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小结与测评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小结与测评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小结与测评[热点材料]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发展2017年7月3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鉴于分享经济变化快、渗透广,作为指导性文件,❶《意见》没有对分享经济进行严格定义而是对若干关键共性特征进行必要阐述,兼顾包容性和辨识性。
在管理上,充分考虑分享经济跨界融合特点,坚持分类指导思路,❷避免用“老办法”“旧思维”管理“新事物”,❸做好与现有社会治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衔接。
❹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网络交易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
共享经济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但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些不规范问题,造成各界的担心和忧虑。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分享经济的一大问题是认识尚不统一。
对此,我国政府提出,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设问: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对分享经济管理思路的变化。
[答题规范]第一步:获取信息,对接所学知识第二步:结合材料,条理严谨作答(1)《意见》没有对分享经济进行严格定义,而是对若干关键共性特征进行必要阐述,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管理上避免用“老办法”“旧思维”管理“新事物”,动态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到一切以时间和条件为转移。
(3)做好与现有社会治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衔接,看到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尊重了联系的普遍性。
(4)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方法论意义 (1)应当树立 全局 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 最优 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 整体 的发展。 试判断: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提示 错误。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方式组成一个整体时,整体功能才 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各个部分以无序、欠佳的方式组成一个整体时,整 体功能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 元,相对于该系统来说,它是不可分割的
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 ④不确定性:与整体相比,要素相对不
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稳定
联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 中的各个要素不能离开作为整体的系统而孤立地存在。要素, 尤其是关键性要素发生变化时就可能引起系统整体功能状况的 变化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学案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课标要求
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素养提升 达标检测
新知导学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知识梳理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 全局 或发展的 全过程 ,从数量上看它 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 主导 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 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 被支配 的地位,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温馨提示:整体与部分≠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部分相加等于整体,而整体 功能不是部分功能之和。
(2)联系: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 影响 整体的功能,关键部 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 决定 作用。 ②部分是 整体 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试判断:“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意味着部分决定整体。
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小结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❶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意志为转移;❷联系的客观性要求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忌主观随意性;要求: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方法论要求: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也要重视部分,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❶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事物的整体性;❷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❸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❹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❶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❷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❸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前进。
方法论要求:做事情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要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加快发展。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归纳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
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3)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联系1.联系的普遍性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表现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法论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②.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内部、本质、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基本趋势,而其他联系只是对事物有影响和制约的作用,无决定作用。
)(二)整体和部分比较整体部分区别含义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地位、作用和功能主导地位,整体统率不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
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①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离开了整体,就不称其为部分。
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反案,实现最优化目标;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三)系统优化方法原理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立足整体、重视局部含义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发展的概念和方法论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一切发展都是变化,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目题(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有何关系?(1)区别: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联系: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2.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四川高考)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辨析: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江苏高考)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辨析:部分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全面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①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有三种情形[典例应用](江苏高考)“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
这表明()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高考政治 单元小结 新人教必修4

解析 本题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遭遇的尴尬处境为背景,考查历史唯 物主义的相关知识。材料对于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主要揭示了两点原 因:一是农耕社会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现代社会,特别是与现代青年人的 文化诉求不相适应;二是人们重假日、轻文化,一些地方政府重经济价值、 轻文化价值。总之,从理论上讲,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错误价值观的导 向作用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
答案 如何实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确定 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 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充 分发扬人民民主,激发人民创造热情;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通过加快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第一组
聚焦“民富”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 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 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 收入倍增。
第二组
热议“教育”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综观国际国内大势,立足基 本国情,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力量,将是未来经济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行课标版教材,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 范畴,其主要包括以下原理: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②社会基 本矛盾运动,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③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动力,包括阶级斗 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 动力;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⑤价值观的导向 作用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⑥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可结合材料,从以上原理中选 择恰当原理逐一分析。分析时注意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中学生在学习政治必修四课程时,需要重点关注第三单元的知识,这部分是难点,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七课)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具体、有条件的。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1)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与测评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热点材料]发文促大数据示范应用数据共享催生万亿市场2016年1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组织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重大工程的通知》,提出要重点支持大数据示范应用和开放共享。
随着国家投入力度的加大,国内大数据资源总量有望继续丰富,大数据产业将孕育万亿级别的巨大市场。
❶开发利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当前,❷要顺应潮流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❸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策支持,着力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建立市场化应用机制,❹深化大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创新应用,促生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与需求紧密结合的大数据产品体系,使开放的大数据成为促进创业创新的新动力。
设问:结合材料,分析在促进大数据的发展中如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答题规范]第一步:获取信息,对接所学知识第二步:结合材料,条理严谨作答(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看到大数据的发展与企业、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
(2)要注意分析和把握影响大数据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顺应潮流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
(3)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整体,把企业、市场、政府等各种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4)要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形成大数据产品体系。
1.2 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2 000多年前,中国凭借航海技术开通了与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
新时期,沿着陆海两条“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中可以看出()A.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B.联系方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只要加强联系,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D.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解析:选D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的有关知识。
不同时期、地点、条件,“丝绸之路”各不相同,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所以D项符合题意。
A、B、C项说法错误。
该题选D。
2.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
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
这表明()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喜旱莲子草能够解决我国饲料不足问题,也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可见联系的普遍性,故①正确。
喜旱莲子草的引入,解决了饲料问题,但是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对本土植物和鱼类造成影响,可见联系的多样性,故②正确。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是人为创造的,排除③。
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具有人文特点,故排除④。
该题选A。
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梅拉宾在1971年提出了一个法则: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语气等则占了38%,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
该法则体现了()①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②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④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材料中的法则表明,对一个人的印象,由谈话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肢体动作等构成,这表明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这是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的体现,答案为A;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之和的关系取决部分以什么样的结构形成整体,②错误;材料未涉及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④不当选。
该题选A。
4.“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谈谈对苏轼的《琴诗》的理解。
首先,琴声是人为事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①正确;②否认了人的主观世界对琴声的感受与影响,排除;琴、指、琴声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正确;美妙的音乐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④只看到了指与琴的关系,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
5.近日,中央气象台在官方微博上称因为卢布贬值,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有所降低。
这条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微博,引起网友的疑问和猜测。
对此,中央气象台官微回复称,“准确说是资金减少导致气象观测数据缺失,继而影响到了数值预报”。
中央气象台的回复表明()①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②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④人们可以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新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选C①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④说法错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但不能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
卢布贬值,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有所降低,体现了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③正确。
该题选C。
6.自己本身并不生产商品,却可以通过提供一种交易空间或场所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间的交易,收取恰当的费用而获得收益。
这种被定义为“平台经济”的商业模式正随着苹果公司、谷歌公司等“平台企业”的成功而在全球风行。
“平台经济”的发展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前提B.人们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D.人为事物的联系正在取代事物的客观联系解析:选B搭建平台就是建立联系,答案为B;A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C与材料中心不符;包括人为事物在内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且人为事物的联系不能取代事物的客观联系,D错误。
7.(海南高考)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
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成为优质木材,桉树被引进美国后,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环境,成为“废材”说明联系多种多样,③符合题意入选;桉树被引进到美国,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变成了“废材”说明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入选;稳定的联系存在,①表述错误排除;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表述错误排除。
该题选D。
8.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从上海到云南共11个省市,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龙头作用,通过产业、资本、技术向中西部转移,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从而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了()①部分离不开整体,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组合②应树立全局观念,使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的功能③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④整体由部分构成,要重视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材料中的做法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是错误的。
该题选C。
9.《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蓝皮书2014—2015》指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进一步推动欧亚大陆各国的经济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变整个欧亚大陆的经济版图。
这说明()A.联系就是事物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B.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C.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的发展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多样的联系解析:选C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A本身说法不对。
B中“总是大于”,说法不对。
题干中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推动欧亚大陆各国的经济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变整个欧亚大陆的经济版图,说明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的发展,C正确。
D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本身说法不对。
本题正确答案选C。
10.2014年11月1日,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经过8天飞行,历经地月转移、月球近旁转向、月地转移、再入返回、着陆回收五个阶段后,在内蒙古中部成功着陆。
这标志着我国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诸多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绕、落、回”计划的第三步“回”正式启动。
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系统具有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部分构成整体,要以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③整体离不开部分,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④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选A探月工程的五个阶段,体现了部分构成整体,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②正确;“绕、落、回”计划,体现了要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优化趋向,①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部分的重要性,因此③④不合题意。
该题选A。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轨道:经济增长中高速“相对稳定期”;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度调整期”。
推进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
据此回答11~12题。
11.从哲学上看,推进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体现了()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立足局部,选择最佳发展方案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C推进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是注重我国经济结构内部优化趋向的体现,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一种具体形式,答案为C;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要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同时要搞好局部,②错误;③与材料无关。
该题选C。
12.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一定要有信心。
这是因为()A.部分要比整体更重要B.部分制约整体,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存在C.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D.整体统率部分,影响部分的状态解析:选D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