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

合集下载

高原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高原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挑战
对挑战。
02
可通过心理咨询、冥想 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焦虑 情绪。
03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 历,获得情感支持。
04
在遇到困难时,应积极 寻求帮助和支持,不要 独自承受压力。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
感谢观看
阶梯上升
在前往高原地区前,采取阶梯式上升的方式,逐渐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避免一 次性快速爬升。
停留适应
在达到目标海拔后,适当停留一段时间,让身体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减少高原反 应的发生。
合理饮食与营养补充
01
02
03
高热量食物
在高原地区,应增加高热 量食物的摄入,如糖类、 脂肪和蛋白质,以补充身 体所需的能量。
药物使用
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服用药物,以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康复建议
在康复期间,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锻炼,以促 进身体康复。同时,避免再次快速爬升至高海拔地区,以免复发。
05
康复期注意事项及建议
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
在高原反应康复期, 应逐步恢复正常的生 活和工作节奏,避免 过度劳累。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对高原环境和高原反应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提 高其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辅助治疗手段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 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 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不良饮食习
惯。
适当运动
在高原地区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如散步、慢跑等低强度运动, 有助于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和免
通过鼻导管吸入氧气,提高血氧 饱和度,缓解高原反应症状。适
用于轻度高原反应患者。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引言概述: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暴露于低氧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不适应性症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高原地区旅游或工作,因此了解高原反应及其预防成为了重要的健康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原反应及其预防措施。

一、高原反应的症状及机理1.1 缺氧症状: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人体在低氧环境下会出现头痛、气促、乏力等缺氧症状。

1.2 水肿症状:高原地区气压降低,导致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引起面部浮肿、眼睑水肿等症状。

1.3 神经精神症状:高原地区氧气供应不足,可能引起失眠、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

二、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2.1 适应性训练:在前往高原地区前进行适应性训练,如进行有氧运动、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的耐受力。

2.2 缓慢上高原:尽量避免快速升高,而是选择逐渐上升的方式,给身体充分适应的时间。

2.3 补充液体:在高原地区要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

三、药物预防3.1 高原病预防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高原病预防药物,如乙酰唑胺、地高辛等,以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3.2 中药预防:一些中药如黄芪、当归等被认为具有一定的预防高原反应的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3 氧气治疗:在高原地区可使用氧气瓶进行氧气治疗,缓解缺氧症状。

四、饮食调理4.1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米饭、面食等,有助于提供能量和减轻体内蛋白质的消耗。

4.2 补充维生素: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4.3 少食多餐:在高原地区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减轻消化系统负担,有助于消化吸收。

五、个人防护5.1 保持温暖:在高原地区要注意保暖,穿着保暖衣物,避免受凉。

5.2 避免过度劳累:在高原地区要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

5.3 避免饮酒和吸烟:酒精和烟草会加重高原反应症状,应尽量避免饮酒和吸烟。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一、任务背景在高海拔地区,如高原地区,由于氧气稀薄、气压低等因素,人体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暴露于高海拔环境下,由于适应能力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高原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只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呕吐、心悸、胸闷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二、任务目的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高原反应的症状、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帮助读者了解高原反应,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方法,以确保人们在高原地区的健康和安全。

三、高原反应的症状1. 轻度高原反应症状:- 头痛:多发生在额头或后脑勺,程度轻重不一。

- 头晕:感觉头脑不清醒,站立时容易晕倒。

- 失眠:难以入睡或睡眠质量下降。

- 食欲不振:对食物没有兴趣或食量减少。

- 乏力:感到疲倦,缺乏精力。

2. 中度高原反应症状:- 呕吐:恶心、呕吐,严重影响进食和水分摄入。

- 心悸:心跳加速,感觉心脏跳动得很厉害。

- 呼吸困难:感觉呼吸急促,气短。

- 厌食:对食物产生厌恶感。

- 头痛加重:头痛程度加重,难以缓解。

3. 重度高原反应症状:- 胸闷:感觉胸部被压迫,呼吸困难明显。

- 意识模糊:思维不清晰,感觉迷糊。

- 行走困难:无法正常行走,需要他人帮助。

- 咳嗽:咳嗽频繁,咳痰。

四、高原反应的原因高原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海拔地区的氧气稀薄和气压低。

在高原环境下,氧气分压降低,导致人体吸入的氧气减少,血液中的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此外,个体差异、身体状况、海拔高度、暴露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高原反应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五、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1. 适应性训练:在前往高原地区之前,进行适应性训练,包括增加运动量、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力等。

适应性训练可以帮助身体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减轻高原反应的发生。

2. 缓慢上升:在高原地区逗留期间,应缓慢上升海拔,给予身体充足的时间来适应高原环境。

避免快速爬升,以减少高原反应的发生。

3. 充足休息:在高原地区逗留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高原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

高原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

高原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长期暴露在低气压、低氧环境中导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高原反应主要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程度,以下是常见的高原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

1. 轻型高原反应症状:- 头痛:轻型头痛通常在海拔2000-2500米时出现,可能会逐渐加重。

- 失眠:睡眠质量下降,难以入睡或多梦。

- 疲劳:精力不振,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

- 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味觉变化,导致食物摄入减少。

处理方法:- 休息:高原反应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休息,给身体足够的时间进行适应。

- 补充液体:多喝水可以帮助保持水分平衡,减轻症状。

-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让身体有充足的时间来适应高原环境。

- 适应性饮食: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补充能量,维持体力,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过多油腻食物。

2. 中型高原反应症状:- 呼吸困难:感到气促、气短,呼吸不畅。

- 心悸:心跳加快、不规律,有时伴有心前区疼痛。

- 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恶心、呕吐感。

- 体温升高:可能会出现低热症状,发热、头晕等。

处理方法:- 给氧: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氧气补充呼吸道氧气,缓解呼吸困难。

- 静脉输液:适量的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平衡。

- 放松技巧:使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缓解心悸和呼吸困难。

- 使用药物:如晕车药物、红景天等,可以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3. 重型高原反应症状:- 晕厥:突然昏倒,意识丧失。

- 呼吸困难:严重呼吸困难,心慌、气促。

- 腿部水肿:下肢水肿,步态不稳,行走困难。

- 神志不清:思维混乱,意识模糊。

处理方法:- 立即降低海拔:将患者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减少低氧刺激,缓解症状。

- 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

- 系统性药物治疗:如使用呋塞米、地塞米松等药物,减轻脑水肿等症状。

高原反应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症状,但大多数人可以通过适应和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不适。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一、背景介绍高原反应是指在高海拔地区暴露的人体对高原环境所产生的不适应反应。

高原地区的气候、气压、氧气含量等与低海拔地区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高原反应的发生。

为了预防和减轻高原反应,有必要了解高原反应的症状、发生机制以及预防措施。

二、高原反应的症状1. 轻度高原反应:头晕、头痛、心悸、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

2. 中度高原反应:严重头痛、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心慌、体力下降等。

3. 重度高原反应:严重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发绀、意识模糊等。

三、高原反应的发生机制1. 气压变化:高原地区的气压较低,导致氧气分压降低,影响人体对氧气的吸收。

2. 缺氧:高原地区的氧气含量较低,人体在高原环境下容易出现缺氧症状。

3. 体液平衡失调:高原地区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失水,导致体液平衡失调。

四、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1. 适应性训练:提前进行适应性训练,增加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2. 缓慢升高海拔:在登高过程中要缓慢升高,给予身体充分的适应时间。

3. 补充水分:多饮水,保持体液平衡,预防脱水。

4. 饮食调整: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补充能量和营养。

5. 避免剧烈运动:在高原地区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身体的耗氧量。

6. 使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药物,如红景天、复方丹参等,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五、高原反应的处理方法1. 休息:在出现高原反应症状时,及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补充氧气:使用氧气瓶等设备进行氧气补充,缓解缺氧症状。

3.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的药物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4. 降低海拔: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尽快下降到低海拔地区进行治疗。

六、结语高原反应是在高海拔地区常见的一种不适应反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了解高原反应的症状、发生机制以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减轻高原反应的不适症状,保障身体健康。

在高原地区活动或旅行前,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防工作,确保自身安全和舒适度。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暴露于低氧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主要是由于高原地区大气压力低、氧气稀薄,导致氧供应不足,引起人体各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一、高原反应的症状1. 高原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在登高过程中或刚到达高海拔地区时发生。

头痛程度从轻微到剧烈不等,常伴随着头晕、乏力等症状。

2. 呼吸困难:由于高原地区氧气含量较低,人体需加大呼吸深度和频率来满足氧气需求,出现呼吸急促、气喘等症状。

3. 心悸和胸闷:由于氧供应不足,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导致心悸和胸闷感。

4. 恶心和呕吐:高原地区气压低,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功能受影响,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5. 失眠和多梦:由于身体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出现失眠和多梦的情况。

二、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1. 适应性训练:在登高前进行适应性训练,可以提高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逐渐增加运动量和海拔高度,让身体逐步适应低氧环境。

2. 充足休息:在登高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连续长时间的高海拔活动。

3. 补充水分:高原地区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快,容易导致脱水。

要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引起的症状。

4. 饮食调理:高原地区的饮食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为主。

避免过度饮酒和食用过油腻的食物。

5. 使用药物: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高原适应药物,如红景天等,以提高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6. 注意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

三、高原反应的处理方法1. 休息:一旦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应立即停止登高活动,找个安全的地方休息,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

2. 补充氧气:可以使用便携式氧气瓶进行补充氧气,缓解呼吸困难和其他症状。

3. 红景天: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红景天等高原适应药物,以缓解症状并提高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

简介高原反应,即高原病,指未经适应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

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高原反应应并引发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肌体的氧气供应等。

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我国分成急、慢性高原病。

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症状判断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

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1.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

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引言概述:高原反应是指人们在高海拔地区暴露时所经历的一系列身体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为了预防高原反应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我们需要了解高原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一、高原反应的原因1.1 缺氧:高海拔地区的氧气浓度较低,导致人体供氧不足,引起高原反应。

1.2 气压变化:高海拔地区的气压较低,使得氧气无法充分进入肺部,进而引起高原反应。

1.3 气候条件:高海拔地区的气温低、湿度低,加之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容易导致高原反应的发生。

二、高原反应的症状2.1 头痛:高原反应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轻度至中度的持续性头痛。

2.2 恶心和呕吐:高原反应还常伴有恶心和呕吐症状,使人体内失去大量水分和电解质。

2.3 乏力和体力下降:由于供氧不足,身体味感到疲劳,体力下降,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能力。

三、高原反应的预防方法3.1 缓慢适应:到达高海拔地区后,应逐渐适应环境,减少身体对缺氧的不适反应。

最好在高原地区逗遛一段时间,让身体适应高海拔环境。

3.2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在高海拔地区,人体容易失水,因此应多喝水,同时补充适量的盐分和电解质,以保持水平衡。

3.3 避免过度劳苦:在高海拔地区,身体的代谢和运动能力下降,因此应避免过度劳苦和剧烈运动,以减少高原反应的发生。

四、药物预防4.1 乙酰唑胺:乙酰唑胺是一种常用的高原反应药物,它可以增加肺部氧气的吸收,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4.2 丙戊酸:丙戊酸是另一种常用的高原反应药物,它可以增加身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减轻高原反应的程度。

4.3 氧气疗法: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氧气疗法可以提供额外的氧气供应,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五、高原反应的应对措施5.1 就医咨询:如果浮现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5.2 歇息和调整:在高海拔地区,如果浮现高原反应症状,应及时歇息和调整,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

5.3 紧急撤离: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高原反应症状严重并伴有危(wei)险信号,应紧急撤离至低海拔地区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旅游前先投保 但要避免误区 1、如果在探险路途中因为碎石砸落而受伤,旅游意外险赔不赔? 在旅游意外险及普通意外类保险的责任免除中基本都包含一条“被保险人从事潜水、跳伞、攀岩、探险、武术 比赛、摔跤、特技表演、赛马、赛车等高风险运动”,而且对“探险”还有明确定义“指明知在某种特定的自然条 件下有失去生命或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危险,而故意使自己置身于其中的行为,如:江河漂流、登山、徒步穿越沙漠 或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等活动。” 如果是在当地旅游部门认定的常规旅游线路中遭遇碎石砸落的意外事故,那么由此导致的身故、伤残或医疗, 意外类保险是可以赔付的。但是意外事故如果发生在未经相关部门开发的、人迹罕至的或环境恶劣的地方,那么就 需要做相关认定了,如果认定为责任免除中的“探险”,那么就不能赔付了。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正规旅行社组织的常规旅游线路中,也包含一些属于意外类险种责任免除的项目,比如年 轻人热衷的攀岩、赛车、蹦极、驾驶滑翔机或滑翔伞等。 所以,即使投保了意外类保险,也并不是所有的意外事故都能赔付的。 2、什么保险能保攀岩、赛车、蹦极等高风险运动呢? 目前,消费型纯保障类的保险产品一般都将高风险运动和探险作为免除责任之一。但是长期储蓄型保险,例如 很多公司的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等,相对来说,责任免除的项目比较少,对于高风险运动或探险都不作 为除外责任。 知识链接:如何避免“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说白了,就是缺氧惹的祸。因为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大气压中氧分压下降,未经适应性训练的人, 对低氧环境的耐受性降低,会因缺氧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 专家提醒,去高原地区之前,应该先做好体检,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各种呼吸功能不全、器质 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胃肠道疾病、神经与精神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等的病人不适合去高原地区, 无法确定安全性时,应该接受低氧试验;而一旦确定出行,最好携带红景天、肌肝片、葡萄糖、止痛片、感冒药等 预防及缓解药品,也可在进高原的前两天开始服用复方党参片,每天8片。另外,海拔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也 越高,超过海拔2400米之后,每升高600米,最好停下来休息1-2天,等身体适应后再继续登高;如果出现咳嗽、发 热等感冒症状,应该立刻服用抗感冒药并赶紧就医,以免病情恶化导致高原脑水肿、肺水肿而危及生命。 (作者系 合众人寿资深产品专家 付娜)
上海姑娘西藏旅游命丧高原 看看哪 些保险保高原反应
• • • 年假旅游前先投保 但要避免误区 接近年尾,很多白领都攒着年假准备出门旅游。10月19日,上海姑娘金玲因赴西藏产生高原反 应命丧“新藏线”的消息再次引发了大家对高原旅游潜在风险的关注。 “姐姐我,10月21日生日哦,那天可能会在拉萨。”这是金玲留下的最后一条微博。谁曾想, 两天后,金玲竟因为咳嗽而命丧高原。为了帮助金玲实现最后的愿望,同行驴友和众多的热心人一 起出钱出力,终于在21日晚间将金玲的遗体运抵拉萨市殡仪馆。而且,好心的驴友们还筹款帮助金 玲的父母从上海飞抵拉萨同女儿见上最后一面。 在金玲的微博上,一张禾木河的图片和两段文字让我非常感慨: “出发,天路,新藏线,满天神佛保佑我顺利平安。 ”——10月14日 “我一个人坐在禾木河边,迎着太阳,唱了2个小时歌。各种happy,太happy了,爽呆了,生 活是如此美好,自由是如此美好。”——9月26日 仅仅因为对咳嗽、发烧的不重视,一个辞职两年全身心投入背包旅行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的年 轻的生命,就这样遗憾的结束了!在这个悲剧中,我看到了年轻人的热情、勇敢,看到了好心人的 善良、责任,看到了老人的痛心、凄凉。同时,我也看到了使人致命的侥幸和马虎!在高原地区, 任何的不适都应当引起重视,特别是易引发高原肺水肿、脑水肿从而危及生命的感冒症状,更不能 大意,应该立即服用抗感冒药并撤往低海拔地区就医,而且应该等到身体恢复后再继续行程。 旅游前先评估风险 做好万全准备 现在,西藏已经成为驴友们非常钟情的旅游目的地了。笔者的一位朋友一直想去西藏,总是说 “一定要在自己身体还可以的时候去一次西藏,要不然一定会抱撼终身!”最近,他终于如愿以偿, 刚从西藏回来,就急着和大家分享。听下来,他对西藏的感觉非常好,对自己的感觉却非常不好。 他原本对自己的身体很有信心,体检各项指标都很好,没想到刚到拉萨就开始胸闷、恶心,一天至 少要吸掉两瓶氧气,而且不吸氧根本睡不着觉。看来去高原旅游,不做足功课是不行的,先评估好 各种潜在风险,再制定各种应急方案,除了备衣备药备工具之外,最好还能备一份对应的保险,算 是做好最坏的打算并期待最好的结果吧。
• • • •ຫໍສະໝຸດ • •• • • • • • •
• • •
• •
什么保险能保“高原反应”? 1、意外险和意外医疗险能不能保“高原反应”? 我有很多朋友在旅游前都会投保旅游意外险、或综合意外险和意外医疗险,几元几十元就能解决几万几十万的保障问题,可谓是花小 钱办大事。但是我就“如果高原反应导致身故、伤残或医疗,意外险或意外医疗险应不应该赔?”问了好几位朋友,他们都觉得这是旅游 意外,当然应该赔了。可见,普通老百姓对意外类保险的了解还是不够全面的。 首先意外类保险只承保由意外伤害引起的事故,且在合同中都会载明“意外伤害是指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 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 从金玲的案例来看,导致她身故的原因是因咳嗽、发烧引起的急性重度高原病,即重度“高原反应”,不符合意外伤害的定义,所以 在意外类保险中是无法得到赔偿的。 2、什么保险能保“高原反应”? 目前了解下来,有两家公司推出了专门的“高原反应”保险,一个是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推出的“守护专家高原特定疾病医疗保 险”,一旦投保人在高原旅游期间因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急性高原肺水肿住院了,对住院治疗费用及入院前3天内的急诊医疗费用予以赔 偿;另一个是中国人寿(601628)西藏分公司(只限与当地机构联系投保)推出的“高原特定疾病费用补偿医疗保险”,包括意外身故、 伤残保障,高原特定疾病的门诊医疗和住院治疗赔付,以及丧葬费用补偿。不过,向两家公司的客服人员求证后得知,这两款产品都属于 团险,个人不能投保。 那么,什么样的个人保险能保“高原反应”呢? 其实,“高原反应”作为疾病来说,只要是能承保由疾病引起的保险事故、且没有将“高原反应”列为免除责任的保险产品,都是可 以保的。以合众人寿的部分产品举例来说: 合众永安定期寿险、合众附加住院医疗保险、合众附加住院定额给付医疗保险,分别可以承保由“高原反应”引起的身故或全残、住 院费用报销、住院定额补贴,且都属于低保费高保障类型的保险。需要注意的是,住院类保险产品一般都会指定医疗机构,如果病情紧急, 可先就近就医,但必须在3日内转入指定医院;如果当地没有保险公司的指定医院,那么可以在当地的2级以上县、区级公立医院就医;不 过最好在发生保险事故后及时拨打客服电话报案,由接案人员指导如何就医及办理理赔手续。 像合众财富年年保险(分红型)、合众聚富定投两全保险(分红型)等分红型保险产品,对于由“高原反应”引发的身故都可以赔付。 合众附加富贵幸福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提供25种少儿重大疾病、及40种成人重大疾病的保障,可以赔付由“高原反应”引发的重大 疾病;比如“高原反应”可能诱发“深度昏迷”,而“深度昏迷”就属于可保的重大疾病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