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组合阅读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阅读7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阅读七一、阅读何慧娟的散文《父亲和他的二胡》一文,完成 18 一 21题。
〔20分〕① 我家的墙上挂着一把二胡,那是我上小学时父亲的一个朋友送给他的。
没事的时候,父亲总 喜欢从抽屉里取出珍藏的松香,点着了仔仔细细滴在琴筒上,就开始了他的“二胡独奏〃。
父亲最 喜欢拉苦音慢板,偶尔也拉几曲草原民歌,那种很容易让人想起蓝天、白云、草场、马群的调子。
有时候,父亲在一边拉,我就在一边跟着哼唱,每当唱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时,父亲的身子随悠长的调子晃动着,眼睛却从窗口望出去,一直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仿佛那里 真有葱翠碧绿的千里草原,有云絮,有羊群,有清澈畅亮的河流……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不再喜欢父亲的二胡了,我甚至慢慢地开始怨恨父亲,恨他一辈子没 有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只会守在家里拉拉二胡看看书,做一副悲天悯人状。
特别是高考落榜 后,我更是烦透了父亲,每当他拉起二胡,我就心烦意乱,嚷着“难听死了'’,不许他拉。
直到有一天,父亲的朋友来了,我竟当面让他把二胡拿走。
父亲一__________ 的,嘴里喃喃地说:“不能拿!不能拿!’’眼睛可怜巴巴地看着他的朋友,仿佛向朋友求助似的。
从 那以后,父亲当着我的面再也不拉二胡了。
③ 后来我就离家走了。
日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十多年。
④ 一天下午,在我居住的机关大院,突然响起了悠扬的二胡声,那如泣如诉的苦音慢板,让我依稀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人们惊异于演奏者的技艺,纷纷涌到院子里向飘出声音的窗口 X 望着、 探寻着。
我突然心里很激动,由那浑厚、朴质的声音,我想到了父亲,想到父亲年轻时拉二胡的神 态、眼神,心中很是懊悔。
父亲的一生很凄苦,一个人拉扯着我既当爹又当妈,我年纪小不懂事, 父亲只能借拉二胡排遣他无人能解的苦闷和孤寂。
而这唯一的爱好还不被我理解。
我突然生出一种 要急于回家的冲动,我很想执着父亲的手,恳切地求他原谅,然后再为我拉上一段苦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拓展阅读(8篇含答案)苏教版

(一)靠窗的位置张翔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急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
我们已经许多年没见面了,因此心情都颇为激动。
那天,我见到了他,他显得有些疲惫,显然是没有倒过时差来。
但是他的兴致却很高,嚷嚷着要好好逛逛。
于是,我们一群人就开始在城里东游西走。
累了的时候,我们就会挑个休息的地方坐着喝点儿东西,然后,再继续逛。
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迫不急待地感受着这座无比熟悉的城市的景致。
朋友似乎显得更为急切,即便每次停下脚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只要有临窗的餐桌,他都忍不住抢先坐在靠窗的位置,不停地打量着外面的风景。
恰巧那天,小侄子和我一同去逛。
每次他也抢着要靠窗坐着。
但朋友总不让他靠近窗户,俨然是个贪婪的大孩子。
下午,我们找了一家饭馆吃饭。
这一次,朋友还是抢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
可是我的小侄子忍不住了,闹腾着也要坐在靠窗的位置。
于是我就对朋友说:“你让他坐窗边吧。
”朋友眼中闪光一丝忧虑,说:“坐窗边多危险啊!”“没关系,这窗户这么厚,而且都是固定好的,怎么也不会掉下去的……”“可是……”朋友还要说话,他的妻子忽然笑了起来,指着他的脑门说:“笨蛋!这里是中国啊!你真是又犯糊涂了。
”“哦哦……”朋友也大笑起来,忍不住直拍自己的脑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看着他们这样,我反而糊涂了。
我忍不住问他们:“你们笑什么啊?我怎么没听懂啊?”“他时差倒过来了,脑子又犯糊涂了。
”他的妻子一脸爱怜地看着他,笑着解释说:“你要知道,耶路撒冷经常有恐怖袭击,我们每天都诚惶诚恐地活着,就连每次吃饭都不愿意挑靠窗的餐桌,如果不得不坐在靠窗的餐桌时,他总是很大男人地坐在靠窗的位置,这样的话,遇到恐怖袭击,可以把我挡住……”听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巨大的感动。
原来朋友每次抢着坐靠窗的位置,其实只是下意识地将安全留给我们,把危险留给自己。
此刻,朋友早把靠窗的位置让给小侄子了。
但他看上去还是有些不习惯,依旧不停地打量着小孩儿,眼中满是怜惜与疼爱。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如此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觉。
③自道:自己所说。
④顾:只是。
【阅读指津】在文中,黄庭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诫苏迈“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言之凿凿,其情感人。
1.解释如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3)顾既.在官( )(4)又少.读书之光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如下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是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二)海鱼马嘉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①。
脔②,用火薰之,可致远。
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如此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X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
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如此颊X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
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如此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⑦之酷,悲夫!(摘自《南宋文录录》) 【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
②裔(luán):切成碎块的肉。
③潜渊:潜进深水。
④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
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
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指津】当马嘉鱼遇到阻拦的时候,不会转弯,越受阻越往前冲,所以一条条“前赴后继〞地陷入网孔中,网孔随之紧缩。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周)组合阅读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第1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古诗,回答第1-3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3.选出下列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当时被叛军掳至长安。
B.首联描写了作者到长安后看到的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悲凉景象。
C.“家书抵万金”既写出了家书难得的现实,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战乱早日平息,盼望得到家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D.尾联叹息衰老,直接抒发了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和思亲之情。
【文言文阅读】患夫社鼠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①。
”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柬木而涂②之,鼠因往托焉。
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
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③,腹而有之④。
此亦国之社鼠也。
”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社鼠:藏身于土地庙内的老鼠。
社,社庙,俗称土地庙。
②涂:把彩粉或油漆抹在木质建筑材料的表面上,用来装饰或防虫蛀。
③案据:安定。
案,通“安”。
据,也是安的意思。
这里暗含包庇之意。
④腹而有之:成为亲近君主的心腹。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治国何患.( ) (2)夫.社束木而涂之( )(3)不诛之则为乱.( ) (4)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的用法和意义。
(1)景公问于.晏子曰( ) (2)内则蔽善恶于.君上(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
(2)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
7.仔细阅读选文,说说晏子把“人主”身边的小人比喻为社鼠的用意是什么?【现代文阅读】火车上的故事尤今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2周)组合阅读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2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①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①千寻:极言塔高。
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严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本诗的主题。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文言文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X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①染:染成。
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
③夕舂:舂读“chōnɡ〞,夕阳。
3.如下加点字与“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C.皆被.绮绣 D.人恒.过然后能改4.翻译如下语句。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5.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6.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现代文阅读】又见南山李汉荣①我是山里人。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5周)组合阅读 苏教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5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首联两句概述自己的_______________,表现对家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意脉流注贯通,语言率真豪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文言文阅读】钱徽,字蔚章。
入拜礼部侍郎。
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杨浑之、学士李绅以周汉宾并诿①徽求致第籍②。
浑之者凭③子也,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皆世所宝。
徽不能如二人请,自取杨殷士、苏巢。
巢者李宗闵婿,殷士者汝士之弟,皆与徽厚。
文昌怒,方帅④剑南西川,入辞,即奏徽取士以私。
访绅及元稹,时稹与宗闵有隙,因是共挤其非。
有诏王起、白居易覆试,而黜者⑤过半,遂贬江州刺史。
汝士等劝徽出文昌、绅私书自直,徽曰:“苟无愧于心,安事辨证邪?”敕⑥子弟焚书。
(选自《新唐书》)【注】①诿:通“委”,委托。
②第籍:考取(进士)。
③凭:杨凭。
善诗文,曾任刑部侍郎。
④帅:掌管。
⑤黜者:落选者。
⑥敕:命令。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杨浑之( ) (2)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 )(3)时稹与宗闵有隙.( ) (4)因是共挤.其非(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②苟无愧于.心③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杨浑之④即奏徽取士以.私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徽不能如二人请,自取杨殷士、苏巢。
(2)苟无愧于心,安事辨证邪?6.从文中可以看出钱徽是一个怎样的人?【现代文阅读】古代经纪人“牙子”春晓①经纪人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行业,在许多商业领域内,如证券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等,都可以看到经纪人活跃的身影。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经纪人”,称为“牙子”,也叫“牙人”“牙郎”,他们从事的职业,就是撮合买卖双方,帮他们做成交易后收取佣金。
苏教版语文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7周)组合阅读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7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望岳春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的景象。
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的景象。
2.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
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文言文阅读】余闻古人有棘端沐猴①之技,意谓托言②。
弱冠时,得见项子京先生所藏芝麻一粒,一面书“风调雨顺”,一面书“国泰民安”各四字。
云出南宋宫中异人所献者。
当时惊诧,舌挢③而不下。
今见叔远此技,则又游戏出没,恣④取万象于一毫,而无不如意者。
奇哉!奇哉!即负针绝者,擘⑤人发以成帷,工射微者⑥,贯虱心⑦而不绝,犹将逊能焉!余何幸!见是异人,得是异物。
从此印昔木鸢斫鼻,悉非寓词,成成实诣矣。
(选自《六研斋笔记》) 【注】①棘端沐猴:在棘刺的尖端上雕刻猕猴。
②托言:假话。
③舌挢((jiǎo):翘起舌头,形容吃惊的样子。
④恣:任意。
⑤擘(bò):分裂。
⑥工射微者:善于射微小目标的人。
⑦贯虱心:穿透虱子的心。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一面书.“风调雨顺”( ) (2)犹将逊.能焉( )(3)从此印.昔木鸢斫鼻( ) (4)咸.成实诣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余闻古人有棘端沐猴之.技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B.舌挢而.不下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C.恣取万象于.一毫泥于.掌故(《治水必躬亲》)D.工射微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3周)组合阅读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3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字写出了作者晚年生活的凄凉。
2.简要分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的内涵。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4—70题。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
台成,又欲为钟。
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
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
”景公乃止。
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齐之习.辞者也()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③齐景公为.高台()④既.筑台矣()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文:②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译文:6.【甲】段中,晏子反驳楚王的“橘化为枳”一番话,其语言反驳技巧高在何处?答:7.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可看出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现代文阅读】旷野与城市毕淑敏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1周)组合阅读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3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字和“”字
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理由。
3. 下面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春色,令人目迷神驰。
B. 诗人不是一般的写景,更是写出了早春的特有景物,“早莺”“暖树”“春泥”“浅草”
让人感受到早春的气息。
C.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展现了鲜花盛开、姹紫嫣红、草长莺飞
的
壮丽景色,这些特有的景物令人眼花缭乱。
D. “最爱”二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喜悦情感,“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
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
..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大酒杯)
5.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6.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古游记大多较简。
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
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现代文阅读】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
郭英剑
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数字化阅读的时代,手机阅读、电子阅读等已逐步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阅读方式。
随着而来的纸质书的大滑坡,书店举步维艰。
让很多人深感忧虑,甚至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区分两者。
我不否认数字化时代会出现许多信息垃圾,这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我也不认为数字化阅读方式就一定会导致阅读质量肤浅化,先不说电子媒介让经典书籍变得更加便易携带,使人们阅读的机会与时间都可能增加;仅是网站、微博、微信出现的很多非常精彩、非常深刻甚至是振聋发聩的作品和观点,就不能视而不见,数字化时代,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阅读品质的“深”和“浅”。
我们不是要否定某种阅读方式或肯定另一种阅读方式,而是要进一步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读什么”和“怎么读”
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
我还是想说:不要忘记经典。
人生太短,好书太多,读什么?——读经典,第一经久不衰,第二具有典范性或者说权威性,第三经过了历史选择,是最有价值的书。
阅读经典,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宁静的感悟和睿智的思路,更能使人学着去“明辨是非,甄别善恶,区分正义与非正义,并且教人从有用之中发现高贵与美”。
尤其是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经典关乎人的成长,包括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应对未来的变化,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等。
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久不衰的。
怎么读?这似乎应该不是个问题。
如果一个人看的书很多,记住的知识多,这当然会让其他人肃然起敬。
但在这数字化的时代,无论你如何博闻强识,都抵不过一块小小的键盘,更比不过鼠标轻轻一点一切尽收眼底的互联网。
那么,在这样一个知识近在咫尺的时代,怎么读才有意义和价值呢?
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数字化时代,在面对汹涌而至的各类信息的时候,读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把众多的阅读内容分门别类、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思考形成个人的思想和对世界的多元化理解,最终为我所用。
在崇尚个性的数字化时代,深入的思考正是体现读者独立存在的价值之所在。
最后,我想谈谈阅读之后还有写作。
当然,这不是要求每一位阅读者都成为专职作家。
而是希望通过写作推进深度的思考、积淀阅读的成果。
在电子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为所以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为写作,表达深度的阅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操作性。
我们可以用三个“勿忘”来总结:第一,在阅读当下作品的同时,“勿忘经典”;第二,在读书娱乐、获得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勿忘思考”;第三,在强调阅读的同时,“勿忘写作”。
虽然纸质书在走下坡路,书店在倒闭,但令人欣慰的是,阅读将是永恒的,欣慰所有的阅读,都是有品质的阅读!(文段有删改)
8.请根据文章内容,阐述“有品质的阅读”的含义。
9.文章第三自然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10.文中很多句子讲究语言的分寸,以避免绝对化,下列选句中没有这种特点的一项是()
A.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阅读品质的“深”和“浅”。
B.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
C.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久不衰的。
D.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
11.现在,读图成为一种风尚,有人认为,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以读文为主,因为读图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得不偿失,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表述你对此的看法和理由。
我不否认……但……先不说……仅是……就……
【参考答案】
【诗词鉴赏】
1.争啄
2.“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现了钱塘湖初春
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 C
【文言文阅读】
4.A
5.D
6.⑴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⑵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
7.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现代文阅读】
8.“有品质的阅读”是指注重经典,注重思路,注重写作的阅读。
9.该段前半部分承上文文意,抛开了关于两种阅读方式看法的争论,转而引领下文,引出对深层次问题“读什么”和“怎么读”的论述,使文思更顺畅,结构更严谨。
10.C
11.示例:我不否认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但是也不认为读图是获得大量信息的最后途径。
先不说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多半靠文字来传承,学校教育的课本也大部分以文字形式呈现;仅是中学生通过读经典、阅报刊、览博文等获得丰富信息的现状,就能够证明读文更是让中学生获得海量信息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