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选修模块+课件+随堂练习+课
2024届高三化学新高考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 专题五 选择题专攻 1-物质能量、能垒变化图像分析

1.物质能量、能垒变化图像分析1.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例如H++OH-===H2O,反应几乎没有过程,瞬间平衡一步到位,称为简单反应;而2HI===H2+I2的实际机理是分两步进行的,每一步都是一个基元反应:2HI―→H2+2I·、2I·―→I2,存在未成对电子的微粒称为自由基,反应活性高,寿命短,2HI===H2+I2称为非基元反应。
2.过渡态A+B—C―→[A…B…C]―→A—B+C备注:(1)以上为一种基元反应,其中正反应活化能E a正=b-a,逆反应活化能E a逆=b-c,ΔH=E a正-E a逆。
(2)过渡态(A…B…C)不稳定。
3.中间体备注:处于能量最高点的是反应的过渡态,在多步反应中两个过渡态之间的是中间体,中间体很活泼,寿命很短,但是会比过渡态更稳定些。
4.催化机理能垒图(1)在催化机理能垒图中,有几个活化状态,就有几个基元反应。
可以用图中每步基元反应前后的活性物质,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注意:如果纵坐标相对能量的单位是电子伏特(eV),焓变应转化成每摩尔。
(2)每步基元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其能垒的大小,能垒越大,反应速率越慢。
例如:在Rh催化下,甲酸分解制H2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带“*”的物种表示吸附在Rh表面,该反应过程中决定反应速率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HCOO*+H*;甲酸分解制H2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COOH(g)===CO2(g)+H2(g)ΔH=-0.16N A eV·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 A表示)。
应用示例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CO2与H2在TiO2/Cu催化剂表面生成CH3OH 和H2O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反应历程中最小能垒(活化能)E正=________ eV。
写出历程②的化学方程式及焓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导学案与随堂练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导学案与随堂练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一.新知预习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课时跟踪训练(A 卷)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2.有机化学就是研究3.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为两种:, 二.细讲精练1.按碳的骨架分类(课本第 4 页)状化合物,如:;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A.氰化钾(KCN)B.氰酸铵(NH4CNO)C.尿素(NH2CONH2)D.碳化硅(SiC)2..下列有机物是按照碳的骨架进行分类的是A.烷烃B.烯烃 C.芳香烃D.卤代烃3.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有机化合物状化合物化合物,如:化合物,如:A.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B.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OH)C.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D.烯烃的官能团是双键4.下列表示的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中的一部分,其中不是官能团的是2.按官能团分类(填写下表) A.-OH B.CC C.C=C D.C-C5.与乙烯是同系物的是A.甲烷B.乙烷C.丙烯D.戊烯6.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A.烷烃B.烯烃C.卤代烃D.羧酸7.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溶液生成溴乙烷的反应C.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D.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8.加成反应也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物质各组物质中不能全部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烷、乙烯B.乙烯、乙炔C.氯乙烯、溴乙烯D.苯、2-丁烯二.简答题9.请同学们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1)芳香烃:;(2)卤代烃:;(3)醇:;(4)酚:;(5)醛:;(6)酮:;(7)羧酸:;(8)酯:。
(9)含有-OH 官能团的有机物有:。
课时跟踪训练(B 卷)1234 56一.选择题1. 不能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的是A .乙烯B .聚乙烯C .丙烯D .乙炔 2.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AB—NO 2C—CH 3D—CH 2—CH 3A .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 某期刊封面上有如下一个分子的球棍模型图,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三键。
鲁科版高三化学选修5 同步PPT精美课件20优质课件

17
2.燃烧 0.2 mol 某有机物,得到 0.4 mol CO2 和 0.6 mol H2O,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该有机物含有 2 个碳原子和 6 个氢原子
B.该有机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1
C.该有机物中含有 2 个 CO2 和 3 个 H2O D.该有机物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2 个碳原子和 6 个氢原子,还可
(5)可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和各类
氢原子数目,确定结构式。
鲁科版高三化学选修5 同步PPT精美课件20优质课件
栏目导航
鲁科版高三化学选修5 同步PPT精美课件20优质课件
32
【典例 2】 胡椒酚 A 是植物挥发油中的一种成分。某研究性
学习小组对其分子组成结构的研究中发现: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
过 150;A 中 C、O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w(C)=80.60%,w(O)=11.94%,
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 CO2 和 H2O。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列内容:
(1)A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光谱分析发现 A 中不含甲基(—CH3),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
有 2 种;1 mol A 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3 mol Br2,则 A 的结
鲁科版高三化学选修5 同步PPT精美课件20优质课件
栏目导航
鲁科版高三化学选修5 同步PPT精美课件20优质课件
(2)商余法
用烃(CxHy)的相对分子质量除以 14,看商数和余数。
①M14r=m……2,该烃分子式为 CnH2n+2。
②M14r=m……0,该烃分子式为 CnH2n。
③M14r=m……12,该烃分子式为 CnH2n-2。
(江苏专用)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化学反应与能量大题题空逐空突破(五)课件

aA===B ΔH1 B===aA ΔH2
ΔH1=-ΔH2
ΔH=ΔH1+ΔH2
3.答题模板——叠加法 步骤1 “倒” 为了将方程式相加得到目标方程式,可将方程式颠倒过来,反应热的数值不变,但 符号相反。这样,就不用再做减法运算了,实践证明,方程式相减时往往容易出错。 步骤2 “乘” 为了将方程式相加得到目标方程式,可将方程式乘以某个倍数,反应热也要相乘。 步骤3 “加” 上面的两个步骤做好了,只要将方程式相加即可得目标方程式,反应热也要相加。
12345
3 模拟预测
1.已知:H2(g)、CH3OH(l)的燃烧热(ΔH)分别为-285.8 kJ·mol-1和-726.5 kJ·mol-1;
CH3OH (l)===CH3OH (g) ΔH=+35.2 kJ·mol-1;
H2O(l)===H2O(g) ΔH=+44 kJ·mol-1。
则CO2(g)+3H2(g)
12345
(2)[2017·全国卷Ⅰ,28(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 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2020版化学高考二轮PPT课件:有机化学基础(选修)讲与练含答案86张 (共86张PPT)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5-
命题热点
限制条件的同 分异构体数目 的判断及书写
考题统计
2019 卷Ⅰ,36(3);2019 卷Ⅱ,36(5); 2019 卷Ⅲ,36(5) 2018 卷Ⅰ,36(6);2018 卷Ⅱ,36(6);2018 卷Ⅲ,36(7) 2017 卷Ⅰ,36(5);2017 卷Ⅱ,36(6);2017 卷Ⅲ,36(5) 2016 卷Ⅱ,38(6);2016 卷Ⅰ,38(5);2016 卷Ⅲ,38(5) 2015 卷Ⅰ,38(5)
①X与足量稀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②F→G的化学方程式:
。
-29-
。
-3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分析推理 (1)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确定。 化学方法:利用特征反应鉴定出官能团。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31-
(2)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的四个角度。
①不同有机反应的特征反应条件。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答案 (1)酯基、溴原子
(2)消去反应
-32-
(3)
(4)bd
(5)①
+HCOONa+2NaBr+2H2O ②n
+(n-1)H2O
+4NaOH
-33-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对点训练1(2018全国Ⅱ)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得的山梨醇(A)和异 山梨醇(B)都是重要的生物质转化平台化合物,E是一种治疗心绞痛 的药物,由葡萄糖为原料合成E的路线如下:
式分别为
、
、
和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13-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5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H核心 自 查 1.C、N、O、Si、S、Cl等元素形成的单质中: N2、O2 ,它们相互反应 (1)属于空气主要成分的是 ________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 +O 放电或高温 ===== 2NO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化学 随堂讲义·第一部分 知识复习专题
专题五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栏 目 链 接
K 课标考 纲展示
考纲展示 近年考题呈现形式 选择题考查角度: 1.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 1.硅、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 C、N、O、Si、S、Cl 2.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等 )。 3.SO2的性质及其污染与防治、SO42- (1)掌握常见非金属元素 的检验。 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 4.硝酸的强氧化性、氨气的性质。 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非选择题考查角度: 。 1.硅及其化合物的制备。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 2.氯气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 3.以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和SO2的性质 环境质量的影响。 为主的探究性实验。 2.以上各部分知识的 4.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在计算、实验、 综合应用。 除杂等方面的应用。
栏 目 链 接
浓硝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见光易分解的是 ________ 光照 4NO ↑+O ↑+2H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HNO3===== 2 2 2
H核心 自 查
4.在H2O2、NH3、HCl中:
H2O2,它与 FeSO4 酸性溶 (1) 被称作绿色氧化剂的是 ________ 液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Fe2++H2O2+2H+===2Fe3++2H2O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选修模块+课件+随堂练习+课时练习(4份打包)第15讲

生银镜反应,所以 C 属于酮,C 为
,从而推知 B
为
,A 为
。因 D 属于单
取代芳烃,且相对分子质量为 106,设该芳香烃为 CxHy。则由
12x+y=106,经讨论 x=8,y=10。
所以芳香烃 D 为
。由 F(C8H11N)核磁共振氢谱中
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所以 F 为
,从而推出 E
为
。
,由信息反应及铃 ,G 与 H2 发
。
(5)a 项,
分子中含有 6 种不同的氢,
错误;b 项,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碳碳双键和醛基能发
生氧化反应,醛基能发生还原反应,正确;c 项,该分子中含
有 1 个苯环,1 个碳碳双键和 1 个醛基,苯环与 H2 按 1 3 反
应,碳碳双键、醛基与 H2 都按 1 1 反应,1 mol G 最多可与 5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错误。
解析:由框图可知:A 是丁烯,B 是丁烯与 HCl 加成的产 物,D 是由甲苯与 B 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再由 D 被酸性 KMnO4
氧化得到的产物可知 D 是
,B 是(CH3)3CCl,
A 是 CH2===C(CH3)2,E 是
,
由 F 的分子式可知 F 是 兰醛的结构可知 G 是 生加成反应得到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 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 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 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 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高三二轮复习:化学基础实验(选择题部分)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移出导管
熄灭酒精灯
中移出导管
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 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不可直接溶解在水中
蒸发浓缩,降温结晶,得 在HCl气流中加热
直接加热蒸干溶液得不到无水
到MgCl2·6H2O 先用稀盐酸酸化 先用稀硝酸酸化
MgCl2·6H2O 再滴加BaCl2溶液 再滴加AgNO3溶液
MgCl2 不能用稀硝酸酸化 不能用稀盐酸酸化
2Cu O2 == 2CuO
,而铜与氮气无法反应,因此可以采取这种方式除去杂质氧气,故 C 项能
实现除杂目的;D.NO2 可以与 NaOH 发生反应: 2NO2 2NaOH=NaNO3 NaNO2 H2O ,
NO 与 NaOH 溶液不能发生反应;尽管 NO 可以与 NO2 一同跟 NaOH 发生反应:
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基础知 识的认知能力。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被乙烯还原而褪色,但溶液不会分层,A 项符合题意;镁条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B项不符合题意;硫代硫酸 钠在盐酸中会发生歧化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 S↓+SO2↑+H2O, C项不符合题意;过量铁粉将Fe3+全部还原为Fe2+,其离子方程式为2Fe3++Fe
验纯氢气
加热氧化物
继续通氢气直到加热装置冷却
停止加热
停止通氢气
为止
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 通入浓硫酸(除H2O)
最后除去水蒸气,得到干燥的 氯气
放出下层液体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上层液体不可从下端放出
通氨气至饱和
通二氧化碳
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可生 成更多的NaHCO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中含有 4 mol C—H 键、1 mol C—C 键和 1 mol C===O 键,
故 1 mol 乙醛含有 6 mol σ 键。乙酸和乙醛均能形成分子晶体,
但乙酸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乙醛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导
致乙酸的沸点高于乙醛。
Cu2O 立方晶胞内部有 4 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
2.(2014·四川卷)X、Y、Z、R 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 序数依次增大。XY2 是红棕色气体;X 与氢元素可形成 XH3; Z 基态原子的 M 层与 K 层电子数相等;R2+离子的 3d 轨道中 有 9 个电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________;Z 所在周期中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主族元素是________。 (2)XY- 2 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R2+的水合离子中, 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________。
(3)Z与某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下图所示,晶胞中阴 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
(3)新制备的Cu(OH)2可将乙醛(CH3CHO)氧化成乙酸,而 自身还原成Cu2O。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 1 mol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乙酸的沸点明 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Cu2O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4个氧原子,其 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____________个铜原 子。
Hale Waihona Puke (3)中心原子形成的杂化轨道用于形成 σ 键和容纳未成键电
子。乙醛的结构简式为
,其中—CH3 上的碳原子形
成 4 个 σ 键,采取 sp3 杂化,而—CHO 上的碳原子形成 3 个 σ
键和 1 个 π 键,且不含未成键电子,采取 sp2 杂化。共价单键
都是 σ 键,双键中有一个是 σ 键,另一个是 π 键,1 mol 乙醛
(4)Al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 nm,晶 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列式表示Al单质的密度 ________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
解析:(1)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 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而非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 空间无规律地排列,因此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的方法进行区 分,晶体能使X-射线发生衍射,而非晶体、准晶体则不能。
点,则一个 Cu2O 晶胞含有氧原子个数为 4+12×6+81×8=8,
那么该晶胞中含有铜原子个数为 16。
(4)Al 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则晶胞中 Al 原子的配位数为
12。每个晶胞中含有 Al 原子个数为 8×18+6×21=4 个,晶胞参
数 a=0.405 nm=0. 405×10-7 cm,晶胞的体积为(0.405×10-7
(2)基态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其中3d轨 道有4个轨道未充满,含有4个未成对电子。Fe原子失去4s轨道 的2个电子和3d轨道的1个电子形成Fe3+,则其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检验Fe3+时,Fe3+与SCN-形成 配合物而使溶液显血红色。
热身练习重真题
●真题链接 1.(2014·全国课标Ⅰ)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二十面体准晶 颗粒由Al、Cu、Fe三种金属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 特晶体,可通过________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基态Fe原子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Fe3+的电子排 布式为________。可用硫氰化钾检验Fe3+,形成的配合物的颜 色为________。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 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 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 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 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 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 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 粒子、粒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g·cm-3
点拨:知识:晶体与非晶体、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Fe3+的检验、乙醛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σ键和π键、氢键及其 对沸点的影响、Al单质晶胞的结构及计算等。能力:根据原子 结构推测Fe原子中未成对电子及书写Fe3+电子排布式的技能; 根据分子结构判断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的技能;依据Al晶胞结构 计算Al原子个数及晶体密度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走向高考 ·化学
新课标版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专题五 选修选考模块
专题五 第14讲 物质结构与性质
1 高考导航方向明 2 热身练习重真题 3 高频考点大整合
4 热点题型全解密 5 灵性好题随堂练 6 课后强化作业
高考导航方向明
●考纲解读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 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 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 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cm)3
,
因
此
晶
胞
的
密
度
可
表
示
为
4×27 6.02×1023×0.405×10-73
g·cm-3。
答案:(1)X-射线衍射
(2)4 1s22s22p63s23p63d5 或[Ar]3d5 血红色
(3)sp3、sp2 6NA CH3COOH 存在分子间氢键 16
(4)12
4×27 6.02×1023×0.405×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