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1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双版纳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双版纳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双版纳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区域特征等,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2.理解西双版纳的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并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学会运用地图工具,掌握地图符号与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地处中国云南省南部,靠近中国与缅甸、老挝交界处,是中国最南端的热带雨林地区。

西双版纳境内的植被资源非常丰富,动植物多样,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2. 西双版纳的气候特征西双版纳地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带,气温高、降雨充沛,雨季集中在6月份至10月份。

这里全年温度差异较小,河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21.6℃。

总体来说,西双版纳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型。

3. 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西双版纳被誉为中国的绿宝石,因为这里的热带雨林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着大量的热带植物和动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财富最多的区域之一。

此外,西双版纳也广泛种植橡胶、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

4. 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保护西双版纳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当地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

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重点1.知道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工具,掌握地图符号与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3.理解西双版纳的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并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听讲、讨论、地图阅读和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

1. 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区域特征、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等基本知识。

2. 地图阅读通过地图的阅读,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河流分布等情况,同时也可以学习地图符号的使用方法和比例尺的解读。

3. 讨论与情景模拟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学生可以深入思考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探讨如何保护这片美丽的土地。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doc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doc

西双版纳一晶莹透亮的“绿宝石”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目标引路,自主学习1.导入: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2.引导学生读图8.1和图8.2,提出思考题:(1)西双版纳的相关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结合地图,描述出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回答:云南学生回答:傣族这里有特色旅游区一美丽的西双版纳学生读课本79页,读图8. 1 和8. 2独自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旅游区,西双版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

(-)目标深化,交流探讨:mwnm::mtmtttm :指导学生读图8. 3,景洪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年变化图。

(3)分析景洪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景洪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读图8. 4-8. 6分组讨论下列问题(4)简要说明这些动植学生分析景洪气候,得出:西双版纳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气温较高,降水明显分为旱季和5-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为雨季。

11月一次年4月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风,为旱季。

学生读图并读课本83页的文字去讨论和总结。

如:独木成林的大榕树喜欢生长在光照强,湿度大的地方。

望天树,绞杀植物…学生能够小组学习,他们在互相讨论,探究,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去学习,并进行小组间的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西双版纳为什么被称为“动植物王国” ?成为祖国“绿宝石"的原因?(6)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

老师播放视频文件“爱在版纳”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生物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入手分析。

学生讨论完成1.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毗邻东南亚,地处热带2.资源优势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可爱的雨林动物多样的民族风情(傣族泼水节)3.政府的支持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教会学生学习,身体力行,自己总结,老师组织。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1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1

综合探究
近年来, 西双版纳 旅游业呈现下滑趋势。 结合课本73页活动题2, 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 策。
课堂小结
热带雨林景观 热带动物王国
旅游资源丰富 位置得天独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政策扶持
旅游业崛起
少数民族风情
练习题
基础训练42—44页题目,独立完成
谢谢
;
;
西南边陲特色旅区 ——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
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地理 位置的特性; 2.知道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3.了解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开发的 成功经验,初步形成因地制宜 的观点。
自学提纲一
1.旅游胜地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 云南 省境内, 南部和 缅甸 . 老挝 接壤。
2.西双版纳的南部还以 澜沧江—湄公 河与 泰国. 越南 等水 路相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3.西双版纳是除 海南 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 为完整的地方,有高大挺拔的 望天树 ,巨大的 板状根 ,残 忍的 绞杀植物 ,气势磅礴的 “独木成林 ”。
巨 嘴 犀 鸟
长 尾 猿
绿 孔 雀
热 带 动 物 王 国
少 数 民 族 风 情
自学提纲二
1.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双版纳地区以 农业 生 产为主,80年代以后使 旅游业崛起为支柱产 业。 2.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是 政策的鼓励 , 位置优势 , 资源优势 。
野象谷 , 3.西双版纳目前建成了 热带植物园 ,傣族园 , 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旅游线路 4. 旅游业 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增加 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
亚洲象 绿孔雀 长尾猿 长嘴犀鸟 4.西双版纳还有上千种动物,有 . . . 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 “热带动物王国 ”。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西双版纳课件..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西双版纳课件..
No 地区坦克、汽车 发动机和石油钻探增粘降凝双效添加剂的特需润滑油料。有天然(tiānrán)的“水
壶”、“雨伞“。1993年10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批西双版纳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际 生物圈保护区。澜沧江(出境后即湄公河)使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国家相连相通,是我国西南 地区与东南亚的纽带。阻止他人破环环境
茶叶、咖啡、野生蜂蜜、热带水果、药材(中药与南药);还有美食。
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
旅游(lǚyóu)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傣族园
第二十页,共二十七页。
野象谷
美食(měi shí)
傣族香思茅烤鱼
竹筒烧肉
卵石鲜鱼汤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酸笋煮鸡
二度分析(fēnxī)
促 旅游对西双版纳(xī shuānɡ bǎn nà)有什么 进作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晶莹(jīngyíng)透亮的“绿宝石”
初1102班
第一页,共二十七页。
基本 概述 (jīběn)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的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
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19582.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 公里。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西双版纳辖景洪市 (首府)、勐海县、勐腊县。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 21°08′~22°36′,东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 以南的热带湿润区。本区热量丰富(fēngfù),终年温暖,四季常青。 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居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瑶族 等十几个民族, 其中傣族31万, 汉族34万,其他民族48万。
第二页,共二十七页。

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知识点总结

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丰富的旅游资源(P57中的图7.10)
⑴位置:云南省最南端,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缅甸、老挝接壤。

⑵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是回归沙漠上的一片“绿洲”。

⑶河流:澜沧江自北而南流过。

⑷植被: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

①形成多达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
②植物密集丰富,“热带植物王国”;
③动物上千种,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⑸居民:以傣族为主体的13个少数民族。

①建筑:竹楼②美食:菠萝饭、竹筒饭③舞蹈:孔雀舞④节日:泼水节
⑹旅游资源:
①地处边境,可以就近发展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②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可以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③少数民族聚居,特别是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更增添了无穷魅力。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建成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批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⑵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①带动多个部门的发展;
②增加了就业机会;
③提高人均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⑶出现的问题:
①周边景点增多
②本地景点分散
③不法商贩缺德
④生态环境压力大
⑤景点大同小异
1。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西双版纳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西双版纳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西双版纳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一、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
P60活动1、2
西南:我国西南部,云南省南部,北回归线以南,亚热带南部边缘,横断山最南端;
边陲:与老挝、缅甸接壤
2、河流: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3、自然景观:由于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风的影响,西双版纳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
高大的望天树、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等。

4、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在5~10月的雨季,全年气温较高)
二、主导经济:80年代前以种植业(水稻、橡胶等)为主,80年代后以旅游业为主
、发展的原因:(1)自然旅游资源:热带动植物王国;
(2)人文旅游资源:少数民族聚居地,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泼水节、竹楼、竹筒饭、孔雀舞等)(3)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傣族的人文风情反映的什么自然特点?
竹楼:高温多雨、竹子分布广泛;作用是利于通风散热防潮防虫蚁等。

竹筒饭:高温多雨的环境有利于水稻种植和竹子生长。

孔雀舞:当地有许多热带动物,如绿孔雀等。

2、旅游业下滑的原因:①周边景点增多;②本地景点分散;③不法商贩缺德;④生态环境压力大;⑤景点大同小异。

3、重振对策:①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②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初二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试题

初二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试题

初二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试题1.西双版纳的重要支柱产业是A.商业B.农业C.旅游业D.轻工业【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双版纳知识的准确识记。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差了西双版纳的主要经济类型。

2.西双版纳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西南地区D.南方地区【答案】C【解析】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地处横断山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

从我国四大区域来看,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3.西双版纳地区迅速崛起的支柱产业是()A.博彩业B.机械加工业C.农业D.旅游业【答案】D【解析】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双版纳凭借其优越的位置和资源,发展了旅游业,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考点】该题考查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4.下列关于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双版纳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南部B.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中部C.西双版纳南部和越南接壤D.西双版纳地区属亚热带气候【答案】A【解析】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端,故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南部,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西双版纳毗邻缅甸和老挝,C叙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北回归线不穿过西双版纳地区,故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5.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住竹楼,穿短衣长裙是因为要适应:()A.炎热气候B.干旱气候C.地表崎岖D.多雨气候【答案】A【解析】傣族人就地取材,建筑竹楼来居住,这种房屋既通风凉快又可以避免潮湿,人们也着短衣长裙,都是为适应西双版纳炎热气候的特点,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6.西双版纳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答案】B【解析】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是回归沙漠上的一片“绿洲”。

初二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试题答案及解析1.结合西双版纳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西双版纳除发展旅游业外,还适合发展()A.边境贸易B.绿洲农业C.高科技产业D.钢铁工业【答案】A【解析】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其接壤的国家有缅甸,老挝等,除了发展旅游业外,西双版纳还可以发展同缅甸等国的边境贸易。

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双版纳的经济。

2.读“云南景洪地区各月气温分布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1)景洪地区,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是月,约℃,由此判断这里是属于(温度带)。

(2)景洪的气候类型属于,这种气候的降水分为季,时间约为5月—10月;季,时间约为11月至次年4月,这一地区的降水主要是受()A.来自太平洋气流的影响B.来自印度洋气流的影响C.来自亚洲大陆气流的影响(3)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半岛和半岛上。

在我国除了西双版纳以外,还分布在、和。

【答案】(1)1月 15 热带(2)热带季风气候雨旱 B(3)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雷州半岛海南台湾省南部【解析】(1),从气候类型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最冷月出现在1月,气温在15℃左右,根据最冷月气温高于15℃属于热带,0℃到15℃属于温带,0℃以下属于温带,来说这里属于热带,故景洪地区,一年中最冷月出现在1月,约是15℃,属于热带。

(2),从气温上看,景洪地区属于热带,从降水量上看,景洪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属于夏季多雨型,综合气温和降水量,景洪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降水由于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气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5月到10月,故景洪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降水主要受来自印度洋气流的影响。

(3),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主要是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海南省,广东省南部和台湾省的南部,故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雷州半岛、海南省和台湾省南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 西双版纳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
可以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聚居,特别是以 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更增 添了无穷魅力。这里的旅游产品、 服务质量更令游客流连忘返。 • 西双版纳地处边境,可以就近发展 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 思考: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发展成
绞杀植物依附在被绞杀植物上生长,并生出很多 网状根将其紧紧包围。网状根不断向下扩展,伸 入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迅速变粗,将依附的植物 “绞杀‘而死。
“植物王国”、“植物王冠上的绿宝
• 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
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了西双版纳 特有的生物群落。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 动物,其中有亚洲象、长尾猿等国家重点保护动 物。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 王国”。 亚洲象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 旅游区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省区,这里傣族最为出名。傣 族主要生活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吸 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 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 的西双版纳
•学习目标:
• 1、知道西双版纳的位置,了解其
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旅游资源丰富 的原因 • 2、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 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 ,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 动作用。 • 学习重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 及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 学习难点: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
亚洲象
“动物王国”
美丽的绿孔雀
长尾猿
长嘴犀鸟


野牛
白毛猴
蜂 猴

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之所以每年能 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 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富的风 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 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西双版纳 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 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 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 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傣族为主体的多 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 魅 力 。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一月吹什么方向的风?七月又 吹什么方向的风?哪个方向的风会带来丰富 的降水?
特分 点析 ,西 并双 确版 定纳 其的 气气 候温 类和 型降 。水 分 布
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及其气候类型。
• 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
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风影响很 大,全年明显地分为两大季节:雨季和旱 季。每年5~10月,降水较多,为雨季; 每年11月~次年4月,降水很少,为旱季。 因而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在热带季 风气候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典型 的热带雨林景观。
为支柱产业的原因。
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 毗邻东南亚
地处热带
2.资源优势 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
可爱的雨林动物
多样的民族风情
角色扮 演:旅 游业对 经济发 展的带 动作用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带给当地人们什么好处呢?
“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 地理位置
西双版纳地处 南北走向的横断 山脉最南端,南 部与老挝、缅甸 接壤,还以澜沧 江——湄公河与 泰国、越南等水 路相连,有着十 分丰富的旅游资 源。
西 双 版 纳
同样是北回归线穿过,为什么西双版纳没有象 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
5、关于傣族文化风俗的叙述,不可信的是( ) A、傣族竹楼楼顶较平,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 B、孔雀舞是傣族人喜爱的舞蹈 C、傣族人爱吃竹筒饭 D、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泼水节 6、云南西双版纳的主要经济支柱是( ) A、旅游业 B、采矿业 C、畜牧业 D、加工工 业 7、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竞争激烈 ②旅游景点分散 ③一些景点缺少特 色 ④生态环境压力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自学提示 2、独特的雨林景观 ①雨林植物: 、 。 ②雨林动物: 、 。 其中的 和 重点保护动物。
、 、
、 、
被列为国家
•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的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
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 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高大挺拔的望天 树、巨大的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 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
讨论:1.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还会带来 哪些问题。
2.假设你外出旅游时应该怎么做?
达标反馈 1、西双版纳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是( ) A、竹楼 B、窑洞 C、蒙古包 D、砖瓦房 2、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喜欢孔雀舞、欢 泼水节的民族是( ) A、傣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畲族 3、西双版纳因多样性的民族风情著称于世,下列哪个民族 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 ) A、壮族 B、傣族 C、土家族 D、高山族 4、关于遏制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措施中,不可行 是( ) A、对现有的旅游景点进行整合改造 B、明确景点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 C、严惩不法商贩,规范旅游商业秩序 D、在自然保护区大规模建设旅游景点
反馈练习
1、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的打“×”) 1)欢乐的春节是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 2)竹楼是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住宅样式 (× ) 3)美丽多姿的孔雀舞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 喜欢的舞蹈形式(√ ) 4)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是热带雨林气候 影响的结果 (× ) 5)我国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地区是云南的西 双版纳( ) √
活动2:近年,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呈下滑趋
势。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 滑与哪些因素有关?
9、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 素有关? 答案: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②旅游景点相对比较分散,没 有形成规模,接待没有国际化 ③管理混乱,一些不法商贩影 响了西双版纳的声誉 ④生态环境压力大 ⑤部分景点雷同
学习过程: 一、自学提示 1、地理位置: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 的 省 市境内,坐落在 高 原上,地处 山脉最南端,南部 和 、 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 与 、 等水路相连,旅游资源 十分丰富。 ●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 ,地处 带,气候类型属于 ,该地的降水主 要是来自 洋上的 季风带来的,形
粗壮的高山榕,会从树干上生出很多根。 这些根扎入土壤,逐步长成树杆状,远看 似乎是一片树林,故称“独木成林”。
独木成林
树冠通常突出于热带雨林的最上层,高达七八十
米。人在树下仰望其直入蓝天,故名为望天树
板状根
热带植物的一种特殊的根,由 离地面或恰在地面之上的粗大 的旁侧根发育而来,有时高达 3~4米,状如扁平的三角板。
双版纳 降水多;底部离地面高是为了防 潮和蛇虫等。
• 孔雀舞:西双版纳有美丽的绿孔雀,傣家
人模仿绿孔雀创造了美丽多姿的孔雀舞。
• 竹筒饭:西双版纳竹林满山,傣家人就地
取材焖烤竹筒饭。
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傣家竹楼
孔雀舞
竹筒饭
1、竹楼: 湿热、多雨、动物多 2、孔雀舞: 模仿孔雀
3、竹筒大米饭: 竹林茂密、广种稻田
4、归纳总结:西双版纳有哪些旅游 资源?
丰富的旅游资源
望天树 独木成林 1、多姿多彩的 绞杀植物 热带雨林 板状根 亚洲象 2、热带“动物王国”绿孔雀 长嘴犀鸟 其他动物 欢乐的泼水节
3、以傣族为主体的 多样性的民族风情
美丽的傣家村寨
活动:
假如你是一位旅行社的业 务员,你的任务是向人们 宣传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 的优势,请你拟写一份宣 传提纲。
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方,创造并保留许多 民族文化。
民俗
讨论:
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 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快乐的泼水节

结 束
佛 教 建 筑
的习 说 关俗 明 系与 傣 。自 族 然的 环文 境化
傣家竹楼
孔雀舞
竹筒饭
菠萝饭
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பைடு நூலகம்关系:
• 傣家竹楼:屋顶斜度大便于排水,因为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