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考点与压轴题解题思路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中化学变质专题

(完整版)初中化学变质专题

变质专题NaOH在空气中不仅,还会与反应而变质,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NaOH必须保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例1、(1)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小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

由此,小明认为原溶液没有变质。

但小红觉得该实验不够完善,理由。

若要除去已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而得到纯净的NaOH,只能加入适量的溶液或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何检验NaOH的变质程度(1)NaOH的变质程度全部变质:————-——-部分变质:—-—-————【讨论】检验NaOH的变质程度:实质上就是检验中是否还有。

那么, (“能”或“不能”)直接用酚酞溶液或FeCl3或 CuCl2等溶液来检验(2)检验NaOH变质程度的解题思路步骤1:先除尽离子(所加试剂要过量),但不要引入离子步骤2:再检验是否有离子若溶液中有OH-,则为变质;若溶液中没有OH-,则为变质例3、实验助手小丽走进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

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可供利用的试剂有 (C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 Ca(OH)2溶液等)【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溶液部分变质猜想Ⅱ:。

假设猜想Ⅱ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能替代步骤1中所加溶液的是(填序号)。

(2)除步骤2中小丽所用的试剂外,你还可以用替代.【拓展应用】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盐酸都要密封保存。

它们密封保存的原因分别是、。

【小结】有关NaOH的变质问题1、检验是否变质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等碱:Ca(OH)2或Ba(OH)2溶液盐:CaCl2或BaCl2等溶液2.除去已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只能用Ca(OH)2或Ba(OH)2溶液【小结】检验NaOH变质程度的解题思路(1)先巧加过量试剂除尽CO32- ,不要混进OH—通常用可溶性钙盐或可溶性钡盐除去,如: 等溶液(2)再检验溶液中是否有OH—;通常用等溶液。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压轴题答题技巧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压轴题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压轴题答题技巧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

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

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

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

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

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

初中化学四大压轴题答题技巧(选择、推断、实验、计算题)

初中化学四大压轴题答题技巧(选择、推断、实验、计算题)

初中化学四大压轴题答题技巧(选择、推断、实验、计算题)压轴题,一般来讲是试卷每道大题的最后几题。

压轴题不一定是最难的,但一定是学生容易丢分的,所以学生在做好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重难点突破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平时老师强调的一些“中考经典错误答案”,避免一些不应该的丢分。

下面我们分题型简单介绍一下压轴题的复习注意事项。

01选择题常见题型有图像题、图表题、技巧型计算及信息给予题。

图像题解题关键在于图像的横纵坐标、三点(起点、拐点、终点)、斜率。

极有可能考金属与酸的反应,需要学生分清楚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问题和效率问题,理解记忆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等量酸与足量金属反应分别对应的4幅图。

例如:图表题一般考察质量守恒定律,一定要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透彻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重点是原子守恒和质量守恒。

解题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三个公式:1、密闭容器中,M前=M后;2、M参加=M生成;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分子个数比。

技巧型计算常用的是守恒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差量法。

守恒法和差量法主要用于求解质量、质量分数等具体数值的题目,平均值法和极值法由于可以确定数值的范围,因此常用于求某种物质可能是什么的问题,找出这几种方法对应的典型例题做一下,一道就可以。

理解不同方法的思路,知道什么样的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就能搞定这1分了。

信息给予题就需要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了,这个需要学生平时多多培养。

另外平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比如把有用的信息、数据用横线划下来,这样可以避免二次审题的时候再浪费时间找已知条件。

02推断题常见题型有文字推断、实验推断、框图推断。

文字推断题解题方法类似于选择题中的信息给予题,从题干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是重点。

实验推断题要想做出来,需要掌握好物质的性质、变化和重点的几个基础实验。

框图推断题作为最难的一种推断,学生要么满分,要么0分,差距比较大。

初中化学压轴题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题

初中化学压轴题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题

初中化学压轴题之氢氧化钠变质问题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发生潮解,同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在初中化学中,氢氧化钠变质指的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反应原理(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如何判断氢氧化钠已变质?从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其实就是判断是否有碳酸钠存在。

所以,检测氧化钠是否变质可用以下方法:方法一:利用碳酸钠可以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碱溶液或氯化钙、氯化钡等盐溶液生成沉淀来判断。

操作过程如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Ba(OH)2或氯化钙,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利用碳酸钠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来判断。

操作过程如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议一:能否且指示剂或pH试纸来判断氢氧化钠变质?不能,因为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变成成蓝色,所以不能用酚酞试液或紫色石蕊或测pH的方法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争议二:能否用少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溶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不能,因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现没有有气体生成,并不能说明氢氧化钠未变质。

因为假如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即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后,酸优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该反应没有气体生成),只有氢氧化钠被反应完了,稀稀盐酸或稀硫酸才会继续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气体。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汇编-2011化学中考热点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汇编-2011化学中考热点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2NaOH + CO2 = Na2CO3 + H2O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NaOH + HCl = NaCl + H2O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原理:碳酸钠会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 Ca Cl2 = CaCO3↓+ 2NaCl;NaOH + CaCl2≠3、检验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 Cl2溶液,再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原理:(1)氢氧化钠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是为了除尽生成的碳酸钠,这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如果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了,完全变质了。

Na2CO3+ BaCl2 = BaCO3↓+ 2NaCl(注意: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新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word版本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word版本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纵观2011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化学题,许多省市考到了物质的变质问题,初中化学物质的变质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考点是氢氧化钠、氧化钙、氢氧化钙的变质。

下面我就这些物质变质的考点做一总结:一、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氢氧化钠变质主要考点包括:变质原因、检验变质的方法、检验变质的程度、除去杂质得到就纯净的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2NaOH + CO2 = Na2CO3 + H2O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Na2CO3 + Ca Cl2 = CaCO3↓ + 2NaCl3、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 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像上层澄清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解释: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影响到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在检验氢氧化钠前必须把碳酸钠除去。

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酸,因为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碱,因为碱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干扰原来氢氧化钠的检验。

4、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至刚好无沉淀生成为止,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除杂方法:除杂时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如果除去阴离子,所选择试剂的阴离子与主题物质一致。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汇编_2011化学中考热点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汇编_2011化学中考热点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2NaOH + CO2 = Na2CO3 + H2O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NaOH + HCl = NaCl + H2O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原理:碳酸钠会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 Ca Cl2 = CaCO3↓+ 2NaCl;NaOH + CaCl2≠3、检验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 Cl2溶液,再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原理:(1)氢氧化钠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是为了除尽生成的碳酸钠,这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如果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了,完全变质了。

Na2CO3+ BaCl2 = BaCO3↓+ 2NaCl(注意: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新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初中化学物质变质问题

初中化学物质变质问题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NaOH + HCl = NaCl + H2O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 原理:碳酸钠会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 Ca Cl2 = CaCO3↓ + 2NaCl ;NaOH + CaCl2 ≠ 3、检验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 Cl2溶液,再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原理:(1)氢氧化钠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是为了除尽生成的碳酸钠,这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如果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了,完全变质了。

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 (注意: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新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质问题考点与压轴题解题思路
一、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
氢氧化钠变质主要考点包括:变质原因、检验变质的方法、检验变质的程度、除去杂质得到就纯净的氢氧化钠。

(全部变质:Na2CO3、部分变质:Na2CO3、NaOH)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原理:2NaOH + CO2= Na2CO3+ H2O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无明显现象,说明未变质。

原理: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原理:Na2CO3+ Ca(OH)2= CaCO3↓ + 2NaOH
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

)
原理:Na2CO3+ Ca Cl2= CaCO3↓ + 2NaCl
3、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
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原理:(1)氢氧化钠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是为了除尽生成的碳酸钠,这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滴加酚酞溶液【还可以加入:MgCl2(白色沉淀)、CuCl2(蓝色沉淀)、FeCl3(红褐色沉淀)、FeCl2(白色沉淀)、NH4Cl(刺激性气味)、
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如果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了,完全变质了。

Na2CO3+ CaCl2= CaCO3↓ + 2NaCl(注意: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新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原理:Na2CO3+ Ca(OH)2= CaCO3↓ + 2NaOH )
4、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原理:Na2CO3+ Ca(OH)2= CaCO3↓ + 2NaOH
(注意:①不能选用盐酸或硫酸等酸液,因为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同时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而
且会生成NaCl或Na2SO4,引入了新的杂质。

②不能用氯化钙等盐溶液,因为它们会碳酸
钠反应生成了NaCl,引入了新的杂质。

)
二、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变质
(1)变质的原因
氧化钙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原理:CaO + H2O === Ca(OH)2
氢氧化钙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原理:Ca(OH)2+ CO2==== CaCO3↓+ H2O
(2)检验变质后物质存在的方法:
氧化钙:取少量变质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水充分溶解,用手摸烧杯外壁有灼热感。

氢氧化钙:(1)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2)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碳酸钙:取少量变质后固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原理: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特殊强调】:有氧化钙存在的情况下,初中阶段检验不出氢氧化钙的存在。

因为氧化钙溶于水后会生成氢氧化钙,会干扰原来氢氧化钙的检验。

初中化学压轴题解题思路
一、选择压轴题
常见题型有图像题、图表题、技巧型计算及信息给予题。

图像题解题关键在于图像的横纵坐标、三点(起点、拐点、终点)、斜率。

极有可能考金属与酸的反应,需要学生分清楚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问题和效率问题,理解记忆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等量酸与足量金属反应分别对应的4幅图。

图表题一般考察质量守恒定律,一定要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透彻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重点是原子守恒和质量守恒。

解题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三个公式:1、密闭容器中,M前=M 后;2、M参加=M生成;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分子个数比。

技巧型计算常用的是守恒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差量法。

守恒法和差量法主要用于求解质量、质量分数等具体数值的题目,平均值法和极值法由于可以确定数值的范围,因此常用于求某种物质可能是什么的问题,找出这几种方法对应的典型例题做一下,一道就可以。

理解不同方法的思路,知道什么样的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就能搞定这1分了。

信息给予题就需要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了,这个需要学生平时多多培养。

另外平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比如把有用的信息、数据用横线划下来,这样可以避免二次审题的时候再浪费时间找已知条件。

二、推断压轴题
常见题型有文字推断、实验推断、框图推断。

文字推断题解题方法类似于选择题中的信息给予题,从题干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是重点。

实验推断题要想做出来,需要掌握好物质的性质、变化和重点的几个基础实验。

框图推断题作为最难的一种推断,学生要么满分,要么0分,差距比较大。

框图题的难点在
于涉及到的反应较多,同时已知条件隐藏的也比较深,突破口通常潜伏在题目中不同物质的性质、变化、甚至是反应条件中,需要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极强的敏感度。

那要想拿到这7分,就一定要把我们学过的一些性质较为特殊的物质(比如红色固体有哪些?黑色固体有哪些?)、常考的反应方程式(比如CO还原金属氧化物、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等)、特殊的实验现象(比如有大量白烟生成、黑色固体变红、红色固体变黑等)掌握牢固,最好自己做做总结,比如高温条件的反应有哪些、固液反应生成气体的反应有哪些等等。


然还有一些解题规律,比如很多箭头都指向一种物质,那么这种物质很有可能是CO2或H2O。

只要能利用上面总结的这些特殊物质和特殊反应,在题目中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正推或者倒推的方法一步一步推导,推断题就迎刃而解啦。

三、实验压轴题
常见的题型是综合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

综合性实验主要考察实验中的压强变化和仪器的连接、仪器或者试剂的作用问题。

涉及到的实验一般与上学期学的基础实验相关,考察的知识点也依然是上课强调的那些实验题的常考考点,但是考察的范围会比较广,可能一道题涉及到的实验会很多,也就是综合型的考察。

本题难度不会太大,主要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的叙述一定要严谨,一些原因、现象之类的语言不能自己随意发挥,要记住最标准的答案,否则很容易造成会做但是不得分的情况。

探究性实验如果说32题还不是很难的话,33题算得上是实验题中得分率最低的题了,很多学生拜倒在33题的石榴裙下,无法自拔…对于探究性实验题,重中之重是实验的逻辑步骤。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然后提出猜想;针对不同的猜想制定验证方法,要明确不同的方法使用的是什么原理,然后就需要充分调用自己所学过的所有与这个原理相关的反应,找出最合适的那个;最后就是进行实验,观察现象,通过现象得出结论;最最后,结论是对猜想的肯定,这一步千万不要忘记。

逻辑上理清楚了,才能弄清楚整个实验的框架,不然只能是盲人摸象,看不到全貌,抓不准重点。

最后,对于实验题来说,不要抱着一口吃个胖子的心态,因为实验逻辑思路的形成、答题意识的培养、语言叙述的规范性都需要在做题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的。

所以就要在平时多做题,并且做题的时候不要只记答案,要弄清楚答案为什么这么写?他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总之,做实验题,多思考是关键。

四、计算压轴题
常见题型有文字类计算、框图类计算、实验类计算。

如果说推断和实验是学生的心病,那么计算就是学生的硬伤。

但是…题型很多种,中心就一
个!不管题型怎么变,最终都要落实到计算两个字上,因此本题主要涉及到的守恒法和差量法就是重中之重。

差量法,重点是弄清楚:质量的增加或减少是谁造成的?这个质量差要通过化学方程式分析计算出来。

元素守恒法,重点是从题目中找出我们要用的是哪种元素,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种元素。

特别是遇到的题目涉及到的反应特别多特别复杂,或者是要你求某种元素的质量、质量分数的时候,别发懵别放弃别崩溃,赶紧想想元素守恒法吧!
做好压轴题,是化学得高分的关键。

所以从现在开始,巩固基础,提高能力,找出不足,积累优势,逐步攻克化学压轴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