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质的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四节 化学键(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课件)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课件)

课程小结
本节重点
一、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横行)结构: 三长、三短、一不全。 族(纵行)结构: 七主、七副、零和Ⅷ族。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无机化学
˝
元素周期表
案例导入
插入二维动画(待制作)
元素周期表是怎么来的?
目录
CONTENTS
01 元素周期表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01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定义: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 成横行;把不同行中外层电子数相 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由 上而下排成纵列,就可以得到一张 表格,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 现形式。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1 周期(横行)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 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1
1
2K 2
234
5
6
7
8
9
10
L K
8 2
3 11 12
M 18
13 14 15 16 17 18 L 8
k
2
4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族的分类 包含元素
表示 个数
主族
副族
长、短周期元素 ⅠA,ⅡA等
长周期元素 ⅠB,ⅡB等
7
7
零族
Ⅷ族
稀有气体元素 8、9、10纵行

普通化学课件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普通化学课件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到十九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了电子, 英国的汤姆逊(Thomson)和美国的密立根(Milikan R.A) 分别于1897年和1909年用实验确定了电子的电荷和质量。 修正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围绕着原子和电子的构成 关系以及电子在核外如何运动等问题,1903年,汤姆逊 提出了它的关于原子结构 的“蛋糕”模型,认为原子 是由均匀分布的正电球体及沉浸在其中的电子组成就像 葡萄子均匀的嵌在蛋糕上一样。
普通化学课件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周期 系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Atomic Structure and the periodic table)
(引言)物质结构的研究对于化学乃至整个自然 科学的研究来说,相当于基石的作用。因为结构决 定性质,只有深入了解物质的深层结构,才有可能 深入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量 子 化— 学化 学 键 ( 化 学 反 应 中



构 结

电子运动状态的变化 化— 学分 子 和 晶 体 的 结 构 、

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简史: 道尔顿(英)——1803.原子论
“近代化学之父”
汤姆逊(英)——1897.发现电子。“蛋糕”模型 1906.获Nobel奖
卢瑟福——1911.“行星式模型” 解释了散射现 象
Planck常数)。一束单色光,有n个光子,具有的能
量E = n·h(nN,Einstein光子学说)。
§5.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Spectrum of the hydrogen atom and Bohr’s model )
一、氢原子光谱(Spectrum of the hydrogen atom)
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

化学键第2课时电子式表示法

化学键第2课时电子式表示法
(3)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 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 角标出“n-”电荷字样。
3、物质的电子式
(1)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AB型 A2B型
AB2型
注意: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2)分子的电子式
分子 H2 N2
H2O CO2 CH4
电子式
随堂练习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1、定义: 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 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相互作用:静电作用
(静电吸引力和静电排斥力)
4、成键过程: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得、失,
形成稳定的阴、阳离子,阴阳离子接近到一定 距离时,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形成了离 子键。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 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做 离子化合物。 2、常见的离子化合物: ①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 非金属元素(VIA,VIIA)之间的化合 物。
·· ··
总结体会
学习电子式的意义是什么呢?
用电子式可以直观地 表示出原子之间是怎样结合的 看到原子结构特点与化学键之间的关系
随堂练习
1、 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镁、硫化钾的 形成过程
·Mg ·+ ···O·····→ 2K· + ·S··· →
Mg2+[:O··:]2··
K+ [:S····:]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第二课时
物质
水 氨气 二氧化碳 氯化钾 氧化钙
形成化学键 化学键类型 的微粒
物质
形成化学键的微 化学键类



氢原子,氧原子 共价键
氨气
氢原子,氮原子 共价键
二氧化碳 碳原子,氧原子 共价键

物质结构 化学键 元素周期律教案

物质结构 化学键 元素周期律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陌生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2、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知识讲解考点1、原子的构成质子(Z个)原子核1.原子A Z X 中子(N个)核外电子(Z个)R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Z A n①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③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考点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特别提示:1.任何微粒都有质子,但不一定有中子,也不一定有核外电子。

2.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

3.同位素:“位”即核素的位置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同一个位置。

考点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3.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电子层 1 2 3 4 n电子层符号K L M N ……离核距离近远电子的能量低高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2考点4、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长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考点5、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1.核电荷数: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新编高考化学一轮精选题库【第5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含答案)

新编高考化学一轮精选题库【第5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含答案)

新编高考化学备考资料第五章章末检测(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D、T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B.OH-与H3O+组成元素相同,所含质子数相同C.结构示意图为和两种粒子为同一种元素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2.(2011·杭州调研)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十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室温条件下,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D.ⅥA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3.某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X,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a,最外层电子数为(2a+1)。

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X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a2-1)B.元素X形成的单质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C.元素X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2n2个(n表示电子层数)D.由元素X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HSO4、Na2O2晶体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C.某主族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为H n RO m,则其气态氢化物一般是H2m-n RD.元素周期表中L层电子为奇数的元素所在族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5.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78 g Na2O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2N AB.1.5 g 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C.3.4 g氨气中含有0.6N A个N—H键D.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6.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10;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A、E同主族,B、C、D同周期相邻。

0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修、选修选择题)

0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修、选修选择题)
B.硫离子的电子数为18,硫原子核电荷数与电子数均为16,S结构示意图为 ,B错误;
C.PCl3电子式中P除了有3对共用电子对之外,还有1对孤电子对都要表示出来,C错误;
D.丙烯含碳碳双键,模型不能代表丙烯,丙烷的球棍模型为 ,D错误;
答案选A。
6【广东T4】“原子”原意是“不可再分”的意思。20世纪初,人们才认识到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从电子层模型分析,Ca原子核外N能层中运动的电子数为
C.N原子的2p轨道处于半满状态,因此其第一电离能最大,则第一电离能:N>O>C,C正确;
D.在石墨中,同层的C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每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结合,其层间作用力微弱,层与层之间可以滑动,因此较为松软,D正确;
答案选A。
【思维建模】
【变式训练】
变式1.(2021·安徽黄山市·高三一模)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X、W为同族,Q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Y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选D。
2【江苏T2】“中国芯”的主要原材料是高纯单晶硅,反应 可用于纯硅的制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极性分子B. 的电子式为
C.单晶硅为分子晶体D.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考点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考查、共价键对分子构型、性质的影响、常见原子晶体的结构
【详解】
A.SiCl4和CH4的空间构型一样,都是正四面体构型,结构对称,为非极性分子,A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重庆T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S2Cl2结构式为Cl—S—S—ClB. S2-结构示意图为
C. PCl3电子式为: D.丙烯的球棍模型为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课件5.3化学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课件5.3化学键

(4)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 )
错因:如 NaOH 属于离子化合物,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
(5)化合物 Na2O、Na2O2、MgO、Al2O3、SiO2 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 )
错因:Na2O、MgO、Al2O3 仅含离子键。Na2O2 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
命题预测
MINGTIYUCE
化学键是高考的常见考点之一,题目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
查化学键类型的判断,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知识梳理 ZHISHISHULI 1.化学键
化学键是离子或原子间的一种作用力,既包括静电吸引力,又包括静 电排斥力。
2.离子键 (1)概念: 01 __带___相__反__电__荷____的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 02 __阴__、__阳___离__子____。 (3)成键实质: 03 __静__电__作___用___。 (4)形成条件:通常是 04 __活__泼__金__属____元素与 05 ___活__泼__非__金__属____元素 的原子相结合。
2.电子式书写的常见错误
(1)漏写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如:
N2:N⋮⋮N,正确应为

(2)化合物类型不清楚,漏写或多写[
]及错写电荷数,如:
NaCl:
;HF:
,正确应为 NaCl:

HF:

(3)书写不规范,错写共用电子对,如 CO2 的电子式为

不能写成
;N2 的电子式为
,不能写成

(4)原子结合顺序写错,如 HClO 的电子式为
08 __非__极__性__键____。 ②极性共价键:09 __不__同__种___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电子对偏向

化学键说课稿优秀5篇

化学键说课稿优秀5篇

化学键说课稿优秀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的我为您带来的化学键说课稿优秀5篇,倘若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忙,请共享给最好的伙伴。

化学键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课本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在此之前同学已学习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得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为下一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奠定基础,也为第三章解释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和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

既是老师教的目标,也是同学学的目标,表现为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同学结束行为的变动,它着眼于老师的教而落脚于同学的学。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我深入的讨论课标、教材、同学找到三者的结合点订立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1、通过阅读自修,能正确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找出离子键的构成微粒、形成条件;2、通过讨论、总结、练习,能用电子式精准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育同学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本领;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育同学的归纳比较本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同学用对立统一规律认得问题。

2、培育同学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育同学由个别到一般的讨论问题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得事物的科学方法。

依据教学实际和同学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用电子式表示典型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典型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二、学情分析同学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加度和参加状态是决议教学效果的紧要因素。

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要落实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之上。

A.学问基础1、同学已经具备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本学问,知道粒子在最外层电子为2或8时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引言]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第二课时)四、共价键[师]什么是共价键呢?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请大家看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电脑演示]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学生看后回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集气瓶的瓶口有大量白气出现。

[问]这位同学所说的“白气”是什么呢?并说出你所推断的依据。

[生甲]是氯化氢气体。

因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氢气体。

[生乙]是盐酸。

是因为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成盐酸。

[师]乙回答是正确的。

需要注意的是,该现象不能用“白气”或“白烟”来描述。

因为它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瓶口所形成的现象,应该说是“白雾”。

我们前面学过,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

这是它们在又一条件(即点燃)下反应的反应现象。

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活动]点燃[教师板书]H2+Cl2====2HCl[师]在该条件下,氢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那么,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它们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呢?请根据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问答。

[生]它们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氯化氢分子的。

[师]对。

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而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板书]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师]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我们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

[电脑演示]画面上有一条河,河边有大、小两个小精灵,小的代表氢原子,大的代表氯原子,河的对岸风景优美,并写有“成功的彼岸——稳定结构”的字样。

代表氢原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一朵花,自言自语地说:“要到达彼岸,我还需要一朵花。

”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七朵花,望着彼岸对自己说:“我要成功,还得去找另一朵花来。

”它俩都在河边匆匆地寻找另一朵花。

当它们相遇时,眼里都放出了光彩。

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意欲去把氢原子小精灵手里的花夺过来,而氢原子小精灵呢,却上前去抢它手中的一朵花,因为互不相让,两人便撕打起来。

虽然打得精疲力尽,但却都未达到目的(因为它们的力气相差不大)。

最后两个小精灵异口同声地说:“让我们讲和吧!”这时,氢原子小精灵把手中的一朵花递过去,氯原子小精灵也把它的一朵花递过来,它们的手握在了一起。

氢原子小精灵高兴地说:“我终于有两朵花可以到彼岸了。

”氯原子小精灵也兴奋地说:“我所需要的八朵花也够了。

不过,我的劲儿大,这两朵花得离我近一点。

”氢原子小精灵虽不情愿,但却无可奈何,只好点了点头。

协议成功后,两个小精灵便携手飞向了彼岸。

[师]以上画面中,氢原子和氯原子共用的这两朵花就相当于一个共用电子对,两朵花(共用电子对)的共用,使它们各自都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并把它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两朵花的作用就相当于共价键,即共价键的存在,使氯原子和氢原子最终结合成了氯化氢分子。

共价键与离子键不同的地方在于:共价键的成键粒子是原子,它们相互之间属不打不相识的关系,而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阴、阳离子,它们之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所以相遇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

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

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

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于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

因此,氯原子一方略显负电性,氢原子一方略显正电性,但作为分子整体仍呈电中性。

以上过程也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如下:[板书][讲解]氯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仅发生偏移,没有发生电子得失,未形成阴、阳离子,因此,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能标电荷。

[投影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O2、NH3、CH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让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各写一个][师]在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首先需分析所涉及的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若形成稳定结构,需要几个共用电子对;然后再据分析结果进行书写。

[对三个同学书写的结果进行评价,并纠错]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不知怎样确定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和位置;2.受离子键的影响,而出现中括号,或写成离子的形式;3.把“→”写成“====”。

[把正确结果书写于黑板上][板书][过渡]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通过共用电子对可形成化合物的分子,那么,通过共用电子对,能不能形成单质的分子呢?下面,我们以氢分子为例,来讨论这个问题。

[师]请大家写出氢原子的电子式。

(H×)[问]要使氢原子达到稳定结构还差几个电子?[生]一个电子。

[问]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要使每个氢原子都达到两电子稳定结构,氢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应怎样合作?[生]形成共用电子对![师]那么,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让一个同学把结果板书于黑板上][板书]H×+×H→H××H[师]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时,由于两个氢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相等,所以其形成的共用电子对位于两原子的正中间,谁也不偏向谁。

[师]由氢分子的形成过程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氢气分子为双原子分子。

那是因为氢原子和氢原子相遇时,每两个结合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

[问]为什么稀有气体是单原子组成的?[生]因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已达到稳定结构。

[师]很好。

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氯气、氧气、氮气。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对具有典型错误的写法进行分析、评价][易出现的错误是]1.把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写成了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2.把氮气的电子式写成∶N∶∶∶N∶[写出正确结果][板书][师]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即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它们的原子之间都能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稀有气体除外)。

以上共价键中的共用电子对都是成键原子双方提供的,共用电子对能不能由成键原子单的形成及结构进行说明。

方面提供呢?我们可通过NH+4已知氨分子和氢离子可结合生成铵根离子。

那么,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结合的呢?分析氨分子和氢离子的电子式,即可揭开此谜。

[板书][讲解]从氨分子的电子式可以看出,氨分子的氮原子周围还有一对未共用电子,而氢离子的周围正好是空的。

当氨分子和氢离子相遇时,它们一拍即合,即氢离子和氨分子结合时各原子周围都是稳定结构。

这样,在氮原子和氢离子之间又新成了一种新的共价键,氨分),其电子式可表示如下:子也因氢分子的介入而带正电荷,变成了铵根离子(NH+4[板书][师]像这种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原子单方提供的共价键,叫做配位键。

配位键的性质和共价键相同,只是成键方式不同。

在多数共价键分子中的原子,彼此形成共用电子对后都达到稳定结构,还有一些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

如BF3分子中的硼离子,外层只有6个电子;PCl5分子中的磷原子共用5对电子后,磷原子外层成了10个电子。

同样的情况还有CO、NO2等分子,因此,化学键理论仍在不断发展中。

[过渡]在化学上,我们常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这样得到的式子又叫结构式。

以上提到的几种粒子,表示成结构式分别为:[板书]H—Cl O==C==O N H H[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那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不是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呢?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氢氧化钠的结构来对此结论进行判断。

[问]氢氧化钠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判断依据是什么?[生]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是离子化合物。

[师]已知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试用电子式表示氢氧化钠。

[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板书][问]根据氢氧化钠的电子式分析,氢氧化钠中存在什么类型的化学键?[生]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是共价键。

[师]十分正确。

[板书](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字样标在氢氧化钠电子式对应位置的下方)[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这句话是否正确?[生]不正确。

[师]因此,我们说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师]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几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板书][师]请大家标出其中存在的化学键。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在相应位置写上离子键、共价键][师]通过以上实例及以前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而在共价化合物中却不可能有离子键。

非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某些不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都是共价键。

如HCl中的H—Cl键和AlCl3的Al—Cl键。

[过渡]从有关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

前一种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成分子的主要因素。

我们把这种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板书]五、化学键相邻..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的原子之间强烈[师]理解化学键的定义时,一定要注意“相邻”和“强烈”。

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

学了有关化学键的知识,我们就可以用化学键的观点来概略地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

如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第一步是金属钠和氯气分子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发生断裂(旧键断裂),其中金属钠破坏的是金属键,氯气分子断开的是共价键,它们分别得到钠原子和氯原子;第二步是钠原子和氯原子相互结合,形成钠氯之间的化学键——离子键(新键形成)。

分析其他化学反应,也可以得出过程类似的结论。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 [讲解并板书]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师]请大家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H2分子与Cl2分子作用生成HCl分子的过程。

[生]先是H2分子与Cl2分子中的H—H键、Cl—Cl键被破坏,分别生成氯原子和氢原子,然后氯原子与氢原子又以新的共价键结合成氯化氢分子。

[师]大家理解得很好。

离子键和共价键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可总结如下:[投影展示]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注:以上内容也可由学生自己填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