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最新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优秀例文

最新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优秀例文关于汉字谐音的研究报告在语文研究中,我们发现汉字的谐音是神奇而有趣的。
许多谚语、歇后语和笑话中都有谐音存在。
但是,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谐音才不至于闹笑话呢?为了更好地了解汉字的谐音,增强研究汉字的积极性,并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避免闹出笑话,我决定对汉字谐音的使用进行一次调查。
为了调查汉字谐音的使用情况,我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向老师请教,以及采访开广告公司的父母。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汉字的谐音在古诗、谚语、对联、笑话和广告中都被广泛使用。
汉字的谐音很有趣,能够很形象地表明事物的特征。
例如,歇后语“八十岁的老太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既说明了老太太老了没牙了的样子,也表达了“一望无涯”的意思。
谐音也可以用于人们的玩笑之中。
有一次,清朝文臣XXX乘舟,迎面驶来一位武将的船,两人互不让道,武将说:“两舟争渡,XXX(XXX)不如XXX(XXX)。
”XXX答到:“百管齐鸣,XXX(XXX)难比箫和(XXX)。
”读这副对联,既能感觉到有趣,又让我们领略到了历史上的文臣(鲁肃、XXX)、武将(XXX、XXX)的风采。
通过查阅图书,我还了解到,笑话、歇后语中的谐音是为了给我们带来欢乐,广告词中的谐音则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而古诗(对诗)中的谐音则是为了寄托某种寓意,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例如,“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鼠)气”和“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蜂)来”这两句歇后语中,“暑”与“鼠”谐音,“风”与“蜂”谐音。
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能体会到其中的趣味。
通过询问父母,我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汉字谐音的现象是五花八门的。
例如,“依依不舍”这个成语,更是被许多店主利用谐音巧用作了服装店的名字,如“衣衣不舍”等。
总之,汉字的谐音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
在适当的场合运用谐音可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但我们也要注意不要闹出笑话。
本文介绍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不同字体的特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写简单研究报告精

课外作业
?制定好研究计划。 ?按照研究计划,多方面收集研究资料。
第二课时(备用)
?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 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搜集、处理的信息资料的?找到 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 以下是某学校的一位学生收集到的信息,你认为哪些是有用的?
? 云霄县城里的有仿唐风格大型城市山水园林将军山公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
红色旅游胜地乌山风景区。(
)
√
? 云霄县的东南面是东山,东山简称陵岛。因主岛形似蝴蝶亦称蝶岛,是福建省第二大岛 。
(
)
? 收集了一段云霄《远方的家沿海行 开漳圣地:云霄 》的视频资料。( )
?其它研究报告案例。 研究报告案例.doc
一、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二、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作业设计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 等工作。
第五课时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返回
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 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 确、明了,使别人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 标题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学校××班。 2.前言。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 说明下列内容:(1)课题提出的缘由;(2)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3)该项研 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人直接以“问题的提出”作为这部分的标题。 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 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 4.结果。这一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主要包括对资料 加工分析和由分析得出的结论。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报告.doc

(2)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3)要注意资料中是否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要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3.整理筛选后的材料。
4.阅读资料,形成观点。
五、研究写法,撰写报告
1.我们大家已经对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怎样把研究的成果写成一则报告呢?我们继续阅读两篇材料,学习研究报告的写法。
二、研读例文,打开思路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小组合作,把两个作者的调查步骤、方法列出来。
4.全班交流,展示小组成果。
《奇怪的东南风》它研究的问题是爸爸奇怪的咳嗽的原因。
作者的做法是:
(1)先自己实地观察和记录,把观察得到的信息做成记录表,从中发现了爸爸的咳嗽与东南风有关,
和由分析得出的结论。
六、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经过大家的努力,每个小组都在收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将自己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完成了各自的第一份研究报告。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大家,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一起解决它。让我们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1.各组相继展示调查报告,组员分工介绍完成报告的过程、方法和想法
(1)课题提出的缘由。
(2)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
(3)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人直接以“问题的提出”作为这部分的标题。
反方──多看电视、多上网坏处多。
1.明确辩论赛细则。
C、研究方法:
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
D、结果:
这一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主要包括对资料加工分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当代
计算机和互联网
不出家门,瞬间 可以收发信息, 非常快捷、方便
7
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 上呼救》完成练习
现在,用与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多媒体电 脑,我们已经可以做什么? 写作 画画 收发电子邮件 看电影 计算 发电子贺卡 看照片 记账 购物 打电话 看新闻 制作表格 网上聊天 听音乐 玩电子游戏 做设计 你希望电脑以后还能帮我们做什么?
3
返回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结绳
1.结绳。结绳记事是一种常见的原始信息传递方法,它在我国 古代历史上应用广泛且年代久远。在阶级社会里,结绳的传统 被商人继承下来,并在形制和用途上加以变化。在店铺、茶楼 及行商的摊位上,各种各样的幌子或招牌,往往饰以各种饰片, 成为传递广告信息的新型媒介。 2.狼烟。我国春秋时期,就有用火光烽烟传递军事警报的 记载。秦始皇以后,在万里长城上每隔十里即筑一烽火台,用 干燥的狼粪做燃料,点燃之后,火光烟雾腾空,可把紧急警报 传到很远的地方。这种传播媒介在古代社会商人们的经商活动 中也被使用,如在不同时期,都有夜行的商队、马帮“举火为 号”的记载。
1
烽火 重演 署名 如焚 深渊 奴役
诸侯 昏庸 故伎 侵略 报刊 基础 瘫痪 灼痛 心急 警惕 猝死 瞳孔 铤而走险 抢劫 束缚 陷阱 蔚蓝
2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学习,听 广播,看电视,上网浏览,都是在获取信 息。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传递信息 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 来越广。 让我们感受信息传递的快速发展,体会 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走进信息 世界。
狼烟
4
古人想出了很多办法传递信息:《烽火 戏诸侯》讲早在2700多年前,我们的先 点燃烽火台的烽火 传递敌 人就已经用_________________ 人入侵的信息;《“我们胜利了!”》 跑步 讲公元前490年,希腊人菲迪皮茨_____ 传递战斗胜利地信息;《装在瓶子里的 漂流瓶 曾使用传递到达 信》讲哥伦布_______ 美洲的信息。 你觉得古人这些传递信息的办法好 不好?为什么? 不太好。因为花费的时间长,传递 的速度比较慢,传递的信息量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利用信息写研究报告》范文(计10篇)

习作6 利用信息写研究报告1 “低头族”的现状与危害调查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时代的变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
小到四五岁的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到60多岁的老年人都会使用。
你可能听到过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有些人一天到晚都“抱”着一个手机,上网看视频、打游戏、聊微信、看微博……只顾低头看着手机而冷落面前的亲友,这样的人就被称为“低头族”。
这样的人群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二、调查方法1.上网查询。
2.调查“低头族”人群。
三、调查分析“低头族”中以年轻人居多,这其中不少是在校的学生,由于没有克制力,有一些学生上课时都偷偷拿出手机来看,晚上还躲在被窝里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不仅影响自己休息,还干扰他人休息,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效率。
上班族除了娱乐生活,用手机、电脑来处理工作也是现代人不得不沦为“低头族”的重要原因。
公交车上、地铁里甚至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低头族”,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屏幕把零碎的时间填满。
他们完全沉溺于网络世界,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把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
“低头族”,当你长时间沉溺于虚拟世界中,是否想到与现实的生活距离越来越远,你又是否发现与家人朋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淡漠。
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一个年轻人戴着耳机,看着手机走在马路上,由于太入神了以致于没有注意到地面的井盖丢失,结果掉进了下水道中。
还有些没有留意车辆的情况被汽车撞倒。
更有些是开着车的“低头族”,极其容易发生各种的交通事故。
一个个悲剧告诉我们:信息错过了可以再看,但是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长期的低头看手机、平板电脑会对身体造成很多的危害:首先,对视力的危害最大。
长时间地盯着屏幕会加剧眼睛的疲劳和干涩,使眼睛有刺痛、流泪、畏光等不适症状出现,从而影响视力甚至损害眼睛。
五年级下册语文研究报告作文范文(5篇)

【导语】研究报告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调查研究,总结出揭示事物本质或经验的东西,以书面形式写出来的文章。
下面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五年级下册语文研究报告作文范文一、前言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使用汉字,但有很多人经常会写错别字,所以,为了别人正确使用汉字,所以我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我用了街头探访、询问别人和上查找资料等方法。
三、研究内容(1)写错别字:在街头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店牌、城市广告、招牌等,就会发现很多的错别字,因为商家为了想夺人眼球,所以经常会把“鸡蛋”写成“鸡旦”又比如会把“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天”还比如会把“家具”写成“家俱”……(2)写繁体字:在很多橱柜,有些商家就会写很多顾客看不懂的字。
比如把“针”写成“針”,把“电冰箱”写成“電冰箱”……因为商家会认为这样子很有文化,可以更好的销售商品。
(3)写同音字:在我们的学生默写以及考试中也会不小心写出一些错别字。
比如:把“孟郊”写成“梦郊”把“话梅”写成“画眉”。
四、研究结论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写出错别字的机率减少为0。
2.五年级下册语文研究报告作文范文一、问题的提出这几年来,我们班的近视人数越来越多,许多同学近视了也不戴眼镜,有的同学连自己有没有近视也不清楚。
我想,怎么才小学就有这么多的近视呢?二、调查方法1、上了解近年来小学生的近视率。
2、调查询问同学,了解近视原因。
3、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我班大致近视人数。
4、怎样更好地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我班现有近视人数大约20人左右。
全国近视人数接近4亿。
小学生中有22.1%的近视率,初中有55.8%,高中有70.3%,大学生的近视比例高达80%。
小学生的年级越高,近视不断增加。
大多数同学用眼不卫生是导致近视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四、分析讨论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许多同学的眼睛过度疲劳,导致近视产生,还有一大部分同学是因为玩电脑、看电视过久,同时不注意休息而引起的。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五课时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目标1.了解研究报告的简单结构模式。
2.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3.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准备1.课堂自由组成小组,小组合理分工,实地进行调查,搜集资料。
2.提醒学生多渠道获取相关的资料。
3.教师准备好写研究报告的纸张。
教学重点1.了解研究报告的简单结构模式。
2.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3.注意搜集信息,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一、回顾两篇阅读材料,提炼出研究报告的结构模式。
1.回顾《奇怪的东南风》与《关于李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填空。
(出示幻灯片)学生默读两篇阅读材料,先口头填空,再点学生交流。
2.想一想:这两个研究报告的研究内容完全不同,你发现它们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报告的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出示灯片)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前言研究方法结论师述:有了“前言,研究方法,结论”这些环节,再加上个标题,就成了简单的研究报告。
3.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简单的研究报告的结构模式,那么,就让我们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吧!同时板书课题。
二、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1.师述:近阶段,同学们搜集信息、资料,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老师也进行了一些信息调查,了解到了同学们进行调查的几个问题:(1)关于我班同学近视情况的调查与分析(2)关于母亲河陆水河情况的调查与分析(3)我家一日信息的调查与分析(4)关于同学们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5)同学们的课余时间都干了什么的调查与分析2.分组:(1)问:你调查与分析的问题是什么呢?(2)调查相同问题的同学坐到一起吧,让我们以小组的形式继续学习。
3.小组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出示灯片)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里讨论:(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2)我们研究的结论是什么?(3)我们有哪些资料?可以怎样表达?(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搜集和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引入谈话: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有目的地去寻找、调查,获得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如果把我们的调查研究过程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今天就来看看怎么做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1、齐读生词。
2、自由读课文。
3、小组合作,把两个作者的调查步骤、方法列出来。
4、全班交流,展示小组成果。
5、小结:《奇怪的东南风》它研究的问题是爸爸奇怪的咳嗽的原因。
作者的做法是1、先自己实地观察和记录,把观察得到的信息做成记录表,从中发现了爸爸的咳嗽与东南风有关,2、然后请教医生,终于弄明白工厂的气体污染是爸爸咳嗽的病因。
归纳一下作者的做法是:1、记录信息 2、分析信息 3、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则规范的研究报告。
这个研究报告分四部分:1、问题的提出;2、调查方法;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4、结论。
可以从这个研究报告中学习简单研究报告的写法。
这两个研究的结论,都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具有科学性,这是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最重要之处。
第二、三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拟订活动计划。
指导学生收集信息。
学习过程:一、根据提示,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当小组研究报告的主题。
提示:1、我们家生活的变化。
2、身边同学的近视情况的调查极其原因的分析。
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二、小组再次深入对比、分析两篇课文的异同。
讨论一下本组的研究报告是比较接近哪篇课文的风格。
三、指导学生根据主题收集信息。
这次活动,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
各小组要事先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要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应当和研究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面一些,正面的反面的都要。
搜集资料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可以从有关的书籍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
指导学生讨论各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小结:出示表格:四、小组内的同学充分讨论、分好工、做好收集资料计划表,每人负责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或根据自身优势,每人负责从某一种渠道搜集资料。
五、学生各自根据分工计划表,可以发动家长,课外开始大量收集资料。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收集好的资料分类整理。
学习过程:一、各组成员将收集的资料汇集起来。
二、梳理筛选资料:1、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
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2、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
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3、要注意资料中是否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要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三、整理筛选好的资料。
反复阅读,交流对资料的看法,交流收集资料中的收获,为写研究报告做准备。
第五、六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习过程:一、出示一份研究报告,指导学生观察其结构。
二、交流研究报告的写法;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
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1.标题。
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别人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
标题下是署名。
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学校××班。
2.前言。
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说明下列内容:(1)课题提出的缘由;(2)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3)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也有人直接以“问题的提出”作为这部分的标题。
3.研究方法。
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
4.结果。
这一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
主要包括对资料加工分析和由分析得出的结论。
出示案例:一个小学生的研究报告水,就这么浪费掉了北京市西什库小学靳征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现在全世界有八十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正面临着水资源的危机,有26个国家的三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我国按人口平均水资源占有量处在世界中下水平,居世界第127位,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00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八分之一,是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 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
北京现在的地下水位与80年代初相比已下降了5 52米,目前北京的地面正以每年10毫米至20毫米的速度下沉。
对洗车用水量的调查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这些洗车店每天洗车大约在20辆至30辆,有的高达80辆,冲洗每辆汽车最多用水50千克,最少也要10千克,如果冲洗每辆汽车用水平均按30千克计算,6家洗车店一天共冲洗汽车200辆,那么30千克×200=6 000千克=6吨,一年(365天)为200辆×365=73 000辆,30千克×73 000=2 190吨。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仅6家洗车店每年就有2 190吨水被用掉了。
分析讨论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仅西城区就有六百多家洗车店,一年就用去1 314 000吨水。
相当于两个什刹海的水(什刹海水容积为510 000立方米)。
全市又何止六百家洗车店?每年又有多少个1 314 000吨水呢?那简直是难以让人相信的数字。
况且,洗车业还有迅速发展的趋势。
建议与措施1.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北京市严重缺水的现状,从而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2.希望有关部门强制安装洗车水处理循环系统。
3.各单位要制定措施限制司机洗车次数,教育司机自己用水桶盛水洗车。
4.鼓励发展电脑洗车,以形成规模、网络。
5.希望房管部门要在楼房聚集的住宅区安装节水冲便器,改造老式冲便器水箱浮子高度。
评析:这是北京市西什库小学六年级的靳征程同学对北京部分地区水资源浪费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
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在收到靳征程的调查报告后做了批示。
在“中国全球环境教育行动地球活动暨2000年计划发布会”上,靳征程宣读了自己的调查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这个研究报告不仅说明小学生能做研究,而且做得好的研究还非常有价值。
这个研究报告对我们的启示是:(1)选题要有实际意义。
小作者认识到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看到洗车行业水的浪费非常严重,于是产生了做这项研究的动机。
(2)多方搜集资料。
从研究报告看,有关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北京市缺水的现状,来自书刊或网络,而洗车行业一天用水情况的数据,则来自作者的观察和记录。
由于信息丰富和翔实,作者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通过分析和讨论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小作者通过推算,指出北京市每年冲洗汽车要用掉一个昆明湖的水,触目惊心,起到警示作用。
(4)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
三、小组开始写研究报告,一人执笔(能够用电脑制作更好),其他同学整理、提出修改意见。
第七课时学习目标:交流做好的研究报告。
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
学习过程:一、引入。
经过大家的努力,每个小组都在收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将自己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完成了各自的第一份研究报告。
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大家,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一起解决它。
让我们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各组相继展示调查报告,组员分工介绍完成报告的过程、方法和想法。
三、其他组的成员在听了别组的报告后,提出看法和疑问互相解答。
四、各组对自己组员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与自我评价。
1、收集信息的能力、2、分析信息的能力、3、合作的能力、……五、小组之间对其他小组的研究报告和合作情况互相评价。
六、教师总结、评价。
1、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和收获。
2、根据各组情况,单独表扬各组的优势。
3、提出希望:信息世界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学会有效地、正确地收集信息,在生活中多听、多读、多看、多想、多摸、多闻……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掌握收集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的本领,学会分析信息,善于从信息世界得出新的发现,为人类做更多的贡献。
七、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八、拓展延伸活动:学习做资料卡片、剪报……设一个资料收集本,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克,收集喜欢的信息资料,如:旅游资料、运动资料、学习方法资料……同学之间常互相交流。
资料链接;一、从亲身传播到大众传播人类最古老的媒介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人的身体本身,人们使用手、脸等身体部位来进行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传播。
然后才产生了语言。
一些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在10万年前出现的。
大约纪元前2万年左右,人类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他们的作品今天在法国北部的山洞里依旧可见。
他们在这些洞壁上留下了驯鹿、野马和一些灭绝的动物的绘画。
画中所表达的意思我们今天很难理解,也不清楚他们使用什么方法,更不知道这些壁画对当时人们产生什么影响。
但在史前的不同时期,这些壁画一定是由那些最富创造力的人类创作的,是史前人类最原始的媒介之一。
人们还在树上刻标记以指明路线,用堆石头表示方向或边界。
在有文字以前的社会中,人类把表达深远意义的装饰性图案做在陶器、编织物、雕刻和其他简陋的日常用品上。
烽烟和旗鼓曾是古代远距离传播的重要媒介,烽烟用于示警,旗鼓用于指挥进退。
中国的《孙子兵法》所说的“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尽管有这些媒介,文字出现前人类超越面对面传播的能力还是极为有限。
人类除了木头、树皮、兽皮或石头上的那些图画以外几乎没有跨越时间的东西。
视力、听力和气象条件限制了他们远距离传播的能力。
如当时的人们只能在白天有利的天气条件下看到远方的烟火信号。
电子媒介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综合产物。
19世纪后半叶由于电的发现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始诞生了一大批电子媒介,电讯、电话、电影、广播、电视等等都是19世纪至20世纪人类的伟大发明。
电子媒介对人类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1899年3月28日,意大利科学家成功地将一份电报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发至法国,1901年又完成了横越大西洋的无线电报的发收。
在此期间另一项伟大的发明是贝尔发明的电话。
当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铺设成功,连接了大西洋两岸欧洲与美洲时,这两个大陆上的人们举行了十九世纪最大规模的狂欢,以庆祝这项伟大的发明。
总之,电话、电报与无线电的发明创立了电子媒介和电讯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拉开了20世纪电子时代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