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件上课用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讲解PPT课件

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厚的 艺术造诣,其作品风格独 特、感人至深,给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作流传广泛,被广 大文学爱好者和学者所赞 赏和研究。
诗歌背景介绍
离开忆大学
故乡情怀的油然而生
怀念康桥之美
对康桥美景的深深眷恋
思绪万千
表达了离开康桥后复杂的心情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
自然描写
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康桥美 景和精细的自然现象。
1
第1 -2 节
描绘康桥美景,描述诗人眷恋之情。
2
第3 节
从怀念康桥过渡到诗人的离别。
3
第4节
展现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
诗歌语言特色
1 韵律优美
运用诗体和音乐性豪情激昂的节奏嘹亮动人。
2 典雅凝练
修辞明快,用字犀利,表达精准。
3 意境深远
画面感强烈,意境高远,触动人心。
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经典之作
感情表达
以诗情画意的手法表达作者对 康桥的深深眷恋之情。
寓意深刻
通过离别的主题,体现对逝去 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主题分析
1 离别与思乡
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和对故乡的思念。
2 青春与追忆
诗歌中充满了对年轻时光的怀恋和追忆。
3 希望与未来
透过离别之痛,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结构分析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广为传颂。
文学现象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价值
被文学界誉为诗歌艺术的典范,广受赞赏。
《再别康桥》讲解PPT课 件
本PPT课件将为您深入解读苏东坡的《再别康桥》,揭示其作者背景、诗歌赏 析、主题分析、结构分析、语言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我们一起探 索这首经典诗歌的内涵与意义。
人教版必修一《再别康桥 》课件(共26张PPT)

写作背景介绍:
❖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 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 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 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 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 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 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 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 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景物在诗人充满感情的目光中也变得不寻常起来。康桥 水光潋滟,美丽中浸看一层凄迷;油油的水草是康河伸 出的—只只小手,像在欢迎,又像在挽留;榆树下的清 潭,沉淀着往昔的康桥生活,那些美好的日子像陈年老 窖,发出阵阵醇香……诗人几乎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撑 一只长篙,划向康河深处放歌。然而梦毕竟是梦,诗人 不得不面对现实,把对康桥的眷恋之情压在心底,悄悄 地离开,不惊醒这里的一花一草,整个康桥世界都在为 诗人的离去而沉默。全诗快乐与惆怅交织,柔美与伤感 并存,优美的景物描写中寄寓了很深的情意,表现出了 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
寻梦 飘然离去 河畔金柳 康河水草
入 梦 榆阴清潭
星辉寻梦
难分难舍 欢喜 留恋 眷恋 迷恋
苦百无 闷般限 彷珍依 徨惜恋
出梦 飘然离去 凄婉哀伤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 青荇 (xìng) ▪ ▪ 浮藻(zǎo) ▪ ▪ 斑斓 (lán)
长篙(gāo) 漫溯 (sù) 笙萧(shēng)
徐志摩
徐志摩 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社诗人 别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省海宁人。
追求“爱,自由和美”
主要作品有诗集: 《猛虎集》 《云游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再别康桥》课件(53张PPT)

总结诗歌的音乐美
(1)二四句押韵,韵脚为:来,彩;娘, 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 彩。 (2)节奏感强、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3)回环复沓,运用叠词。
品味诗歌的绘画美
意象是诗歌生命的载体,在《再 别康桥》中,作者选择了很多意象,这 些意象一方面来自于剑桥大学周围的环 境,另一方面融入了作者对康桥特别的 情感。请你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5、诗人为什么要“放歌”?但最终诗人“放 歌”了吗?是什么使得诗人的情感发生如此 大的变化?
“放歌”就是放声歌唱,因为诗人泛舟寻 梦,觅得了“一船星辉”般的回忆,眼前的美 景和内心的欢喜幻化成梦一般的境界,达到了 喜悦的极点,禁不住想要放歌。
没有,是离别之情,让昔日车水马龙、夏 虫鸣叫的康桥也沉默了。而“我”更不愿惊扰 心爱的康桥,只能默默感伤,悄悄作别。
1、第一节中三个“轻轻的”和最后一节两个 “悄悄的”有何用意?
(1)实写诗人轻轻来到和悄悄离开康桥时的情景, 使我们仿佛感受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 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表面上显得洒脱飘逸, 实际上蕴含着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2)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 别,他唯恐惊破心中之梦,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 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 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3、“招摇”常含贬义,用在这里恰当吗?换 成“摇晃”行不行?“甘心”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招摇”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康河的水草随微 波起伏飘荡的状态,仿佛在对诗人招手挽 留。如果换成“摇晃”,就表现不出康桥 对诗人欢迎的态度和亲密的关系。
在这样诗情画意中,诗人甘心做康河里的 “一条水草”,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 热烈的爱恋。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PPT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 PPT
《再别康桥》课件将带您领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美妙与深意。我们将探 讨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与解读,并深入分析与诗意赏析,最后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介
徐志摩
20世纪著名诗人与作家,生于中国浙江省,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
诗歌背景与解读
背景
《再别康桥》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是徐志摩留学英 国期间的作品。
诗歌分析与诗意赏析
1
形式与音韵
诗歌采用四句对偶排列,整首诗押韵和谐,流畅动人。
2
意象与修辞
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人传达了情感和思想。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中的语言与意象,诗人表达了浓烈的情感和内心的纷扰。
诗歌鉴赏与欣赏
壮丽的景色
诗歌中的描绘让人想起了美丽的自 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音乐的韵律
解读
诗人通过康桥的比喻,抒发了对过去幸福的回忆与对 未来的不舍之情。
主题探讨与思考
1 流逝的时光
2 人生的转折
3 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 而逝,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 与追忆。
康桥象征着诗人离别过去, 投身新的生活,探讨人生转 折时所面临的选择与决策。
诗人在异国他乡对故乡的怀 念与眷恋,展示了情感与归 属感。
通过精妙的韵律,诗歌仿佛成了一 曲优美的音乐,引人入胜。
怀旧情结
诗歌勾起了怀旧的情绪,带人重温 过去的美好时光。
结尾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再别康桥》通过优美的语言与深刻的意境,表达了 对逝去时光与故乡的思念。
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篇 经典的诗歌作品。
《再别康桥》课件将带您领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美妙与深意。我们将探 讨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与解读,并深入分析与诗意赏析,最后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介
徐志摩
20世纪著名诗人与作家,生于中国浙江省,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
诗歌背景与解读
背景
《再别康桥》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是徐志摩留学英 国期间的作品。
诗歌分析与诗意赏析
1
形式与音韵
诗歌采用四句对偶排列,整首诗押韵和谐,流畅动人。
2
意象与修辞
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人传达了情感和思想。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中的语言与意象,诗人表达了浓烈的情感和内心的纷扰。
诗歌鉴赏与欣赏
壮丽的景色
诗歌中的描绘让人想起了美丽的自 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音乐的韵律
解读
诗人通过康桥的比喻,抒发了对过去幸福的回忆与对 未来的不舍之情。
主题探讨与思考
1 流逝的时光
2 人生的转折
3 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 而逝,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 与追忆。
康桥象征着诗人离别过去, 投身新的生活,探讨人生转 折时所面临的选择与决策。
诗人在异国他乡对故乡的怀 念与眷恋,展示了情感与归 属感。
通过精妙的韵律,诗歌仿佛成了一 曲优美的音乐,引人入胜。
怀旧情结
诗歌勾起了怀旧的情绪,带人重温 过去的美好时光。
结尾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再别康桥》通过优美的语言与深刻的意境,表达了 对逝去时光与故乡的思念。
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篇 经典的诗歌作品。
《再别康桥》课件(共32张PPT)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 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提问】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 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总结】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
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讨论】
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总结】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 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从上节:寻梦,回到离别:现实中,一个但字表 现出心绪:转折与起伏,在缓缓:总体情调中又造 成一种变化:跌宕感。第四、五、六顾:首段和尾 段之间暗用顶真手法,使之诗意上有一次呵成:效 果。)
作品简析 5
现实使诗人:歌声降下了调子,只能吹起 笙箫。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 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这里交织着依恋 、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感情。
全诗感情线索
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 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二~五节:写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 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 别,情绪低落下来;
第七节:跟开头呼应,表露出诗人不愿惊 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并融入更多 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2. 试和徐志摩: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 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忧愁—— 沙扬娜拉!
作品简析 6
最后诗人“悄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 变为第七节:“悄悄:”,在原来轻柔:感情 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色彩。但“挥 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 轻:招手,作别西天:云彩”洒脱,毫不犹 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诗人仿佛在 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 丝毫:残损,轻柔:叹息般:韵律与依依别 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提问】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 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总结】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
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讨论】
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总结】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 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从上节:寻梦,回到离别:现实中,一个但字表 现出心绪:转折与起伏,在缓缓:总体情调中又造 成一种变化:跌宕感。第四、五、六顾:首段和尾 段之间暗用顶真手法,使之诗意上有一次呵成:效 果。)
作品简析 5
现实使诗人:歌声降下了调子,只能吹起 笙箫。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 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这里交织着依恋 、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感情。
全诗感情线索
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 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二~五节:写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 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 别,情绪低落下来;
第七节:跟开头呼应,表露出诗人不愿惊 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并融入更多 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2. 试和徐志摩: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 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忧愁—— 沙扬娜拉!
作品简析 6
最后诗人“悄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 变为第七节:“悄悄:”,在原来轻柔:感情 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色彩。但“挥 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 轻:招手,作别西天:云彩”洒脱,毫不犹 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诗人仿佛在 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 丝毫:残损,轻柔:叹息般:韵律与依依别 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再别康桥PPT课件(30张)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返回
“再别康桥”组织结构
图
再别 康桥 作者 简介 作品 分析 本文 小结 课后 练习
退出
点击 链接
返回
毕点 之击 后进 ,入 可作 按品 朗 读 键, 退作 出品 。朗 读 完
出下 返 等角 回 标或 上 志左 一 。下 层 角内 的容 箭, 头点 、击 返幻 回灯 、片 退右
D.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 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 与伤感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返回主页
退出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 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 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 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 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盘可 片 进 上以 下 入 的直 面 下 “接 的 一 单箭张 ”击 头 幻 键鼠 或 灯 。标 继 片 ,续可 还标以 可志点 以等击 按,幻 键也灯
时在 ,有 点下 击划 进线 入或 。当 鼠 标 变 成 手 指 型
出点 现击 下鼠 一标 项或 内按 容键 盘 上 的 “ ” 键 ,
返 回
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 /swsg/xzm/04 2.htm
我所认识的诗人徐志摩——苏雪林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返回主页
退出
返回
对比阅读:
返回主页
退出
徐志摩和闻一多都属于“新月诗派”,而 且徐志摩诗歌里所体现的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是闻一多先生提出来的。下面是一 个网站提供的闻一多先生的简介和他的几 首诗,给同学们课后阅读,体味他们的异 同点。
返回
“再别康桥”组织结构
图
再别 康桥 作者 简介 作品 分析 本文 小结 课后 练习
退出
点击 链接
返回
毕点 之击 后进 ,入 可作 按品 朗 读 键, 退作 出品 。朗 读 完
出下 返 等角 回 标或 上 志左 一 。下 层 角内 的容 箭, 头点 、击 返幻 回灯 、片 退右
D.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 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 与伤感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返回主页
退出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 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 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 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 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盘可 片 进 上以 下 入 的直 面 下 “接 的 一 单箭张 ”击 头 幻 键鼠 或 灯 。标 继 片 ,续可 还标以 可志点 以等击 按,幻 键也灯
时在 ,有 点下 击划 进线 入或 。当 鼠 标 变 成 手 指 型
出点 现击 下鼠 一标 项或 内按 容键 盘 上 的 “ ” 键 ,
返 回
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 /swsg/xzm/04 2.htm
我所认识的诗人徐志摩——苏雪林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返回主页
退出
返回
对比阅读:
返回主页
退出
徐志摩和闻一多都属于“新月诗派”,而 且徐志摩诗歌里所体现的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是闻一多先生提出来的。下面是一 个网站提供的闻一多先生的简介和他的几 首诗,给同学们课后阅读,体味他们的异 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yàng yú zǎo ) sù ) shēng xiāo
初读诗歌,感知诗情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情感: 全诗蕴涵了对康桥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总体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三美”诗论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诗 人、学者和斗士于一身的重要诗人。 《诗 的格律》是闻一多先生系列诗论中最重要 的一篇。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的提出“诗 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 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 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关于新诗“三美” 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他的 新格律诗理论被后人称为现代诗学的奠基 石,影响深远。
寄语同学们:
少年是诗,青春如歌.
让我们去读诗吧!
让心灵徜徉在诗歌的花园,
让思绪飞扬在缪斯的殿堂.
含英咀华,化育灵魂, 提高你的文学素养, 绽开你生命的纯美之花!
走出康桥—志摩的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 中鹤、南湖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 。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 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 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 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 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 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 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 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1年11月19日, 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 下,时年35岁。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 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在他 的许多朋友中,包括师辈的梁启超、同辈的郁达夫、陈西滢、 刘海粟等,亦包括晚辈的陈梦家、沈从文等,没有一个不赞赏 佩服他的才华和品行的.
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 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 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绘画美
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 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巧用动词,流动的画面美:
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 挥一挥
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
冷多 柳 落情 永 清自 《 秋古 雨 节伤 霖 。离 铃 别 》 , 更 那 堪
新颖的构思: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 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 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 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 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一、徐志摩简介
写作背景: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 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 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 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 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 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 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 “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 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诗人泰戈尔,他
的诗作很大程度
上都受到了这位 大师的影响。
林徽音、泰戈尔与徐志摩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与徐志摩相关的三个女子:
张幼仪
林徽音
陆小曼
初读:感知诗音、节奏、语调、情感
• 读诗歌,把握字音
河 畔( p) àn荡 漾( 青 荇( xì )ng榆 阴( 揉 碎( r )óu 浮 藻( 长 篙( gāo ) 漫 溯( 斑 斓( l á ) n笙箫(
走出康桥—志摩的诗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毋须欢喜, 转瞬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课外作业
挑战康桥(1、2任选一)
1.用散文的语言改写其中的一节诗.
2.以《童年的————》为题创作一首 小诗表达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留恋.
课 文 拓 展
徐志摩与张幼仪
《 你 若 安 好 白, 若便 梅是 晴 天 〉
徐志摩与林徽因
——
寻梦
飘然离去 河畔金柳
难分难舍
欢喜 留恋 眷恋 迷恋
苦 闷 彷 徨
百 般 珍 惜 无 限 依 恋
入 梦
康河水草 榆阴清潭
星辉寻梦 出梦 飘然离去
徐志摩与陆小曼
5感情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 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 我康桥经验最神秘的一种;大 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 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 淹入你的性灵。”(《我所知 道的康桥》)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 资产阶级教育,形成
以“爱、自由、美”
为核心的人生观和 “康桥理想”;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在那里,他
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终生为 之倾慕的一个 重要女性——
林徽音。
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
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 生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 听生
Bertrand Russel(1872-1970) 《自由之路》《幸福之路 》 《西方哲学史》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在那里,他遇
到了当时伟大的
金柳图、青荇图、彩潭图、 寻梦图、沉默图、作别图
金柳图
青荇图
彩潭图
寻梦图
沉默图
作别图
完美体现新月派诗的风格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 建筑美—— 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 音乐美—— 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云彩、金柳、青荇、 绘画美—— 清泉、星辉、夏虫。
《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 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 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对康桥浓 烈的爱 ;“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 “甘做一条水草,” 抒发了对康桥 的无限依恋 ;“夏虫也为我沉默” 交织着依恋、无奈、 惆怅等复杂感 情。
再别康桥
徐志摩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千百年来,
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 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离别"自然 也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 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 之情唱之不尽。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 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 使安西》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 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 尘何所期。——《送李端》卢纶
徐志摩(1896——1931),浙江省海宁县人。笔名云中鹤。 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年按照 其父亲的愿望,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春,徐志摩入伦敦剑桥 大学当特别生。剑桥大学两年的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给予他很深的 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世界观与政治理想。在英国19世纪浪漫主 义诗歌及其他西洋文学的熏陶下,他违背其父让他当银行家的期望, 从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10月回国。12月起,在《学灯》《 小说月报》和《晨报副刊》上大量发表诗文;成立“新月社”。 1924年,又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 学教授。这时的徐志摩,不满军阀混乱、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向 往和追求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理想。1926年4月至6月, 在《晨报副刊》上主编11期《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 诗格律化运动,对新诗的艺术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 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 云霄。 ——杜甫《兵车行》
校园送别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 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 片冰心在玉壶。” •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 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
作业
以我最喜欢 (哪个图景) 为题,写一段赏析文字,稍后交 流。
语言用字考究,选词恰当, 比喻清新,拟人灵巧,绘形绘色, 有静有动,极具艺术感染力。
(金柳夕照图)黄昏中的夕阳 如此多情!她为河边的柳树镀上 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金闪闪的柳 条随风摇摆,姿态婀娜,她柔美 的倒影映照在清澈的湖水中,仿 佛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 艳影不仅在康河的水波中荡漾, 也在我的心头荡漾,如此美景怎 能不让我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柔美宁静的意境
清新飘逸的风格
建筑美
三读:体会三美
• 听录音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再别康桥课件 上课用\诗歌朗诵——再别康桥.mp3
《再别康桥》的“三美”
音乐美
A,押韵:来,彩;娘,漾;摇, 草;虹,梦;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 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 的结构形式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黄昏夏虫沉默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图
7悄悄作别
招手惜别云彩图
再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