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射流下 C O 离子 A装 邝X撞 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
不同能量水下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轴向辐射分布特性研究

不同能量水下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轴向辐射分布特性研究薛博洋;田野;宋矫健;卢渊;郑荣儿【期刊名称】《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年(卷),期】2016(36)4【摘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水下原位探测技术,备受海洋探测技术领域的关注。
将这项技术推向实用化的关键之一是改善LIBS的远程探测能力,因此需要采用超击穿阈值的高能量探测激光。
为观察超击穿阈值情况下的等离子体辐射和动态击穿特性,采用图像与光谱相结合的方法,以KCl溶液为样品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
通过对1~20mJ不同能量激发下的等离子体图像分析,获得了不同激发条件下总辐射的轴向跨度和最亮点位置信息。
随激光脉冲能量增大,等离子体长度增加,从1mJ时的0.49mm增加到20mJ时的1.83mm,同时辐射最亮点位置向激光入射方向移动了0.79mm。
结合光谱探测分析,得出等离子体特征辐射的轴向空间分布也对激光能量有明显的依赖性。
虽然不同能量下谱线强度呈相似的轴向空间分布,但钾原子辐射最强处的位置和相应强度均随能量变化,在5mJ激发下获得最佳辐射强度。
实验结果表明,为满足远程LIBS应用需求,提高激光能量时应考虑其对原子辐射的影响。
还对不同能量下的谱线的半高宽和信背比进行了观测分析。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 ,as a promising i n‐situ underwater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ocean exploration .Improving the remote sensing ability of LIBS is crucial in bringing this tech‐nology in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hence higher laser energies ,i .e .over threshold ,arerequired .To characterize the plasma in‐duced with super thresholdenergies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resulted moving breakdown process ,some 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into KCl water solution have been carried out with spectra‐image jointed analysis .The spatial span and the brightest spot position of plasma radiation ,with different laser energies from 1 to 20 mJ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recorded plasma ima‐g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lasma stretched from 0.49 to1.83 mm ,as the laser pulse energy increased from 1 to 20 mJ ,with a center position shift of 0.79 mm towards the incident laser beam .The obvious power dependence has also been observed from the obtained spatial resolved atomicspectra .Although the axial distributions at different energies were similar ,both the position and the intensity of potassium atomic emission maximum varied .The optimal laser energy was determined to be 5 mJ with the emis‐sion intensity maximum higher than that at any other investigated energi es .The obtained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power de‐pendence of atomic emiss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on increasing laser energy to meet the needs of stand‐off LIBS applica‐tions .The FWHM and signal to background ratio of K Ⅰ 769.90 nm under diffe rent laser energies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 .【总页数】5页(P1186-1190)【作者】薛博洋;田野;宋矫健;卢渊;郑荣儿【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光电子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光电子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光电子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光电子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光电子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33.4【相关文献】1.桥墩轴向与水流成不同夹角时流速分布特性定床试验研究 [J], 严建科;焦臣;龙涛;杨久诚;沈波2.不同围压下页岩三轴压缩声发射能量分布特性研究 [J], 韩兵;杨宏伟3.不同能量输出结构战斗部水下爆炸毁伤威力试验研究 [J], 鲁忠宝;黎勤;哈海荣4.不同能量输出结构战斗部水下爆炸毁伤威力试验研究 [J], 鲁忠宝;黎勤;哈海荣;5.水胶炸药不同交联时间水下爆炸能量的研究 [J], 张阳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液界面激光诱导射穿光谱系统平台测定海水污染技术

气-液界面激光诱导射穿光谱系统平台测定海水污染技术王奇;冯春雷;吴鼎;丁洪斌【摘要】搭建了气-液界面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系统平台.介绍了该实验系统装置的构建,以及实验技巧与参数优化.首先,选取Cu、Pb、Zn等常见海水重金属污染元素作为分析对象,进行了模拟海水探测,得到了各元素浓度与LIBS谱线强度关系曲线,确定了系统对各元素的检测限.然后,在大连各海域及排污口采集水样并进行了LIBS分析,对其受污染情况做出评估.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线快速分析海水样品中的多种金属离子,同时也揭示了LIBS技术在液体检测领域的巨大潜力.%Based on the accumulated experiment experience and technology of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s Modification by Laser,Ion and Electron Beam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a platform on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 i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In this work,the equipment module of the platform is presented;the operating technique and th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re introduced.The pollution elements of heavy metals like Cu,Pb,Zn a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 investigated,the simulated detection on the sea water is carried out,the concentration of signal varied with strength of the LIBS are obtained,and the limitation of the detection for each element is given.Moreover,the samples from some sea area or drain outlet in Dalian city are collected,their pollution situations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various metal ions in seawater samples can be analyzed on-line soon with this experiment system,and the great potential of LIBS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iquid detection is revealed.【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年(卷),期】2017(036)012【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海水污染;重金属;谱线【作者】王奇;冯春雷;吴鼎;丁洪斌【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33.50 引言近年来,国家海洋局每年发布《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其中显示,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形势严峻,没有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1]。
高能激光辐照诱导声波频率特性的实验研究

高能激光辐照诱导声波频率特性的实验研究秦海永;张永康;袁蓓;尤建【摘要】为了研究高能激光辐照诱导声波的频率特性以及实验条件对其的影响,采用宽频声传感器接收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声波,并导入MATLAB中处理,得到其功率谱密度图.激光冲击实验采用铝箔吸收层、水以及不同约束状态下的K9玻璃约束层,对实验中产生声波的功率谱密度图做了详细分析,取得了图中最大峰值频率的分布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约束层以及约束层的不同约束状态都会对声波功率谱密度最大峰值频率的分布有较大影响,而激光能量密度对其影响很小,同时该实验结果对激光冲击强化实现在线检测有重要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激光技术》【年(卷),期】2010(034)001【总页数】4页(P105-108)【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冲击强化;声波;功率谱密度【作者】秦海永;张永康;袁蓓;尤建【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江苏省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镇江,212013;江苏大学,江苏省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镇江,212013;江苏大学,江苏省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镇江,212013;江苏大学,江苏省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21~+.6;TG665引言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 processing,LSP)是利用高功率密度(109W/cm2)、短脉冲(纳秒级)的激光束透过辐照于透明约束层辐照于金属材料表面的吸收层。
吸收层材料吸收激光能量,瞬时汽化形成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向周围空间迅速膨胀,形成高压冲击波(冲击波峰值压强达吉帕量级)。
如此高压高速冲击波作用于金属材料并在其内部传播,使金属材料表层发生塑性变形,形成密集、稳定的位错结构,产生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金属材料多种机械性能(强度性能、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疲劳性能等)[1-4]。
冲击波同时也将向其它方向膨胀,作用于吸收层外的透明约束层(如水或玻璃),使其发生振动甚至破碎。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测定稀土矿区土壤中钐含量

文章编号 2095-1531(2022)04-0712-10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测定稀土矿区土壤中钐含量刘小亮1,2,孙少华2,孟祥厅1,李小燕1,刘云海1 *(1. 东华理工大学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2. 兰州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为了满足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发展的新要求,促进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本文利用LIBS 结合定标曲线法对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区土壤中的稀土元素钐(Sm)进行了定量分析,初步检验了LIBS 对稀土矿样元素成分的检测能力。
首先,以编号为GBW07402a 国家标准物质土壤为基底,采用标准加样法制备了Sm 2O 3含量分别为1%、5%、10%和20%的待分析样品。
其次,通过调节激光脉冲能量参数对基底样品进行激发,探究了激光能量参数对谱线强度和信背比的影响,得出最优化的实验条件后,对所有待分析样品进行激发以获取等离子体光谱信息。
接着,分别采用多峰Lorentz 拟合扣除背底法(MFM)和级联积分保留背底法(CIM)对光谱信息进行处理,构建以谱线积分强度与元素含量为关联量的定标曲线。
最后,根据定标曲线进行含量预测,初步评估了LIBS 用于稀土矿区土壤样品中Sm 元素的检测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受稀土矿区土壤基体效应的影响,Sm 元素的谱线出现了强烈的展宽而导致无法进行有效分辨,而钠(Na)、钾(K)、钛(Ti)和铁(Fe)等元素的谱线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展宽。
通过对比不同含量下的光谱信息,选取410 nm-band 和470.44 nm 为Sm 元素分析谱线用于定量分析。
基于积分强度和元素含量构建的定标曲线都有着较好的线性相关度,拟合系数(R 2)值大都在0.99以上;相比而言,采用CIM 处理光谱信息,可以获取更好的线性相关度,最大值为0.999 27。
以Sm 含量为4.310%的3#样品为未知待测样品,采用留一法构建定标曲线对其含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CIM 法使得分析线具有极佳的预测性能,两条分析线对3#样品含量的预测相对误差均在1%以内。
土壤中机油激光诱导荧光信号随激发光能量变化的特性研究

1实验部分
实验所采用的激光器为法国Quantel公司的Q850型 Nd : YAG激光器,波长为266 nm,最佳工作频率为10 Hz, 单脉冲初始能量为86.21 mJ%光谱仪选用的是美国Ocean Optics公司的Maya-2000pro型光纤光谱仪,光谱探测范围 是200〜1 000 nm,分辨率是1. 5 nm%制备样品时,所用土 壤采自合肥市科学岛董铺水库附近,经烘干、100目过筛、 研磨等步骤后,去除了土壤中大颗粒石子,使土质干燥细 腻%机油选取嘉实VNP多发动机机油% 土壤经天平称重,与 机油混合,搅拌,摇匀,成为机油浓度为0.5%〜6%的土壤 样品%改变照射到土壤样品表面的能量,会改变土壤样品表 面受激发的能量密度。计算照射到土壤表面的光斑面积约为 4.72 cm2 %实验中激光脉冲能量和土壤表面接受激光能量密 度如表1所示%激光脉冲频率为10 Hz,光谱仪积分时间1
第40卷,第3期 2 0 2 0年S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andSpectralAnalysis
Hale Waihona Puke Vol. 40,No. 3,pp929-933 March, 2020
土壤中机油激光诱导荧光信号随激发光能量变化的特性研究
左兆陆1 2 S赵南京1 X ,孟德硕1 S黄尧1 ! 2 3,殷高方1 3,马明俊1 3,刘建国1 3
关键词 土壤&机油&激光诱导荧光&激光脉冲能量&光谱&石油烃
中图分类号:O4SS 文献标识码:A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法(LIPS)测定不锈钢中微量元素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法(LIPS)测定不锈钢中微量元素李静,翟超,张仕定,张鉴秋,孟祥儒摘要: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LIPS)是一种非接触式实时检测技术,将其用于对钢铁成分检测,可满足大型钢铁企业高速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要求。
以波长为1064 nm的Nd:YAG调Q固体激光器为激发光源,ICCD为探测器,标准不锈钢1Crl8Ni9Ti系列为样品在建立的LIPS实验装置上对样品中微量金属元素铝、锰、钴、钼和钛的含量进行了测量。
实验中通过对m工作的延迟时间和积分时间的合理设置得到高信噪比的谱线信号,在光谱数据处理时采用了基于基体效应的内标法。
实验结果显示,测量元素的浓度与定标元素铁的浓度之比与它们的谱线强度之比均呈很好的线性关系,测试的五种微量元素探测极限不大于150µg·g¹。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分析(1aser-indueed plasma spectroscopy,简称LPS)是基于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物理学与光谱学的一项新兴物质成分和浓度分析技术,它是采用高功率激光器烧蚀材料产生等离子体,对等离子体辐射的光谱进行成分分析,可用于对固体、液体和气体成分以及浓度的测量。
钢铁工业是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钢铁中不同成分含量影响到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
目前的钢铁成分分析方法有光电直读光谱法、X射线荧光法(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SE)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等。
这些方法需要取样,等待样品冷却,碾碎、磨细样品,对样品表面进行处理,在实验室里操作等条件,消耗大量时间。
LIPS 技术和这些物质分析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发射一个脉冲就得到一次测量结果,具有实时性、快速性;(2)消耗的样品数量在纳克到毫克范围,基本上不破坏样品;(3)由于脉冲激光器发出的光经透镜可在远处聚焦产生等离子体,故可用于远距离、非接触式分析样品;(4)基本上对样品无需处理或直接由高功率激光本身对样品表面进行烧蚀处理。
超声的激光激发

图 3-1 矩形脉冲照射下铝(a)和低碳钢((b)中不同深度处温升随时间的变化。
图 3-2 矩形脉冲照射下铝(a)和低碳钢((b)中不同时刻温升随深度的分布 对于更加典型的激光脉冲形状,温升分布可以通过 Duhamel’s 定理得到:
= T ( z, t )
∞ t
I ( t′) ∂ ∂ T ′ ( z ′, t − t ′ ) dz ′dt ′ ∫ ∫ I 0 ∂t ∂z z 0
t f ( t − t ′) dt ′ −z2 AI maxκ 1 2a 2 r2 exp T ( r, z, t ) = − 12 2 ∫ 12 2 π K 0 t ′ ( 4κ t ′ + a ) 4κ t ′ 4κ t ′ + a
(3.14)
3.2.2
非金属
我们先假定非金属中的吸收系数γ相对比较小,因此激光会穿透入样品体内 一定距离。这样就要考虑方程(3.6)中的体热源项,
3.1 激光的吸收
激光入射到固体材料表面时,一部分能量被材料反射或散射,一部分被材 料吸收,另一部分通过材料透射。用 Ei 表示入射激光的能量,Er 表示被材料表 面反射的激光能量, Ea 表示被材料吸收的激光能量, Et 表示透过材料的激光能量, 则由能量守恒定律: Ei = Er + Ea + Et (3.1)
{
}
{
}Leabharlann 非金属固体(如陶瓷和塑料)中的热扩散系数的范围为 10−7 − 10−6 m 2 s −1 ,在 确定时间 t 内的热扩散距离Λd 由 2 (κ t ) 得到, 对于纳秒级激光脉冲辐照,比如一
ρ 是密度, Cp 是材料的比热。
Q ( x, y , z, t ) 是体热源项,在这里就是激光作用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产生的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声波信号实时采集分析软件系统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声波信号实时采集分析软件系统刘学军;吴嘉俊;乔红超;赵吉宾;李长云;张旖诺;万烂军【摘要】为实现激光冲击强化在线检测,针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声波现象,采用SIA-AEDAC-01型声发射数据采集卡采集声波信号,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声波信号实时采集分析软件系统.设计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测试实验,首先用激光冲击强化在线检测系统采集传播在空气中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声波信号,并从中提取等离子体声波信号能量;利用X射线应力分析仪测量试件强化后的残余应力以验证激光冲击强化实验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开发的软件系统能实时采集分析激光冲击强化过程中的等离子体声波信号,并能准确提取每一次冲击强化产生的声波信号能量;且随着激光冲击能量的增加,等离子体声波信号能量和试件表面残余压应力都增大,且二者曲线线型一致,说明该软件系统准确可靠,满足激光冲击强化在线检测的需求.【期刊名称】《光电工程》【年(卷),期】2019(046)008【总页数】9页(P57-65)【关键词】激光冲击强化;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声波;在线检测;实时采集分析;软件系统【作者】刘学军;吴嘉俊;乔红超;赵吉宾;李长云;张旖诺;万烂军【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16;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16;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16;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39;TP311.5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 processing/peening,LSP)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强化工艺技术,其基本原理为采用短脉冲(几十纳秒)、高峰值功率密度(>109 W/cm2)的激光辐照到材料表面的涂覆层,涂覆层在吸收激光能量后爆炸性气化产生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在束缚层的束缚下形成高压冲击波向材料内部传播,对材料表层产生塑性变形,引起一系列材料微观组织变化,形成残余应力,最终提高材料的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寿命[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ticle]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Acta Phys.鄄Chim.Sin .,2008,24(6):961-965June Received:February 4,2008;Revised:March 10,2008;Published on Web:April 16,2008.∗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slliu@;Tel:+86551⁃36023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3100,20533070)及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60358032)资助项目Ⓒ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 ⁃Chimica Sinica超声射流下12C 16O +离子A 2Π1/2,3/2←X 2Σ+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石勇周晓国王新磊胡亚华马兴孝刘世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230026)摘要:用一束波长为230.1nm 的激光,通过(2+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过程激发超声射流冷却的CO 分子制备处于基电子态X 2Σ+的CO +离子,随后引入另一束可调谐激光将CO +离子激发至A 2Π1/2,3/2态,利用光电倍增管(PMT)检测发射的荧光信号强度随激发光波长的变化,分别在487-493nm 和453-459nm 波长范围内获得了CO +离子A 2Π1/2,3/2←X 2Σ+电子态跃迁(0,0)和(1,0)带的激光诱导荧光(LIF)激发谱.关键词:CO +离子;激光诱导荧光;射流冷却中图分类号:O644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um of Jet 鄄Cooled12C 16O +(A 2Π1/2,3/2←X 2Σ+)SHI YongZHOU Xiao ⁃Guo WANG Xin ⁃Lei HU Ya ⁃Hua MA Xing ⁃Xiao LIU Shi ⁃Lin ∗(Hefei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Physical Sciences at the Microscale,Department of Chemical Physic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P.R.China )Abstract :The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LIF)excitation spectrum of molecular ions in cooperating with resonance ⁃enhanced multi ⁃photon ionization (REMPI)process was demonstrated with CO +ions.The CO +ions at the ground X 2Σ+state were prepared by (2+1)REMPI of supersonically cooled CO molecules at 230.1nm,and the rovibronically resolved LIF spectra of CO +(A 2Π1/2,3/2←X 2Σ+)were measured by scanning another laser in the range of 487-493nm and 453-459nm,which belong to (0,0)and (1,0)bands,respectively.Key Words :CO +ion;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Jet ⁃cooled相对于中性分子而言,离子光谱也是分子光谱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之一,其重要性和意义不应亚于对中性分子的研究.但是关于离子光谱的研究工作并不是那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很难制备空间密度较高且量子态布居比较集中的离子用之于常规的测量.到目前为止,对离子的光谱和结构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光电子能谱[1,2],但其主要问题是光谱的分辨率低(约为100cm -1).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脉冲场电离光电子谱(PFI ⁃PE)、零动能光电子能谱(ZEKE)和质量分辨的阈值电离光谱(MATI)[3-5]是研究离子光谱的强有力方法,其分辨率高达约1cm -1,从而得到了许多过去无法精确确定的离子光谱常数和解离动力学信息.通常,这些方法是将分子激发到收敛于离子基电子态的高里德堡态,因而研究的内容是离子基电子态的光谱.但对多数分子而言(个别小分子除外),由于通常不存在收敛于离子电子激发态的超高里德堡态,因而往往无法研究离子的电子激发态光谱.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实验室采用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方法制备具有量子态选择的离子,成功地研究了射流冷却条件下一些三原子分子离子,如N 2O +、CS +2、SO +2和H 2S +等的光碎片激发谱961Acta Phys.鄄Chim.Sin.,2008Vol.24(PHOFEX)及其光解离动力学[6-10].一般而言,PHOFEX光谱适用于研究解离或预解离的电子激发态,对于不解离的电子激发态,这种方法则不合适,此时采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LIF)更恰当.作为REMPI⁃PHOFEX方法的一个补充,同时也为了获取更全面的离子激发态光谱,我们尝试采用REMPI⁃LIF方法研究离子的激发态光谱.显然,这种方法除了需要通过REMPI手段制备出数密度足够高的离子用于LIF研究外,还需待研究的离子电子激发态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为此,我们选择电离截面比较大的分子,如CO分子,通过REMPI方法制备量子态布居单一的母体离子,然后测量离子的LIF激发态光谱.CO+离子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离子,它广泛存在于太阳大气、星际物质、行星电离层、慧尾、燃烧环境和热核等离子体中,自从1909年Pluvinel和Baldet[11]首次在Morehouse彗星的慧尾上观测到了CO+离子的慧尾带系后,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大量有关CO+离子光谱的研究工作.Krupenie[12], Huber和Herzberg[13]对早期的工作进行了综述.最近,Haridass等人[14,15]综述了CO+离子四个电子带系以及红外和微波谱的研究工作.尽管有关CO+离子的研究工作已经很深入,但是我们注意到,前人有关CO+离子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CO+离子的发射谱来完成,激发态离子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直流放电或者电子轰击中性CO气体[15].与以往的发射光谱不同,在本文中我们将以CO 作为样品气体,在超声射流冷却条件下,采用REMPI⁃LIF方法得到CO+离子A2Πi←X2Σ+电子态跃迁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同时也在实验上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1实验条件和实验原理1.1实验条件实验装置包括脉冲分子束系统、脉冲激光光源和荧光信号采集三部分所组成,三者的时序由脉冲发生器(DG535,Stanford Research Systems)控制,详见文献[6,16].滞止压力为200Pa、浓度为5%的CO/He混和气在配气装置中混和均匀后,由喉道直径为0.5mm的脉冲喷嘴(general valve,脉冲开阀时间约180μs)喷出,经过口径为2.5mm的Skimmer(beam dynam⁃ics,离喷嘴的距离为10mm)准直后进入反应室,且气束方向与电离光和探测光的传播方向垂直.喷嘴和激光-分子相互作用点的距离约为10cm.真空抽运系统由两台直联机械泵(抽速15L·s-1,2XZ⁃15D 型,成都国投南光)和两台涡轮分子泵(抽速1500L·s-1,一台是F⁃250型,北京中科科仪;另一台是F⁃400型,成都国投南光)组成.不进气时,束源室和反应室的静态真空度分别为2.0×10-5和2.2×10-5Pa,进气时动态真空度分别为4.0×10-4和2.5×10-5Pa.激光光源为两台Nd:YAG激光器(Lab⁃190型和Pro⁃190型,Spectra Physics)分别泵浦的两台染料激光器(PRSC⁃LG⁃18型和PRSC⁃LG⁃24型,Sirah).其中一台染料激光器输出的激光经BBO晶体倍频后,由焦距为22.5cm的石英透镜聚焦进入反应腔体内的激光-分子束作用区,作为电离光,通过(2+1) REMPI制备处于基态X2Σ+的CO+离子,其波长固定在230.1nm,脉冲能量约为1mJ.随后引入另一台染料激光器输出的激光,经过焦距为40cm的石英透镜聚焦与电离光相向进入腔体,作为探测光,将CO+离子从X2Σ+态激发至A2Π1/2,3/2态,电离光与探测光在空间上严格重合,时间上约有20ns的延迟.探测光的波长扫描范围是453-459nm和487⁃493nm,分别对应(1,0)带和(0,0)带的激发跃迁,脉冲能量约为0.3mJ.A2Πi态所发射的荧光经过截至滤色片(JB510)后由光电倍增管(9125B型,Electron Tubes,工作电压为-1000V)接收,从光电倍增管输出的信号经由示波器(500MHz,TDS3052B,Teltronix)平均后输入计算机处理,同时激光强度被同步检测. 1.2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离子的制备通过CO分子的(2+1)REMPI过程产生[17],即图1CO分子的能级示意图和激发过程图解Fig.1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CO molecule energylevel and excitation process962No.6石勇等:超声射流下12C 16O +离子A 2Π1/2,3/2←X 2Σ+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CO(X 1Σ+)➝2h ν1CO(B 1Σ+)➝h ν1CO +(X 2Σ+,v +)+e (1.1)Sha 等人[17]的光电子能谱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中间态为B 1Σ+的(2+1)REMPI 过程制备的CO +离子基电子态主要处在v +=0和v +=1的振动态,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9%和30.5%.实验中,分别检测CO +离子信号强度和CO 分子B 1Σ+➝A 1Πi 跃迁的荧光信号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获得的光谱是一致的,即只有一个共振波长在230.1nm 处,谱带宽度约为1cm -1的Q 支结构.因此实验操作过程中,直接通过检测B 1Σ+态的荧光共振信号来确定电离光的共振波长.产生了处在基电子态的CO +离子后,我们用另一束染料激光将CO +离子从X 2态激发到A 2Πi 电子态,同时用光电倍增管收集A 2Πi 态发射的荧光信号,即CO +(X 2Σ+)➝h ν2CO +(A 2Π1/2,3/2)➝Fluorescence(2)2实验结果和分析图2(a 、b 、c)分别显示了只有电离光、探测光和电离光与探测光共同作用下PMT 检测到的荧光信号强度,其中图2(a)对应CO 分子B 1Σ+➝A 1Πi 发射的荧光信号,实验过程中就是通过检测该信号来确定REMPI 的共振波长.本实验中涉及到两束激光,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有效地消除杂散光的干扰,一方面除了在PMT 前面放置截至滤色片外,还在激光光路上放置光阑以减小杂散光的干扰;另一方面,扫描光谱设置的时间门位置尽量地避开杂散光和第一束激光产生的荧光信号区域.从图2(b)中可以看出,相对于荧光的信号强度而言,杂散光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图2(c)中,与图2(a 、b)不同之处是出现了一个新的衰减信号,单指数拟和得其衰减寿命约为1.3μs.对照图(a)、(b)和(c),可以判断,图(c)中新的衰减信号应该为CO +离子A 2Π1/2,3/2←X 2Σ+的荧光发射.测量的电子跃迁谱带(v ′,v ″)为(0,0)和(1,0)的转动结构如图3和4所示.对于CO +离子A 2Π1/2,3/2←X 2Σ+振转光谱的标识,前人已经有非常详细的研究[12-15].这里,我们直接参考Haridass 等[14,15]关于CO +离子光谱的综述性报道,(0,0)和(1,0)谱带的光谱常数列于表1.考虑到激光线宽约为0.3cm -1,同时在射流冷却条件下分子的转动布局比较低,这里不考虑Λ双重分裂和自旋-转动相互作用,这时上下态的转动能级公式为2Π:F 1(v ′,J )=T v ′+B v ′J (J +1)-D v ′J 2(J +1)2(3a)F 2(v ′,J )=T v ′+A v ′+B v ′J (J +1)-D v ′J 2(J +1)2(3b)2Σ:F 1&2(v ″=0,J )=B v 义J (J +1)-D v ″J 2(J +1)2(4)式中,T v 、A v 、B v 和D v (v =v ′或v ″)分别是带源、转动常数、离心畸变常数和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常数,F 1和F 2分别对应2Π1/2和2Π3/2态.根据跃迁选择定则,2Π←2Σ跃迁共有十二支[18],由于我们不考虑下态的自旋分裂,计算中只需要考虑六支,分别为P 1、Q 1、R1图2(a)只有电离光(230.1nm)、(b)探测光(454.34nm)及(c)两束光共同作用下的荧光信号强度Fig.2Fluorescence intensity with (a)only the photo 鄄ionization laser at 230.1nm,(b)only the detected laser at 454.34nm,and (c)both the ionization and detected lasers overlapped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with each other图312C 16O +离子A 2Π1/2,3/2←X 2Σ+跃迁(0,0)振动带和拟合光谱Fig.3Experimental (exp.)and simulated (simu.)spectra of (0,0)band of the 12C 16O +(A 2Πi ←X 2Σ+)图412C 16O +离子A 2Π1/2,3/2←X 2Σ+跃迁(1,0)振动带和拟合光谱Fig.4Experimental and simulated spectra of (1,0)band of the 12C 16O +(A 2Πi ←X 2Σ+)963Acta Phys.鄄Chim.Sin.,2008Vol.24和P 2、Q 2、R 2.将表1中的光谱常数代入式(3a)、(3b)和(4)得到上下态的转动能级谱项,然后根据跃迁选择定则给出允许跃迁的谱线位置,加上谱线的线型和强度因子,计算出来的光谱显示在图3和图4的下方.计算过程中转动谱线线型采用Lorentz 函数表示,谱线强度包括了(2J +1)权重因子和温度Boltzmann 分布,这里取温度为60K 进行计算.3小结本文以CO +离子为例,论述采用REMPI ⁃LIF 方法来获取离子的激发谱,实验中采用230.1nm 的特定波长(2+1)REMPI CO 分子以制备CO +(X 2Σ+)离子,然后扫描另一束可调谐激光,分别在487-493nm 和453-459nm 波长范围内获得了CO +离子A 2Π1/2,3/2邝X 2Σ+跃迁(0,0)和(1,0)振动带的激发谱,实验的成功为研究离子光谱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实验手段.下一步的工作,我们希望能将此方法应用于三原子或更多原子的离子激发谱.References1Ervin,K.M.;Lineberger,W.C.Advances in Gas Phase Ion Chemistry ,1992,1:1212Jacox,M.E.Chem.Soc.Rev.,2002,31:1083Ng,C.Y.Annu.Rev.Phys.Chem.,2002,53:1014Li,J.;Hao,Y.S.;Yang,J.;Zhou,C.;Mo,Y.X.J.Chem.Phys.,2007,127:1043075Yang,J.;Li,J.;Hao,Y.S.;Zhou,C.;Mo,Y.X.J.Chem.Phys.,2006,125:0543116Xu,H.F.;Guo,Y.;Li,Q.F.;Liu,S.L.;Ma,X.X.;Liang,J.;Li,H.Y.J.Chem.Phys.,2003,119:116097Xu,H.F.;Guo,Y.;Li,Q.F.;Shi,Y.;Liu,S.L.;Ma,X.X.J.Chem.Phys.,2004,121:30698Zhang,L.M.;Chen,J.;Xu,H.F.;Dai,J.H.;Liu,S.L.;Ma,X.X.J.Chem.Phys.,2001,114:107689Zhang,L.M.;Wang,Z.;Li,J.;Wang,F.;Liu,S.L.;Yu,S.Q.;Ma,X.X.J.Chem.Phys.,2003,118:918510Shi,Y.;Yu,F.;Zhou,X.G.;Liu,S.L.J.Chem.Phys.,(in press)11Pluvinel,A.B.;Baldet,put.Rend.,1909,148:75912Krupenie,P.H.Natl.Bur.Stand.,1966,5:113Huber,K.P.;Herzberg,G.Molecular spectra and molecular structure.Vol.IV.Princeton:Van Nostrand ⁃Reinhold Press,197914Haridass,C.;Prasad,C.V.V.;Reddy,S.P.Astrophys.J.,1992,388:66915Haridass,C.;Prasad,C.V.V.;Reddy,S.P.J.Mol.Spectrosc.,2000,199:18016Chen,J.;Guo,Y.;Zhou,X.G.;Shi,Y.;Liu,S.L.;Ma,X.X.J.Phys.Chem.A ,2007,111:538217Sha,G.H.;Proch,D.;Rose,C.;Kompa,K.L.J.Chem.Phys.,1993,99:433418Herzberg,G.Molecular spectra and molecular structure.Vol.I.New York:D.Van Nostrand Company,1950表112C 16O +离子X 2Σ+和A 2Πi 态的光谱常数[11](cm -1)Table 1Specturum constants (in cm -1)of the X 2Σ+andA 2Πi states of 12C 16O +[11]T v :band origin;B v :rotational constant;D v :centrifugal distortion constant;A v :spin ⁃orbit constant;v ″:vibrational quantum number of ground state;v ′:vibrational quantum number of excited stateMolecular state ConstantT v B v 106D v A vX 2Σ+v ″=00 1.967 6.317A 2Πiv ′=020406.217 1.580 6.735-122.051v ′=121941.4791.5606.464-121.98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