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点题型课件1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课件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封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只有可逆反应才有可能存在化学 平衡状态。 (2)“v(正)=v(逆)”,是化学平衡状态微观本质的条件,其含义可简单地理解为:对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同一物质而言,其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 组分的浓度不变”是平衡状态的宏观表现,是v(正)=v(逆)的必然结果。 (3)平衡状态直接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也是可逆反应进 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 (4)从化学平衡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时,要特别注意外界条件 的限制及反应本身的特点,如“恒温、恒容”、“体积可变”、“体积不变”、 “全是气体参加”等。
(2)若将2 molN2和4 molH2放入起始体积相同的恒容容器中,在与(1)相同的温 度下达到平衡,试比较平衡时NH3的浓度:(1)________(2)(填“>”、“<”或 “=”)。
解析:①由反应:N2(g)+3H2(g) 起始物质的量
2NH3(g)
(mol)
2
4
0
转化物质的量
(mol)
x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 越高 。
3.平衡常数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1)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同一可逆反应,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 越大 ,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 越高 。
(2)平衡常数只与 温度 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3)固体 和纯液体 的浓度通常看作常数“1”,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思考:
反应:①3H2+N2
1.应用 (1)判断、比较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大小。 K值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K值越小,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 (2)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对于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 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 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 浓度商Q=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专题复习多重平衡体系课件

(3)不同压强下,按照 n(CO2):n(H2)=1:3 投料,实验测定 CO2 的平衡转化率和 CH3OH 的平衡产
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CO2 的平衡转化率=
n CO2 初始 n CO2 n CO2 初始
平衡 100%
CH3OH
的平衡产率=
n CH3OH 平衡 n CO2 初始
【例题2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 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2(g)
CH3OH(g) △H1== -99 kj·mol-1
②CO2(g)+3H2(g) CH3OH(g)+H2O(g) △H2==-58kJ·mol-1
【例题3】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
(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
如下:① C3H6(g)+NH3(g)+ O2(g)=C3H3N(g)+3H2O(g) △H=-515kJ/mol
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 V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1 mol CO2 和 3 mol 的 H2,
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3OH(g)为 a mol,CO为 b mol。反应③的
平衡常数为
(用a、b、V表示)。
step2:竞争型多重平衡 A
B 生成目标产物的为主反应 C 其余反应为副反应
三、竞争型多重平衡的分析与计算
A.低温、高压
高优指导天津专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4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

关闭
程式: 。
(2)一开始无明显现象,随着硫酸铝的增多,最后有白色沉淀
-(3)怎样除去硫酸镁中的硫酸铝杂
生成
Al3++4OHAlO2 +2H2O,3AlO
+6H2O
(2)一开始氢氧化钠过量,所以生成
AlO22+Al
,当 3+
NaOH
反应完后 AlO2
4Al(OH)
又与
反应。
质: Al3+3↓
。
(3)先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洗涤,然后向滤渣中加
(NH4)2CO3、NH4HCO3、CH3COONH4、(NH4)2S等]等。
-13考点一
考点二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考查角度三 铝热反应
例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铝热反应制备金属铝
B.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
C.铁轨焊接时常用到铝热反应,铝热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足以使
铁熔化
D.铝热反应是炼铁最常用的方法
理清反应先后顺序,再进行量的计算。
(1)向AlCl3溶液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
-21考点一
考点二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高考微题组
(2)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lCl3、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
钠溶液;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AlCl3溶液。
-22考点一
考点二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高考微题组
(2015广东理综)(1)用NaOH溶液可除去废Al片表面的氧化膜,反
选项中硝酸与铝反应不生成氢气;B 选项中 n(OH-)=0.8 mol,与铝
反应剩余 OH-;C、D 选项中 n(H+)分别为 0.8 mol、0.4 mol,根据反
程式: 。
(2)一开始无明显现象,随着硫酸铝的增多,最后有白色沉淀
-(3)怎样除去硫酸镁中的硫酸铝杂
生成
Al3++4OHAlO2 +2H2O,3AlO
+6H2O
(2)一开始氢氧化钠过量,所以生成
AlO22+Al
,当 3+
NaOH
反应完后 AlO2
4Al(OH)
又与
反应。
质: Al3+3↓
。
(3)先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洗涤,然后向滤渣中加
(NH4)2CO3、NH4HCO3、CH3COONH4、(NH4)2S等]等。
-13考点一
考点二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考查角度三 铝热反应
例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铝热反应制备金属铝
B.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
C.铁轨焊接时常用到铝热反应,铝热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足以使
铁熔化
D.铝热反应是炼铁最常用的方法
理清反应先后顺序,再进行量的计算。
(1)向AlCl3溶液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
-21考点一
考点二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高考微题组
(2)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lCl3、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
钠溶液;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AlCl3溶液。
-22考点一
考点二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高考微题组
(2015广东理综)(1)用NaOH溶液可除去废Al片表面的氧化膜,反
选项中硝酸与铝反应不生成氢气;B 选项中 n(OH-)=0.8 mol,与铝
反应剩余 OH-;C、D 选项中 n(H+)分别为 0.8 mol、0.4 mol,根据反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一章高考热点课1课件

答案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11/202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解析 答案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5.6 g 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 0.3NA。( × ) 错因:当铁粉过量时生成 Fe2+。 (2)0.1 mol Zn 与含 0.1 mol HCl 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2NA。( × ) 错因:盐酸不足,Zn 不能完全反应。
12/11/2021
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4)1 L 1.0 mol·L-1 的 NaAlO2 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 ) 错因:水溶液中溶剂 H2O 中也含有氧原子。
12/11/2021
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记“隐含”,突破陷阱
(1)隐含“可逆反应”
2SO2+
催化剂 O2 △ 2SO3,2NO2
解析 答案
(2)(2015·全国卷Ⅰ)过氧化钠与 H2O 反应,生成 0.1 mol 氧气转移电子数 为 0.2NA。( )
解析 2Na2O2+2H2O===4NaOH+O2↑,Na2-O12―→Na-O2H+O0 2,Na2O2 中氧元素化合价-1→-2,化合价降低 1,化合价-1→0,化合价升高 1,故 生成 0.1 mol O2 转移 0.2NA 电子,故正确。
12/11/2021
第七页,共三十三页。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2018·全国卷Ⅰ)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 1.0NA。( )
解析 1 分子丙三醇含有 3 个羟基,92.0 g 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 1 mol, 其中含有羟基数是 3NA,错误。
答案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11/202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解析 答案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5.6 g 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 0.3NA。( × ) 错因:当铁粉过量时生成 Fe2+。 (2)0.1 mol Zn 与含 0.1 mol HCl 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2NA。( × ) 错因:盐酸不足,Zn 不能完全反应。
12/11/2021
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4)1 L 1.0 mol·L-1 的 NaAlO2 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 ) 错因:水溶液中溶剂 H2O 中也含有氧原子。
12/11/2021
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记“隐含”,突破陷阱
(1)隐含“可逆反应”
2SO2+
催化剂 O2 △ 2SO3,2NO2
解析 答案
(2)(2015·全国卷Ⅰ)过氧化钠与 H2O 反应,生成 0.1 mol 氧气转移电子数 为 0.2NA。( )
解析 2Na2O2+2H2O===4NaOH+O2↑,Na2-O12―→Na-O2H+O0 2,Na2O2 中氧元素化合价-1→-2,化合价降低 1,化合价-1→0,化合价升高 1,故 生成 0.1 mol O2 转移 0.2NA 电子,故正确。
12/11/2021
第七页,共三十三页。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2018·全国卷Ⅰ)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 1.0NA。( )
解析 1 分子丙三醇含有 3 个羟基,92.0 g 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 1 mol, 其中含有羟基数是 3NA,错误。
答案 ×
[中学联盟]天津市太平村中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电化学部分
![[中学联盟]天津市太平村中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电化学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18fd5cdc89eb172ded63b7f6.png)
(3)电解质溶液:参与电极反应 或构成内电路
(4) 形成闭合回路 (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或接触。)
下列装置中哪些能形成原电池 ? CD
A
C
D
巩固训练: 下列装置中哪些能形成原电池 ?
A
B
4.定向移动方向:电子、电流、离子
“负极出电子,负极带 电; 电子回正用极于,判断正原极电带 电”
发生失电子 的氧化反应
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
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Zn
Cu
D.铜片上有H2逸出
H2SO4
拓展训练: 下列装置中哪些能形成原电池 ?
A
B
C
D
电流计
5、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关概念)
Y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C__u__-_2__e_-__→____C_u__2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负___(C__u_)_电极流向 __正__(_A__g_)电极。
典型例题
利用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设 计一个单液原电池,一个双液原电池(使用盐
接做负极,如为气体或溶液中的还原性离子可用惰性电 极做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材料必须不如负极材料 活泼。 3、确定电解质溶液
一般选用反应物中的电解质溶液 4、构成闭合回路
小结:
外电路
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
(4) 形成闭合回路 (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或接触。)
下列装置中哪些能形成原电池 ? CD
A
C
D
巩固训练: 下列装置中哪些能形成原电池 ?
A
B
4.定向移动方向:电子、电流、离子
“负极出电子,负极带 电; 电子回正用极于,判断正原极电带 电”
发生失电子 的氧化反应
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
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Zn
Cu
D.铜片上有H2逸出
H2SO4
拓展训练: 下列装置中哪些能形成原电池 ?
A
B
C
D
电流计
5、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关概念)
Y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C__u__-_2__e_-__→____C_u__2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负___(C__u_)_电极流向 __正__(_A__g_)电极。
典型例题
利用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设 计一个单液原电池,一个双液原电池(使用盐
接做负极,如为气体或溶液中的还原性离子可用惰性电 极做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材料必须不如负极材料 活泼。 3、确定电解质溶液
一般选用反应物中的电解质溶液 4、构成闭合回路
小结:
外电路
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
2020届天津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课件(24张)

相对丰度不一定很高,分子离子是分子失去一个电子生成的,因此可以
得知有机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分子结构的确定
现代化学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方法比较多,经常采用的是核磁共 振谱和红外光谱。 (1)核磁共振氢谱 在核磁共振谱分析中,最常见的是对有机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谱进行分 析。有机物分子中的氢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即其附近的基团)不同,氢 原子核表现出的核磁性就不同,代表核磁性特征的峰在谱图中出现的位
物C2H6O的结构简式应为CH3CH2OH而不是CH3OCH3。 例1 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C.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分子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
同分异构体通常有以下类型:a.碳链异构——由碳原子连接方式不同造
成的异构,如正丁烷与异丁烷;b.位置异构——碳原子连接次序未变而官
能团位置不同形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等;c.官能 团异构——分子组成相同,但官能团不同,如烯烃与环烷烃,醛与酮,羧酸 与酯等;d.立体异构,以信息题形式出现。
氢谱图不符)。
答案 D
方法2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在书写时需按一定顺序进行,而不 是随意拆分与组合。一般先判断有无官能团异构,然后对每一类先写碳 链异构再写位置异构,这样不容易漏写或重复;或是先写碳链异构,再写 位置异构,最后写官能团异构。 1.碳链异构的书写规律是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 排布由邻到间。例如
2020届天津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氯及其化合物课件(22张)

⑥硫化钠溶液
2020/7/7
解析 (3)U形管C中的药品是Cl2的干燥剂,且必须是固体干燥剂,碱石灰
可与Cl2反应,故只能是③。(5)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Br-
Br2+2Cl-。若NaBr溶液不足量,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成I2。F为尾
气处理装置,②、③吸收Cl2后发生的反应分别是Cl2+SO32 +H2O 2Cl-
3.Cl-的检验 检验溶液中的Cl-时,应先加少量 稀硝酸 酸化,再加入 硝酸银 溶液,若有 白色沉淀 产生,证明有Cl-存在。 知识拓展 1.卤素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①都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2Fe+3Cl2 2FeCl3、Fe+I2 FeI2; ②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 ③都能与H2O反应:X2+H2O HX+HXO(F2、I2例外); ④都能与碱液反应:X2+2NaOH NaX+NaXO+H2O(F2、I2例外)。
2.含氯漂白剂的成分及漂白原理
2020/7/7
3.卤素单质的特殊性
a.Br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液溴易挥发且有毒,通常用水
液封来保存;
b.I2易升华,I2遇淀粉变蓝;
c.Br2和I2易溶于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汽油、苯);
d.氟元素无正价,F2与H2O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2F2+2H2O 4HF+O2),
高考化学(天津专用)
2
考点清单
基础知识 1.氯元素的位、构、性关系 (1)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① 三 周期第② ⅦA 族,氯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为
,氯原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Cl-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件人教版

2.绿色化学 (1)含义: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 从源 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或把化学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 低到最低程度的化学。绿色化学要求原料和产品无害, 在化学过程中不产生“三废”或使“三废”降低到最 低程度。 (2)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途径 ①开发绿色实验,如实验室以 H2O2 分解法制氧取代氯 酸钾分解法,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 ②防止实验过程中尾气、废物等对环境的污染,实验 中有危害性气体产生时要加强尾气吸收,对实验产物 尽可能再利用等;
2.各种工业厂气的主要成分
名称 高炉煤气 用途 燃料 CO、H2等 燃料、化工 水煤气炉 原料 燃料、化工 石油炼制厂 低级烷烃 原料 裂解炉 “三烯二烷” 石油化工原 料 H2、CH4、 燃料、化工 炼焦炉 C2H4等 原料 天然气田、 燃料、化工 甲烷 油田 原料 来源 炼铁高炉 主要成分 CO2、CO等
③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实验试剂的 用量 ( 如降低试剂浓度,减少用量等 ) ,使实验小型 化、微型化; ④对于危险或反应条件苛刻、污染严重或仪器、试 剂价格昂贵的实验,可采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或 观看实验录像等办法; ⑤妥善处置实验产生的废物,防止污染环境,现绿 色化学过程、目标及相应措施,可归纳为下图:
水煤气
炼厂气 裂解气 焦炉气 天然气
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石油中含有C5 ~C11 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 分馏得到汽油 B.含C18 以上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 汽油 C.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D .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分馏的 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3.(2012· 海南卷 )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