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中国古代史(政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全解析》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初中阶段,学习历史与社会对于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解析。
一、历史部分1. 中国古代史- 中华文明的起源: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掌握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所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
- 夏商周时期:认识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了解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掌握西周的分封制。
- 春秋战国时期: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了解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的主张。
- 秦汉时期: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措施和意义;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认识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意义。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了解三国鼎立的局面;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 隋唐时期:掌握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了解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认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 宋元时期:知道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 明清时期:掌握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认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 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 洋务运动: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
- 戊戌变法: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 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和意义;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新文化运动:认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3. 中国现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意义;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认识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战争。
初中历史与政治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与政治知识点汇总历史和政治是初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学科,它们涵盖了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到现代社会的诸多方面。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而在政治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国家政治制度、公民权益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将对初中历史与政治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学生们进行系统的学习。
一、历史知识点汇总1. 中国古代史:从夏、商、周时期到秦汉、三国、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2. 世界古代史:从古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到中世纪欧洲、瓦良格、文艺复兴等时期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 近代史:主要包括欧洲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工业革命等重大事件以及亚洲国家的近代史。
4. 二战及其影响:对二战的起因、过程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后果和影响进行了解。
5. 现代史:主要包括二战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冷战时期的对抗,以及现代社会的全球化等重要内容。
二、政治知识点汇总1. 国家政治制度:学习各国的政治制度,如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美国的民主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等。
2. 公民权益: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选举权、人权、社会保障等。
3. 政党制度:理解政党的作用以及不同政党在政治运作中的地位和职能。
4. 经济制度:对不同的经济制度进行学习,如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并了解各自的优缺点。
5. 国际关系:包括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国际组织、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只是初中历史与政治知识点的部分汇总,学生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和掌握。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历史和政治书籍,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进一步扩充知识面。
尤其对于历史而言,重要的是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初中历史与政治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
初中历史与政治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与政治知识点归纳历史和政治是初中学习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们让我们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理解政治体系和国家治理方面的知识。
在历史和政治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下面是对初中历史和政治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知识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点:- 要掌握中国历史的大致发展脉络,诸如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
- 了解中国古代的知名人物,如黄帝、尧舜禹等,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 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礼制等。
2. 世界古代史知识世界古代史也是初中历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下是一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了解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 了解古代世界各地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波斯战争、罗马帝国的分裂等。
3. 近代史知识近代史主要指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掌握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
- 了解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等。
- 了解近代史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如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主义的兴起等。
政治知识点1. 国家制度与政府在学习政治知识时,我们需要了解国家制度和政府的相关内容:- 了解不同国家的政体类型,如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等。
- 掌握不同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如国家主席、议会等。
2. 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是初中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需要熟悉的知识点:-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 了解中国的国家机构,如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3. 国际关系学习政治还需要了解国际关系的一些知识点:- 了解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以及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 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法等。
总结起来,初中历史与政治知识点的归纳可分为三类: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
初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一定要背熟的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

初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一定要背熟的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先秦时期(王制时代/青铜时代)★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商(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经济:刀耕火种,青铜器(作为权力、礼制的象征)。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出现牛耕、铁器, 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公元前594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
春秋后期:孔子仁,老子道。
封建社会(战国至1840年/铁器时代)★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政治:商鞅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经济: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秦)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垄作法。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土地私有制确立;出现土地兼并。
科技文化:百家争鸣;《诗经》楚辞《风骚》;出现火药、“司南”。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民间手工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艰难发展。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政治: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西汉时井渠法传入西域;牛耕普及全国,铁农具数量增加;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加重工商税收、抑制富商大贾。
文化:太学;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纸质地图;汉赋;秦汉绘画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典雅(类似印象画派)。
对外关系: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东汉(25年—220年)经济:出现一人一牛耕作方法;冶铁技术提高:煤为原料、水力鼓风;实行盐铁征税制,允许民间经营盐铁,笼络豪强地主;“市”有固定区域(时间、空间限制)。
八年级上册政治主要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政治主要知识点归纳一、模块一:道德与法治1.1 知识点1.1.1 人与社会1.1.2 法律与规则1.1.3 权利与义务1.1.4 公平与正义1.2 重点概念1.2.1 社会责任1.2.2 法律义务1.2.3 权利意识1.2.4 公平原则二、模块二:历史与社会2.1 知识点2.1.1 中国古代史2.1.2 中国近现代史2.1.3 世界史2.1.4 社会变迁2.2 重点概念2.2.1 封建社会2.2.2 资本主义社会2.2.3 社会主义社会2.2.4 全球化三、模块三:地理与环境3.1 知识点3.1.1 自然地理3.1.2 人文地理3.1.3 生态环境3.1.4 地理信息技术3.2 重点概念3.2.1 地理位置3.2.2 生态系统3.2.3 可持续发展3.2.4 GIS四、模块四:科学素养4.1 知识点4.1.1 科学方法4.1.2 科学实验4.1.3 科学探究4.1.4 科技创新4.2 重点概念4.2.1 实证主义4.2.2 实验设计4.2.3 科学假说4.2.4 互联网+五、综合实践5.1 知识点5.1.1 社会实践5.1.2 志愿服务5.1.3 课题研究5.1.4 综合素质5.2 重点概念5.2.1 社会实践能力5.2.2 志愿者精神5.2.3 研究性学习5.2.4 全面发展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政治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希望这份归纳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学科的知识,为考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历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政治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政治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朝采用王室世袭制,商朝以堯舜禪让制度为基础,周朝推行封建制度。
2.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征,主要的特点是以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经济为基础,实行以天子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3.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天子对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权力实行严格的控制。
4. 制衡思想: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曾出现“封建制度”的增补和削弱以制约一方的强盛,维持或恢复平衡的制衡思想。
5.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中国古代政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的政治制度的变动。
6. 国家建设: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对立发展有利于中国古代的国家建设。
7. 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成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基本制度。
8. 封建经济:中国封建经济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特点是地方分权,占有土地。
二、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1. 赋税制度:在中国古代,赋税是当时的一种税收制度,以收取地租和赋税为基本目标。
2. 中国古代的税收历史:在中国古代,税收是国家的重要经济资源,也是封建时代的国家经济的基础。
3. 赋税制与封建制:赋税制度是封建制中经济基础的一部分,赋税制度的实行带给了封建国家以丰富物质财富。
4. 赋税制度各个问题:在实行赋税制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赋税制度对农民太过苛刻,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5. 赋税制度变迁:赋税制度在中国古代有过一系列变迁,尤其是在宋代的实施。
6. 赋税制度的利弊:赋税制度的实行既有着一定的好处,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之处,因此必须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革。
三、周朝政治制度1. 周朝的中央集权制:周朝时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最为严格的一个制度。
2. 周朝的君主制度:周朝实行的君主制度,将江山权柄一手掌握,全国各地归属他的统治权。
3. 周朝的奴隶制度:周朝以奴隶制度为基础,使整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受到了粗制滥造的制约。
初中政治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初中政治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史是初中政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涵盖了从远古时期至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整理中国古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部分重要的历史知识。
一、远古时期:远古时期是指公元前2000年以前的时期,这段时期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国的三皇五帝时期,他们是伏羲、神农、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
此外,远古时期还包括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夏、商、西周等朝代。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分裂和动荡的时期之一,它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
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诸侯国,其中以齐国、楚国、秦国、晋国、鲁国、韩国、赵国为著名。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统一时期,它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事件就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秦始皇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而后的汉朝也延续了秦朝的改革政策,并进一步扩大了领土,建立了对中亚地区的统治。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它始于公元220年,结束于公元589年。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中央政权的衰落和地方割据的兴起。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三国时期,即魏国、蜀国和吴国。
其他重要的朝代还有晋朝、南北朝等。
五、隋唐宋元明清时期: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个大朝代,分别为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
这些朝代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
比如,隋朝统一了北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王朝之一,宋朝对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元朝是外族政权,明清两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史是初中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涵盖了从远古时期至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
七年级政治史知识点

七年级政治史知识点政治史,指的是人类社会中政治发展的历史,是政治科学研究的一门重要分支。
在中学阶段学习政治史,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类政治演进的历程,理解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对现代政治发展的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七年级政治史的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政治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特点夏代:奴隶主制度,夏王制商代:封建制度,郊祀制西周:封建制度,天子制、分封制、姓氏制2. 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和皇帝制度秦朝:皇帝制度、郡县制度汉朝: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科举制度唐朝:皇帝制度、州县制度、科举制度宋朝:皇帝制度、府州县制度、科举制度、诗词歌赋兴起元朝:蒙古统治、行省制、科举制度、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明朝:皇帝制度、直隶制度、科举制度、海外贸易兴起清朝:皇帝制度、测试京师制度、康乾盛世3.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政治:封建君主制度,世袭制度,官僚制度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开展海外贸易文化: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艺术、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成就二、世界古代政治1. 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共和政治希腊:雅典民主制度(公民制)、促进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罗马:共和制度、元老院制度、保卫国家不被外敌入侵2. 埃及、印度和巴比伦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埃及:有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制度,著名的金字塔印度:有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发展,如印度教、佛教和种姓制度巴比伦: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制定了全世界第一套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三、近代政治1. 和约、战争和合纵连横中的中国《南京条约》:清朝被迫割让香港给英国《北京条约》:清朝割让台湾给日本《辛丑条约》:清朝重新开放通商口岸,保护本土工业,降低关税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引起民族危机义和团运动:抗击外侮的爱国运动2. 各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美国:总统制、联邦制、两党制英国: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两党制德国:总理制、议会制、多党制3. 世界政治运动和人民革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原理,提倡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革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俄国十月革命:列宁、托洛茨基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封建主义、打败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革命总的来说,政治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国古代史(政治方面)
1.夏朝
⑴约公元前2070年
⑵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商朝
⑴公元前1600年前后
3.周朝
西周(公元前1046年)
分封制(意义: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确立了周王权威)
东周(公元前770年)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4.秦朝
⑴公元前221年
⑵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①在朝廷: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太夫;②在地方:废分封制,采用郡县制。
示意图
5.汉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⑴前期:①休养生息政策;②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
⑵汉武帝:①推恩令(意义: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使王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了);
②中央:设司隶校尉(监督朝廷中官员和贵族的举止);
③地方: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
6.西晋
⑴266年
⑵氐族建立前期政权
7.十六国后期
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8.隋朝
⑴581年,杨坚建立
⑵首创三省六部制
9.唐朝
⑴618年,李渊建立
⑵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
⑶沿袭和完备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意义:三省共同议论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
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示意图
1
10.宋朝
⑴960年,赵匡胤建立
⑵①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②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影响: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形成“积贫”局面)
11.辽王朝
⑴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⑵在中央设南,北面官。
南:长官用契丹贵族;北:长官用汉人,契丹人。
效仿中原制度。
12.金朝
⑴12世纪初,阿骨打建立金
⑵①迁都燕京;②改革管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
13.元朝
⑴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国
⑵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北京)
⑶①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14.明朝
⑴1368年,朱元璋建立
⑵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政管理;
③设殿阁大学士,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④设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与锦衣卫合称“厂卫”);
⑤设立“廷杖”制度;
15.清朝
⑴1664年,李自成建立
⑵效仿明朝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设立军机处附:专题:概括
1.原始社会出现禅让制。
后世袭制
2.西周建立分封制,在地方分封诸侯。
3.战国时期秦国:建立县制(商鞅变法);
4.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在中央设立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6.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7.元朝:设立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8.明朝废除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加强中央集权。
9.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使中央集权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