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部分(天津、江西卷)

合集下载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物理试题答案与解析 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 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m/s 100.38⨯=c 万有引力常量2211/kg m N 107.6⋅⨯=-G 普朗克常量s J 106.634⋅⨯=-h 电子的电量C 106.117-⨯=e 地球半径m 104.66⨯=R 电子的质量kg 101.931-⨯=e m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先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Z 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3100,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 .124、259B .124、265C .112、265D .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1r ,后来变为2r ,12r r <。

2000年高考物理精彩试题全集

2000年高考物理精彩试题全集

2000高考物理试题集目录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合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2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苏、浙)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西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综合能力测试--37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492000春季招生考试物理(北京、安徽卷)--------5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合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虑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真空中光速 c=3.0×108m/s 万有引力常量 G=6.7×10-11N·m2/kg2普朗克常量 h=6.6×10-34J·s 电子的电量 e=1.6×10-19C地球半径 R=6.4×106m 电子的质量 m e=9.1×10-31kg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正确,全部选取对的得4分,选取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一、本卷共22题,其中1~2题,每题5分,共10分.3~22题,每题6分,共120分.在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正确的说法是()①β射线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②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③α粒子不同于氮原子核④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α粒子的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光子的能量为hν,动量的大小为.如果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γ衰变时只发出一个γ光子,则衰变后的原子核是()A.仍然静止B.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C.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D.可能向任何方向运动3.(★★★★)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E 1,下列四个能级圈,正确代表氢原子能级的是()A.B.C.D.4.(★★★)一绝热隔板将一绝热长方塑料容器隔成两部分,两边分别充满气体,隔板可无摩擦移动,开始时,左边的温度为0℃,右边的温度为20℃,隔板处于静止状态,当左边的气体加热到20℃,右边的气体加热到40℃时,则达到平衡状态时隔板的最终位置()A.保持不动B.在初始位置右侧C.在初始位置左侧D.决定于加热过程5.(★★★★)图示的电路图中,C 2=2C 1,R 2=2R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 2的电量大于C 1的电量②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 1的电量大于C 2的电量③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 2的电量大于C 1的电量④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 1的电量大于C 2的电量.A.①B.④C.①③D.②④6.(★★★)如图,凸透镜L的焦距为f,在离透镜1.5f处垂直放置一平面镜M.现在焦点F处有一物体P,则在透镜另一侧()A.不成像B.距透镜2f处成等大、正立的实像C.距透镜2f处成等大、倒立的实像D.距透镜f处成等大、正立的虚像7.(★★)图中实线表示横波甲和横波乙在t时刻的波形图线,经过1秒后,甲的波峰A移到A′点,乙的波峰B移到B′点,如两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波甲的波长大于波乙的波长②波甲的速度小于波乙的速度③波甲的周期等于波乙的周期④波甲的频率小于波乙的频率.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8.(★★★)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 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且转弯处无能量损失)()A.大于v o B.等于v oC.小于v o D.取决于斜面的倾角二、本卷共9道题9.(★★★)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婷用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衰变方程是→+ .其中→+ 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1)在衰变前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和e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e,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动量守恒定律.10.(★★★)如图所示,厚度为h、宽度为d的导体板放在垂直于它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板时,在导体板的上侧面A和下侧面A′之间会产生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实验表明,当磁场不太强时,电势差U、电流I和B的关系为U=k ,式中的比例系数k称为霍尔系数.设电流I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流动形成的,电子的平均定向移动速度为v,电荷量为e,回答下列问题:(1)达到稳定状态时,导体板上侧面A的电势低于下侧面A′的电势(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电子所受的洛伦兹力的大小为 eBv ;(3)当导体板上下两侧之间的电势差为U时,电子所受静电力的大小为;(4)证明霍尔系数为k= ,其中n代表导体内单位体积中自由电子的个数.11.(★★)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倾角为30o,底边BC长为2L,处在水平位置,斜边AC是光滑绝缘的.在底边中点O处放置一正电荷Q.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负电的质点从斜面顶端A沿斜边滑下,滑到斜边上的垂足D时速度为V.将(1),(2)题正确选项前的标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在质点的运动中不发生变化的是()①动能②电势能与重力势能之和③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④动能、电势能、重力势能三者之和A.①②B.②③C.④D.②(2)质点的运动是()A.匀加速运动B.匀减速运动C.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的运动D.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3)该质点滑到非常接近斜边底端C点时速率V C为多少?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 c为多少?12.(★★)电阻R 1,R 2,R 3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放在一个箱中,箱面上有三个接线柱A、B、C.请用多用电表和导线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在A、B、C的测量,确定各个电阻的阻值.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用所测的值表示电阻R 1,R 2,R 3.。

物理_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_复习

物理_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_复习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一、本卷共22题,其中1~2题,每题5分,共10分.3~22题,每题6分,共120分.在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面正确的说法是()①β射线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②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③α粒子不同于氮原子核④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α粒子的强.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①④2. 光子的能量为ℎν,动量的大小为ℎν.如果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γ衰变c时只发出一个γ光子,则衰变后的原子核是()A 仍然静止B 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C 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D 可能向任何方向运动3. 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下列四个能级圈,正确代表氢原子能级的是()A B C D4. 一绝热隔板将一绝热长方塑料容器隔成两部分,两边分别充满气体,隔板可无摩擦移动,开始时,左边的温度为0∘C,右边的温度为20∘C,隔板处于静止状态,当左边的气体加热到20∘C,右边的气体加热到40∘C时,则达到平衡状态时隔板的最终位置()A 保持不动B 在初始位置右侧C 在初始位置左侧D 决定于加热过程5. 图示的电路图中,C2=2C1,R2=2R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2的电量大于C1的电量②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1的电量大于C2的电量③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2的电量大于C1的电量④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1的电量大于C2的电量.A ①B ④C ①③D ②④6. 如图,凸透镜L的焦距为f,在离透镜1.5f处垂直放置一平面镜M.现在焦点F处有一物体P,则在透镜另一侧()A 不成像B 距透镜2f处成等大、正立的实像C 距透镜2f处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D 距透镜f处成等大、正立的虚像7. 图中实线表示横波甲和横波乙在t时刻的波形图线,经过1秒后,甲的波峰A移到A′点,乙的波峰B移到B′点,如两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波甲的波长大于波乙的波长②波甲的速度小于波乙的速度③波甲的周期等于波乙的周期④波甲的频率小于波乙的频率.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①③8. 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且转弯处无能量损失)()A 大于v oB 等于v oC 小于v oD 取决于斜面的倾角二、本卷共9道题9.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婷用 6027 C0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6027 C0的衰变方程是 6027 C0→ A Z Ni+ 0−1 e+v e¯.其中 6027 C0→ AZ Ni+ 0−1 e+v e¯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1)在衰变前 6027 C0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和 0−1 e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 0−1 e,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________守恒定律.10. 如图所示,厚度为ℎ、宽为d的导体板放在垂直于它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板时,在导体板的上侧面A和下侧面A′之间会产生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实验表明,当磁场不太强时电势差U、电流I和B的关系为U=k IBd,式中的比例系数k称为霍尔系数.霍尔效应可解释如下:外部磁场的洛仑兹力使运动的电子聚集在导体板的—侧,在导体板的另一侧出现多余的正电荷,从而形成横向电场,横向电场对电子施加与洛仑兹力方向相反的静电力,当静电力与洛仑兹力达到平衡时,导体板上下两侧面之间就会形成稳定的电势差.设电流I是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子的平均定向移动速度为v,电荷量为e,回答下列问题:(1)达到稳定的状态时,导体板上侧面A的电势________下侧面A′的电势(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电子所受的洛仑兹力的大小为________.(3)当导体板上下两侧面之间的电势差为U时,电子所受静电力的大小为________.(4)由静电力和洛仑兹力平衡的条件,证明霍尔系数k=1,其中n代表导体板单位体积ne中电子的个数.11. 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倾角为30∘,底边BC长为2L,处在水平位置,斜边AC是光滑绝缘的.在底边中点O处放置一正电荷Q.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负电的质点从斜面顶端A沿斜边滑下,滑到斜边上的垂足D时速度为V.将(1),(2)题正确选项前的标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在质点的运动中不发生变化的是()①动能②电势能与重力势能之和③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④动能、电势能、重力势能三者之和A.①②B.②③C.④D.②(2)质点的运动是()A.匀加速运动B.匀减速运动C.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的运动D.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3)该质点滑到非常接近斜边底端C点时速率V C为多少?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 c为多少?12. 电阻R1,R2,R3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放在一个箱中,箱面上有三个接线柱A、B、C.请用多用电表和导线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在A、B、C的测量,确定各个电阻的阻值.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用所测的值表示电阻R1,R2,R3.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答案1. C2. C3. C4. B5. A6. C7. D8. B9. 动量10. (1)低于(2)evB(3)e U ℎ(4)电子受到横向静电力与洛仑兹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有e U ℎ=evB ,可得U =ℎvB . 通过导体的电流微观表达式为I =nevdℎ.由题目给出的霍尔效应公式U =k IB d ,有ℎvB =k nevdℎB d 得k =1ne . 11. (1)C ;(2)D ;(3)该质点滑到非常接近斜边底端C 点时速率v C =√v 2+√3gL ,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 C =12g −√3kQq 2mL 2. 12. R 1=2xyz xy+yz−xz ,R 2=2xyz xz+yz−xy ,R 3=2xyz xy+xz−yz .。

200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

200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1至3页,第II 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万有引力常量普朗克常量电子的电量地球半径电子的质量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a衰变后的产物是。

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259 (B)124,265 (C)112,265 (D)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后来变为。

以、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表示卫星在这两上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A)(B)(C)(D)4.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确的是(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在下板的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在下板的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不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

物理_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_复习

物理_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_复习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最近几年,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原子结合成超重原子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核24X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100253Fm.由此可以判断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 124、259B 124、265C 112、265D 112、2772.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 某绕地运行的航天探测器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探测器的运动可近似看作是圆周运动.某次测量探测器的轨道半径为r1,后来变为r2,r2<r1.以E K1、E K2表示探测器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T1、T2表示探测器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则()A E K2<E K1,T2<T1B E K2<E K1,T2>T1C E K2>E K1,T2<T1DE K2>E K1,T2>T14. 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 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 C 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 D 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 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A E甲不变,E乙减小 B E甲增大,E乙不变 C E甲增大,E乙减小 D E甲不变,E乙不变6. 图中为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X射线,须在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则()A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B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A 极发出C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极发出D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极发出7. 一列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 =1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 )A 波长一定是4cmB 周期一定是4sC 振幅一定是2cmD 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8. A 与B 是两束平行的单色光,它们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分别为r A 、r B ,若r A >r B ;则( )A 在空气中A 的波长大于B 的波长 B 在水中A 的传播速度大于B 的传播速度C A 的频率大于B 的频率D 在水中A 的波长小于B 的波长9. 如图为一电路板的示意图,a 、b 、c 、d 为接线柱,a 、d 与220V 的交流电源连接,ab 间、bc 间、cd 间分别连接一个电阻.现发现电路中没有电流,为检查电路故障,用一交流电压表分别测得b 、d 两点间以及a 、c 两点间的电压均为220V ,由此可知( )A ab 间电路通,cd 间电路不通B ab 间电路不通,bc 间电路通C ab 间电路通,bc 间电路不通 D bc 间电路不通,cd 间电路通10. 如图为一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P 1、P 2、P 3、P 4是四个喷气发动机,P 1、P 3的连线与空间一固定坐标系的x 轴平行,P 2、P 4的连线与y 轴平行.每台发动机开动时,都能向探测器提供推力,但不会使探测器转动.开始时,探测器以恒定的速率v 0向正x 方向平动.要使探测器改为向正x 偏负y60∘的方向以原来的速率v 0平动,则可( )A 先开动P 1适当时间,再开动P 4适当时间B 先开动P 3适当时间,再开动P 2适当时间C 先开动P 4适当时间,再开动P 3适当时间D 先开动P 3适当时间,再开动P 4适当时间二.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答案填中横线上.11. 裂变反应是目前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 23592 U 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 23592 U 俘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反应方程下方的数字是有关原子的静止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u 为单位).已知1u 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02MeV ,此裂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________MeV .12. 空间存在以ab 、cd 为边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区域宽为l 1.现有一矩框处在图中纸面内,它的短边与ab 重合,长度为l 2,长边的长度为211,如图所示,某时刻线框以初速v沿与ab垂直的方向进入磁场区域,同时某人对线框施以作用力,使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物理试题答案与解析 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 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真空中光速m/s 100.38⨯=c 万有引力常量2211/kg m N 107.6⋅⨯=-G 普朗克常量s J 106.634⋅⨯=-h 电子的电量C 106.117-⨯=e 地球半径m 104.66⨯=R 电子的质量kg 101.931-⨯=e m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先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Z 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3100,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 .124、259B .124、265C .112、265D .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1r ,后来变为2r ,12r r <.以1k E 、2k E 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21,T T 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A .12k k E E <,21T T <B .12k k E E <,12T T >C .12k k E E >,21T T <D .12k kE E >,21T T >4.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 .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 .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 .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 5.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物理部分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物理部分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物理部分五、伽利略以前的学者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伽利略等等一些物理学否定了这种看法。

23.在一高塔顶端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玻璃球先于羽毛到地面。

这主要因为DA.它们的重量不同B.它们的密度不同C.它们的材料不同D.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24.在此高塔顶端同时释放大小相同的实心铁球和空心铁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①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②它们的加速度相同③它们落地的速度不同④它们下落的时间不同A.①③B.②④C.②D.③六、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蛇与老鼠和其它生物通过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蛇是老鼠的天敌,它是通过接收热辐射发现老鼠的。

假设老鼠的体温约为37℃,它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

根据热辐射理论,λm与辐射的绝对温度T的关系近似为Tλm=2.90×10-3m·K。

25.老鼠发出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BA.7.8×10-5m C.9.4×10-6m C. 1.16×10-4m D. 9.7×10-8m26.老鼠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属于CA.可见波段B.紫外波段C.红外波段D.X射线波段七、超导材料电阻率降为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1987年我国科学家制成了临界温度为90K的高温超导材料。

29.上述临界温度对应的摄氏温度为CA.100℃B.-100℃C.-183℃D.183℃30.利用超导材料零电阻的性质,可实现无损耗输电。

现有一直流电路,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4Ω,它提供给用电器的电功率为40kW,电压为800V。

如果用临界温度以下的超导电缆代替原来的输电线,保持供给用电器的功率和电压不变,那么节约的电功率为AA.1kWB.1.6×103kWC.1.6kWD.10kW35.(10分)某房间的入户电源线如图所示。

现有工作电压为220V的电器如下:100W的灯泡6只,200W的电视机1台,1000W的电冰箱1台,1500W的洗衣机1台,700W的微波炉1台和1000W 的暖风机1台,还有三只额定电流均为8A 的保险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的力矩(
(m1
m2
)g
l 2

砂轮对工件的支持力的力矩
F0
l 2
FB 的力矩 FBl
由力矩的平衡,得
F0
l 2
(m1
m2 )g
l 2
FB l
○1
解得
FB
1 2
[
F0
(m1
m2 )g]
○2
代入数据得
FB 40N
○3
(2)当砂轮转动时,除重力、支持力和 FB 的力矩外,还有砂轮作用于工件的摩擦力的力
(1)当砂轮静止时,要使工件对砂轮的压力 F0 100 N,则施于 B 端竖直向 下的力 FB 应
是多大?
(2)当砂轮逆时针转动时,要使工件对砂轮的压力仍为 F0 100 N,则施于 B 端竖直向下的
力 FB 应是多大?
19.参考解答:
解:(1)当砂轮静止时,把 AB 杆和工件看成一个物体,它受到的外力对 A 轴的力矩有:
密度,氧的摩尔质量 3.2 102 kg/mol ,结果取两位数字。
17.参考解答:
设钢瓶内氧气的摩尔数为 n ,体积为 V,则有
n pV

RT
氧气密度
n
○2
V
由○1 、○2 式联立得
n
○3
RT
以题给数据据代入得
64kg/m 2
○4
评分标准:本题 11 分,○1 、○2 两式各 1 分。○3 式 6 分(没有○1 、○2 两式而直接写出○3
(A) arc sin v 2 Rg
(B) arc tg v 2 Rg
(C) 1 arc sin 2v 2
2
Rg
(D) arc ctg v 2 Rg
11.已知金属铯的逸出功为 1.9eV,在光电效应实验中,要使铯表面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
1.0eV,入射光的波长应为
m。
答:4.3×10-9(5 分)
矩 F0d 。
由力矩的平平衡;得
F0
1 2
F0 d
(m1
m2 )g
l 2
FB
FBl
○4
解得
FB
1 2
[
F0
(m1
m2 )g]
F0
d I
○5
代入数据得 FB 30N
○6
评分标准:本题 13 分
第(1)问 5 分,其中○1 式 3 分,○2 式 1 分,○3 式 1 分。 第(2)问 8 分,其中○4 式 6 分,○5 式 1 分,○6 式 1 分。
16.(8 分)图 1 为示波器面板,图 2 为一信号源。
(1)若要观测此信号源发出的正弦交流信号的波形,应将信号源的 a 端与示波器面板上的
接线柱相连, b 端与
接线柱相连。
(2)若示波器所显示的输入波形如图 3 所示,要将波形上移,应调节面板上的

钮;要使此波形横向展宽,应调节
旋钮;要使屏上能够显示 3 个完整的
波形,应调节 旋钮。
16.(1) 输入(1 分),地(1 分)
(2)6(2 分,填写↓↑的也给 2 分),X 增益(2 分),扫描范围和扫描微调(2 分,答对其
中 1 个即可给这 2 分)
17.(11 分)有一实用氧气钢瓶,瓶内氧气的压强 5.0 103 Pa ,温度 t 27 ℃,求氧气的
式的给 8 分),结果○4 式 3 分。
19.(13 分)图中是用电动砂轮打磨工件的装置,砂轮的转轴过图中 O 点垂直于纸面,AB 是一
长度 l 0.60m ,质量 m1 0.50kg 的均匀刚性细杆,可绕过 A 端的固定轴在竖直面(图中纸 面)内无摩擦地转动,工件 C 固定在 AB 杆上,其质量 m2 1.5kg ,工件的重心、工件与砂 轮的接触点 P 以及 O 点都在过 AB 中点的竖直线上,P 到 AB 杆的垂直距离 d 0.1m ,AB 杆 始终处于水平位置,砂轮与工件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06
200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江西卷)
除下列部分试题外,其余与全国相同。
3.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路面造得外高内低,即当车向右拐弯时,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要
高一些,路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 。设拐弯路段是半径为 R 的圆弧,要使车速为 v 时车轮与 路面之间的横向(即垂直于前进方向)摩擦力等于零, 应等于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