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预测试题(6)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xx.524.先秦时期反对儒家“天命”和“爱有差等”的思想,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学派是A.墨家B.道家C.法家D.阴阳家25.“(秦朝)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精细严密的监察制度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26.据《辇下岁时记》记载:唐长安“务本坊西门是鬼市,或风雨曛晦,皆闻其喧聚之声。
秋冬夜多闻卖干柴,云是枯柴精也。
”唐代的“鬼市”体现了A.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B.商品经济高度发展C.商业活动有严格限制D.商业迷信色彩浓厚27.宋瓷以其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的美学特征著称于世,与唐瓷的恢宏富丽,恣纵豪放形成鲜明对比。
宋瓷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商品经济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束缚C.市民阶层的兴起D.理学思想的浸润28.据《卞制军政书》记载: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历次亏折,裹足不前。
这表明当时中国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传统制茶技术的衰落C.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D.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29.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的朝代,从清初入关推行“剃发留辫”到太平天国“留须蓄发”再到民国初年“剪辫易服”以及后来的“保辫会”,该变化过程A.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B.推动了历史的不断进步C.反映了激烈的政治斗争D.有利于加强民族间融合30.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以《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为题作报告,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毛泽东作出此论断旨在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B.防止剥削阶级的复辟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31.自1955年发行第一套全国粮票始,至1993年票证的全面退出,整整39年,小小方寸“票证”见证了多少真实的人间表情;而改革开放30年给老百姓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从此摆脱和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医乏时代。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2014.5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以下史诗中,描写爱琴海附近海域发生战争的是A.《吉尔伽美什》B.《摩诃婆罗多》C.《罗摩衍那》D.《荷马史诗》2.“秦皇扫六合”,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是在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初C.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3世纪末3.①屋大维以恺撒养子的身份,继承了恺撒的政治遗产。
②屋大维生前并未公开称帝,而是自称为“第一公民”或“元首”。
③他还保留了罗马共和国的机构和官职。
④但他仍然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①B.②C.③D.④4.“如果说有致命的一击,那么一击是在1204年,那时帝国的范围仍然从亚得里亚海延伸到了叙利亚门户,而不是1453年,那时君士坦丁堡落入了庞大帝国,就像过于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
”这段话中出现的两个“帝国”指的是A.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B.都为拜占庭帝国C.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D.都为奥斯曼帝国5.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时,中国正处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6.中世纪后期,德意志汉萨同盟大多数成员都采用的《律贝克法》第一条明确规定:“每个城市都要加强防御海盗和其他破坏者,以使航海商人自由进行贸易。
”此处所谓“其他破坏者”主要包括A.国王B.领主 C.农奴D.市民7.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019-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32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32分)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2.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3.“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
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 )A.实行陶片放逐法B.政府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C.创立最早的比例代表制 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4.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既然法律统治长官,长官统治人民,因此确实可以说,长官是能言善辩的法律,而法律是沉默寡言的长官”;“握有统治权仗的人可能更替,而罗马法却没有改变。
”在此,西塞罗强调的是A.法律的权威和作用 B.权力的权威和作用C.权力和法律互相依赖 D.权力和法律互相排斥5.“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6.有专家认为:“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
【2019年整理】高考历史预测系列试题选作题

高考【历史】预测系列试题选作题(新课标)适用:新课标地区预测题01(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这样预测:“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却停滞不前。
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材料二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停滞不前”(4分)?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2分)?(2)材料二中“转变”的实质是什么(2分)? 俄国的“转变”有何局限(2分)?答案要点及解析:(1)理解:农奴制盛行;工业发展落后(4分)(解析:从政治制度和经济实力两方面分析当时俄国落后的原因)。
改变: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2分)(解析:改变落后面貌,必须废除落后的农奴制)。
(2)实质: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2分)(解析: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一角度回答)。
局限: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分)(解析:局限性是指改革不彻底)。
预测题02(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
——孙中山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
这个比拟并不适当。
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
……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请回答:(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4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2分)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4分)答案要点及解析:(1)评价:认识到一战是人类“恶性”的体现;没有认识到发展不平衡规律。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试题历史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论语·译注》曰:“天子八佾(佾 yi古时乐舞的行列)、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下面与史料有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国并行 D.封建等级制度25.“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
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B.皇帝与宰相的矛盾尖锐,由谏官来调节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D.谏官的职责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26.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对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由此可知董仲舒对“春秋大一统”的正确理解应该是A.春秋时期战争频繁,所以应该实行大一统B.西汉刘邦实行“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他认为对国家不利,所以提倡一统C.春秋大一统,是说《春秋》一书特别不重视一统,所以分裂,这里“大”字是动词。
D.董仲舒认为,要保持汉武帝时期一统的局面,就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儒家思想,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指导思想。
27.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D.树立宋明理学的独尊地位28. xx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29. 有一封张学良于1945年写的信件公之于世:“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当有同感。
【新课标Ⅰ卷】2019届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含答案)

2019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Ⅰ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
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
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C.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 D.齐桓公成为天下共主25.开元十九年,王维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但他听说张九皋因为玉真公主的推荐,已被内定为第一名。
王维便请求歧王为他引见公主,并用自己的诗作争取到公主的支持。
最终他高中了当年的状元。
据此可知,唐朝A.士族大地主仍然把持着政权 B.封建官僚集团相互倾轧争斗C.中央集权制度已经走向衰落 D.选拔人才的机制还有待完善26.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
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
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
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
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A.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 B.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C.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 D.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27.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
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
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2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的这样的制度遗产。
2019-2020年高考最新模拟试题(历史)

2019-2020年高考最新模拟试题(历史)命题:金山中学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2.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3.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60%以上。
这突出地说明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中实力最强的国家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最大D.日本对外侵略的最大企图是占领中国4. 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 B C D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的重要话题。
早在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部法律,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它是A.《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B.《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6.英国君主立宪制最主要的特点是A.国王是国家元首 B.首相对议会负责C.首相的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 D.保留了君主,但议会掌权7.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B.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D.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8. 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引导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C.对民族资产阶级剥削加以限制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9.20世纪50年代,从摇滚乐歌手“猫王”普莱斯利受到欧美国家青少年的广泛欢迎来看,反映出当时青少年们的精神状态是A.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B.对未来的失望C.精神颓废D.勇于进取,敢于创新10. 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预测试题(6)
一、选择题(4X12=48分)
12、《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13、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15、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
有了社会了。
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这里对“社会
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16、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17、“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18、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件
A.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消除了国内矛盾冲突
C.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D.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
19、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表明雅典民主制:①民主范围狭隘;②抽签的产生方式不能反映民主性;③公共权力使用④表决方式简单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
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C.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D.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21、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他们同美国竞争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美国更快地发展B.促进自身更加强大
C.有利于世界和平D.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22、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
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23、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
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D.动荡局势的加剧
二、综合题(52分)
38、(2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凤凰网
材料二、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
————凤凰网
材料三、近来,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一系列的“搭台布阵”备受国际舆论关注。
面对着中国的日益崛起,显而易见这是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围堵战略。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却选择了陆地”是指什么?(3分)这对以后的中国发展带来那些消极影响?(6分)
(2)后来中国终于决定要走向世界,获得重大发展与成功。
试举例中国相关重大史实说明它。
(6分)中国的走向世界与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走向世界有何本质区别?(6分)
(3)结合原材料一二和中国的历史,你认为中国应采取怎样应对策略?(3分)38、参考答案(1)①闭关锁国政策(3分)②消极影响:不仅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市场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
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3分)遭到西方列强频繁的侵略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分)
(2)①重大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对未开放(3分)、2001年加入世贸(3分)②区别: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西方的本质则是侵略与掠夺(6分)
(3)(开放式答案,言之有理即可)(3分)
39、(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
(6分)
材料二:1500—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
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
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
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1763年间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5
分)依据材料指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
(4分)
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
……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
……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
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4)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6分)
39、参考答案:(1)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
(3分)(2)基本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达到顶峰,封建统治渐趋衰落;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上,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6分)
(3)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击了封建势力。
(5分)变化: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由民主政体形成;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扩展。
(4分)
(4)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
(4分)
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2
分)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2分)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地处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2分。
或有其它要点,只要言之有理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