电解质改变:血K+升高,血Cl-下降,亦可正常或升高;血钠正常或下降。

阴离子隙(AG)升高。

对呼酸并代酸患者,同样应积极治疗原发病,COPD急性加重往往是其主要原因,要积极控制细菌感染。

改善通气,减轻CO2潴留是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措施。

对于pH 明显降低(pH<7120)、酸中毒明显者,为避免严重酸血症对机体的损害,在解除CO2潴留、纠正缺氧的同时,可考虑适当补充碱性药物, 5%碳酸氢钠用量宜控制80~200 ml。

对已并发代谢性碱中毒的处理:补充钾和纠正低氯血症。

口服氯化钾1~ 2 g,每日3次,如每日尿量>500ml 把氯化钾加入5%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每小时不超过1g,总量为4~6 g,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口服氯化铵补充氯离子而降低HCO-3。

轻度的低钠无临床症状,可不需补钠。

应指出先行补钠,则会使低钾血症加重,甚至发生心律紊乱。

还有少数病人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由于在治疗肺心病心衰的过程中,通气量使PaCO2下降至正常以下,即可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加重碳酸血症,使组织细胞缺氧,抑制肾小管排酸功能H+分泌减少,促使大量阳离子K+、Na+、Ca2+、Mg2+等由尿排出,这时游离钙降低,可发生手足抽搐等,可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

综上所述,COPD肺心病心衰合并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是临床常见病症,根据本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率9712%,所以在治疗COPD肺心病心衰的过程中,除首先要控制肺部感染,纠正缺氧,减轻心脏负担外,要保持酸碱和水电解质的平衡,对治疗COPD肺心病心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