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7 中国近代经济教学案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长效14世界近代文化教学案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教学案长效14 世界近代文化【热点常备考纲】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世界近代史上重大改革的文化背景、文化措施)(1)欧洲的宗教改革。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3)俄国农奴制改革。
(4)明治维新。
4.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世界近代史部分)(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洛克、卢梭)。
(2)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大抗议书、英国内战)。
(3)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4)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法国大革命、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5)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宪章运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文化思想、文化政策或文化贡献)(1)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
(2)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
(3)杰出的科学家(牛顿)。
【热点考点重点】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的背景、核心、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内容、宗教改革的影响。
(3)启蒙运动的背景、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的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的思想、德意志启蒙思想家(康德)的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
2.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
(2)俄国农奴制改革。
(3)明治维新。
4.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1)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2)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法国大革命、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1)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
最新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2 中国近代政治教学案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长效02 中国近代政治教学案【热点常备考纲】1.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2)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
(3)中法战争(略)、黑旗军抗法(略)。
(4)甲午战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2.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
(2)辛亥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十年对峙;解放战争)。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戊戌变法(政治措施)。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1)“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
(2)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贡献)。
【热点考点重点】1.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附件。
(2)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3)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
(4)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2.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戊戌变法。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1)“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
(2)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热点考点重组】1.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3 中国现代政治教学案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长效03 中国现代政治教学案【热点常备考纲】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新中国成立以来)。
【热点考点重点】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新政协的召开。
(2)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十一届三中全会。
(4)扩大基层民主。
(5)“一国两制”构想。
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毛泽东访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含“求同存异”原则)。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
【热点考点重组】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长效02中国近代政治教学案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长效02 中国近代政治教学案【热点常备考纲】1.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2)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
(3)中法战争(略)、黑旗军抗法(略)。
(4)甲午战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2.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
(2)辛亥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十年对峙;解放战争)。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戊戌变法(政治措施)。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1)“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
(2)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贡献)。
【热点考点重点】1.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附件。
(2)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3)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
(4)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2.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戊戌变法。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1)“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
(2)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热点考点重组】1.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短期热点09 关注民生教学案(2013年1月)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短期09 关注民生教学案(2013年1月)(2013年1月)【热点背景材料】2013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讨论和审议了《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听取了公立医院改革有关情况汇报。
李克强指出,我国医改正在向纵深推进,“十二五”时期将从打基础向提质量转变,从搭框架向建制度转变,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逐步建立适应人民健康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制度。
【热点常备考纲】1.古代中国、古代雅典的民生思想与政策(1)民生思想: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必修三)。
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孔子,选修四)。
(2)民生政策:①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政策(必修二)。
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选修一)。
2.近现代中国的民生思想与政策(1)民生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必修三)。
(2)民生政策:①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必修二)。
②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修一)。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必修二)。
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选修四)。
3.近现代世界的民生政策(1)民生思想:暂无。
(2)民生政策:①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必修一、二)。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教学案长效06东西方古代经济

【热点常备考纲】1.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2.古代西方的经济:古代希腊城邦国家的经济活动。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古代史上重大改革的经济措施)(1)梭伦改革。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古代中国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1)秦始皇。
(2)唐太宗。
(3)康熙帝。
【热点考点重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含曲辕犁);井田制、封建社会三种主要土地形式(封建政府所有、地主土地私有、农民个体私有)、土地兼并;赋税、徭役制度;主要水利工程。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陶瓷业;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会馆、商帮;商业活动的限制因素变化。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
2.古代西方的经济:地理环境与古希腊经济活动的关系。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古代史上重大改革的经济措施)(1)梭伦改革。
(2)商鞅变法。
(3)王安石变法。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古代中国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1)秦始皇。
(2)唐太宗。
【热点考点重组】1.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2.古代西方的经济:古代希腊城邦国家的经济活动(多山、港湾、地中海式气候——葡萄酒、橄榄油;手工业;商业与航运——海洋文明)。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古代史上重大改革的经济措施)(1)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发展工商业。
最新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教学案 长效05 中国现代经济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教学案长效05 中国现代经济【热点常备考纲】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部分):(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现代部分)。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现代部分)。
(3)大众传媒的发展(现代部分)。
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中国现代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与政策)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
【热点考点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一五”计划和“一化三改造”。
(2)《论十大关系》报告、中共八大。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八字方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国有企业改革。
(6)对外开放格局。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部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现代部分)。
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
【热点考点重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部分)(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现代部分):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现代部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
(3)大众传媒的发展(现代部分):(新中国历史上的)影视事业发展;互联网的兴起。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学案

课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把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放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其被动性。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世界历史,理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冲击与影响。
2.从近代化角度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从全球史观分析变化与世界市场以及与政治、经济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在洋务运动中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诞生,艰难发展。
在古老中国旧的政治、经济环境中,新的生产方式产生并发展,成为推动中国不断前进的新的经济基础。
2.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民族资本主义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后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重点难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中国近代化。
2. 理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被动性。
【学习过程】一.知识结构二.基础梳理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近代”从生产力解度理解,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而兴建的工厂制工业。
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仅是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2.实业救国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经济思想。
主要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风行于20世纪初。
这一思想表达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教学案长效07 中国近代经济【热点常备考纲】1.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部分):(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部分)。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部分)。
(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部分)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中国近代重大改革的经济措施)(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中国近代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与政策)(1)“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
(2)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热点考点重点】1.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初期)。
(5)民国前期(国共对峙时期)的中国民族工业。
(6)民国后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民族工业。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部分):(1)中国近代的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变化。
(2)中国近代的重要报刊及其社会影响。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洋务运动。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
【热点考点重组】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部分)(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
(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中国近代重大改革的经济措施)(1)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事例及影响)。
(2)戊戌变法(裁撤驿站等旧机构;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中国近代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与政策)(1)“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旧民生主义:实行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土地涨价归公,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发展实业: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后,致力于发展实业,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新民生主义:限制资本家的剥削,一定程度上保障工农利益)。
(2)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土地革命路线;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和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
【热点高考真题】01.(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抽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02.(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03.(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
……(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04.(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05.(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06.(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这反映了抗战时期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07.(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25)“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下列派别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A.洋务派 B.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康梁维新派08.(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09.(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17)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A.石油化工业 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10.(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11.(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
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表2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不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12.(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13.(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
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
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
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
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8分)图11 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14.(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37)(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
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
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
《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
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
”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
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6分)15.(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9)妇女与教育(12分)材料一 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材料二 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民国以来,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
……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热点模拟练习】01.“素业织土布。
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
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
……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B.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养蚕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02.下表为中国19世纪中后期一家新式学校的招生简章节选。
据此判断学生毕业后的合理分配可能最小的是到A.总理衙门担任翻译 B.汉阳铁厂担任经理C.湘军担任陆军营官 D.北洋海军担任管带03.20世纪初,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牧垦殖企业……1912~1919年,中国的农垦公司达100家,资本总额为12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