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人教版生物)

地球上的生物千姿百态,地 球上的生命是如何来的呢?
化学起源说指出,地球上的生命可以 通过漫长的化学途径,逐步从非生命 物质演变成原始生命。
那么,原始生命又是如何演变 成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没有人能够亲历生物进化的过程
化石 (几十亿年),只有靠:
化石——埋藏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
足迹等化石。
地层 构成地球表面 的岩石,先沉积的地 层在下面,后沉积的 地层在上面,所以下 层地层的年代比上层 古老。但地球表面的 不断运动,会使地层 上升、降落、扭曲。 一般来说,从地面垂 直向下可分几层地层, 越向下的地层,年代 越古老。
化石在地质层中的散布有何规律?
地层较晚近
哺乳类化石 爬行类化石
单细胞动物
归纳总结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1.结构上:
由简单到复杂
2.进化水平上:
由低等到高等
3.生活环境上:
由水生到陆生
2、生物的进化历程小结
(1)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 生到陆生。 (2)在进化过程中,有新物种产生,也有 一些物种绝灭。 (3)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适应环境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4)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弄清楚。
动物进化的的大致历程
原始单细胞生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
鱼
两栖类
鸟类
爬行类
哺乳类
动物物进化趋势:
简单到复杂 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陆生
哺乳类 鸟类 爬行类
被子植物
鱼类 两栖类裸子植物
节肢动物 环节动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软体动物
线形动物
中考生物总复习-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精讲精炼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架构,核心知识1.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__化石__;科学方法是__比较法__。
2.植物进化历程:原始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动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__简单到复杂__(从结构复杂程度角度)、由__低等到高等__(从进化地位角度)、由__水生到陆生__(从生活环境角度)。
,命题方向1.本节重点考查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例:对化石的认识,理解化石是什么,化石的形成原因及比较法。
2.主要考查对生物进化的历程的认识,学生能根据实例判断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跟踪训练1.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 B )A.现存生物B.生物化石C.推测设想 D.形态结构2.(2017长沙中考)张杨同学用橡皮泥制作了一个不同地层化石分布模型,该模型体现的规律不包括( C ) A.生物从简单到复杂B.生物从水生到陆生C.生物从体型小到体型大D.生物从低等到高等3.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B )A.化石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B.陆生生物一定比水生生物具有更复杂的结构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4.(2017内江中考)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C.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是可能的D.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越古老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B.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C.被子植物由古代裸子植物进化而来D.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小到大6.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是( A )A.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简单、越低等,陆生的越多D.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7.始祖鸟化石是一种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它证明了( B )A.始祖鸟起源于古鸟B.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C.鸟类起源于哺乳动物D.爬行动物起源于鸟类8.(2017潍坊中考)下列有关潍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临朐山蝎与蝗虫一样属于昆虫纲B.泥鳅能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也能存活较长时间,属两栖动物C.诸城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有关地区找油找矿提供了有较高价值的化石旁证D.“四大家鱼”中的鲢鱼、鳙鱼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9.(2017遵义中考)下列四种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 D )A.中华鲟 B.扬子鳄C.褐马鸡 D.大熊猫10.(2017云南中考)如图表示几种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的进化课件PPT

证明动物进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即( A )
A:水生到陆生
B:简单到复杂
C:陆地到空中 D:单细胞到多细胞
9.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 C )
A: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B:鱼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鸟类
哺行类
哺乳类
鸟类
D:鱼类 爬行类 两栖类
哺乳类
10.下列不是生物进化历程总趋势之一的是 ( C )
始 祖 鸟 化 石
始祖鸟化石复原图
辽 西 鸟 化 石
辽 西 鸟 复 原 图
辽 西 鸟 骨 骼
孔 子 鸟 复 原 图
②鸟类的进化过程(一类生物进化为另一类生物):
某种爬行动物 辽西鸟 始祖鸟
孔子鸟
结论: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
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 近形成的地层里。这说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鸭嘴兽
最早的哺乳动物长得很奇 特。至今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鸭 嘴兽和猫一样身上长着毛,体 温不大恒定,变化在26-35℃ 之间,长有乳腺但没有乳房, 用乳汁喂养幼儿;但它是和龟 一样属卵生动物。从以上特点 可以看出鸭嘴兽既有爬行动物 的特征(卵生、体温不恒定等), 又有哺乳动物的特点(披毛、有 乳腺、用乳汁哺养幼儿等),这 说明鸭嘴兽是哺乳动物中原始 的类群,同时也可看出哺乳动 物的祖先与爬行动物的亲缘关 系。
生物遵循 从无到有、从低等 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 到陆生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PPT课件

4.有条件的话,请参观有关生物进化的展览,并将自己的参观感 受,以”追寻生命的足迹”为题,为班级墙报写一篇短文.
.
22
1.有的化石人类还未发现;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地
壳或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化石的毁灭等等。
2.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因为任何
生物都是不断进化发展的,进化的历程是漫长的,而且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在由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
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异,并经自然选择将这种变异保
存和遗传下来。从进化的角度看,鸡这一物种形成时,
鸡和鸡蛋同时形成。从基因水平看,鸡和鸡蛋具有同样
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也是无所谓先后
来还需要同学们去努力啊!
.
19
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 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 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 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但是,关于生物进化的历程,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清楚, 化石方面的证据也不是很全面。不过,随着新的研究手段的应 用和新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认识将越来越接近 历史原貌。我国也发现了许多关于生物进化的新证据。可见人 们对生物进化的认识还将不断地丰富和深入。
过渡
始祖鸟
.
10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马 果蝇 向日葵
与组成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别 0 1 12 27 38
:研究发现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则大一 些,而与果蝇的差异更大。想想这又说明了什么?
•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资料分析
• 2.比较动物的某些成分(或者形态 和结构) • 确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
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
物种
差异氨基酸
黑 马 果 小 蝇 麦 猩 猩 0 12 27 35
向 日 葵 38
酵 母 菌 44
马的前肢骨骼和鹰的翅膀骨骼比较
• 1.
结论
• 马和鹰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 的。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想一想,议一议
结论
• 鸟类可能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 比较法
资料分析
• 1.比较化石出现的年代 • 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 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进化 顺序。
不同地层标准,把彼此 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 他们的相同和不同。 • 例如对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 比较,可以推断他们之间的亲缘 关系。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 由简单到复杂、 • 由低等到高等、 • 由水生到陆生。
进化
• 各种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各 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马的进化
5000万年前始祖马
4000万年前的马
2000万年前的马 1000万~300万年前的马
技能训练
• • • • • • ①A ②A ③A ④B ⑤B ⑥B
恐龙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_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当堂练习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 __古__代__爬__行__类____进化来的。
当堂练习
(4)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由__水__生__到__陆__生__、__由__低__等__到__高__等__、__由__简__单__到__复__杂_____ ___。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
.哺乳类
当堂练习
2.【教材图片题】如图是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前 肢骨骼示意图,可以发现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 蝠的前肢骨骼虽然外形上差别很大,但它们骨骼的 排列是相似的,这说明( C ) A.它们的生活环境相同 B.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D.蝙蝠和鹰可能由马进化而来
当堂练习
3.根据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分布的规律可推测:
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 A )
A.越高等
B.结构
越简单
越是C晚.近体的型地越层大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D越.复陆杂生、高等, 陆生种生类物越的少化石越多
当堂练习
4.【中考•淮安】能证明爬行类和鸟类有较近亲
缘关系的化石是(A )
A.始祖鸟化石
知识讲解
阅读P57资料1,分析与讨论:
进化的历程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哺乳类
知识讲解
即时巩固
【中考•重庆】生物进化的证据很多,其中最直 接、最主要的证据是( C ) A.胚胎学上的证据 B.分类学上的证据 C.地质年代中化石的证据 D.遗传学上的证据
知识讲解
阅读P57资料2,分析与讨论:
物种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ppt课件

键环节,即(
)
A:水生到陆生
B:简单到复杂
A
C:陆地到空中 D:单细胞到多细胞
9.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
)C
A: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B:鱼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鸟类
哺乳类
鸟类
C: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哺乳类
鸟类
D:鱼类 爬行类 两栖类
哺乳类
10.下列不是生物进化历程总趋势之一的是 ( )
在生物“进化树”上,鸟类位于鱼类的上面,在形态结构方面,鱼 类结构较简单,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弱;鸟类比鱼类结构复杂,具有能 维持体温恒定的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等,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强。在生活 环境方面,鱼类适于水中生活,鸟类适于陆地、空中生活。因此,鸟类 比鱼类更高等。
①无脊椎动物 ②原始单细胞动物 ③脊椎动物
A: ① ② ③ B: ① ③ ② C: ② ① ③ D: ③ ① ②
5.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原始节肢动物出现后,它们有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这说明节肢
动物( )
B
①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②对阴湿的环境适应能力强 ③脱离了陆生环境 ④脱 离了水生环境 ⑤结构更加复杂 ⑥结构更加简单
始祖鸟化石复原图
辽 西 鸟 化 石
辽 西 鸟 复 原 图
辽 西 鸟 骨 骼
孔 子 鸟 复 原 图
②鸟类的进化过程(一类生物进化为另一类生物):
某种爬行动物 辽西鸟 始祖鸟
孔子鸟
结论: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
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 里。这说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
(3)尝试写出植物的进化历程和动物的进化历程。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生命
第二节_生物进化的历程(人教版)

梁龙(Diplodocus)
恐龙体长:27米 恐龙体重:10吨 恐龙食物:草食 生存年代:1亿4500万-1亿5500万年前, 晚侏罗纪 生存地点:美国的科罗拉多州,蒙大拿州,犹他州和怀俄 明州 辨认要决:尾巴特别长 恐龙种类:蜥臀目· 蜥脚类
披羽蛇翼龙
最大型的翼手龙类──有可能是最大型的 可飞翔爬行动物──被称为披羽蛇翼龙,它是 杂食性动物,甚而可能是利用长喙寻找泥中的 贝类为食,它生活在白垩开双 翼可长达12米,像一架小型的飞机一样。
4、显存的生物中,有许多非常简单、低等的 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而且分布还很 广泛,为什么?
答:这些非常简单、低等的 生物由于能够适应环境 的不断变化,所以没有灭 绝,而且分布还非常广泛。
• 9FB8E661_BCC3_40d4_83F2_18F4AD7 DC0E9
寒武纪
元古代 太古代 震旦纪
505~590
2400 4600
气候温暖,浅海扩大
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 地 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
藻类繁多,无脊椎动物的出现。 三叶虫繁盛,
真核藻类、低等海洋无脊椎动物。 后期出现原生动物 生命开始,晚期出现菌类以及低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
三叶虫化石
不同地质化石模式图
生物分布规律: 在越早形成的地 层里,成为化石 的生物越简单、 越低等; 在越晚形成的地 层里,成为化石 的生物越复杂、 越高等。
不同地质化石模式图
三叶虫化石
微网虫化石
该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之 一。生活在5.3亿年前的微网虫化石是“20 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化石欣赏
资料分析
2.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一类重要物 质,细胞色素C是其中一种。科学家比较了一 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发现人与黑猩猩 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则大一些,而与果蝇、 向日葵的差异则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课时安排
1课时Biblioteka 教学用具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今天上课我想先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你们认识图片上的这种动物吗?
这种动物叫郑氏始孔子鸟。它生活在距今约1.31亿年前,现在早已灭绝,这幅图是它的复原图。既然早已灭绝,没有人亲眼见过它,那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来研究它的呢?
根据这些动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你能推测出它们的进化顺序吗?
在资料1中科学家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
化石确实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刚才提到的郑氏始孔子鸟,科学家就是通过化石对它展开研究的。展图,这就是科学家发现的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根据化石科学家才画出了“想一想,议一议”中的复原图,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了什么呢?请朗读书第58页第一段第二句话。
什么是化石?资料中的第一句话已经告诉我们“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生物的遗体我们很容易理解,遗物比如说动物的卵、粪便,生活痕迹例如动物留下的脚印。这些东西被泥沙掩埋后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就是化石。在“资料分析”中有一张三叶虫化石的图片,屏幕上也有一张,简介三叶虫。你们亲眼见过化石吗?想看吗?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地方,就在我们贵州安顺关岭县的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简介: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化石标本非常丰富)。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到那里去参观三分钟。
现在请大家穿越回来回到我们的课本上,在资料1中科学家研究了哪几类动物的化石?
通过对这几类动物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了什么?
这里出现了一个词“地层”地层是指构成地球表层成层的岩石,这种岩石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所以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成层,像我们吃的千层饼一样一层一层的。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这就好比我们收书,先收到的书放下面,后面收到的就依次往上放。如果我用这四本书来代表不同的地层,用数字1、2、3、4对它们进行命名,哪一层是离我们现在最远最古老的地层?(我再演示一遍,先沉积形成的是1号地层,在1号的上面沉积形成了2号地层,在2号的上面又沉积形成了3号地层,在3号的上面沉积形成了4号)
1号地层最先沉积形成,所以离现在最远最古老。2号与1号相比离现在要近一些,3号与2号相比,离现在又更近一些,4号离现在最近,我们可称2、3、4号地层为晚近的地层。
现在请看书第57页资料中的图片“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最上面这层绿色代表的是地面,在这幅图中最古老的地层是哪一层?是最上面这层还是最下面这层。
依次往上的这些地层离地面越来越近,它们属于晚近的地层。请在图中做标注。
资料中说科学家发现哪类动物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
我们可以把“鱼类”写在这个位置,这一层有没有发现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化石呢?没有,它们的化石是依次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出现的,那么往上写就应该依次是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请在图中标注。
什么是化石?除了可以化石,科学家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研究生物的进化呢?生物进化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带上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节的学习。
观看。
倾听。
根据经验回答问题:通过化石进行研究。
倾听。
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内容。
首先要来了解一下科学家生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请看书第57页“资料分析”中的第一则资料,迅速扫描一下,在这则资料中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中资料的分析以及由进化树归纳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这些活动训练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科学方法作为支撑,同时科学重视“实证”。
学情分析
关于生物进化的历程学生们很感兴趣,教师应尽可能提供一些直观的化石标本或图片,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细胞色素c”、“同源器官”这些词对于学生而言很陌生,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讲授对这些专业术语进行铺垫,但又不能讲得太深。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许多动植物类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完成填图进而总结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教学课题
生物进化的历程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生物学初二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二节57页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标分析
本节在课标中涉及的主题是“八、生物的多样性”,与本节相关的重要概念是“地质学、化石记录、解剖学等从不同方面为进化理论提供证据”,在教学中可通过“资料分析”和书中“对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的比较”的案例帮助学生构建该概念;另外本节在课标中的具体内容是“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在教学中可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填写生物进化树,然后请学生就生物生活的环境和结构进行归纳提炼进而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核心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材在介绍生物进化的历程之前,先介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及生物进化的证据。教材安排“资料分析”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之后再举例说明科学家通过对化石、对同源器官进行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教材先用学生熟悉的动植物进化的历程为例来说明。然后教材再阐述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本节末尾,教材还介绍随着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和新证据的发现,关于生物进化过程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体现科学的开放性。本节教材在正文中阐述了“比较”这种科学方法,在本节教材最后安排了技能训练“评价证据与假说”,既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科学方法,又体现出科学重视“实证”这一重要特征。
除了化石科学家还能利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生物的进化?我们再来看看书第57页资料2,我们来朗读一遍。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科学家会对什么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能知道什么?
资料中列举了一个具体案例,请看书第58页的资料分析。这个案例比较的是什么?最本质的是什么?