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磁场的变化

合集下载

地球磁场的形成与变化

地球磁场的形成与变化

地球磁场的形成与变化地球磁场是地球表面周围的一个磁场,它面向太阳,形成一个似乎有守护作用的保护盾,可以阻挡来自太阳风暴的宇宙射线和离子流,避免它们进入地球的大气层。

但是,地球磁场也是复杂的,它不断的变化着,有时出现了强烈的磁暴,会对现在的通讯、导航、卫星等带来一定的影响。

那么,地球磁场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变化的呢?一、地球磁场的形成地球磁场的形成,是由地球内部的物理机制所决定的。

地球内部有一个内核,体积约为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它是最稠密的地球部分,内核中心温度高达5500摄氏度,大致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内核的传热和其它热量消耗过程导致内核中的热环流得以形成,使得内核中的液态金属产生了涡流。

地球自转时,涨潮力与内核中的涡流相互作用,引起了地球内部液态金属流动的转动,从而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巨型发电机的操作系统。

在地球内部的核边界处,有一个极厚的电导层,称为地核电浆层,由于金属流动并使其产生更强的电场,也使地核电浆层中的电子运动,产生了一个地球磁场。

这个地球磁场围绕着地球旋转,可以起到保护地球的作用。

二、地球磁场的变化尽管地球的磁场在地球历史上一直都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研究表明,地球磁场还是存在一些变化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短期变化和长期倾向。

短期变化指的是地球磁场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的变化,周期为数小时、数天甚至是几年。

长期倾向是指相对数百年或千年而言的长时期荷尔蒙,通常在数千年或数十万年的时间尺度上。

(一)短期变化地球短期变化的发现源于对地球磁场强度的实时观测。

根据对这些观测结果的分析,已经确认地球磁场的变化是不断的、持续的。

除了磁场强度的变化之外,地球磁场方向在短期内也经常发生变化。

这些短期变化的原因是地球内部液态金属流量的变化,以及太阳引力和地球自身自转的相互作用。

(二)长期变化早期的地磁测量表明,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在数百年或一千年内会发生一些缓慢而明显的变化,从而形成长期倾向。

这些缓慢的变化是由地球内部液态金属流量的演化、地核边界的位置移动、地球自太阳磁场不断变化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析地球的磁场和其变化

解析地球的磁场和其变化

解析地球的磁场和其变化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流动的液态铁制成,这是一种性质独特的岩石,被称为磁性铁矿物。

地球的磁场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磁场,它不仅保护了我们免受太阳风暴的影响,还使得我们能够使用指南针和导航系统。

然而,地球的磁场并不是完全稳定的,它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那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地球的磁场以及它的变化。

第一部分:地球磁场的形成地球磁场是由地球内部液态外核的对流所产生的。

液态外核的磁铁矿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旋转,形成了地球的磁场线圈。

这个过程是通过科学家们的实验和计算来理解的。

据研究表明,地球的太阳辐射不断影响着液态外核内的电流,这样产生的电流与地球的旋转相互作用。

在外层核流体中,流动的液体传导电流时,磁体流经液体时必然出现磁力线圈。

这些磁力线圈会相互叠加,形成一个整体的磁场,并使地球产生了一个大的磁铁。

这个大磁铁的南极和北极之间形成了“地磁带”或“地磁膜”,这是一条穿越地球的环带,将整个地球覆盖在其护罩之下。

第二部分:磁场的变化地球磁场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地球在旋转轴周围转动,地球的磁场有不停地漂移和倾斜。

此外,磁场的变化也可能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涵洞和液体漏洞所引起的。

这些涵洞和漏洞可能会导致地球内部的电流形成一个抵消原有磁场的新磁场,从而产生磁场偏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监测和记录磁场的变化。

他们使用特殊的仪器和技术来跟踪磁场的变化,并将其与地球的其他变化相对比较。

结果表明,地球磁场的变化是相当复杂的,地球的内部动力学活动,太阳辐射,和科技的革新都会影响其变化。

第三部分:磁场的作用地球的磁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磁场是一种强大的保护层,它可以阻挡来自太阳的有害辐射。

这些辐射可能会损害地球上的电子设备,尤其是在较高纬度的地区。

然而,由于地球磁场的存在,这些辐射被吸收和偏转,保护了我们不受它们的危害。

其次,地球的磁场也是许多导航系统和航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影响

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影响

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影响地球磁场是一种由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产生的电磁场,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然而,这个磁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本文将详细探讨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影响。

一、地球磁场的基本结构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中的流体运动和旋转所产生的,它主要由南极和北极两个磁极构成。

磁场的磁力线从南极穿出地球并经过北极,围绕着地球形成一个类似于保护罩的结构。

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地球的内部运动,如地核的热对流和辐射热流。

这些内部运动会导致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对地球上的生物和技术系统产生影响。

二、地球磁场的变化地球磁场的变化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观察到,如地球磁极的漂移和磁场反转等。

1. 地球磁极的漂移地球磁极是指地球磁场力线的两个端点,即南极和北极。

这两个极点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地球磁极的漂移。

地球磁极的漂移是一种相对缓慢的过程,每年的漂移速度大约为40英里。

近年来,地球磁极的漂移速度有所加快,这可能与地球内部的某些变化有关。

2. 磁场反转地球磁场的另一个特征是磁场的反转,即南北磁极位置交换。

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地球磁场的反转是一种相对频繁的现象,它的发生间隔约为50万年左右。

在磁场反转期间,地球的磁场会逐渐减弱,反转后再逐渐加强。

磁场反转期间,地球上的生物和技术系统都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磁场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存,还会影响我们的技术系统和电子设备等。

1. 对生物的影响地球磁场的变化对生物有着很大的影响。

许多动物都有利用地球磁场导航的天赋,当磁场发生变化时,它们的行为和迁徙路线也会发生变化。

人类的生理系统也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磁场变化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进而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2. 对技术系统的影响地球磁场的变化还会对技术系统和电子设备造成影响。

地球磁场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地球磁场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地球磁场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地球磁场是地球形成后自然生成的,是由地球内部的液态铁居于地磁核心中的运动而产生的。

磁场的方向和强度是不断变化的,这也导致了地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磁场强度和方向。

而这种变化可能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气候和人类的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磁场有正常和反向两种方向,正常方向是指磁极指向地理南极。

但是,在地球的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磁极反转,即磁极指向地理北极。

磁轴移动的速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约每年移动30英里左右,所以平均大约每1000年左右会发生一次磁极反转。

据地质学家的研究,最近一次极转应该是在780,000年前发生的。

这一结论是通过对海洋沉积物的研究和火山岩的磁性测定得出的。

地球磁场的变化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太阳表面有大量的气体和等离子体,其中还包括电子和离子。

这些气体和等离子体在太阳界面层上形成了太阳冠。

太阳的磁场与太阳冠的活动有直接关联,即活跃时会产生大暴发,形成太阳风和带电粒子流。

这些带电粒子会穿过地球磁场,与地球上的大气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极光等自然现象。

但是,极其强的太阳风和带电粒子流会导致地球上的电气设施和通信系统受到危害。

地球磁场的变化还存在其他的一些不确定性和影响。

例如,地球磁场的减弱可能会导致大气层中辐射能量的增加,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气候的变化或空气湿度的增加。

磁场的变化还可能会影响地球上的动植物,特别是那些依赖磁场导航的动物,例如,鸽子和海龟等。

在不同时期人类活动依赖了地球磁场,例如,磁方位现实和磁带记录仪的使用都需要依赖地球的磁场。

因此,地球磁场的变化可能会对人类的实际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例如,磁场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航空、太空探索以及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等领域。

总之,地球磁场的变化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研究课题,它不仅牵涉到深层次的地质和物理问题,还可能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气候和人类的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还有助于科学预测和应对未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地球磁场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地球磁场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地球磁场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分析地球的磁场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观察到地球磁场发生了变化,这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兴趣。

本文将就地球磁场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地球磁场的原因地球的磁场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地核。

地核主要由熔融的铁和镍组成,并围绕着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和地核内部的对流运动导致了地球磁场的产生。

具体而言,地球内部的热对流造成了电流环流,进而产生了磁场。

尽管地球磁场的形成过程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地球磁场的变化主要受到地核内部对流的影响。

地核内部的对流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二、地球磁场变化的影响1. 生物影响地球磁场对于许多生物有着重要的导航和定位功能。

例如,候鸟和海洋动物利用地球磁场进行迁徙和导航。

地球磁场的变化可能会干扰它们的导航系统,导致迷失方向或迁徙失败。

此外,地球磁场对于许多生物的生理过程也具有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地球磁场的变化可能会干扰动物的生物钟和代谢过程,影响它们的行为和健康。

2. 大气层影响地球磁场还对地球大气层的稳定性和电离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磁场可以阻挡由太阳风带来的高能离子和辐射,减轻其对地球大气层的影响。

如果地球磁场发生剧烈变化,可能会导致电离层的扰动和大气层的不稳定,进而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

3. 电子设备影响地球磁场的变化也会对电子设备和通讯系统产生影响。

地球磁场的变化可导致电子设备的磁干扰,引起设备性能的下降甚至损坏。

此外,地球磁场的变化还可能对导航系统和卫星通讯系统造成干扰,影响其精度和可靠性。

三、地球磁场变化的研究科学家们对地球磁场变化的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对地球磁场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磁场的形成机制以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此外,地球磁场的变化还可以作为地球内部活动和地壳运动的指示器,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重要参考。

目前,科学家们利用卫星和地面观测站网络,不断监测和记录地球磁场的变化。

地球磁场的变化

地球磁场的变化

地球磁场言是偶极型的,近似于把一个磁铁棒放到地球中心,使它的N极大体上对着南极而产生的磁场形状。

当然,地球中心并没有磁铁棒,而是通过电流在导电液体核中流动的发电机效应产生磁场的。

地球磁场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外界扰动的影响,宇宙飞船就已经探测到太阳风的存在。

太阳风是从太阳日冕层向行星际空间抛射出的高温高速低密度的粒子流,主要成分是电离氢和电离氦。

因为太阳风是一种等离子体,所以它也有磁场,太阳风磁场对地球磁场施加作用,好像要把地球磁场从地球上吹走似的。

尽管这样,地球磁场仍有效地阻止了太阳风长驱直入。

在地球磁场的反抗下,太阳风绕过地球磁场,继续向前运动,于是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彗星状的地球磁场区域,这就是磁层。

地球磁层位于地面600~1000公里高处,磁层的外边界叫磁层顶,离地面5~7万公里。

在太阳风的压缩下,地球磁力线向背着太阳一面的空间延伸得很远,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称为磁尾。

在磁赤道附近,有一个特殊的界面,在界面两边,磁力线突然改变方向,此界面称为中性片。

中性片上的磁场强度微乎其微,厚度大约有1000公里。

中性片将磁尾部分成两部分:北面的磁力线向着地球,南面的磁力线离开地球。

1967年发现,在中性片两侧约10个地球半径的范围里,充满了密度较大的等离子体,这一区域称作等离子体片。

当太阳活动剧烈时,等离子片中的高能粒子增多,并且快速地沿磁力线向地球极区沉降,于是便出现了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极光。

由于太阳风以高速接近地球磁场的边缘,便形成了一个无碰撞的地球弓形激波的波阵面。

波阵面与磁层顶之间的过渡区叫做磁鞘,厚度为3~4个地球半径。

地球磁层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其中的物理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磁层这一概念近来已从地球扩展到其他行星。

甚至有人认为中子星和活动星系核也具有磁层特征。

[编辑本段]形成原因通常物质所带的正电和负电是相等数量的,但由于地球核心物质受到的压力较大,温度也较高,约6000°C,内部有大量的铁磁质元素,物质变成带电量不等的离子体,即原子中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变成自由电子,加上由于地核中物质受着巨大的压力作用,自由电子趋于朝压力较低的地幔,使地核处于带正电状态,地幔附近处于带负电状态,情况就象是一个巨大的“原子”。

地球磁场的原理与变化

地球磁场的原理与变化

地球磁场的原理与变化地球磁场是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所常常接触到的一个自然现象,它不仅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是地球自身保护机制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地球磁场的原理及其变化。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地球磁场的产生原理。

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产生的。

这个液态外核是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的,其温度非常高,可以达到约4000摄氏度。

由于地球的自转,在外核物质的运动中形成了一个环流系统,这个运动导致产生了磁场。

简单来说,地球磁场的形成机制可以类比于电流通过导线时所产生的磁场。

地球磁场具有很强的方向性,这是由于地球内核与外核之间热对流运动的影响。

我们所熟悉的地球磁场其实是一个大规模、复杂的系统,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变化。

地球磁场的方向以及强度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地球磁场的演化。

研究人员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以及地壳漂移等重要信息。

地球磁场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壳漂移。

地壳漂移是指地球外层岩石板块的运动,这种运动会对地球磁场的形成产生影响。

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可以导致地球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发生变化。

此外,太阳活动也对地球磁场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上发生的一系列活动,如太阳耀斑和太阳风等。

这些活动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和带电粒子,它们在空间中传播并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会扭曲地球磁场的形状,并在短时间内造成磁场的剧烈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地磁风暴,它会对地球上的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另一个影响地球磁场变化的因素是地球自身的内部结构变化。

地球内部的物质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磁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些内部结构的变化可能源自地球内核和地壳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源自地球内部物质的不均匀分布等。

尽管这些变化非常缓慢,但它对地球磁场的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地球磁场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它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保护了我们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磁场变化研究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磁场变化研究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磁场变化研究地球磁场是指地球周围虚拟的磁力场,它是由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产生的。

地磁场的变化一直是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对地球磁层结构和地球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磁场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运动。

外核的对流运动会产生电流,形成一个类似于电磁铁的效应,这就是地球的主磁场。

然而,地球磁场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发生周期性和不规则的变化。

地球磁场的周期性变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日变化,另一种是季节变化。

日变化是由于太阳辐射造成的,太阳辐射会引起大气层中的电离作用,进而影响地球磁场。

季节变化则与地球的轨道位置有关,当地球靠近太阳时,地球磁场会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除了周期性变化外,地球磁场还存在不规则的变化。

这种变化往往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地壳运动包括板块构造活动、地震等,这些活动会导致地球内部的磁流体发生变动,进而影响地球磁场。

地磁场变化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磁场可以为勘探地球内部提供帮助。

地球磁场的变化与地壳的运动相关,通过研究地磁场变化可以预测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此外,地磁场还可以用于勘探地下资源,如矿藏、水源等。

通过研究地磁场变化可以确定地下资源的分布和规模。

其次,地磁场变化还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球磁场的变化是地球演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地磁场变化,可以还原地球的古地理环境,了解地球过去的气候、地壳运动等情况。

地磁场变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基观测,另一种是卫星观测。

地基观测是通过在地面上布置一定数量的磁力仪器,实时监测地磁场的变化。

卫星观测则是利用卫星搭载的磁力仪器对地球磁场进行远程观测。

这两种观测方法可以互相补充,有效地监测地磁场的变化。

总之,地球物理学中的地磁场变化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相:H增加,高出平均水平, 起伏变化;
变化幅度: 在几十~上百nT,为 初相变幅;
持续时间: 几十分钟~几小时。
磁暴急始 全球同时开始的H突然增加部
分称为磁暴急始(aaˊ),急始变换 幅度称为急始幅度,平均为十几nT
主相:H大幅度减小,磁暴的主 要形态特征;
变化幅度:几十~几百nT,最大 可超过1000nT,称为主相幅度;
1878~1950年磁暴数目的太阳周变化
空间分布特征: H;地磁赤道处磁暴幅度最
大,随着磁纬增加,幅度减少。
Z:北半球Z分量增加,南半 球Z分量减少,地磁赤道处,磁暴 幅度几乎为零, 随磁纬增加,幅度 增加。
D:变化没有规则形态
5. 湾扰 干扰变化 形态特征 变化依赖于地方磁时 持续时间为1~3小时 水平分量变化形似海湾。 正湾扰、负湾扰
四、地磁活动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具有同样的11年周期,但地磁活动有迟后
太阳黑子数与地磁AA指数的关系
具有年变化:春秋变化剧烈、冬秋变化小
具有太阳自转周期变化规律
每天活 动程度 高低具 有日变 化规律
第三节 地球的电磁感应与电磁感应矢量 一、地球感应磁场的一般特点 1.地球感应磁场 起源于地表以下的内源场(地球是导体) 约占变化磁场的三分之一
(2)时空分布规律 变化的极值出现时刻在一个
朔望月中是逐日变化的; 变化幅度是随纬度而改变的。
3.
SD
太 阳 扰 日 变 化 干 扰 变 化
3.太阳扰日变化SD 干扰变化 (1)形态特征
变化依赖地方磁时 一个太阳日为周期 形态近似正弦形 白天夜间变化幅度近似相等
(在磁扰期间表现明显)
(2)时空分布规律 变化主要出现在高磁纬地区,
ⅱK变化 主要起源:太阳粒子辐射 形态特征:变化形态不规则 K变化比较复杂、类型较多、相
互交错
1.
三、各类变化的形态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 平 静 太 阳 日 变 化
Sq








返回
1.
平 静 太 阳 日 变 化
Sq








返回
1.
Sq
平 静 太 阳 日 变 化 典 型 的 平 静 变 化 。
持续时间:几小时~十几小时。
恢复相: H增加,由最低点上升到 原有的平均水平,起伏变化较平缓;
变化幅度:下降多少恢复多少; 持续时间:十几小时~2至3天。
(2)时空分布特征 时间变化特征: 磁暴发生次数具有11年周期; 磁暴发生具有27天重现性 磁暴发生时间具有日变特点:世界磁时 的傍晚至半夜(19点至凌晨2点)发生磁暴的 数目最多。
时间特征: 偶然发生、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干扰变化是叠加在主磁场和平静 变化之上,变化复杂、相互交错、 类型较多。
2 K变化和非K变化 根据变化形态规则与否、变化的起
因,分为二大类型: K变化和非K变化。 变化磁场 = K变化 + 非K变化
ⅰ非K变化 主要起源:太阳光辐射 形态特征:变化形态规则 非K变化比较简单、类型较少。
变化幅度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有 一定的 关系 。
变化基本取决于纬度和地方 时两个坐标
不同分量的Sq变化形态关于 地磁赤道呈对称或反对称分布
2.
L
太 阴 日 变 化



返回

返回
2. 太阴日变化L 平静变化 (1)形态特征 变化依赖于地方太阴时 半个太阴日为变化的周期 变化非常微弱, H或Z分量的最 大振幅只有 1~2nT。
第三章 地磁场的变化
第一节 地磁场的长期变化
一. 主磁场
场源深度大于1/2地球半径的地磁场 由地心偶极子场和非偶极子场构成
二.主磁场获得 通常以地磁要素的年均值表
示主磁场大小 日均值、月均值也用来代表短
时间的主磁场
三.地磁场的长期变化 主磁场随时间的缓慢变化称为
地磁场的长期变化(长期变)
四. 地磁场的长期变现象 1 地磁要素的长期变化(D、I、H、Z、F) 2 高斯系数、磁矩、地磁极位置的长期变化 3 磁极位置的移动 4 等值线的变化 5 非偶极子场中心位置的移动、强度的变化
正弦形、振幅较稳定。 Pi型:近似于阻尼振动、振幅
呈衰减形式、不规则。
地磁不规则脉动Pi2图例 Pi
地磁脉动图例
Pi2 Pc4
PC型脉动的振幅与周期间存在着 一定的关系: 周期越长, 振幅越大。
各类脉动又可根据其周期的不同, 将其分为 Pc1~Pc6 、Pi1~Pi3 几类。
各类脉动周期范围和平均振幅的关系
2 空间特征 存在西漂:磁极、异常中心
等西漂速度约0.2°/a 。
3 整体特征 地心偶极子的强度和方向的缓慢
变化; 地磁偶极矩以每年5%的速度减小 ; 磁极位置缓慢移动,即偶极矩方
向缓慢变化 。
第二节 地球的变化磁场 ——地磁场的短期变化
一.变化磁场 1 地球的变化磁场 地球的变化磁场是指地磁场中随时间变 化较快的那部分磁场。
Apr 1
Time(minute)
00:00 12:00 Apr 2
返回
00:00 UT
1967年2月16~17日磁暴,中低纬区不同经度的6个台站 H记录
(a)1979.9.8北京台记录SC型磁暴 (b)1988.1.2天水台记录GC型磁暴
磁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初相(急始):ab段 主相: bc段 恢复相: cd段
1.
Sq
平 静 太 阳 日 变 化 典 型 的 平 静 变 化 。
三、各类变化的形态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
1. 平静太阳日变化Sq 典型的平静变化。 (1)形态特征
变化依赖于地方太阳时, 并以一个 太 阳日(24小时)为周期, 白天变化强, 夜间平 静。
(2)时空分布规律
变化幅度有明显的季节性,表现 出夏季大冬季小的特点。
1978.3.1北京台
6. 钩扰 干扰变化 白天出现
形态特征 形态似钩子 持续时间为几十分钟 水平分量表现明显 变化幅度为几~近百nT。 正钩扰、负钩扰
7. 地磁脉动 干扰变化 短周期变化, 其变化周期为0.2~
1000s范围 变化幅度在10-2 ~102 nT不等
形态特征 PC型:连续、规则、近似为
特征
乾陵地磁台 1999.8.27
北京地磁台 1979.3.22
返回
100nT/Tic
31/03-01/04/2000 magnetic storm
MZL
BJI LYH WHN
QGZ
H Component
00:00
12:00 00:00 Mar 30
12:00 00:00 12:00
Mar 31
化的起因,分为二大基本类型: 平 静变化和干扰变化。
变化磁场 = 平静变化 + 干扰变化
ⅰ平静变化 起源:太阳光辐射引起电离层
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电流体系。
时间特征: 连续存在、周期性、永远延续。 平静变化比较简单、类型较少。
ⅱ干扰变化 起源:太阳粒子辐射引起磁
层和电离层中形成的各种短暂的电 流体系。
特别是磁纬Φ= 67°附近 中低磁纬区变化幅度很小 变化的相位与地磁纬度有关
4. 磁暴D 典型干扰变化 全球同时发生的、强度很强(K
≥5)的强大磁扰 特点:全球性、同时性, 以世界
时计时。
1959.11.27 磁暴
返回
(1)形态特征 高磁纬区以变化最大的分量变化
特征为其形态特征 中低磁纬区以水平分量的减小为
பைடு நூலகம்佘山(徐家汇)台(D)
北京(老)台(D) 青岛台(D)
澳大利亚东南部磁场强度考古地磁测量结果
返回
偶极距衰减示意图
高斯系数g20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返回
10000


情 况
年 以






返回
返回
五. 地磁场长期变特征 1 时间特征
存在变化周期,周期有22年, 50~70年, 120年, 180年, 500~600 年,1000年以及7000~8000年等。
2.地球感应磁场的一般特点 Sq的感应磁场 感应磁场电流体系与外源场电流体系方向相反,
相位差约1小时左右,强度为1:2
L的感应磁场
磁暴主相的感应磁场
地磁湾扰的感应磁场
地磁钩扰的感应磁场
二、地球电磁感应问题的基本原理
三、地球电导率的分布
四、大地电磁测深原理
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的各种短 期的地磁变化。
起源于固体地球以外的各种 电流体系。
2 变化磁场的获得 地球变化磁场大小可定义为地
磁场强度的实测值和它的月均值或 年均值的差值。
3 地磁活动 地磁场变化的幅度和频率不断
变化的现象称为地磁活动。
二. 变化磁场的分类(形态分类)
1 平静变化和干扰变化 根据变化出现的时间特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