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古诗二首_1(市公开课)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4.融入生活实际,增强体验:将古诗中的意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提升审美情趣。
5.拓展课外阅读,丰富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古诗,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提高文学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小组内都有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
2.讨论主题: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讨论以下问题:
a.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b.诗人通过哪些词汇和句式表达了情感?
c.古诗中是否蕴含了道德观念或人生哲理?
3.小组分享: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成员补充。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掌握古诗的基本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古诗中的重点词汇,如“春晓”、“花落”等,丰富词汇量。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意境,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让学生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如勤奋、诚信、爱国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在古诗的朗读节奏、韵律把握上存在一定难度,对于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理解不够深入,创作古诗时用词和句式运用不够熟练。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精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二首》,包含《静夜思》和《池上》两首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掌握生字词,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背诵两首古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夜晚的景色,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画面。
(2)引入古诗《静夜思》,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
2. 学习《静夜思》(1)学生自读古诗,认读生字词。
(2)老师讲解古诗大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4)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学习《池上》(1)学生自读古诗,认读生字词。
(2)老师讲解古诗大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3)学生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4)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静夜思》和《池上》。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古诗的意境。
2. 答案:(1)见板书。
(2)示例:《静夜思》描绘了夜晚床前明月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池上》描绘了小娃撑船偷采白莲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板书:古诗二首。
2.教学“首”。
(1)量词,一首歌,一首诗等。
(2)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画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池边,看见发生在荷花池里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
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诗题)4.板书课题:池上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宝宝,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首”为翘舌音,“踪”为平舌音、后鼻音,“萍”为后鼻音)(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
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三笔是长横,第四笔是短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优质教案通用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二首》,包括《春晓》和《村居》两首古诗。
详细内容包括《春晓》中描述的春日清晨的美景和《村居》中描绘的乡村生活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了解古诗的背景,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背诵古诗,感悟古诗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日清晨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引出本课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春晓》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朗读古诗,理解诗意,学习生字词。
3. 例题讲解:以《春晓》为例,讲解古诗的韵律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村居》,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学习生字词。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二首》2. 内容:《春晓》:春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七、作业设计(1)背诵《春晓》和《村居》。
(2)用生字词造句。
(3)画出你心中的春天。
2. 答案:(1)背诵内容见板书设计。
(2)例句:春天来了,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3)学生作品,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组织春游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背诵古诗,感悟古诗的韵律美。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12 古诗二首本课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夏天池塘里的景致,第一首是叙事诗,第二首是写景诗。
《池上》一诗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池》通过描写一潭清澈的池水中,蜻蜓落在荷叶上休息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夏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学生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将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重视学法指导,加强课堂互动,尊重个体感受,恰当运用激励的教学方式教学。
1.认识“踪、迹”等12 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 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大意。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1.认识“首、踪”等5 个生字。
2.理解古诗《池上》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的活泼、可爱,体会作者对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的赞美。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二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出示两首古诗)生: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夏天池塘里的情景。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诗人描绘的画卷中,去寻找那时候夏天里的有趣事情和美丽景色吧。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作者吗?(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 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生齐读)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同学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 1教案 语文A版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 1教案语文A版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从而教育学生热爱人民,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2.认识本课11个字,一个多音字“没mo”,会正确书写8个字。
3.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2、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
同时,培养学生喜欢古诗、爱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图片、课前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辛勤耕种出来的)请大家到田间看看他们是怎么种田的。
(课件演示或出示图片)2.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再仔细观察农民伯伯的动作、表情,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很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
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板书课题)悯:当同情讲。
悯农是同情农民的意思。
4.学生介绍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绅。
5.这首诗大家并不陌生,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二)在朗读中理解诗句。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3.小组里互相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4.再次用课件演示农民耕作画面。
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
(1)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句,说一说什么意思。
(2)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头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
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十分炎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5.指导朗读。
这句诗应该怎样读?自己练,在班里读。
(饱含辛酸的语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范读、领读、指名读)6.学习第二句,领悟其义。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教案语文A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教案语文A 版
1 / 1
4、古诗二首
课题 4、古诗二首
教时
学 习 目 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 学习古诗《春晓》,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
了解古诗中每句话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朗读并背诵古诗。
学 习 重 点
会写6个生字,背诵课文。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巩固: (二)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在了解字义的基础上分析字形: 1 .重点指导:
晓:从日不从目,日出而晓。
与烧比较字形,右上没有一点。
眠:目字旁,闭目则眠。
闻:与问比较字形,课文中是“听到”,现在的意思是用鼻子嗅气味。
(三)练笔:
1 .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晓,看到作者把景色描绘得这么美丽生动,你们想不想写一写呢?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美景。
2 .出示挂图(画面是春景),再听听音乐,想象春天是什么样的
3 .师生共同点评。
(四)布置作业:抄写字词。
学 生 活 动 背诵,默写古诗。
2 .请学生说说字义。
小组互相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4、古诗二首
夜 知 少 村 早 东
教学反思
通过表演“醉”的样子,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教案语文A版

4、古诗二首课题4、古诗二首教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学习重点复习本课生字,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教师活动一、复习导入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三、学习生字1.正字音。
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学习一、二句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
我们继续读。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学生活动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
开火车读。
1.指名读第一句。
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2.指名说,老师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3.齐读第一句。
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10.指名反复该。
老师指导。
(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1.指名读。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学习三、四句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Xk 新课标第一网五、背诗练说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
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4.指名朗读。
老师相机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从而教育学生热爱人民,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2.认识本课11个字,一个多音字“没mo”,会正确书写8个字。
3.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2、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
同时,培养学生喜欢古诗、爱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图片、课前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
(农民伯伯辛勤耕种出来的)请大家到田间看看他们是怎么种田的。
(课件演示或出示图片)
2.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再仔细观察农民伯伯的动作、表情,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很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
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板书课题)悯:当同情讲。
悯农是同情农民的意思。
4.学生介绍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绅。
5.这首诗大家并不陌生,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二)在朗读中理解诗句。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里互相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4.再次用课件演示农民耕作画面。
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
(1)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句,说一说什么意思。
(2)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头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
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十分炎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5.指导朗读。
这句诗应该怎样读?自己练,在班里读。
(饱含辛酸的语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范读、领读、指名读)
6.学习第二句,领悟其义。
(1)个人读句,小组讨论,说说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谁知道碗里的饭,每粒都是农民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4)指导朗读,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诵全诗,联系实际。
1.大声诵读,练习背诵。
(采用诗句、单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你想对浪费粮食的人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谁还知道有关写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诗?请读给大家听。
2.教师可向学生推荐李绅的《古风二首》的另外一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非常喜欢古诗,也会背不少,不知大家是否熟悉这首诗。
(二)学习生字。
1.自学会认字。
(大声读,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读出“没”的两个读音)
2.分组学习会写字。
(1)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
如:编儿歌,画画,形象记忆等方法。
3.汇报分组学习情况,说说记住了哪几个字,是使用什么方法记忆的。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5.针对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可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以下几个字。
舟:笔顺是
君:强调第二笔横,要写长些,右边要出头。
渔: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鱼”。
粒:左右结构,左边米字旁,“米”作偏旁时捺变成点,右边是“立”。
可联系字义与生活实际记忆。
者:第四笔撇要写长些。
(三)指导书写。
1.学生看课后会写字表,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希望老师帮你写好哪个字。
3、通过课件重点指导“舟”的书写笔顺。
请学生着重观察“皆”字的间架结构。
(四)巩固练习。
1.看音写词。
He miao bu dan yu zhe yi li mi
( ) ( ) ( ) ( )
2.建立“我的词语库”,给本课会认字组词。
看看哪个同学组的词最多,就评为“组词能手”,老师发给小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