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尿毒症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1、护理问题 2、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因 素有关
2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导致水钠潴留或补液 不当等因素有关
3 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引流管和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
有关 5 知识缺乏:缺乏自我照顾及宫颈癌和尿毒症的相关知
6、胃肠道症状
尿毒症患者消化系统的最早症状是食欲不 振或消化不良,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厌食, 恶心、呕吐或腹泻。这些症状的发生可能 与肠道内细菌的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氨, 氨刺激胃肠道粘膜引起炎症和多发性表浅 性小溃疡等有关。此外恶心、呕吐也与中 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消化道出血 也较常见,其发生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 多是由于胃粘膜糜烂或消化性溃疡。
6、血液系统表现
CRF病人血液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肾性贫血 和出血倾向。大多数患者一般均有轻、中 度贫血,其原因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素缺 乏,故称为肾性贫血;如同时伴有缺铁、 营养不良、出血等因素,可加重贫血程度。 晚期CRF病人出现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出血 倾向,如皮下或粘膜出血点、瘀斑、胃肠 道出血、脑出血等。
2、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尿素 经肾脏排泄,尿毒症时体内尿素蓄积,可能 与乏力、厌食、呕吐、注意力不集中、体温降低、 出血倾向等表现有关;胍类化合物 正常情况下精 氨酸主要在肝脏代谢为尿素、胍乙酸和肌酐,尿 毒症时尿素、肌酐蓄积,而精氨酸可通过其他途 径分解为甲基胍和胍基精氨酸。其中甲基胍是毒 性最大的小分子物质,体内蓄积可达正常值的 70~80倍,与体重减轻、红细胞寿命缩短、呕吐、 腹泻、嗜睡等众多临床症状相关。胺类 脂肪族胺 可引起肌阵挛、扑翼样震颤和溶血;多胺(精胺、 尸胺、腐胺)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和蛋白尿, 并能促进红细胞溶解,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 成,促进肾衰时肺水肿、腹水和脑水肿的发生。
尿毒症

尿毒症的症状
• 1)神经系统的症状是尿毒症的主要症状。在尿毒症早期,患者往往 有头昏、头痛、乏力、理解力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 可出现烦躁不安、肌肉颤动、抽搐;最后可发展到表情淡漠、嗜睡和 昏迷。这些症状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某些毒性物质的蓄积可能 引起神经细胞变性;②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③肾性高血压所致的 脑血管痉挛,缺氧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脑神经细胞变性和 脑水肿。 • 2)消化系统的最早症状是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很多患者会以为这 个是胃病的症状;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或腹泻。这些 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内细菌的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氨,氨剌激胃肠 道粘膜引起炎症和多发性浅表性小溃疡等有关。患者常并发胃肠道出 血。此外恶心、呕吐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 • 3)心肺系统:尿毒症患者由于肾性高血压、酸中毒、高钾血症、钠 水潴留、贫血及毒性物质等的作用,可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 肌受损等。由于尿素(可能还有尿酸)的剌激作用,还可发生无菌性 心包炎,患者有心前区疼痛,体检时闻及心包摩擦音。严重时心包腔 中有纤维素及血性渗出物出现。
尿毒症
血透室:郑 琦
什么是尿毒症?
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 全发展到严重阶段时, 由于代谢物蓄积和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 乱以致内分泌功能失 调而引起机体出现的 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称之为尿毒症。
引起尿毒症的原因有哪些?
肾
性
肾后性(梗阻性) 肾 前 性
• 1)肾性:大多是因肾脏本身疾病由于治疗的不及时进展 而来,其中主要是以慢性肾炎还有慢性肾盂肾炎以及肾小 动脉硬化症引起的比较常见。 • 2)肾后性(梗阻性):主要是因尿路结石、肿瘤、前列 腺肥大、尿道狭窄等导致梗阻,使尿路流通不畅,排尿困 难造成肾功能不全而引起,这是外科肾脏疾病较常见的尿 毒症原因。 • 3)肾前性:常因肾脏以及尿路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
浅谈肾衰竭尿毒症的临床研究

浅谈肾衰竭尿毒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在全球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之后又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最终进行性地发展为终末期肾衰。
尽管肾脏代替治疗方法的成功运用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巨额医疗费用仍构成社会和家族的经济负担。
因此,如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一直是社会所面临的挑战。
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人数的增长,其慢性肾衰竭患者也在不断的增加,死亡率也在升高,因此,预防和保护肾脏变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肾衰竭尿毒症临床表现透析治疗护理慢性肾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
本病是威胁生命的重要病症之一。
一、病理病因及临床表现(一)尿毒症的病因慢性肾衰的病因主要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病等)、肾血管病变、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
CRF(慢性肾衰竭)与肾前性氮质血症的鉴别并不困难,在有效血容量补足48~72小时后肾前性氮质血症患者肾功能即可恢复,而CRF则肾功能难以恢复。
CRF与急性肾衰的鉴别,多数情况下并不困难,往往根据患者的病史即可作出鉴别诊断。
在患者病史欠详时,可借助于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或肾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如双肾明显缩小,或肾图提示慢性病变,则支持CRF的诊断。
(二)尿毒症的临床体征1.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其中以代谢性酸中毒和水钠平衡紊乱最为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多数患者能耐受轻度慢性酸中毒,但如动脉血HCO3--<15mmol/L,则可有较明显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呼吸深长等。
尿毒症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尿毒症护理
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和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原因相关2.体液过多:和肾小球滤过功效降低造成水钠潴留或补液不妥等原因相关
3.有感染危险:和留置引流管和机体免疫力下降相关
4.活动无耐力:和贫血,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相关5.知识缺乏:缺乏自我照料及宫颈癌和尿毒症相关知识
6.焦虑:和恶性肿瘤相关
护理方法:
1.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尽可能降低对病人干扰,并帮助其做好日常生活护理,若皮肤瘙痒,可用热水擦浴,切记用手搔伤皮肤。
2. 做好静脉输液护理,确保输液正常进行,观察输液部位有没有红肿,渗液。
3.做好腹腔引流管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敷料清洁、干燥。
4.严格遵照无菌标准进行各项操作,预防交叉感染,指导并帮助病人做好皮肤、口腔护理,注意会阴及肛门清洁,降低感染机会。
5.患者饮食应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高蛋白食物为主,如鸡蛋、牛奶、鱼、苹果、马铃薯等,禁吃白菜、萝卜、西瓜等高钾食物,避免浓茶、咖啡、及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
6.给病人发明一个平静舒适休息环境,应降低病房探视,定时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多种不良刺激原因和心理压力,尊重
病人,尽可能满足病人要求。
7激励病人参与诊疗和护理并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和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强病人和疾病斗争勇气和决心。
尿毒症中医治疗七点

尿毒症中医治疗七点: 人们一提到尿毒症,就会联想到血液透析及肾移植。
但其价格昂贵,大多数病人难以承受,目前在我国尚不能广泛推广。
而中医治疗尿毒症已有几千年历史,并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已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
下面介绍七种中医治疗尿毒症的方法。
一、中药内服尿毒症病程缠绵,病机错综复杂,并分不同阶段,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特点辨证论治,一般可选用生黄芪、附子、虫草、仙灵脾、巴戟天、姜半夏、丹参、车前子、苏梗、黄连、大黄、桃红、当归、红花等温肾泻浊、化瘀清利等药物,这些药物能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祛邪而不伤正气,有推陈出新,改善肾血流量,降低尿素氮、血肌酐,纠正酸中毒等作用,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加快毒性物质的排泄,阻止肾小球的进一步损害,抑制尿素氮、肌酐的升高,促进血色素的升高。
二、穴位敷贴将生大黄、丹参、益母草、薏米仁、川芎、甘遂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沙锅里熬至膏状。
贴于肾俞及关元穴位,使药物通过皮肤渗入并刺激穴位,经经络直接作用于肾腧,从而达到温肾、活络、利尿、清浊之功效。
本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其优点是不经消化道吸收,不发生胃肠道反应。
三、中药灌肠此方法有一定的结肠透析作用,是清除体内氮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口服药物的补充,尤其对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更为适宜。
一般选用大黄、附子、生牡蛎、土茯苓、蒲公英以通腑泄浊,促进毒素从肠道排泄,抑制蛋白分解,同时增加肠的蠕动,防止肠道内毒素吸收,促进体内有毒物质排出,有利于减轻健存肾单位的负荷,从而控制血肌酐、尿素氮等毒性物质的升高。
四、脐疗脐在胚胎发育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下腹膜血管丰富。
敷脐疗法就是将药物敷置于脐眼或脐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由于脐与诸经相通,能使经气循环并交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将药物以循环直趋病所,从而驱除病邪,促进机体康复。
本法是将大黄、附子、细辛、黄芪、益母草、车前子制成丸剂,敷于脐部,使药物经脐进入血液,发挥药物的作用,起到滋补脾肾、降浊排毒、消肿利水的治疗作用。
尿毒症

尿毒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尿毒症的病因是由于肾功能丧失,体内代谢产生的氮质废物不能排出体外,在机体内蓄积和水电平衡失调、水潴留、电解质紊乱引起肾衰的常见原因是肾脏本身的疾病和损伤,称肾性肾衰。
肾前性肾衰常常由于心力衰竭或其他原因引起血压下降、肾灌注不足引起的。
肾后性肾衰的主要原因是尿路梗阻和尿液返流等。
尿毒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尿毒症常见症状有食欲消失、感觉迟钝、情感淡漠、嗜睡、尿量减少、颜面和下肢水肿、贫血、皮肤疡痒、肌肉痉挛,有时可以辗转不安,甚至出现癫痫。
尿毒症症状可以缓慢发生,长期隐蔽而不被发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在几天内发生,出现明显尿毒症症状。
尿毒症综合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不一定是所有的症状均表现出来。
尿毒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尿毒症检查一、血液检查:①尿素氮、肌酐增高。
②血红蛋白一般在80g/L以下,终末期可降至20-30g/L,可伴有血小板降低或白细胞偏高。
③动脉血液气体,酸碱测定;晚期常有PH值下降、AB、SB及BE均降低,PaCO2呈代偿性降低。
④血浆蛋白可正常或降低。
⑤电解质测定可出现异常。
二、尿液检查:①尿常规改变可因基础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可有蛋白尿、红、白细胞或管型,也可以改变不明显。
②尿比重多在1.018以下,尿毒症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夜间尿量多于日间尿量。
三、肾功能测定①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③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试验均减退。
④纯水清除率测定异常。
⑤核素肾图,肾扫描及闪烁照相亦有助于了解肾功能。
四、其它检查泌尿系X线平片或造影,肾穿刺活检,有助于病因诊断。
诊断根据慢性肾脏病史,有关临床表现及尿、血生化检查,可确诊。
肾功能异常程度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水平分为三期:一、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介于50-70ml/min之间,血BuN>7.14>8.93mmol/L血Cr>132<177umol/L,临床上除有原发疾病表现外,尚无其它症状。
杜淑云:中医治疗尿毒症的8个问题

中医药治疗尿毒症的体会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最严重阶段,它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的潴留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
常见指标为肾小球滤过率小于25ml/min,血尿素氮大于21.4mmol/L,血肌酐大于442μmol/L。
临床症状表现相当复杂,面色暗滞,口气秽浊,浮肿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闭阻,皮肤发痒,出血神昏等。
中医一般将其归入“关格”范围,本病治疗中往往因阴阳错杂,虚实混淆,处理相当棘手。
东城中医肾病专家杜淑云就临床心得,谈谈中医药治疗尿毒症体会。
一、从中医辨证认识分析神疲乏力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和疲乏无力是尿毒症的神经系统表现。
一般多认为久病属虚,况尿毒症是肾脏功能的严重衰竭,于是一味温壮滋补以冀取效。
40 年来杜淑云主任个人体会,在临床上滥用温补,病人反而出现神疲乏力加重。
甚可见心烦急躁,多梦溲赤,牙龈出血,舌绛瘦红,脉弦细滑数。
其根源多在于忽视了中医的脉、舌、色、症的四诊合参。
应当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
神疲乏力,周身沉重,但切脉浮中取濡软,沉按则弦细滑数。
弦细为血脉,弦者为郁,细为阴伤,数为热象,滑主痰湿阻滞,合而言之,乃湿阻气分,血分郁热之征。
有些患者之脉浮中取虚弱乏力,但沉取滑数。
单从虚弱乏力分析,似属气分不足,但滑数之脉,为痰湿蕴郁于里,如此看来,此虚弱之脉是热闭之象,当为湿阻气分。
观其舌质偏红,苔滑润腻,此属阳气虚弱,湿阻气机,热郁于内。
若专投温补,岂不是助阳增其郁热,滋腻徒加湿阻乎?所以细心地分析脉象,才能进一步认识热郁湿阻的病机,才能准确地掌握病机所在。
二、从皮肤奇痒表现分析阴伤脱水,皮肤失去光泽,干燥,脱屑。
尿素从汗腺排出后,凝成白色结晶,称为尿素霜,它刺激皮肤引起尿毒症性皮炎,患者自觉奇痒难忍而搔抓,皮肤破后多继发感染。
舌苔多滑润腻,舌质红绛,或舌边尖红起刺。
舌苔多主气机功能方面疾病,舌质主疾病的本质。
苔滑腻,湿阻气分无疑;质红绛,血分有热可定。
尿毒症病理生理学机制

尿毒症病理生理学机制一、概述尿毒症是由于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
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及时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从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尿毒症的预防与治疗以及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肾脏的结构与功能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
肾脏由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部分组成。
肾小球是过滤血液的场所,能够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滤过形成尿液。
肾小管则负责重吸收尿液中的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肾间质则由结缔组织组成,起到支撑和营养的作用。
三、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尿毒症时,肾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导致肾脏无法有效排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具体而言,尿毒症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多种激素分泌异常。
其中,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是尿毒症最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之一。
由于肾脏无法排除多余的水分,导致水潴留,引起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同时,尿毒症患者常常伴有低钙、高磷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现象。
酸碱平衡失调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这可能与肾脏排泄酸性代谢产物障碍有关。
此外,尿毒症患者会出现多种激素分泌异常,如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等分泌失调,进一步加重病情。
四、尿毒症的预防与治疗尿毒症的预防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是预防尿毒症的关键。
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都有助于降低尿毒症的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肾脏损伤,为治疗提供更好的时机。
对于已经患有尿毒症的患者,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恢复肾脏功能,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透析治疗和肾移植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降压药、纠正贫血药物等,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透析治疗是通过人工方法替代肾脏排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毒症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慢性肾衰的早期,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有降低,但并不严重。
随着病程进展,肾单位日趋减少,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时即可直接影响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
出现一系列代谢失调。
1、水代谢紊乱: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丧失结果使人体出现了多尿,多尿使血容量下降,肾血流亦下降,肾组织因缺血而损害加重。
与上述情况相反,由于滤过率的降低,总的排水能力下降,当摄入量超过其排泄负荷时,水又排泄不掉,引起水肿,后者又可反过来影响肾血流而加重肾损害。
2、钠代谢失调:由于有效肾单位的丧失,肾脏贮钠的能力受损。
如果钠的摄入不足就会导致体内钠的缺乏。
临床上严常见的低钠原因有:①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②渗透性利尿,使钠丢失增加;③长期恶心、呕吐、腹泻等的丢失;④限制钠盐摄入;⑤使用强利尿剂等均可造成低钠血症。
慢性肾衰时高钠血症亦较常见,常因肾脏失去调节能力,使尿钠排出减少,此时如摄入过多的钠,极易导致钠水潴留,严重时可因水肿和高血压而诱发心力衰竭。
3、钾代谢失调:尿毒症时,肾脏调节钾代谢的能力明显降低。
在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使钾负荷过重时,难以保持钾代谢的平衡。
诸如酸中毒、外伤、感染、手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食入含钾多的食物、应用含钾药物、保钾利尿剂的使用、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洋地黄制剂的应用等均可导致血钾升高。
高血钾最危险的是心脏骤停。
低血钾在慢性肾衰病人中亦不少见,其危险也不亚于高血钾。
主要原因是肾小管调节功能下降,但长期的摄入量不足,呕吐、腹泻的丢失,长期应用利尿剂,尤其是排钾利尿剂均是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
此外,由于病人可因醛固酮分泌增加,促使钾在肾脏和结肠中的排泄增加,以及水肿时体内钾的重新分布均有助于低血钾的发生。
4、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在慢性肾衰病人当中极为常见。
但酸中毒是缓慢而潜在地发展,因此病人常能耐受。
引起酸中毒的基础是酸性代谢产物的排除障碍,肾小管排出氢离子和氨离子的减少,使氢钠交换减少,钠和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充分地回吸收而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酸中毒。
5、镁潴留:尿毒症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尿中镁离子排出减少,使血镁升高。
此时如果食物中镁的含量多,或药物及透析液中镁含量高均可致高镁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