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方法的研究展开讨论,主要围绕着“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

在探讨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该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评估。

讨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结论部分总结了该教学法的应用情况,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提供新的启示,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研究、教学效果、问题对策、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实践能力。

研究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存在着知识点散、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而通过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场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可以为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这也是本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所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对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分析这种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和效果评估,旨在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现有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任务驱动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选题背景

任务驱动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选题背景

任务驱动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选
题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也在不断更新改革。

任务驱动法便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以任务为核心,通过合作、交流、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这种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任务驱动法注重实践操作。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设计大量的实践性任务,比如编写简单程序、制作网页、设计数据库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技能,还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这种任务驱动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

其次,任务驱动法强调合作协作。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团队合作协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能力也是在任务驱动法中可以得到充分锻炼的。

学生需要合作完成一个、两个或几个任务,要求彼此相互配合、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协作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

最后,任务驱动法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自主学习。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他们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这也就要求教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明确知识的盲点,并提前预习或者检索相关知识。

这样的教育环境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可以培养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相信未来的信息技术教育将会更加注重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决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将中学信息技术列入必修科目。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着重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创设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中具有明显优势并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应用。

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非常适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我浅谈一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5步教学法”为:①、创设任务情境②、提出具体学习任务③、学生以任务为中心进行自主探索学习④、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⑤、学生成果展示与评价1、任务情境的创设教学是师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自觉地创设情境。

可以有:①、设“疑”引发激情:顾名思义,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导入新课。

②、引“趣”激发热情: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欲望、需要,创设趣味盎然的课堂情趣,往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在幽默的课堂情境中学习知识。

总之,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运用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各种创设乐学情境的积极因素,使学生时常体验到一种“轻松感”,使他们求知欲得到满足,好胜心得到鼓励,创造力得到发展。

2、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一般说来,“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②、“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教学是不可行的。

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 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教师 的任务是为学 点进行操作 。最后请 同学归纳 Wod与 WP r S的 巧 、 思维能力及 习惯养成 、 习风格 、 学 审美等人
主义

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教师应根据
课 堂 教 学

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 了解学 习任 学习内容 、上机 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本节上
什 么是 “ 任务 驱动 ”
并在理论课结束后 让学生 明确 , 要 务的必要性和与学 习任务相 关的学 习信息 , 机课 的任务 , 激
“ 认识文件 和文件夹”一节的教 学 步上机任务 ,提醒学生在细化任务时要注意设
任务驱动击 < 在< 信息技术> > 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 计 算 机教 学 的。 在此过程 中要注意任务 的细化 , 以问题的形 开展, 对丰富和完善学生认知结构起到很大作用。 三 、 “ 务 驱 动 ” 组 织 和 完 成 上 机 实 用 任 法
的不断深人 , 中学信 息技术 课 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 习。比如在 《 修饰 文本
为上机课 的评价奠定基础。 过程 中, 学生会不断地 获得成 章节的教学 内容后 , 我设计了一节 “ 半小时学用 机情况等 ,
就感 ,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 , 中国人 的文字处理软 件——wP 0 0 的知识 s2 0 ” 取 的自学能力 。 ’
3 . 上机课 后对学生 完成 任务情况进行分析
、路 等概 中 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 址 ”“ 径 ” 念 的理 解 。 于 时 , 导 学 生 产 生 一 种 学 习 实 引 3 发学 生 思 维 , 行 认 知 建 构 启 进
2上 机过程加 强对学 生的个别 指导 , . 充分 发挥学生 自主探索学 习的能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往 A县 1 O辆 , 调往 B县 8 。 已知从 甲仓 库调运 一辆农用 车 到 A县 和 B 辆 初 中会考题 型再新 也离不 开初 中的基础 知识 , 以解 这类题 的关 键是 所 县的运费 分别 为 4 O元和 8 元 ; 乙仓 库调 运 一辆农 用 车 到 A 县和 B县 从题意 中找到 与题 目相 关的基 础知识 , O 从 然后 , 运用与 之相关 的基础 知识 , 通 的运费分 别为 3 元 和 5 0 O元 。 过分析 , 合 , 综 比较 , 联想 , 到解决 问题 的办 法 。 找 () 1 设从 乙仓库 调往 A 县农用 车 X , 总运 费 Y的关 于 X的 函数关 辆 求 例 题 :电脑 C U芯 片由一种 叫 “ 晶硅” P 单 的材料 制成 , 切 割前 的 单 未 系式 ; 晶硅材 料是一 种薄形 圆 片 , “ 圆片” 叫 晶 。现 为 了生 产某 种 C U芯 片 , P 需
这 类 难 题 的 教 学 关 键 要 求 学 生 运 用 分 析 和 综 合 的 方 法 , 用 一 些 数 学 运 ( 案 ; 答 当二 次 函数 y x 4 b c中 a, , —a 2 - x+ b c都 为 负 时 , 有 x 0时 , 必 > 思 想和方 法 , 以及一 定的解题 技巧来 解答 。 y O 如 : = 一 x ~ 2 一 3 < , y 2 x ) 倒题 : 某公 司在 甲 , 乙两座仓 库分 别有 农 用车 1 2辆 和 6辆 , 现需 要调 第 三类新题 型 ( 近年全 国各地 初中会 考 中才 出现 的题型)

目的 后 两 问 。
附解 答过 程 : ; 1 y O +5 ( 一x +4 ( O ) 0 2 ) 解 ( ) =3 x 0 6 ) 0 1 —x +8 ( +x =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教 师 引 导 在 这 ~ 阶段 , 师 主 要 是 根 据 课 程 教 学 目标 , 教 向学 生 提 出 具 体 任务 和要 求 ,并 对 如 何 完 成 这 一 任 务 作 一 些 方 法 上 的 阐


述 。 一 阶 段 以 教 师 为主 导 , 授 完 成 任 务 所 需 要掌 握 的操 作 这 讲 限 度 地 发 挥 其 对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推 动 作 用 。 数 字 化 校 园将 是 今 后 校 园 建 设 的 发 展 趋 势 和 必 然 , 实 施 数 字 化 校 园 主要

定 任 务 作 为 驱 动 来 进 行 教 学 和学 习 , 旦 任 务 完 成 , 一 即意 味着 教 师 完 成 了 教学 任 务 . 生 完 成 了学 习 任 务 。 学 “ 务 驱 动 法 ”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大 致 可 分 为 五 个 阶段 。 任 在 在 这 里 ,我们 将详 细介 绍在 信息 技 术 教学 中如 何 通 过 任 务 驱 动 来 实 施 教 学 的方 法 , 充 分 体 现 学 生 在 学 习 中 的 主体 地 位 。 并
( 实 时交 流 2)
网络 的 一个 重 要 功 能 就 是通 讯 交 流 , 分 利 用 其 功 能 . 充 实 现 方 便 的 实 现 信息 数 据 传 输 与 互 动交 流 。 ( ) 学 现 代 化 3教 利 用 资 源 . 用 网 络 技 术 , 学 生 充 分 利 用 多 媒 体 带 来 的 利 使 好 处 , 行 互 动 式 教 学 , 低 工 作 强度 。 进 降 ( ) 理 系 统 化 4管 实 现 学 校 管 理 、 务 管 理 、 研 管 理 、 案 管 理 等 电 子 化 教 科 档 管 理 , 现 电子 自动化 办公 , 实 实现 信 息 安 全 。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0年第12期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信息化教育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宋文逸(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近年来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基于此,笔者探讨了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特征,并以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中的具体教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法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20)12-206-02Application of Task Driven Method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Song Wenyi(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in education. Task driven approach emphasizes students ’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of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ro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sk driven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takes the specific teaching cont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lsory teaching material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to apply task driven method in informationtechnology teaching.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ask-driven method0 引言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计算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
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把学习任务放在教学的核心,重点强调学习者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深入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后,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深入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可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致力于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和应用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该课程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
通过任务促进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主要对任务
驱动法进行分析并对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中;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54-02
高中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具备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和自
制力,高中教师要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教学设计的趣味性,通过任务教学法,
活跃课堂气氛,使原本枯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

一、任务驱动法概述
1.任务驱动法概念。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
践活动。

“任务驱动”强调“任务”的目标性以及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
索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主学习的
能力。

2.任务驱动法特点。

任务驱动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任务为
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本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效果评价。

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3.任务驱动法优点。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体现了以学生
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伴
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拥有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减少学生们以往
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同时,任务驱动法下使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

从教师的角度说,传统教学的课堂总是呈现一种“满堂灌”“照本宣读”的现象,而学生往往也是“囫囵吞枣”。

“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介绍任务—分配任务—小结任务”,转变
了教学方式,将以往的讲授知识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解决任务为主的课堂,教师不必仅仅依
靠课堂上的时间,减轻教师在教学中的负担,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
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
起来。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精心设计“任务”,巧妙运用“微课”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
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
正进步。

”因此设计任务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任务”要可实践、易操作。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合理利用“微课”设计“任务”。

“微课”的特点在于“短小精悍”,优势在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突破本节课程的重点、难点。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通过制作与课
堂内容相关的“微课”来完成。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素
养,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或话题去设计,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代表性和
吸引力。

设计任务要在符合学习目标的同时考虑学生的操作能力。

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任务”宜小宜少,
一般不要多于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否则会因为过难过多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信息
技术的“任务”设计应结合教材考虑到整体性,每个小“任务”完成的是教材的一部分内容,所
有课程结束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所以,将“微课”运用到“任务驱动法”中,大大提高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例如,在制作Flash动画教学时,要把形状变化、动作变化设
计成一个个易学易操作的动画案例引导学生来完成,最后再把这些任务串成一个生动有趣的
作品,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快乐,激发学生对制作动画的兴趣。

其次,“任务”设置应多样化。

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课标,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置满足
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要求的任务从而实现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图形图像加工时,先让学生准备自己的生活照并利用网络搜索、下载自己
喜欢的背景。

用PS抠图进行合成,再调整图像的大小位置,以及色彩和色调。

兴趣浓厚、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利用更改图层透明度、添加蒙板对图像整体效果进行调整(这一任务为扩
展练习,教师提供学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

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
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学生
在完成一些与自己实际相关的任务时,往往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总之,教师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
等的教学环境中,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去获
取知识,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2.合理创设情境,科学引出任务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
谐状态的时刻。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
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直观性和形象化,实
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
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因此,在信息技术
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讲Flash遮罩动画时,观看一个网站上常见的探照
灯广告场景,引导学生探索这是如何实现的?广告中除了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遮罩动画外,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配有旋转变化的文字及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热情。

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探索问题的动机。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课本知识的传
输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
动探究者和创造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把静态教学转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
与的开放式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创新的机会,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了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巧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郑志群,程丽丽.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l,(02):101-103.
[3]苏静.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徐福荫,李文郁.多媒体技术应用[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84-91.
[5]侯广军.浅谈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0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